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多智而近妖”:诸葛亮何以能登上神坛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10-11 00: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笑,该教授一个根据没说,就以献帝春秋否决了三国志,一个根据没说,就以晋书载三国志“瞒报” 的罪名。一个根据没说,就直接用结果似的调调说
“刘备死后,诸葛亮集军、政、财、文大权于一身达九年之久,必然会形成个人崇拜,另有三个因素使个人崇拜得以深化:一是庞大的国家机器对民众的严密控制,只有九十四万人口的蜀国,官吏竟有四万多,军队十五万,平均27.5人养一个官,并负担近五个士兵,在后方生产第一线的,已只能是妇孺老幼了。民众供养了庞大的国家机器,庞大的国家机器反过来又成为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以妇孺老幼为主体的西蜀举国,就难以形成反抗的力量。

二是对外战争转移了民众视线,不满情绪容易转化为同仇敌忾,原本就不能代表自己的民众,更将战争的胜利结束,丈夫、儿子荣归故里的希望,一股脑寄托在诸葛亮身上。

三是严刑峻法的威胁。这是诸葛亮治蜀的基本思路,将严刑峻法贯彻始终,使得百姓不满情绪只能藏匿于胸腹无法沟通,高压之下出舆论一律,出赞词颂歌。久而久之,这些虚假的赞词颂歌就成了全体国民普遍的思维模式。

诸葛亮五伐中原时,形势远远恶劣于夷陵之战前,丞相身份远逊于唯我独尊的皇帝,但同僚们却无人敢讲不同的意见。这说明,诸葛亮的个人崇拜已经形成,人与神之间已不能交流而只能顺从。 ”

却善忘得很,水经注里诸葛亮治都江堰,以足国用的记载,又忘却了诸葛亮平南,国以富饶,负担战争资源的重任早已不仅仅就落在了益州那90万口人肩上。这种教授连史料都没看齐,有什么资格论说?这种先入为主的把一种史料认定为伪作,别的史料捧为真经的作风,果然跟楼上这位有得一拼。

恩,“以羞为荣,以耻为能,已不知人间还有那两个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10-11 00: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至于有人在那说什么“如果某些人拿这点笔误说事,就更证明了无法提出自己反对的证据。”,还粘粘自喜,却完全不看胡某那哪有什么值得反驳的证据,哪有什么严谨的论证过程。其对胡某奉若神明,跟胡某所说的造神行为倒是很接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9-10-15 12: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10-14 12:36 发表
靠,严重怀疑你没看人家的文章,就开骂了。

“一个根据没说”???人家白纸黑字,你都敢顺嘴胡扯啊。
——————————————————————————————

其一,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当然会无暇顾及。然而在所有人的传记中,却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未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及原因,对北伐中前方将士的叛变,《晋书·宣帝本纪》中记述得十分明白,而《三国志》却加以隐瞒。

其二,在记述诸葛亮治蜀德政时候,结论性语言过多也过于抽象,并没有实例作支撑。这同书写其他人传记的手法颇为不同,也违背了治史的证据原则。

以上红字你在文章里找出任意一个史料依据在说。
第二点早说了,三国志:平南,国以富饶,华阳国志则说使南中出产各种器物,以及抽劲卒以提高蜀军战斗力,并且传农耕技术入南中。水经注则提“治都江堰,以足国用”,各种民风记载亦有提及:又亮亡后,奸巧非一,蜀郡太守楸出漏记一万户人等等。


严重怀疑?不用怀疑,我完全知道该教授跟你一样只是个意识流,任何论调不用史料做证据,只要他说了就是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0-3-20 2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10-3-19 23:47 发表
问题在于,一般人分不清历史与文学,把《三国演义》中“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混淆了起来。

所以,才有这个说法的引用。

有什么需要澄清的?哪道你认为,会有人把“多智而近妖”理解为历 ...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10-14 12:36 发表
靠,严重怀疑你没看人家的文章,就开骂了。

“一个根据没说”???人家白纸黑字,你都敢顺嘴胡扯啊。
——————————————————————————————

其一,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当然会无暇顾及。然而在所有人的传记中,却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未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及原因,对北伐中前方将士的叛变,《晋书·宣帝本纪》中记述得十分明白,而《三国志》却加以隐瞒。

其二,在记述诸葛亮治蜀德政时候,结论性语言过多也过于抽象,并没有实例作支撑。这同书写其他人传记的手法颇为不同,也违背了治史的证据原则。

以上红字你在文章里找出任意一个史料依据在说。
第二点早说了,三国志:平南,国以富饶,华阳国志则说使南中出产各种器物,以及抽劲卒以提高蜀军战斗力,并且传农耕技术入南中。水经注则提“治都江堰,以足国用”,各种民风记载亦有提及:又亮亡后,奸巧非一,蜀郡太守楸出漏记一万户人等等。


严重怀疑?不用怀疑,我完全知道该教授跟你一样只是个意识流,任何论调不用史料做证据,只要他说了就是了。

意识流阿,等着你列出你那胡教授列的证据呢.
民间疾苦的证据,人口骤降的证据在哪呢?

罗贯中好歹还懂得说他那时演义,是故事,胡教授可是空着口胡吹不列证据还宣称自己说的是历史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23: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