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两强相遇勇者胜――真实历史中的战阵斗将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两强相遇勇者胜――真实历史中的战阵斗将, 暂无
村夫
(厄瑪奴耳)
冠军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552
帖子
3111
编号
61
注册
2005-2-5
来自
奇夢の楽園
家族
云水兰若
#1
发表于 2006-1-4 16:4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火槍以后,估计就沒人敢出阵“单挑”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村夫
(厄瑪奴耳)
冠军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552
帖子
3111
编号
61
注册
2005-2-5
来自
奇夢の楽園
家族
云水兰若
#2
发表于 2006-1-4 19: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2006-01-04, 18:00:22发表
答烟君:武术界有姜维和诸葛亮比枪最后诸葛亮赢的说法.见<武魂>李仲轩先生的文章.
tiger兄,真的假的?
有的话發上來看看。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村夫
(厄瑪奴耳)
冠军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552
帖子
3111
编号
61
注册
2005-2-5
来自
奇夢の楽園
家族
云水兰若
#3
发表于 2006-1-5 01:0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tiger兄,只找到这个,沒提,帮忙找找。
QUOTE:
形意拳“校二十四法”小議
李仲軒先生近年來在《武魂》上發表形意拳的練、體、用之精義的文章,闡述形意拳的練、體、用之精旨妙義,可謂一醒時人之耳目,使 習拳者一如撥雲見日之清爽。李仲軒先生的文章樸實無華,篇篇直指形意拳的練、體、用之精義妙諦,實屬近些年來論拳之上乘作品。奈 何李仲軒先生年壽已高,聞悉其欲將收筆而頤養天年。可“校二十四法”之說已經推出,但沒有續而論說,這可急壞了止渴欲飲的廣大讀 者了。紛紛索求“校二十四法”之內容爲何?急欲得之而又不想再等片刻了。
廣大讀者的這種如饑似渴的求知欲望,我是十分理解的,急人所難,濟人所需,乃爲人之義不容辭的事情。然李仲軒 先生師學形意拳術,象形拳法,而文武之學造詣頗精深。其欲住筆,不再述之。“校二十四法”之說的內容,自會引起廣大讀者的心中不 安。故我冒昧的狗尾續貂,小議“校二十四法”的內容,以小解廣大讀者的一時之饑渴。即曰“小議”,就非大家之談,只是管窺之見。 小議而出,敬請海內外方家斧正,以證本源。
“校二十四法”之說的由來
“校二十四法”之校字,乃校正之意。即現在所說的“調正”之意。二十四法,乃形意拳的八字訣,頂、扣、圓、敏、抱、垂、曲、挺,而八字者,又各有三種。(取姜容樵著《形意雜式捶》)。這就是二十四法之說的由來。校二十四法說,就是:“調正身法的二十四種方法 ”。此乃立身之規矩,只有二十四法時時處處皆做對了,才符合拳術攻防之道的“身法”。普通人不具備此“校二十四法”後的身法,故 不具備傳統拳術攻防的能力。這就是習拳得真傳者和普通平常人在“身法”的不同處。此校二十四法乃入門之規矩,是身法基礎功夫內容 。前賢云:“樁法及拳式站定動變時,此八字須具備焉。所以養氣蓄力,使敵我者,無所措使,斯五行拳所持有者也”。此論說明校二十四法乃形意拳門特別注重的內容。
然校二十四法的內容,在象形拳法中亦有,只是基本的八個字不盡相同,薛顛先生在其所著《象形拳法真詮》一書中說的八個字是:弓、垂、扣、圓、頂、擺、挺、抱。
