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
魏国主要是陆地,治水军可用以进攻较为有利,但用以防守就不合算了,因为治水军是很花钱的。
而曹操的基本国策是防守,恢复经济,所以,襄阳这里便无必要建水军了。
更无所谓“讨了关羽那么多次”的天方夜谈。事实上,就曹仁这次,起因是关羽来攻,不得不讨。讨关羽的地点是樊城,有水军当然更好,无奈没有水军。不过,即使没有水军,守个襄阳也是足够用的,不料碰上了天灾,害于禁倒了楣。不过最终还是没有问题,襄樊保住了,关羽的下场反而很惨。
------------------------------------------------------------------------------------
乐进在时, 就已经进攻过关羽了, 什么"基本是守", 敢情这时候你的话才是正史, 三国志又不是正史了?
没水军, 连支船也准备不了? 为什么没水军? 很简单嘛, 襄阳作为前线早关羽围住, 樊城作为中部指挥枢纽都被关羽率兵攻打到了, 他曹仁还上哪去调水军?
守襄阳也足够这号逻辑更是强大, 搞清楚樊城在哪, 襄阳在哪先再来说这些话吧!
天灾把于禁收拾了这号逻辑更是有趣了, 你试试在"平地数丈"的天灾里率领水军试试看, 看看是翻船还是你能在那乘风破浪? 还在这平地数丈的洪水面前做到俘虏3万人玩玩?
曹仁,于禁无本事, 让关羽羞辱了, 只能让老大曹操另外前后派遣援军, 才能解围, 水平差距太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