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到底如何翻译?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3-5 18: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不觉得这概括的很精辟么

话说,这句话的历史出处见于哪里?有人知道么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3-5 20: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3-5 2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绛橙子 于 2011-3-4 16:53 发表


老虎居然没听过于大妈的高论啊?于大妈将小人解释成小孩子,可谓古今论语释义第一人,令芸芸众生高山仰止啊。

这个观点很有见地呀,不能因为新奇就一棒子打死。我觉得比楼上很多所谓专家学者的见解透彻得多,更接近孔夫子的本义。

先秦很多东西虽然古奥深邃,但并不是高雅的不行,很多名言警句是很实用,很俗的。后世因为器度太小,一味拔高美化,以为世俗的就等而下之,跟柏拉图以为天体运行的轨道就是正圆的思路一样,纯属想当然。庄子所谓大道在乎粪尿,此之谓也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3-5 21:1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3-6 22: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3-5 22:51 发表


孔子口中的“小人”和“君子”是很明确的。

贵族精英们(天子、诸侯、大夫、士)就是君子,草根屁民们(国人、野人)是就小人,这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君子、小人并不是一种基于道德因素的划分,而是 ...

没有这么简单吧,我可不记得春秋很强调欧洲式“血统论”。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句里的小人也是草根屁民,也看得出血统出身?

是女子与小人本身存在局限性,还是孔子自己存在所谓的“历史局限性”,恐怕还是需要论证下吧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3-6 22: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1-3-7 2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3-7 09:18 发表


这句话里的小人当然说的是庶人,是和“士”相对的。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那些浅薄固执的庶人们的品格啊,不过这也可以算作是对最次的士的要求了”。“那么今天当政的人怎么样?”“他们哪种偏狭小器的人,何足道哉。”

首先,在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做法并不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承认这可以为士之“次”者。起码比当政的“斗筲之人”要好。

既然孔子不否定“言必信,行必果”,那为什么要把这种人叫做“小人”呢?很明显的,这里的“小人”绝非是从道德上来界定的。

对于孔子所深为鄙视的当政之人,孔子却并没有斥之为“小人”,而是称之为“斗筲之人”,斗和筲都是量器,一斗十升,一筲为一斗二升,都是容量不大,孔子在这里表示执政之人的器量狭小。

孔子对并不否定的人称之为“小人”,把完全否定的人不称“小人”,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

这个古文翻译嘛……孔夫子虽然语言艺术很高,但是随口一句话便被当做论据来考证,倒是让我想起《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这则故事:

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另外,“这句话里的小人当然说的是庶人,是和‘士’相对的。”既然与士相对,然则“尤为士”?并不否定,完全否定,否定之否定……难道三红斑斑是要跟偶谈辩证法?

最后,引用下康熙字典对“硜”的释义:

《史記·樂書》石聲硜硜以立別。《註》硜聲果勁。 又《廣韻》硜硜,小人貌。

“浅薄固执”也不能说翻译的不好,但是呢,此处很明显孔子就是打个比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就是小人模样,君子则不一定这样。对此孟子讲的很直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虽然大人不等于君子,但所谓“量小非君子”,君子也是很大的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3-7 23:0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6 18: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