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从汉中争夺战武候那一“叹”谈开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从汉中争夺战武候那一“叹”谈开, 此文重在贬孔明全能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1
发表于 2010-2-13 16: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从汉中争夺战武候那一“叹”谈开
演义第七十二回有言:
曹兵一连三夜不安,曹操心怯,引兵退二十里,就空阔去处安营。孔明叹曰:“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遂请玄德渡汉水,背水结营,以疑其心。
毛本与黄本此处是“笑”,南飞以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疑兵之计针对老曹得逞的主要原因,改为“笑”之后在下以为表现力反而下降了。
诸葛若“笑”,嘲笑的刻薄,是显出诸葛亮高人一等的智术,而曹操之流自然等而下之。这个“笑”表明一切尽在预料之中,非常自信。将诸葛亮无限拔高至妖人,可知一二。在罗本中,诸葛亮除了街亭那次自嘲之笑,就是故意嘲笑别人,发自内心的笑基本上一次都没有,除了气概文鸯总结的孔明为人狂傲拘谨,南飞以为武候在老罗笔下是一绝对理性的形象,也有关系。至于所谓孔明独步天下云云,其下场也不过在曹真司马懿乃至黄皓之流手里拖到油干米尽,最终一桃杀二士罢了。真有那么利害十项全能,为何不在生前把黄皓剁了呢?
但“叹”字,则意味深长了很多。个人以为“叹”有两层含义:第一,老曹虽然“奸雄”帽子已经扣个很多年,但是下三滥的诡计却是始终不会。第二,诸葛以堂堂正正的兵法无把握击败同样知兵的曹操,而需要采用诡计针对老曹阳刚有余、阴柔不足的性格弱点下手。同时,这一招得逞还建立在老曹汉中争夺战已经极度阳痿的状态之下。综上所述,南飞以为“叹”字非常合乎情理,罗本之诸葛虽然神乎其技,但作者定位还是属于“人”而非“妖”。
言及于此,话题就扯的很大,在下相信以下两点都将引出不少争议:1、武候汉中疑兵诡计属于“下三滥”;2、这一招在战术上效果奇佳,但战略上是否能到达把老曹赶出汉中的目的。下面一点一点分析:
1、流氓VS无赖。
老曹的流氓手段很多,杀杨修那一次插叙了很多故事。但历数老曹欺诈手段,没有一次不是拿到台面上明着欺人,一切手腕都在大庭广众之下施展,以至于杨修这种明眼人次次都能看出来。按在下定义,这种耍流氓的手段当为“上三滥”:很强硬,你看不看得出都拿他没办法。而且老曹实现最终目的并不依赖这种小伎俩,如寿春战役借粮官之头只是用来暂时转移视线,稳定军心。真正拿下城池,还得靠限期立斩,老曹亲自督战甚至第一线下马参战,真正鼓舞士气。
相比之下,诸葛亮在汉中从头到尾都是靠玩阴招,一旦穿帮就没得玩了。只能称之为
泼皮伎俩
,严格讲尚达不到真正不要面不要命的无赖境界。汉中争夺战蜀军两大亮点:斩夏侯空营计;前者是法正黄忠功劳,后者是子龙意外之妙。相反曹彰最后新锐增援大方异光,破军斩将几乎力挽狂澜,令诸葛之诡计失色不少,充分说明孔明的所谓“疑兵诡计”只是空架子,根本接不得硬仗。而相较之下曹操本人阳痿,导致“将熊熊一窝”,曹操本部动辄溃退,麾下名将集体失常,完全没了往昔战斗力。所谓流氓怕无赖,盖为此意。最终逼退老曹的为马超生力军,而杨修死后大败负伤终于点醒了老曹:用兵切不可疑,壮士当断腕前驱。
所以此战终于平手曲终,换成武评模式可以如此描述:曹操与孔明战方五十合,武候诈败,孟德疑而不敢追;值此之时,魏延瞅住空隙暗放一箭,正中老曹左臂,庞德曹彰奋战抢得老曹回营。
2、武候在《演义》中战略水准不行
武侯在演义中六出祁山战前规划一次比一次差,可以说战略表现仅见于《隆中对》与七擒七纵。然而前者在老罗的《演义》构架的时代背景中不过一纸空文而已,基本上没有针对性。并且诸葛亮本人还有乘乱夺襄阳这一战略败笔。
至于后者,由于《演义》中各个势力的后方叛乱已经被缩减到最低限度,曹魏无边陲之忧,孙吴缺山越之乱,包括袁绍平定四州,都与我们玩光荣《三国志》一样一次征服了无后患。所以“七擒七纵”在《演义》里面显得非常突兀,可以说毫无意义。再细看孟获屡次被擒不服的原因,归结起来大都是诸葛亮玩阴的,赢得不够堂堂正正。结果最后一次搬来的藤甲兵被全部赔光,才终于服软。而恰恰是这一次,诸葛自知不够地道,势将折寿。攻心攻到这个份上,貌似得孟获一人之心;而实质上已经借孟获为棋子,完成了对南中四郡的彻底扫荡,留下血仇无数:“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
