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苏州评话杂弹(完结), 更新:"斩尾巴"运动
性别:男-离线 庞桶

鄱阳郡王枢密直学士

Rank: 16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310
帖子 5481
编号 6
注册 2003-8-19
来自 上海


楼主真是神人啊
虽是沪人,倒也很喜欢听苏州评话。
上海广播电台有个1197千赫,记得从5点开始就专门放各类曲艺,轮到7点档就是评话,我听的头一出就是百回本《三国》,不知属于上边哪家的。每天一小时光长坂坡赵子龙枪挑54员战将就说了有半拉月吧。当时真是每天守候,总觉得怎么一小时这么快就过去了,緊等着第二天再听了。以后就基本有啥听啥,对“大、小书”倒是不挑,大书固然三国、英烈、水浒都听,小书的“三笑”、“描金凤”也是听得很带劲的。
前边楼主提到本子的问题,我估摸着那些经典的本子都是经过不知几代说书人,走了三关六码头,千锤百炼之后的产品,史料价值固然是很少,但从文学作品的创作角度以及吸引人的艺术角度讲,绝对可以写进文化史的。
而老辈说书人都跟郭德纲说的似的,需要“平地拿人对面抠饼”,为求噱头不断难免重复成套的说词,虽然放到整体看有重复之虞,但运用时候的效果其实未见得不好。譬如《英烈》里头胡大海打不过敌将逃跑,动辄大叫救命,连叫三声就必有新人出场救驾,听到胡大海叫第一声救命时,听者往往就忍不住要笑了,重复的记忆在作品是瑕疵,对听者却是挺有吸引力的。
这里头有个问题在于,评话的本子并不应该从一部完整的作品角度来要求,本来说书人闯码头就是每天一回“吊胃口”的搞法,所以力求每天的这一回书前能接住上回书,后能继续悬念,中间有几处亮点就足够了,根本不可能统筹兼顾。
怀念之余,觉得现在的评话也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电视的大潮中愈行愈下,真不知到我们年老时候,有沒有福气听着评话消闲了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5 22: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6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