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魏延偷袭关中“新”军事计划的可行性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26 16: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从兵法的角度提几点意见。

1,蜀国从未在关拢地区上用过兵,对魏国在关拢地区上的军事部署,战斗力,以及其他的守将,地理等因素并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贸然孤军深入,将胜利寄托于种种侥幸因素,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的用兵之道。《孙子兵法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如果魏延的偷袭关中计划失败了,那就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的情况。败就败在对敌方的情况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就贸然孤军深入。袁子曰:“蜀兵轻锐,良将少,亮始出,未知中国强弱,是以疑而尝之;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说的也是这个原因。


2,楼主在论证时所用的依据多属于猜测,而且当时诸葛作决策时未必就很清楚这些关于魏国具体情况,所以我们应该从诸葛的立场去考虑:他对魏国具体情况知道多少?他作为一军的统帅,从大局上考虑,应不应该冒这个险?等等。


3,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
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王朗传》:“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
  夏侯楙他一定会弃城逃跑吗?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雍州刺史郭淮呢!

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司马懿袭击孟达,只用了短短的8 天时间就赶到了,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可见,魏延的计划其风险是很大的,而且多寄托于魏方的侥幸因素。诸葛有必要冒这个险吗?冒险不等于奇谋,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就贸然深入,这种冒险明智吗?


以上直言不讳,海涵。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3-1 17: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从兵法的角度在提一点,即使魏延能占领潼关,但魏军可以绕过潼关而趋其后,则魏延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围。此时诸葛也正向长安赶来,魏军可以散布假消息,说魏延已经控制潼关,给诸葛布下口袋,如诸葛往里钻,后果大家可以设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3-2 15: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萧云飞: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敢情诸葛亮取长安只叫魏严带万余人走子午谷取潼关,诸葛亮在后面看热闹,或者说在长安周围晃悠   



QUOTE:
无隙:按楼上的意思那感情,曹真、郭淮就看诸葛亮安排事项打长安或潼关,他们搬张椅子坐着?       

对于萧云飞的言论,无隙已经驳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3-23 12: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再从兵法的角度探讨。

战争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战争必有胜负,一方能胜另一方,必有原因,即凡事皆有条件!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这点首先要搞清楚。

用兵之法,不管是“以正合,以其胜”,抑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还是“避实击虚”,以及各种战法,如“
奇战 正战 虚战 实战 轻战 重战 利战 害战 安战 危战 ”等,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取的制胜条件!

如果不用冒险就可以取的制胜条件,那还有冒险的必要吗??

曹操在官渡之战偷袭乌巢,一举扭被动为主动,他偷袭乌巢是冒险,但他必需要冒这个险,因为他无法以正兵赢得战争,只能以奇兵冒险。(另:出奇兵不等于冒险。)

[唐李问对]:“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

靖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唯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 ”

反观诸葛,他有必要冒险吗?魏延的计划勇则勇矣,但很难取得制胜条件,即使他能占得潼关,能守得住吗?诸葛当时面临的条件与刘邦面临的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的关键是曹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旦有战事,可以统一调动兵力,迅速集结并开赴战场,而且当时曹魏国内并无内乱。在看项羽,分封诸侯,但诸侯多所怨言,又将关中分为三块,所以诸侯多反,而韩信就是趁齐国反项羽,将其牵制在山东,又关中里的秦降将各自为战,故韩信能占潼关并守住,现诸葛面对的是统一的曹魏,条件完全不同,如何能再复制韩信的计划?

诸葛蚕食雍凉,先占距曹魏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并可以利用马超在羌,氐人中的影响力,逐步取得与曹魏抗衡的资本,当年秦以一弱小之国,就是不断对三晋和楚用兵,在其中不断侵吞他们的土地,使自己的实力变劣势为优势,最后才灭了六国。现在诸葛攻取陇右,正如袁子曰:“且大会者不求近功”,若志在争衡天下,奈何要急功近利地用魏延的很难取得制胜条件的计划,如果为了冒险而冒险,岂是一个优秀统帅的用兵之道?

诸葛的确是用兵谨慎,但他不采用魏延的计划,此谨慎无可厚非!

