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问题:中国古代不知道亲属的基因结合会导致基因病,但是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1-9 19: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近亲结婚并不会产生"基因病",这仅会增加把隐性遗传基因缺陷显现出来的机会。若原来的基因优异,近亲繁殖可保存优异的基因,这在狗马等繁殖中经常进行。

有朋友学习过人类学吗?

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近亲–灵长类时发现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它们当然没有"乱伦"的概念,但它们却有习惯把某一性别的新一代送走,另一性别的新一代则留在族群继续生活,这有防止"乱伦"发生的作用。

人类学家相信原始人也有同样送走特定性别新一代的习惯,血亲不通婚是世界各地普遍的传统,这或许是因由之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1-15 22: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不仅仅大猿类有这种现象,群居的(有一定社会结构的)哺乳动物都有这种趋势,比如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和象……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的动物属性

有猜测指资源丰富时倾向于送走下一代的雄(男)性,资源不足则倾向于送走雌(女)性。

QUOTE:
你翻翻前面几页,我说过这个问题了

我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

回文前没看,仅此致歉。

但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并且、我大学学的不是这个专业。

QUOTE:
但是猫狗的话,了解一点的都应该知道,很多品种的纯种猫狗都是有特殊的遗传病的,还有体弱、智力低等不良情况

这不是近亲繁殖问题,而是可选的基因太少,而部份基因却有毛病。这是"人择"出了错,让有问题的基因成了主流。

QUOTE:
大家还是学我吧,自己复制自己,你看已经复制成军队了,多壮观啊?

这非近亲繁殖,这叫无性繁殖。

一队漂亮的军队不单壮观,更可观!

QUOTE:
不错,隐性基因的表现可能使得近亲结婚的孩子离人均平均点更远,但一定都是往坏处走么?

这可从分两方面看:

1. 禁止某类近亲结婚是纯社会习俗。堂兄弟姊妹跟表兄弟姊妹血脉亲疏一致,但堂兄弟姊妹婚姻在中国一般不许,表兄弟姊妹婚姻却常是佳话。但从遗传角度看,效果一样。

2. 当近亲繁殖产生极优秀的后代时我们当然高兴,但其中一部份拥有显现出来的隐性遗传问题时我们如何处理?狗马等可人道毁灭之,但对人类我们能如此吗?很多人间惨剧就此发生。输不起时我们倾向选择平均。

QUOTE:
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已经在无数已灭绝和濒危动物身上发生过了……

这在Evolution中是gene pool太小产生的任意选择,可往好的方向走,亦可走向坏。物种会失去对环境适应的选择。

人类的老祖宗数目也很少,但幸运地他们并无因gene pool小而灭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1-19 12: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可能就是因为避免近亲繁殖的生殖习性……

到目前为止考古发现了十多种古人类(Hominids),它们的出现时间上有重叠。我们属于"智人",是最后出现的一种,也是仅存的一种,其它都因各种原因而灭绝了。人类学家相信,智人是最后出现的原因非因这是终点站,而是智人"成功"了,防止了新品种继续出现。若智人活不下去的话,将会继续有新的Hominids出现。智人能活下来有竞争胜利的因数,但也有幸运的因数。

智人繁殖习性与其它灵长类无异,有朋友指出,甚至与部份哺乳类动物无异。所有品种的生物在出现早期时数量都会偏低,繁殖习性与智人能存活的有关可能性很低。

QUOTE:
如果男的大过女方很多岁,可能非议很少,但都有,但如果女方大过男方太多,非议就...

若考虑到男女分别的可生育年龄便能看到"天择"的因素。

假设最初三类婚姻习惯并存:

- 男比女大多
- 男女相若
- 女比男大多

前两者产生的后代会比最后的要多,有前两者婚姻习惯的人比例会越来越高。按"天择"原理,"女比男大多"不能成为主流习惯。男女不平等呀!去骂天吧!别骂古某。

严格来说,"男比女大多"产生的后代会比男女相若要少,男性生育能力也会按年龄而下降。按"天择"而来的猜想是"男女相若"是主流习惯。


再补充一下"资源充足时倾向送去雄性新一代,资源不足时倾向送去雌性新一代"的猜测。

假设有不同族群个别会送走某指定性别新一代的习惯。

但只有雌性能怀孕生育,资源充足时保留雌性新一代可让族群增长速度加快,族群会比其它非如此为之族群增长较快,最终可淘汰其它族群,成为主流族群。

反过来说,资源不足时族群增长速度太快结果是饥荒,保留雌性新一代的族群会受到打击而被淘汰。送去雌性新一代成为主流族群。

论证合理,但这仍是猜测,人类学是科学,还要看人类学家能提出多少观察证据,有否相反的例子。

若这论点成立,人类社会以女性出嫁为主的原因或许是人类多面对资源不足的情况。"姓"、严格来说是"氏",标出人类的族群来源,同姓(氏)在古代极可能是同族群,不通婚的原因是同姓(氏)的女性被送到别的族群去。堂兄弟姊妹因父系关系属同族群,也不通婚,这因"堂"关系的女性都会被送走了。但"表"属母系,非生活在同族群中,便可通婚。

属论证合理,但同样要找证据,看有否相反例子。于此,古某并无太多资料,朋友们有兴趣可在不同社会中进行调查。


达尔文的"演化论"中心思想是繁殖,对繁殖有帮助的任何事情若能流传下去的话,无论是基因,各种生活习性以及其它,随时间因更多后代将会成为主流,相反的话则会消失。


近亲繁殖若能狠心淘汰有问题的后代,适应环境的基因更易浮现。古代不用我们去狠心,大自然要淘汰有问题的后代时我们无能为力。今天人类有一定能力阻止淘汰反影响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人有测隐之心,有能力与大自然对抗时剧情或许更悲哀。

近亲繁殖的成功例子之一是西方的赛马,它们经常是父女,甚至是祖父与孙女的繁殖,选好的留下来再繁殖,普通的不让繁殖,有问题的则人道毁灭。残忍吗?

纯种猫狗的问题是早期繁殖时错误地选了坏基因,因当宠物之故,体弱看成了"乖",耳聋、眼盲、弱智看成了"安静",问题发现得太晚,坏基因早已成了主流。


非近亲繁殖的好处在其基因变化大,环境有大变化时部份后代有望能存活下去。这也可能是群居动物倾向于送走新一代其中一种性别的原因,没此习惯的族群在环境有大改变时会受到较大打击。这也是有性繁殖比无性繁殖优胜的地方。

要保存好的基因,无性繁殖是最佳选择。"名种"植物便多以此繁殖。

[ 本帖最后由 古漢魂 于 2006-11-20 05: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1-20 06: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充分说明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呵呵

不是与古某上文有关吧?呵呵

古某文中并无提及任何民族,"智慧"出于天择,刚巧做对的族群变得强大,而不幸选错了边的消失了。族群指的是任何生物的族群。

个别民族当然有他们的智慧,但不是这方面。

QUOTE:
那么我看 human genome project 干脆别搞了

若这是打算以"人择"去选人类发展方向,人类仍未有选择的智慧。太冒险了!

别说纯种猫狗的失败,以纯种赛马为例,算是成功,但我们并不知有否隐藏问题存在,或许将来回头再看才发现选错了些基因,与纯种猫狗一样犯了错误。

事实上,人们发现纯种赛马的腿很易摔断,这或许与基因有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2-3 13: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自然选择中形成了避免近亲繁殖的趋势,证明这种习性对于整个物种的繁衍来说是有利的,这就足够了。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输不起”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到了基因库有限到影响物种生存的时候才作调整。

再说"输不起"是什么意思吧!这属于我们不想见到的情况。并非输了人类社会受不了。是不想输。

按计算,产生部份极坏的去"输",对物种改善更有帮助,这很多人都会明白。问题是"输"时太痛苦。这属于感性而非理性的选择。是社会问题,并非科学问题。

人类科学中接受达尔文,但社会中却接受不了他。

QUOTE:
应该说繁殖习性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之一,绝大多数群居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的习性,不会是巧合,而显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无性繁殖仍存于生物中,你我体内仍天天在进行。繁殖习性是环境做成,植物极多自我授粉,劣乎?最能适应环境的可能是细菌病毒类,它们也是无性繁殖。

说Evolution而非进化论,原因是古某不知"进退",古某知的是演化论。高等低等,按出现时间排列可以,按结构复杂排列亦可以,按优劣排列则天天吵架。

无性有性,熟优熟劣?劣者过不了天择。长久以来两者并存,说明了并无优劣高下,要看情况。

QUOTE:
作为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像大多数鱼类一样,依靠后代繁殖的绝对数量保证物种的生存,

数量是成功的结果,不是成功的手段。数量很重要。如何得知物种快灭绝?看它们手段?聪明?还是看数量?

