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论儒学较之墨学的优劣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4-20 1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是,墨家强调的是“无我”,根本就不讲个人。而儒家讲究的是推己及人,实际上是把仁义道德都看作“自私”的派生物。当时还有个杨子,跟墨子完全相反,他是只强调自我,把“我”之外都看作无物。孟子抱怨当时情况是天下不归于墨则归于杨,认为:逃于墨则必归于杨,逃于杨则必归于儒,在他看来,只讲自我的杨子都比完全不谈自我的墨子高明。

实际上董仲舒讲的儒学和孔子孟子讲的已经不是一回事,朱熹王阳明就离得更加远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4-21 17: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让人高兴的就叫“利”;能够让人厌恶的就叫“害”。和“利己”有什么联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4-21 23: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神狮子于2004-04-21, 20:47:39发表
墨家认为利天下的目的是利己,但利己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墨家就做出了如下解释“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认为由于利的取得,就能让人取得愉悦,由于害的取得,则而让人感受到痛苦。可见墨家人认为道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摆脱痛苦、取得愉悦,这其实和杨朱很相像,一个是主张通过“利天下”的手段最终来达到利己的目的,另一个则主张是通过“不利天下”的手段最终来达到利己的目的。

关键是:“墨家认为利天下的目的是利己”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论证这个结论之前,基于此结论的一系列议论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4-4-23 00: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来得多说几句了,墨家所言的“利”和儒家所言的“利”是不同的:

儒家意义上的“利”就是‘私利’“利己”一类,所以孔子“罕言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欲利”,孟子也对梁惠王高谈“何必曰利”,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正其义不谋其利”“君子重义轻利”等等,直接把“义”和“利”作为对立物。

墨家意义上的“利”则是一种中性的描述,前面已经说了,墨家看来什么是“利”呢,就是能够使人喜欢的东西(“利,所得而喜也”)。那么,什么又叫做“义”呢:利人就是对人有义(“义,利也”),这里是把“利”和“义”看作完全统一的。

《墨子》好言“利”不是在说什么“私利”的问题……“义”和“利”本是一体,“爱人”和“利人”本是一体,“兼爱”(“兼相爱”)和“交利”(“交相利”)本是一体,这是《墨子》里面反复强调的问题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 04: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8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