[ 本帖最后由 赤炎天尊 于 2006-3-23 12:4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3-24 14: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跟燕京晓林讨论实在是一大快事,继续~~~~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08:59 发表
1、诸葛亮是否有冒险的必要?
历史已经证明,诸葛亮依靠堂堂正兵出击,没有取得任何有战略意义的战果,5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没错,诸葛5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但这是后事,在诸葛第一此北伐时没人知道他会有怎么样的结果,现在我们说诸葛应该冒险,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但诸葛只能从当时的情况去考虑,依据当时的情况去做出决策,他作为一军之统帅,国家安危系于一身,不能不思虑周密。而魏延的计划很难取得制胜条件,而且失败的后果也很严重,大会者不求近功,他不采纳我认为无可厚非。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08:59 发表
2、是否能复制韩信计划?
——东面的孙权,其实力和牵制能力,完全超过刘邦时期的齐国,至少齐国被项羽打的是损兵折将,而孙权基本是与曹魏平手;
——三秦王的部队与曹魏关中略无预备的部队相比,也完全不逊色,尤其是秦国名将章邯的部队,战斗力是很强的,其王城直到刘邦彭城惨败之后还在坚守就是证明。而曹魏陇右三郡还没开打就起义了。
——再有,基本同时发生的上庸孟达造反,也有牵制作用。
等等条件,证明完全能够复制韩信计划,只是看你有没有韩信的胆略而已。  

反项羽的不止齐国田荣,还有张耳,陈馀等人,刘邦与项羽战,他们有不小的牵制作用。

至于关中的秦降将,雍王章邯,翟王翳,塞王欣
《资通  卷九》韩信曰:“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资通  卷九》:“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章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于废丘,而遣诸将略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以其地为渭南、河上、上郡。”  

此三个秦降将的节节败退,无还手之力,故刘邦能平定关中。

孙权的能力毫无疑问,但孙权缺乏象诸葛北伐的决心,而且也不象田荣,张耳,陈馀等人拼死力战项羽那样攻魏,而且项羽徙杀义帝,杀子婴,屠咸阳,焚秦宫室,坑秦卒二十馀万,秦民深恨之。而曹魏是统一的国家。

当然,如果诸葛手下有韩信这样的人物,或许可以一博,但魏延能比韩信否?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08:59 发表
3、当年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已经不再是弱国,其在对抗晋、楚等大国的战争中,屡屡大获全胜,而且有能力对抗六国联合进攻就是证明。反观蜀汉,从没有大获全胜的对魏作战。由此可见,蜀汉才是真正的弱国,秦国是强国。  

我说“当年秦以一弱小之国,就是不断对三晋和楚用兵,在其中不断侵吞他们的土地,使自己的实力变劣势为优势,最后才灭了六国。”是由秦缪公用蹇叔、百里傒时说起,此时秦比之晋,楚还比较弱小,而秦不断晋,楚和西戎,用兵,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缪公后秦孝公用卫鞅,其国力渐强,后来也是通过侵吞三晋和楚的土地,才改变秦与他国的实力对比。

当然,秦从缪公到赢政扫平六国经历数代人,我举此例子并不是说如果蜀汉象秦一样侵吞曹魏的土地也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应该也没有人会这么想吧),而是在论证诸葛的北伐战略。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08:59 发表
  这好比当年官渡之战,冒险的必然是弱小的曹操而决不会是袁绍,因为弱小的一方只能靠冒险一博争胜,否则早晚将被强大的一方消灭。

官渡之战曹操不得不冒险,但弱国一定要铤而走险才能战胜强国吗?