此八個字與形意拳門的八個字,不盡相同。如果同有三種,皆爲二十四法。就會出現二十四法中有十八法同,六法異 。再仔細看形意拳的解釋和象形拳法的解釋,有的字中的細解內容各異。這樣的結果,就是校二十四法的內容之說法也不盡相同了。簡單 的看,是這樣的結果。認真的推敲,其實無異。只在側重點方面不同 ,宗旨就是一個,即通過校二十四法的規矩,調正身法,而成了一個“道體法身”乃是不二的。這才是校二十四法之說的由來,及其練、 體、用的的重要之意義。認識到校二十四法之說的實質意義,我們再看其內容爲何。爲全面起見,以薛顛 先生象形拳法八字爲主,形意拳門八字爲補充,儘量較全面闡述之。
形意拳術和象形拳法的異同。
形意拳術,無非象形取意,即取十二種動物之能,以取其形之神者,立五行拳之五行,以取意也。合而名之形意拳 。即外有其形內立其意。名雖五行,十二形合一,實則包羅萬象。苟能潛心玩索,得其化生之理,克制之道,內外一氣,心意相合,用力 之久,一旦豁然貫通,自有不聞不見之神妙。蓋還虛洗髓之功,有以致之也。
象形拳法,乃內家、外家之功。?#092;用先天固有之真,培養後天有象之體,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推演變化,妙極神明,內?#092;其意,外 發其象。象由於意致,意實在於象先。故象形者,即:“?#092;中形外”之意也。蓋有象而外全非真象,無意之中確有真意。法曰:“ 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議”。此非?#092;造者所能領會萬一也。
上述形意拳家和象形拳家的兩段論述,雖立論角度不同,但又都如文字“六書”的“象形、會意”而立拳說,述其精旨妙義,確是相 同的。因“拳術可體萬物而不遺”的這個特點,故立論之點多的數不勝數。統觀傳統拳術各家之論,無有出其外者。
上述形意拳家,象形拳家之妙論,皆本“健順參半 ”之妙旨而開宗明義,立定拳法之根基,這一點是相同的。即乾健之內氣、坤順之外形的“二一一二”之宗旨論拳,這是毫無異議的。再 深一步認識,以“三一一三”之旨立論的話,此兩家又無不是“靈神、內氣、外形,三者渾化歸一的德之體;一而三之元玄的聽探之靜, 資訊處理之動靜,順化之動的有化無,無生有,有無相生的道之用的”。如擴展開來認識的話,傳統拳術中的各門派、拳種,無不是稟此 宗旨妙義而立拳的。只是各家之論述存在側重不同,理法疏密之差異而已。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認識“八字訣”的“校二十四法”之說 的內容時,就具有廣泛的意義了。換句話說,也就是“校二十四法”對於每一個習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來說,都具有校正身法的實際 意義了。都要以二十四法的規矩,來初步改變自身,立定“法身”身法之根基。
校二十四法的具體內容之精義
爲說明二十四法的具體內容之精義,必須取形意拳八字訣和象形拳八字訣,依依對照,方能議論的清楚,闡釋的明白 ,以備習拳者參閱。否則,偏於任何說法,都會論述的不全面了。故只有一條一條的錄其原文,方能較全面的議論清楚,闡釋明白。以八 字訣爲綱,二十四法爲目,這樣方能綱舉目張。照錄之原文,首條用薛顛先生之八字訣,次條Ĥ 34;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訣,然後是我的議論之內容。下面就依序闡釋此中之精義。
頂字訣
薛:頭上有頂沖天之雄,手上有頂推山之功,舌上有頂吼獅威容,故謂“三頂”。
姜:三頂者何?頭(後腦骨)向上頂,有沖天之雄。頭爲周身之主,上頂則後三關易通,腎氣因之上達泥丸,以養性。手掌外頂,有推山之功,則氣貫周身,力達四肢。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能導上升之腎氣,下行歸人丹田,以固命,是謂之“三頂”。
頂字訣之頂字,有止於此之意,內氣上升至百會上,謂之沖天之雄。頭爲天才。百會爲頭之最上頂端 ,內氣至此謂之頂。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之頂也。拳經云:“ 頭若頂千鈞,頸如搬樹轉 ”。就是此“頂”字之訣也。所謂“後腦骨向上頂”之頂字,乃向上豎起之意,還是百會穴放置頭的最上端之意。百會置頭最上端則頭正 ,頭正領起則一身無懶骨,正所謂“頭統健之體,乃全身之總領也。故“ 頂頭懸”乃調身第一大法也。