数量不是唯一指标,但却是极重要的指标。

QUOTE:
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人类是否会永远拥有这么庞大的基因库。

基因库庞大是时间乘以突变率。它会越来越大,不必担心。在人类中,近亲婚配不会减低基因库存。

若突变率相同,并能保留突变基因,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的基因库将以同等速度增加。近亲繁殖为何会有所不同?

QUOTE:
从你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你是个赌博心理非常强的人(或叫博弈).

1. 她早同意"输不起"看法。

2. 此类批评,属人身攻击。

对事不对人,以理批评理论看法,属讨论。猜测批评别人性格,属人身攻击。

QUOTE:
关于隐性基因的产生,我认是在生殖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出错或高能射线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所致。对双倍体生物,如果新个体有两个相同的有缺陷的等位基因,就无法产生某些物质,于是新个体就表现出所谓隐性性状;只要两个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没问题,就能制造所需的物质,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

如果我以上看法正确的话,隐性基因的好坏比例就不会是1:1,而是远小于1。

双倍体或多倍体多在植物中出现?非也,动物会,人类也会有多倍体。但植物能自授粉,双倍体或多倍体突变容易留存。无法自孕者,除非同时出现雌雄双倍体才可繁殖,这是有性繁殖对突变新品种不利之处。

谈隐性基因,谈科学吗?在没有统计数字前

QUOTE:
但我们没有科学论证,去表明隐性基因“大多数”都是坏的,或者弊大于利。

这句话从科学角度无可挑剔!

古某试举例子。

首先,定义"好基因"为:对物种生存或繁殖有帮助的基因。

地中海贫血症是遗传性溶血病。这肯定是坏的基因。这病最早在西西里岛发现,故以地中海命名。但研究发现隐性地中海贫血会加强对疟疾的抵抗力。在疟疾地区,天择让隐性地中海贫血成了多数,无基因者更易死于疟疾。这是个坏的显性基因,好的隐性基因。这基因算好算坏?

金发是隐性基因,是好是坏?古某看是中性。

若连好坏仍未说清,隐性基因是好的多是坏的多?哪来科学证据?


政府立场,立法禁上近亲通婚可以理解。非优生,但亦减劣生。劣生者若不存活,父母哭一场;劣生者若存活,父母担子,社会担子。然优生亦会减少,走向平均。

医学发达,较劣者生存机会越来越高,平均数走向如何?

再说下去,古某或太冷血了。


胡言乱语长文数篇,累了!春眠去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2-23 08: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说到有性无性繁殖,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首先,非近亲繁殖,近亲繁殖,雌雄同体繁殖,无性繁殖是按后代基因组合变化排列,前两者优劣的论点为"后代基因组合变化多寡"。既然如此,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后代基因组合变化多寡差异更大。若后代基因组合变化越大越好,无性繁殖岂不早该消失了吗?明白论点何在吗?哪牵强?

请留意:

1. 基因组合变化多寡与基因库大小是两件事。

2. 并无任何证明说基因组合变化越大越好。

在大型动物中不见无性繁殖并不代表有性胜无性,这存在偶然因素。相反,若曾在大型动物中出现过无性繁殖,及后在竞争中消失反而能证明有性胜无性。

前列的四种繁殖方式目前并无科学论据说熟优熟劣。

QUOTE:
关于繁殖数量,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单纯依赖后代出生的绝对数量来保证生存

下一代数量不多,我们还能在什么中去选择?你若仅有一名子女,如何在你的子女中选贤能者继承你的东西?他是阿斗你也得把江山交他!要选择,数量是必然的要求。个体大小限制后代数量,一头大象一辈子最多能生产的后代不可能多过一个人最多能生产的后代。

QUOTE:
基因库会缩减的可能并不是来自基因变

首先,纯种狗马基因库小不是来自近亲繁殖,而是来自禁止非近亲繁殖。除了选定的以外,其它的不让繁殖,这才是基因库越来越小的原因。

按现时人类基因研究发现,科学家怀疑人类早期曾遇上一次灾难,全球人口曾跌至约一千左右。灾难没法去担心,来时人类能作什么?2040年后北极夏天冰雪全熔化,海水上升,你我或许都能看到,不用科幻。人为问题都无法解决,还去担心天灾?


也许未来人类的游泳基因会成为主流!?!先学好游泳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4 03: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98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