虽然不论罗本、毛本、黄本诸葛亮的“留兵三不易论”均皇皇在目,但在下依然坚持,此处照搬史料的“武侯三不易论”,乃后人狗尾续貂之作。
以在下对演义的,那个研究。《演义》特别是罗本,全书有三种地方动辄大幅照抄《资治通鉴》等史料。其一是两回之间衔接处。这一点看黄正甫本非常明显:老罗原著因为没有分回合,所以每两回之间也不存在故设衔接悬念吊读者胃口。后世抄评人出于各种动机在此处动手脚是必然的。其二是有赞诗的地方,对比老罗出于情节原创的诗文,比如铜雀楼文臣赋诗,其风格水准与后人附会诗相差甚远,这一点是毛宗岗在其删改原则中明确指出了的。其三是人物登场或重要历史场面,比如曹操曹彰登场,吕布给袁术信,这些史料只要有的,很多抄书人就给贴上,甚至不惜篡改原著,比如叶逢春本吕布写给袁术的信只有两行,而罗本却把《裴注三国志》的原文全部照搬过来。这一点也是毛氏父子明确指出的删改原则,只不过此处二人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改而已。
诸葛亮“三不易论”,同时符合以上三条。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时蛮夷皆感孔明之恩德,乃与孔明立生祠,四时享祭,呼之为“慈父’;皆运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拜送孔明,以资军用。后有进贡天子礼物,终身不反。南方已定,皆是孔明之功。”云云与后文冤魂阻道矛盾,在艺术上完全不可取,且文笔与罗本关公“莫与下界角力”那一段非常相似。后面祭文正乃老罗原创,史料所无(注1)。两者对比则真伪立现。所以在下相信“三不易论”当为后人妄附议,非老罗原文。
注1:
其文曰:
维大汉建兴三年秋九月日,武乡候,领益州牧.丞相诸葛亮,谨陈祭仪,享于故殁王事蜀中将校、本土神袛及蛮夷亡者阴魂曰:昨自远方侵境,异俗起兵,纵虿尾以兴妖,恣狼心而逞乱。且我大蜀皇帝,威胜五霸,明继三皇,定乾坤于战场之中,立社稷于干戈之内;一自蛮夷罔穷天道,来叩皇风。吾奏君王,请三军暂别龙驾,诸公祖饯,弃六亲远辞家国。于是问罪南蛮,莫不逢山开路,息浪为桥;大举貔貅,将除蝼蚁;大军云集,狂寇冰消;才闻破竹之声,便是失猿之势。但士卒儿郎,尽是九州豪杰;将校官僚,皆为四海英雄:习武从戎,投明事主,莫不同伸三令,共展七擒,齐坚奉国之诚,并是忠君之志。何期汝等偶失兵机,缘落奸计:或流矢所中,魄掩泉台;或枪剑所伤,魂归长夜。志坚忠孝,命终于刀斧之前,正直奉公,骸弃于尘埃之内。生则有勇,死且成名。今则凯歌欲还,献俘将及。汝等英灵尚在,所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回上国,各认本家,受骨肉之蒸尝,领妻子之祭祀;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国之魂;当念亲姻泣哭于朝昏,子女嚎啕于旦暮。吾奏皇帝,使汝等各家尽沾恩露,年年请给衣粮,月月不绝俸禄,用兹酬答,以慰汝心。父子传孙,名题蜀史。今则聊表丹诚,陈其祭祀,各领酒食,共享一餐,依此灵旛,随我归国!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0-2-14 11:44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2
发表于 2010-2-18 13: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 伤云 的帖子
呵呵,伤云兄年好~此帖是从在下与琅邪一小朋友拍砖的回帖里面整理出来的,并不代表偶的全部观点。武候体恤民力之良苦用心,在下是深为佩服的。呵呵呵,本帖弄词如此端是大言欺人。其实兄回帖那几点后来都有讨论到。简单阐述下偶的观点:
1、南飞所谓“上三滥”&“下三滥”,用主席的话来讲就是“阳谋”,“阴谋”,这样说可能比较好理解。在演义里面,老曹只用阳谋,诸葛亮只用阴谋;唯一例外是老曹对付襄阳城外关羽用了阴谋,而诸葛亮唱空城计吓退仲达兄用了阳谋。个人以为这是老罗出于艺术刻画与批判人性的双重考虑有意设定的
2、诸葛亮部署这个我最初确实没注意到。但南飞同样坚持,如果要考虑遣将,则刘备也不全是橡皮图章。所以即使有出彩之处,也不便于分析。类比武评可视为二打一,呵呵,按常例属于无效战例吧。
而为什么汉中战役以老曹的智囊班底会搞成“二打一”这种喜剧场面?为什么贾诩等人集体沉默?就需要从杨修之死中,以及此人死后老曹醒悟厚葬里面展开分析了。呵呵,当然写出来,那就是另一个帖子了。
3、北伐。4楼已经有筒子把司马懿的原话找出来,谢一个先。这个话题我后来也有展开过。在老罗笔下,诸葛亮北伐咋看之下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但每次只要出一点小问题就不得不班师回巢,前功尽弃。此足以说明武候策划战略的特点:一环受制满盘皆输。一方面关键环节全部建立在不稳固的基础之上,搞得比高考还惊险,另一方面又坚持要把奋斗目标锁定清华;所以复读N次确实也不奇怪。