手之頂,手有手的規矩,尤其是主攻手的肘與膝上下垂直合住,肘不能越過膝頭,此時之手的內勁要到拳頭頂端或掌的頂端,此時手 頭要有如推石柱之頂勁,才能打人如釘釘。此乃手上有頂推山之功的精義,只有氣貫周身,勁達四梢者,才能具備手上之頂的功夫。
舌上頂,舌舔上齶,是舌放置而舔上齶處,非用力也,喉嚨暢開,謂之吼獅吞象之容,形容喉嚨暢開之象也,氣機通暢無阻之意也。又能接引內氣下行歸入丹田以堅固命氣也。
三頂之論,兩家之論皆相同也。唯獨沒有“腰頂”之內容。腰爲一身弓之把。發放人時“弓張把要頂”,取腰向前頂送之法式的。這一點,太極拳中強調的非常清楚。八卦掌拳師郭古民先生在歌訣中說:“背如箕底方爲緊,掌穿力自如反弓”。講的就是“弓張把要頂”的“腰頂”之身法的。
扣字訣
薛:膀扣開胸精氣上升,陰氣下降任脈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故謂“三扣”。
姜:三扣者何?兩肩要扣,則前胸空闊,氣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則氣力到手,樁步力厚,牙齒要扣,則筋骨緊縮,是謂之“三扣”。
此扣字訣,猶如將碗口朝下押在桌子上一般意思。背圓則胸平,兩肩若扣,虛胸實少腹,氣貼背之緣故,猶如天扣地一般。手心微凹 則手背自扣。足心虛空,則足背必扣。實乃“陽散陰聚”之秘訣爾。即“天圓地方”之意思。在意調,非用力也。
故肩扣則利於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手足背扣,利於內氣?#092;行故周身勁力雄健,形之式使然也。
然齒扣之說,形意拳有論,雖曰牙齒要扣,亦是微微合住,亦非是用力,避免口開神氣散失,防止受擊時傷害過大,避免咬舌。齒乃 骨之餘,齒合則一身骨力不散亂。一身如繩束,自可收放自如。此乃緊縮筋骨之義爾。
圓字訣
薛:脊背形圓精氣催身,身形勢圓旋轉通神,虎口開圓剛柔齊伸,故謂“三圓”。
姜:三圓者何?脊背要圓,其力摧身,則尾閭中正,精神貫頂,前胸要圓,兩肘力全,心窩微收,呼吸通順,虎口要圓,勇猛外宣, 則手有裹抱力,是謂之“三圓”。
此圓字訣,乃指圓滿之意。肩背要圓,是指肩胛骨下邊至大椎穴,及兩肩中間。由於沈肩、拔背,氣貼背而成圓形之象,尤其是兩肩胛骨之間的二十四夾脊穴處一定要飽滿,才是肩背圓的景象。而腰至肩胛骨下邊沿的腰背處要上下直平之象。如果腰背處呈鍋底的圓象,是病拳之景象 ,非背圓之身法功夫。故正常的背圓之身法,有利於背發勁。並可具備精氣催身而進擊的效用。這一點正是腰背的勁意斂至肉底層的作用 。只有腰背、肩背做的正確,則尾閭中正,精神貫頂也就自然能做到了。
身形動變圓活自如沒有圭角才見功夫。才能旋轉動變通達神明藝境。才能不攖人之力,這是用法的“圓字訣”。
虎口要圓,是指食指根與拇指根的部位,要意圓,非形圓。圓則善變,又勁勢能達指梢之用也。正是剛柔齊伸,勇猛外宣之精義爾。
前胸要圓之說,即是背圓肩扣,胸如何能圓?天圓地方,背圓胸方,一理也,胸如何能圓?含胸氣貼背,胸如何能圓?而兩肘力全, 乃沈肩墜肘之形,肩撐肘橫之勁。與胸圓何關?故此前胸要圓之說存疑!
心窩微收,呼吸通順。拳訣云:腹部松靜氣騰然,心窩乃胃上腕,乃沈降之勢,如何微收呢?況且,腰與肚臍,一陽一陰,陽散陰聚 ,亦應是肚臍微收才是。心氣下沈丹田,空胸虛胸,呼吸自然通順。故此條心窩微收之說亦存疑。
抱字訣
薛:膽量抱身臨事不亂,丹田抱氣氣不外散,兩肱抱肋出入不繁,故謂“三抱”。
姜:三抱者何?丹田要抱,氣不外散,擊敵必準,心氣要抱,遇敵有主,臨變不變,兩脅要抱,出入不亂,遇敵無險,是謂之“三抱 ”。
丹田抱氣,氣不外散,是指不要膨脹小腹 而言。丹田抱氣有成一球狀者,身勢沈穩而又靈敏。此其一也。另有內氣騰挪於周身,以助攻防之勢。因爲內氣之用:“ 須分沈氣常實腹,貫通筋骨壯形骸”的兩方面內容。而丹田抱氣是“神氣”不散越的意思。古云:“神回身中氣自固”。反之,氣固自是 神回身中而不外散之象。只有氣沈丹田,煉精化氣,氣聚才能氣抱丹田,知此練法得矣!
