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一些想法
性别:女-离线 雪国

衡山郡主太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89
帖子 521
编号 5940
注册 2004-3-11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4-4-3 05: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一些想法

一直以为先锋电影由于形式的创新性、复杂性和无法替代性而天然地比商业电影更加值得花费时间慢慢琢磨,这个看法的改变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起。这部几乎是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雷纳多)关于初恋的诗意回忆。它是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的作品,查过后才知道,托纳多雷是“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代表。

它是一部很美的电影,整部片子的节奏很舒缓,每一个画面都浸透了黄昏的阳光,像蜂蜜色的落叶,充满怀旧的情绪。看第一遍的时候,就发现影片把故事讲得非常细腻和纯熟;有一些细微的地方看第二遍时才看出。比如,如何表现玛莲娜对已参战的丈夫的爱:雷纳多第一次在夜晚从玛莲娜门锁的圆洞偷偷地往里看,看到玛莲娜放了一张《我的爱》的唱片, 随着音乐的流淌,她抱着镶有丈夫相片的大相框跳舞,跳到后来两行清泪滑落下来……而电影技巧的纯熟更多地表现在影片没有一个闲镜头,虽然节奏舒缓,叙事并不漫衍。这里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开始时,从雷纳多骑着新车到他找到一群大孩子(正是他们带他第一次见到玛莲娜),这段电影叙事的1分钟里,导演换了27个镜头。非常密集的镜头转换却衔接得如行云流水,不能不佩服托纳多雷叙事技巧的炉火纯青,也感叹这是电影对小说永远的优势。

由莫尼卡•贝鲁齐主演的玛莲娜,也许是这部影片内外最受瞩目的人物。演员贝鲁齐被称为“法国式的优雅和意大利式的性感”,而她塑造的玛莲娜,我觉得用影片中一个女人或多或少带有妒意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形容:“看上去高人一等,令人捉摸不透。”这里,“高人一等”我不理解为一个贬义词,与世无争的玛莲娜当然与小镇里很多切切察察的人不同。而“捉摸不透”是因为整个故事是由小男孩雷纳多叙述的,是他的眼睛看到的故事,而他又几乎没有和玛莲娜说过话。这种限制性的叙事决定了主要得从雷纳多看到的她的神情态度来理解她了。通过雷纳多的眼睛,看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男人女人或艳或妒的目光和笑语,低眉走过人群,我总想知道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她”与雷纳多眼中的“她”,有多少相同、多少不同呢?

玛莲娜在电影中一共22次出场(不包括雷纳多幻想中的她的出场);一次次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一次出现时,她穿着纯白的套装,像一个白色的精灵,那一种惊人的气质我觉得超过了《朦胧的欲望》中肯奇塔的出场。第二次出场,就是上面提到的她抱着丈夫的相片跳舞一节。第三次出现时,她穿黑地小白圈的丝质上衣,白色中裙,白色高跟鞋,在阳光中走过,步子很稳很轻盈,但我觉得导演用暗色的上装预示了阴影会慢慢地覆盖过来。第四次出现,她穿黑色缀粉芙蓉的连衣裙,芙蓉的颜色淡淡的,虽然这件衣服更休闲、更清新的感觉,但阴影也走得更近了。

紧接着传来她丈夫的死讯(再次见出导演叙事的紧凑),这是很关键的一处。意大利军官向公众宣布她丈夫已死的消息(她因为悲痛不在场),军官方面为的是鼓励小镇的人继续为战争效力、送亲人上战场,而台下的声音却是“她需要一张温暖的床”的大面积的窃窃私语。只有雷纳多这时在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悲痛,在孩子的幻想中,她蜷缩地躺着无声地哭泣。而她的第五次出场也就来到了:她走进自家的一畦小菜圃,将熨斗中的炭块倾倒出来,突然呆住了,弯着腰定在那里;慢慢回过神来,她面对着爬满老树的暗色的藤,愣愣地,然后像怕冷一样用胳膊抱住身体,跑回了房间。这时候的她,已经一身黑衣了。

最让我辛酸的细节是玛莲娜的第七次出场,因为断绝了经济来源,她饿得走近小贩,因为他有面包和糖。她将糖塞进嘴里,很慌乱很慌乱,但她的矜持却同样彻底地流露……小贩却乘机抚摩她的颈项:雷纳多不能忍受,我不能忍受,想来导演托纳多雷也不能忍受,所以一阵巨大的声响打断了这一幕:德国飞机来了。

在玛莲娜失去丈夫的痛苦里,小镇上的男子觉得有机会了,小镇上的女子没有同情只有讥笑。我想,其实未必需要最后那些女子们在大街上踢她、踩她、撕扯她……而男子们白衬衫黑礼服、在一边袖手旁观的叙述了;对一个敏感的人来说,一种弥漫小镇的反常的冷漠在她失去丈夫的时候已经笑得很欢了。虽然影片末尾女人们对她的折磨难以想象得令人震惊,但我想起吴晓东的一个说法,苦难太强烈太集中的时候,会削弱它的真实感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像余华的《活着》,福贵每失去一个亲人,作品的苦难感反而被削弱一次。而且,我看电影的时候也曾怀疑过:小镇上的人真会这么疯狂吗?竟连一个人也没有站出来阻止可怕的摧残吗?

值得分析的人物和细节非常多:回来的丈夫(他没有死)同样被侮辱被损害、雷纳多的一个个幻想、雷纳多的父亲和母亲……但如果只能说一个,我选择玛莲娜和她的丈夫最后的出现。他们先后被赶出小镇,一年后,他们手挽手紧紧地依靠着,回来了。有人说他们回来后又融入了小镇,他们“融入”了吗?影片最后玛莲娜清坚决绝的动作和明显防备的、距离感甚强的目光,表明他们会以更疏离的态度在小镇生活。那他们为什么要回来?为了证明他们的勇气和没有被打倒吗?我想应该是这个吧。可是这种证明又有什么意义呢?玛莲娜回来后,虽然仍然美丽优雅,可是她暗淡了的颜色、永远敛着的额头和“冷静”的目光,就像她那双蒙上尘土的棕色中跟鞋,已经写满数不完的伤痛了。尤其令人难过的是,她不是神采飞扬的斯佳丽,她的丈夫也不是神通广大的巴特勒,他们是小镇再平凡不过的人,只是因为她非常美丽,又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会被伤害得这么严重吗?如果她的丈夫真的死在北非,没有回来,没有找她回来,她又会怎样?

先锋电影一定会设置绝境,而托纳多雷没有,他选择让他们安全地回来。导演选择了对善良力量的暗暗的鼓励,让他们通过苦难变得坚强,虽然苦难的阴影也许永远都无法消释。这种不那么明亮也不那么暗淡的结尾也许就像日常的生活,是更值得回味的罢。

[ 本帖最后由 眼儿媚 于 2008-5-27 23:34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5 18: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