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论法正和诸葛亮在刘备时期的地位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6-22 14: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
   -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
这些不见得是诸葛亮的话影响力比法正逊色, 而是看领域.
1是属于有人告发法正为官太过, 但法正并未犯及重律, 以刘备对法正的信任, 是不可能处理法正的.
2 这是挂的时候刘备的表现, 可惜的是诸葛亮挂时刘备早已归天多年, 无法做比较.
3 这是军事决策方面的事情, 属于谋主那一块的事务. 当然属于法正更有办法
4 同样, 阵前的具体细节, 轮不到坐镇后方的诸葛亮同志管.

而在争汉中时, 诸葛亮上表让人换掉法正做蜀郡太守, 刘备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说诸葛亮独断的话. 要是这么做比较, 是不是又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更高了?
不见得, 那都是各种事涉及的领域不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6-22 15: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Yotsuya 于 2007-6-22 15:24 发表

在三国志中,象这样进谏的例子不多,而在蜀国更少.诸葛亮传记中,进谏的记载好像是零.作为这么一位重要谋士,未能在君主错误决断时给予正确意见,这不是单单管辖范围不同就不说一句可以推搪的

荀文若同志给曹孟德进过多少柬, 与其侄攸, 郭嘉, 程仲德等给曹操进的柬相比如何, 而文若同志直至反对曹操称公前, 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与其他谋士比如何?

诸葛亮未全权代理刘备不在大本营时的所有事务前, 就有进柬过度江联吴, 共抗曹操. 其后刘备吸收了足够多的人才后, 诸葛亮一直都留在一个他刘备一人之下的位置----刘备外出, 事由诸葛亮绝断. 这是不是信任呢? (包括刘备争三郡, 曹操夺汉中时, 此危机关头, 是诸葛亮调动兵力据关守险, 而不是法正去调度),这又是不是一种信任?

所以说领域不同, 不能比较"信任"的程度, 作用阵前法正大, 全局上诸葛亮更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6-22 16: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法正是谋主, 诸葛亮是统筹, 阵前谋划, 诸葛亮远在天边无法根据现实情况给出意见, 诸葛亮也未必能比法正做得好. 所以还是各司其职比较好.

诸葛亮在入川后就已经不是从事谋臣的角色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7-13 11: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诸葛亮比刘备强在哪里?政治远见,若然诸葛亮那么后知后觉,也就是凡人一个了
------------------------------------------------------------------------------------------------------------------
诸葛亮要如阁下般以为外交联合完全不能交战就真的是凡人一个了.

谁告诉你刘备东征后就无法再跟吴同盟? 诸葛亮后来的同盟不狠狠给你一个耳光? 再寻事前, 曹操, 孙权屡次交战于合肥, 不同样能因时制宜的同盟了?

诸葛亮就是蜀丞相又怎么了? 李严要割五郡, 诸葛亮表态了么? 是不是没因为没记载诸葛亮表没表态, 就认为诸葛亮是准许了? 谁告诉你诸葛亮每干的一件事都会细细记录在案的?

再讨论诸葛亮的态度: "若法孝直在, 必能阻其东征, 就复东征, 亦无此败!". 诸葛亮也不愿刘备东征, 只是诸葛亮自己的立场问题, 没办法说服刘备罢了.

再来一个. 诸葛亮拔马谡是立排众议, 但是没记载吴,魏二人有过什么议论, 从中可见吴,魏二人没反对诸葛亮这一举动, 纯粹军事上的白纸. 无能之辈而已! 按你逻辑是不是该这么思考?

为什么有赵云等人的记录, 很简单. 赵云有别传为其收录. 而秦宓是先于群臣力柬刘备, 诸葛亮只是随群臣一同柬刘备而已, 既非其先于人提议, 又没成功阻止刘备东征. 为什么非得记下诸葛亮一人的语言?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5 07: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