兩肱抱肋,有說兩肘抱肋的,只有前手之肱骨裹合,肘尖向下;後手之尺骨掩合,肘尖向下。才成兩肘抱肋之形勢。肋處,乃肘窩, 肘從此處出,又回至此處,出入如此簡單而不繁雜,確有攻防變化至妙神奇之用。《八忌歌訣》中說:“出拳高舉兩肋空”,即指“兩肱 不抱肋”之病拳的。
兩肋要抱,與涵胸、含胸是同一宗旨,即前空後豐之要義。此正是矸ㄖ械摹懊{須以意出,以氣勝,以神率,則爲合 式,非出肉出筋出骨也。脅氣上交于頭,成大壯之勢,真氣上升於頭頂,健以初則力自大壯也;脅氣下交於足,故遇地而豫,真氣下降於 足,順以動則神氣豫悅也。內氣之一呼一吸見於丹田,一升一降其要總在脅也”。此兩肋要抱,方有利於內氣之升降,故出入不亂,遇敵 無險也。此正“氣下臍平小腹膨,練得熟時成一面 ”之體式。即胸腹上下是一個平面。才見功夫。如果臍突腹膨脹的大腹便便,是不知臍收肋抱之要義的病拳了。這不利於“趨避閃展”的 攻防之用。
心氣要抱,心爲一身之主。然何謂心氣抱?即;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能力自加,動靜清 輕而靈。心能普照自身,謂之心氣抱。只有心氣抱,遇敵自有主見,方能以不變應其萬變。即順勢借力的法則不變,方能應其萬般變化之 ?#092;用的。
膽量抱身臨事不亂,膽爲十二官之主,將軍之官,決斷出焉,少陽生氣之候,功臻一步一樁之候,以自身防守手法& #29234;界,圍繞自身周圍有一氣場效應的圓柱體裹抱著自身,此乃膽氣,亦名膽量。有此物抱身,則聽探靈敏快捷,故臨事能先 知于人,自然先機于人,自然不會出現手忙腳亂,心慌意亂的現象了。
由此條可知,同是三抱,內容各異。然宗旨不二。習拳者必須能以文觀法,才能知之周全。再能以形鑒真,功夫必定上身。自成拳門 行家裏手了。如能“因知行解”,“因行知解”自會成爲拳門通家了。
垂字訣
薛:肩要下垂氣力貫肘,肘要下垂氣力至手,氣要下垂丹田養守,故謂“三垂”。
姜:三垂者何?氣垂則氣降丹田,身穩如山,兩肩下垂,則臂長而活,肩摧肘前,兩肘下垂,則兩肱自圓,能固兩脅,是謂之“三垂 ”。
垂者,沈墜之意。心氣沈入丹田,自可煉精化氣,養吾真元之氣,乃練功入手之正法。取“養氣忘言守,降心爲不爲”之秘訣而立論的。
氣沈丹田,則上虛下實不倒翁之象,故身法穩健,勢重如山。
同上虛胸實少腹的氣沈丹田之法式,自有兩種之論述,習拳者必然要兼習而練用之。
肩要沈,乃肩縫處鬆開,肩自然下垂,雙臂輕靈圓活,則臂長。勁力自能貫肘。
肘要松沈,則肱骨圓活,除勁力貫手外,雙肘能抱脅護住脅部。
故沈肩垂肘之形象,自有肩撐肘橫的勁力飽滿蓄勢之狀態。又有雙手臂不攖人之力的特有之功能。施招用手或施手用招,雙臂如靈蛇 的攻防之妙用。
挺字訣
薛:挺勁貫頂精氣上通,勢若挺腰氣貫四梢,一身抖挺力達九霄,故謂“三挺”。
姜:三挺者何,頸項挺,則頭部正直精氣貫頂,脊骨腰挺,則力達四梢,氣鼓全身;膝蓋挺,則氣恬神怡,如樹生根,謂之“三挺” 。
挺字訣之精義,在於伸筋拔骨的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之勢。即形借氣催,氣秉形長,而成堅挺之勢。即在神爲非拙力也。即內氣填實骨節間隙的堅挺。
頸骨節節開張,精氣節節填實,直貫百會,自有頂頭懸之功夫藝境。而頸部肌肉鬆軟似有若無方見功夫。
腰下松胯,腰上脊椎節節開張,內氣節節充填,直至大椎,則腰能堅挺鞭固。則勁力自達四梢。
全身骨節皆能開張,內氣皆能填實,是謂一身抖挺,則身體如同九重天。內外如一,靈瓏剔透,則氣恬神怡,立步生根,一身無懶骨 。如膝蓋堅挺,步履穩健靈敏快捷,手腕堅挺,穿透力強。然必須知道此“挺”字訣是內氣、外形,剛柔匹配如一的結果,是藝境功夫說 ,非是“力氣”解。這一點,習拳者一定要分辨清楚,方能習之不誤!
