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王丕增著(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2-26 11: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8、黄风大王——行贿受贿风(20、21回)
黄风岭有妖,黄风大王精。大王住哪里?就住人体中:
山顶接青霄——此乃人头顶。深涧见地府——此乃人下腹。
山前有白云——呼气面前存。怪石 屹嶝嶝,面部凸不平。
大王本事大,时常刮醒风。大王有先锋,先锋老虎精。
虎精生恶相,身貌忒狰狞。虎精自剥皮,露出血前胸:
足赤血身躯——黄金一条整;弯环红腿足——金镯整一付;
硬搠竖双眉——金银元宝贝。虎到乱石中,取出赤铜刀。
此乃出土物,价值实在高。虎精身份明,金钱当先锋。
悟空和八戒,共同战虎精.唐僧在路口,正在念《心经》,
虎精化阵风,顺手抓唐僧。抓住驾长风,回洞去交令。
可怜愚唐僧,只顾念《心经》,稍微不留神,卷入贿赂风。
贿赂风通天,刮起天地变。罗汉闹喧天,金刚齐喊乱。
雌雄不相呼,子母不相唤。乾坤快炸崩,江山都在颤。
悟空战风魔,风沙迷了眼。治眼无好药,金钱迷心窍。
护教伽蓝神,点化送神药。正心不沾钱,心窍迷不了。                             19、四圣试蝉心,自我来反省。四圣者为谁?自己的智慧.
反省若有错,静心须改过.修身须谨慎,除邪自归真.                        20、窃取人参果,邪欲致遗精. 人参即人身,人身果生人.
产于万寿山,与生命相关. 与世同君仙,有人有此仙.
殿上挂‘天地’,相关于男女。参果叫灵根,遗传之基因。
看管用小童,小童不遗精。参果孩儿般,胚胎成女男。
击子与丹盘,男女共交欢。悟空图简单,他不用丹盘。
锦襟放在下,只用击子打。金击子何物?只有指头粗。
底下蒜头样,确实为阳物。倒树大圣推,邪欲致阳萎。
治好并不难,去邪即甘泉。浇上甘泉水,参果仍甘美。                                                   
 21、饮食不讲究,尸魔戏唐僧. 违心要用斋,唐僧逐悟空。                                                 
 22、返回花果山,悟空心放宽。修身心受苦,占山多清闲。                           
23、错遇黄袍怪,唐僧想当官。玉帝捉奎星,悟空救唐僧。               24、金银角大王,骗财去算命。悟空反欺骗,战胜两妖童。                         25、敕建宝林寺,僧官不念经.。宝殿是招牌,迎官不迎僧。                     
26乌鸡国鬼王,善恶有报应。天理由天管,佛祖来执行。
27、红孩是火气,大动肝火生。观音缚红孩,管制佛山中。                     
28、黑河小鼍龙,黑心忘亲情。龙子捉鼍龙,带回西龙宫。
29、虎鹿羊大仙,歪门邪道生。悟空治邪道,大仙全丧命。                    
  30、灵感大王者,邪欲致冲动。 观音来捉妖,装在鱼蓝中。
31、独角兕大王,欲福致祸生。儒家早有训,非礼不要动。                     
32、如意真仙者,心怀鬼胎生。 忌恨想报复,不可在心中。
33、女国在哪里?女人缠心中。应酬是常理,拜别不伤情。                           
34、色邪勾人者,狠毒蝎子精。 杀死勾人怪,心正眼要明。
35、神狂诛草寇,过激言与行。道昧逐心猿,惩罚也过重。                           
36、脚踏两只船,犹豫二心生。 遇事顾虑多,得失摆不平。


