标题: 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成功的原因, 初唐史的若干问题考证(19)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5-8 10: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用瞽瞍和舜的故事来证明是李渊在陷害李世民有附会的嫌疑,实际这段话主要是要落脚点在是舜的“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也就是在礼法与利害之间的找一个均衡点的问题。李渊后来对李世民说“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按照这种分析思路,也可以拿曾参和母亲的故事来证明怀疑李世民的是其母亲了。

类比这东西往往只能取其大意,一计较细节就有牵强附会的嫌疑,荀彧谏曹操固兖州,比之刘邦之关中和刘秀之河内。杜牧就在这点上较上劲了,认为荀彧有劝曹操自立之意,后来阻止曹操自立并被迫自杀纯粹是沽名钓誉,这也是很牵强的

对初唐史不熟悉,一点浅见,见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5-8 10: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投杼”之疑,小可以喻母亲和儿子,中可以喻“父母”和“子女”,大可以喻国君和臣下,再大甚至可以扩充到一切流言。重点在“疑”而不在具体人际关系。舜的故事也大体相同,关键在“大杖则受,小杖则走”的处理态度,不在具体人际关系是父子还是兄弟。

李渊站在李建成一边我是赞同的,但要说他是“陷害”李世民的主谋,那段话是针对他而言则不敢苟同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06: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