弓字訣
此薛顛先生所論象形拳法中有:脊背相弓督脈上升,兩肱相弓出勢速猛,兩股相弓進退靈通,故謂之“三弓”。
此論同於三皇炮捶拳的“身背弓,手臂弓,腿足弓”的三弓說,不同于陳譜、武譜、太極拳的五弓說。實際上三弓說,五弓說的實質是一樣的。
但要知道弓法的根、把、梢三節的關係。根要固,把要頂,梢要領的順隨之法。一身五弓皆如是法爲準則。而八字訣的內容做到了,已經一身備三弓或五弓了。
擺字訣
此亦薛顛先生所論象形拳法中有:兩肘要擺,擺肘保胸,身形宜擺,擺身形空,膝擺步坳旋轉靈通,故謂“三擺”。
擺法,古有“一擺出三尖”之說法,有擺步、擺手、擺身。擺者,乃搖擺之擺。
兩肘擺動,有護肋保胸的效果。
身形宜擺,擺動身形可避實擊虛之用。即“偏閃空費拔山力”之法式的意思。使對手拳勢落於空處。
膝之擺動,步法擦地而行,旋轉變化靈通圓活無滯。
上述三擺內容,實際上乃言說的手法、身法、步法的“一擺出三尖”之內容的。
敏字訣
敏字決乃形意拳所言之法:三敏者何?心要敏,如怒狸攫鼠,則能隨機應變,眼要敏,如饑鷹之捉兔,能預視察機宜,手要敏,如捕 羊之餓虎,能先發制人,是謂之“三敏”。
敏者,機警快捷之意思。
心要敏,心具知人之能,方能隨機應變,心知肚明者,心機自然敏捷,即明者通。
眼要敏,必具備一眼罩三關的“罩眼”功夫,而又靈者,方能具備審視有先之明,知其未發之招,悉其將發之意。即預視察機之精義爾。
手要敏捷,似虎快利,出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自能先發制人了。
能此三者,谓之“三敏”。
曲字訣
此亦形意拳所論之法:三曲者何,兩肱宜曲,弓如半月,則力富;兩膝宜曲,彎如半月,則力厚;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則力湊;皆 取其伸縮自如,用勁不斷之意,是謂之“三曲”。
訣云:“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此曲字訣講出具體部位之“曲”的方法。
兩肱宜曲,即兩手臂宜曲似弓如半月,則富有變化不拘的攻防能力了。
兩膝宜曲,即曲膝坐胯,彎如半月,則步法穩健、靈活而勢厚。
手腕宜曲,則用勁力時能恰到好處,隨機應勢,能聚能散。
結束語
形意拳術、象形拳法的“八字訣”所蘊含的“校二十四法”之精義到此小議完了。此“八字訣”的內容,有練、體、用的全部之內容 ,即“建德體、至道用”的內容,囊括內容相當豐富。有身法之規矩、运用法則和功夫藝境,可謂無所不含吧!習拳者不可不依此而修練 。
然此八字訣“校二十四法”說,通過結合形意拳和象形拳法兩家之論的比較而知,各家說法雖不完全一致,就其異處,更應全部依法 而修之。才是最佳的選擇。
此八字訣內容,適合一切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練者,參照練用,尤其是初入門者,更應時時處處依此而對照自己,才能立定修練之 根基。否則,入門上手就不知法則規矩,自然會出現謬誤而不知。養成不良習慣,築成差錯,改之難矣!古云:“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實警世之言也。開始便依法而修,心知肚明,必能循序漸進,終而功成!
此八字訣的校二十四法之內容的小議,實爲當今讀者之所需而成之。以明前賢論拳練、體、用之宗旨而述之。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村夫
(厄瑪奴耳)
冠军侯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552
帖子
3111
编号
61
注册
2005-2-5
来自
奇夢の楽園
家族
云水兰若
#4
发表于 2006-1-16 17: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2006-01-05, 8:57:44发表
记得以前有篇文章说,形意拳讲求悟性。如果说形意拳是岳飞传下的,那么祖师是三国姜维。姜维传人周侗教出了岳飞,卢俊义,姜维后代教出了罗成的罗家枪。姜维文武双全,对诸葛亮说:“丞相,文我不如你,武你不如我。”诸葛亮就与他比大枪,结果姜维败了。诸葛亮是智能的化身,贤者无所不能,一看就会,一会就精,若论三国武功,吕布、姜维都要次之,头牌是诸葛亮——这是二十年前,《北京晚报》上的文章,依我看,它说对了,比武比的是悟性。
难道真的是拳怕少壯,棍怕老郎?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17: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2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