越王勾践击败强吴也就没有采用象魏延那么冒险的计划。而是趁吴王夫差会诸侯于黄池时出兵。

《史记 越王句践世家》:“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伐吴。吴师败。

所以,冒险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不是目的。

[ 本帖最后由 赤炎天尊 于 2006-3-24 14:5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3-25 21: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恩,不错,继续与燕兄探讨~~~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17:43 发表
1、魏延计划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冒险,而是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冒险与成功的结果各有什么影响。
成功——蜀汉将一举攻占关中,而且由于切断了陇右、河西与魏国内地联系,相信这一带不久也将属于蜀汉。由此,将奠定统一中国,光复汉室的基础。
失败——即使魏延全军覆没,也不过相当于后来第一次北伐马谡和赵云战败的损失。
因此,虽然诸葛亮不采纳魏延计划无可后非,但是我以为采纳更有利于蜀汉。

当然,如果魏延计划能够成功,蜀汉占据关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蜀魏两国的实力对比,并可以虎视中原,加上东吴在东线的牵制,则对三国格局有很大的影响。

凡事一分为二,有利必有弊,就是成功的几率太小,而一但失败,其后果不仅仅是魏延全军覆没。

成功的几率太小,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

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王朗传》:“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
  夏侯楙他一定会弃城逃跑吗?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雍州刺史郭淮呢!

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司马懿袭击孟达,只用了短短的8 天时间就赶到了,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可见,魏延的计划成功需要多个条件,而且这些条件不容易达成,其中有些还寄托于侥幸,如夏侯楙逃跑,而且留下大批粮草辎重。即使魏延能占据潼关,也要诸葛及时在魏的援军赶到之前与魏延会合,而诸葛大军出斜谷先要攻略关中各地,才能与子午谷部队尽快会合,单靠魏延区区万人孤军,如何能守潼关?诸葛大军在20天内赶到的几率又有多大?三郡之反是诸葛从拢右出兵后的事。

失败的后果:魏延的万人就不说了,诸葛的部队,魏延与诸葛兵分两路,联络中断,魏延失败则诸葛大军进退失据,损失的就不止魏延的万人。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17:43 发表
2、仅一个章邯,就和刘邦军干了三仗,而在此时的关中,难道夏侯驸马有此能力吗?因此我说此时的关中局势不次于当年的韩信,没错吧?田荣、张耳等,不过是各自为战的,而孙权在整个东、南战场都牵制着魏国,说起来,我认为孙权的牵制力量是大于田荣、张耳的。

言之有理,不过我想说的是

《资通 卷九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八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二年)“田荣弟横收散卒,得数万人,起城阳,夏,四月,立荣子广为齐王,以拒楚。
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率
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伐楚。``汉王遂入城``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可见,刘邦与汉元年八月入关,直到第二年的四月项羽还被田荣牵制,都没有去攻打关中的汉军,后来还是刘邦出关入彭城后,项羽才与汉军交战。而此时关中已定。

反观曹魏,一但魏延占潼关,则可以迅速赶到,而且很可能在诸葛之前赶到。所以两者的情况很不同。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17:43 发表
3、先秦所处的时期,和蜀汉不好相比,那时是春秋战国,谁家也没有独大的力量,而且还相互攻杀,因此才会有机会。而蜀汉此时面对的魏国,基本奠定了北方统一。再用先秦的方法,历史证明上不行的。

然,我举此例子主要是想说蜀汉对曹魏的蚕食战略 ,先侵吞土地,取得与曹魏抗衡的资本,虽然先秦所处的时期和蜀汉不好相比,但蚕食战略应该可行,而我认为诸葛是败在战术上,而非战略上。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3-24 17:43 发表
4、不要以为这不是冒险!此时吴国兵力空虚,正如同三国时期的关中略无预备。但是如果越王不敢直捣吴国首都,而是先绕道拿下个什么偏远地区(如同诸葛亮要拿下的陇右),等越王回军,就完全没有机会了。直捣敌国首都,这本身就是冒险!
谁都知道,首都的防御自然是最强大的。

只要是战争当然有风险,只不过相对大小而已,越王直捣吴国首都,风险并不大。

《史记  越王句践世家》:“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关键是“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所以吴国首都空虚,即使吴王引兵赶回,越可以回军。况且“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其後四年,越复伐吴。” 即勾践并不打算一战而灭吴,而是先削弱,时机到在灭吴,主动权在越。

反观魏延计划,无路可退,风险自然大。


最后,与燕兄探讨实在是快事,讨论的结果并不重要,只求能交流各自看法,因为我要准备考试,近期不能再来论坛,与燕兄的探讨不得不暂告段落,等考完试再来与与燕兄继续交流看法。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29 13: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9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