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萧让于2004-11-30, 8:54:27发表
原帖由铁伞怪侠于2004-11-29, 16:33:36发表
算是个比较没本事的皇帝,不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还真不是一般的强。。。老百姓能生在他那个时代算是造化了。
说到凌迟,呵呵,他是用来对付那些邪教组织的吧?
呵呵,死在凌迟刑下的邪教徒有几个?凌迟刑设立之后,对付的大部分是“盗贼”吧?后来更是越用越滥,不是这样包拯也不会屡屡上书要求“慎刑”。
辽宋之间的和平局面,个人认为主要是真宗年间辽侵宋受挫,签订檀渊之盟的结果。和平是通过实力换来的,不然仁宗时宋和西夏怎么没办法维持和平?印象中辽宋夏的三分局面就是在仁宗朝形成的。
个人认为仁宗还不如神宗,现在对王安石变法多有偏颇之词,但也得看到写史书的大多是守旧派,对于王安石的很多评论并不公平。
http://www.jy.js.cn/literature/content/xia...y/tenperiod.htm
引用这篇文章中的几句话:
一、十一世纪的北宋
这个时代之所以高居榜首,我的想法很简单,是因为这一百年里,五个姓赵的皇帝竟不
曾砍过一个文人的脑袋。我是文人,这个标准虽低,对我却极具诱惑力。
这得托宋太祖的福。他曾对儿孙立下两条死规矩:一,言者无罪;二,不杀大臣。难得
他在十一世纪的五个继任者都特别听话。
于是文人都被惯成了傻大胆,地位也空前地高。想想吧,如果我有点才学,就不用担心
怀才不遇,因为欧阳修那老头特别有当伯乐的瘾;如果我喜欢辩论,可以找苏东坡去打机
锋,我不愁赢不了他,他文章好,但禅道不行,却又偏偏乐此不疲;如果我是保守派,可以
投奔司马光,甚至帮他抄抄《资治通鉴》;如果我思想新,那么王安石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他可是古往今来最有魄力的改革家;如果我觉得学问还没到家,那就去听程颢讲课好了,体
会一下什么叫“如坐春风”。
当然,首先得过日子。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用,不过都没什么关系。我只想做《清明
上河图》里的一个画中人,又悠闲,又热闹,而且不用担心社会治安……高衙内和牛二要到
下个世纪才出来。至于这一百年,还有包青天呢。
想想清明上河图,那个时代还真是让人心向往之。更何况那时文坛的璀璨群星……也许仁宗的才干不如神宗,但是作为普通百姓,还是不想要那么多折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