4、南中攻心嘛。三不易论加上可能在艺术上有些不同吧,但南飞以为老罗的批判锋芒因此而完全黯淡下去了。这样改,恐怕完全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因此南飞的立场是,改,可以,请不要用《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的名字。满清垮台已近百年,让今日的读者自己选择吧。
5、呵呵,老罗的原著我们都没看过。以南飞研究版本的心得来讲,早期古本显示《三国志传》体系的文风以文言为主,俗语并不多,比如余象斗本。后世的抄书人是从头改到尾,基本上把文字翻写了一遍,搞成现在这种通俗半文言《三国志通俗演义》。他们是实实在在滴“小四”了一把,充分证明了我国滴山寨技术,是饱含历史沉淀滴。
话说回来,普及推广固然功不可没。这个艺术性,我个人认为无从谈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演义的文笔在四大名著中毫无悬念滴垫了底,这些人同样是居功至伟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0-2-18 17:03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3
发表于 2010-2-21 2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 伤云 的帖子
1、南飞的阴阳定义源自易经,简单讲“阳”就是发散的,“阴”就是收敛的。
2、刘备的作用在演义里确实弱化的不行,而诸葛亮与刘备联袂主导的战役,其实算起来并不多。过去没有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呵呵,现在更没有这个余力了。
曹操的性格变化南飞也是深为赞同的,但是具体由哪种变成哪种,对此南飞挖掘滴比较深入。拿晚年来说,南飞以为老曹与其说是变得刚愎自用,不如说变得谨小慎微了。因为之后的襄樊之战,老曹再度表现出从善如流的特点。应该说随着年龄增长,老曹个人计谋的比重在逐渐增加;而与此同时,战略目标却日益缩小。包括周瑜鲁肃这些人在演义中的形象,对历史原型没有深刻的理解,是写不出来的
3、南飞以为子午谷可对比演义中老曹走泰山险道,曹魏的兵力只有那么多,在动向摸清楚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出此奇招。其时司马懿尚在赋闲中,孟达还挡在前面,而夏侯驸马的兵力全部被赵云吸引到凤鸣山一线。即便有人预料到,也没有兵力去设伏。诸葛亮不愿意如此用兵一是性格原因;二是料到赵云不服老会冒进,已经计划好给魏军下套,因此不愿意再为魏延修改战略计划。
4、呵呵,满清云云代指尊刘贬曹等等“正统思想”以及满清修四库全书时普遍夹带私货的行为。嘉靖本贬诸葛贬刘备的地方非常多,特别是贬诸葛亮,南飞是怎么也没看出来可以上升到“尊刘”的程度。毛本的删改准则还特别有一条:“其评中多有唐突昭烈,谩骂武侯之语,今俱削去,而以新评校正之。”不过此人不仅把评论删了,连正文也没放过:
则今人之所知也,有古本三国志所无,而俗本演义所有者,如诸葛亮欲烧魏延于上方谷,诸葛瞻得邓艾书而犹疑未决之类,此其诬也,则非今人之所知也,不知其诬,毋乃冤古人太甚,今皆削去,使读者不为齐东所误。
实际上这两段情节二毛是整删,小处改动他俩都懒得说明;而对于左慈于吉这些段子,辄假装没看见。典型的双重标准。
5、《演义》里面基本每个剧情都于史料有本,所谓“然野史类多凿空,易于逞长,若《三国演义》则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越是深入研究《三国志》,越感慨老罗梳理史料之细致,这一点算是在下与杨文理的共识。拿历史贬演义的人,一般来说《三国志》看得很浅
PS:伤云兄请留意,南飞说的是“文笔”垫底,而不是思想内容一起算上。四大名著里面《西游记》社会背景最浅,《水浒》上层建筑最简单,均不及《演义》,但文采口感,胜演义多矣
呵呵呵,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其内容差距比高鹗版《红楼》和脂评本《石头记》还大。标准不统一,那是没法讨论滴,这也是在下的一点基本意见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5 23: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