[ 本帖最后由 锦襕袈裟 于 2006-4-2 12: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2-26 12: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37、火焰山心火,急火攻心中。牛魔王主阳,爆躁又鲁莽;                                 
  罗剎女主阴,。芭蕉扇冷静。 阳盛而阴衰,心火必然生。                              
38、九头附马者,剽窃盗名声。 学者凶险路,名誉全丢净。
39、艰难荆棘岭,寡欲可开通.  虚伪穷隐士,荆棘岭树精。
40、黄眉老佛者,不懂却装懂,乱用空禅理,伪学把人懵。                       
41、红鳞大蟒者,治学太鲁莽。 七绝寓绝句,臭文稀屎衕。                     
42、金毛犼妖怪,惊恐忧思症。心中存迷团,人心不得正。
43、欲网和情牢,捉人蜘蛛精。情欲人人有,过分为牢笼。                           
44、害人多目怪,邪视出邪情。 心正不怕邪,心正自光明。
45、青狮白象妖,情思白想梦; 痴心又妄想,早进尸多洞。                                 
大鹏金翅雕,大起大落情;   阴阳情不调,阴阳二气瓶。                        
46、心中多烦脑,白鹿狐狸精。取长来补短,多多积德功。
47、姹女来求阳,烟花嫖娼情。不慎陷烟花,陷空无底洞。                       
48、进入灭法国,思想偏激中。偏激人苦闷,中和大道生。
49、捉人豹子精,心里不清净。心中有忧患,心不得其正。                     
50、凤仙国止雨,犯上有报应。天理由天报,玉帝来执行。
51、九灵元圣怪,好为人师症。为师是正道,过分则为症。                    
52、捉人犀牛怪,懒散已成性。奖勤罚懒散,天理天报应。
53、玉兔来求阳,弄假防真情。真情自真心,弄假总是空。                    
  54、修身靠自己,修身执中庸。泰极还生否,乐极有悲生。
55、过了凌云渡,修身意识诚。 通天河老鼋,为人谋要忠。
56、五圣已成真,修身初有成。战胜妖怪魔,心中有真经。
打通取经路,就是无字经。


[ 本帖最后由 锦襕袈裟 于 2006-4-2 12:1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2-26 12: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北京第2版。
2.        李安纲著《西游记》奥义书1、2、3、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
3.        周文志著看破《西游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4.        朱越利主编《当代中国宗教禁忌》,民族出版社,2001年4月。
5.        老庵选编《西游故事》,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6.        陸钦选编名家解读《西游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7.        花山胜友著,李长傅译,《简易般若心经》,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年4月初版,发行人林春美。
8.        张书绅注新说《西游记》,清·乾隆,北京图书馆藏书。
9.        张锦池著《漫说西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月。


<西游记>三言两语通俗猜续之一

71、‘四值功曹’在做什么?
91回:年、月、日、时四值功曹(四个功曹)通报悟空:“你师父被犀牛怪捉到‘青龙山玄英洞’,赶快去救。”
21回:‘四值功曹’奉菩萨的法旨,暗保唐僧。
32回:日值功曹’报告前面有金银角大王妖;
66回:日值功曹’叫悟空:你师父性命只在须臾间矣!被吊在宝殿廊下.并说:我暗保唐僧,不敢暂离左右.
<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四值功曹代表三教的智慧时时提醒唐僧不要离道;若离了,赶快改正(救)。
前面有妖——小心,不要离道;
被妖捉——离道。

72、身经五难缚红孩儿

身经五难(81难中的27—31难,99回)缚红孩儿。
被魔化身,27难:
40回(标题:嬰儿戏化禅心乱):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结聚了一团火气,
悟空断定有妖,但再看时,红云散了。悟空说:“想必是过路的妖精。师父,
请上马走路。”
红孩儿装扮为被强盗绑在树上的小童,喊救人。唐僧信以为真,救了妖精。
本段寓意:修身人遇上可气之事,本想把此事放下不理。但是,心绪难平,
可气之事仍进入了人的意识。
号山逢怪,28难:
红孩儿是号山的圣婴大王。唐僧让悟空驮着被救的小童。刚刚驮时,小童只
有三斤多重。悟空想摔死他,那怪发觉了,就变为千斤重了。
本段寓意:火气压心,越想可气之事,越气人(心所受的压力越大)。
风摄躺僧,29难:悟空受压太重,发怒,摔死那怪。那妖怪的元神早已出壳,
并弄起一阵旋风,将唐僧摄去了。
本段寓意:越想气越大,终于火气大发。
心猿遭害,30难:悟空请龙王助战,也灭不了红孩儿妖的三味真火(心火)。
悟空一身烟火,炮燥得难禁,投入涧水中灭火。结果,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
本段寓意:修身人火气太大,得了‘急火攻心’之症。
请圣降妖,31难:
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捉住红孩儿,并给他戴上金箍儿,带回做个善财童子。

[ 本帖最后由 锦襕袈裟 于 2006-4-19 05: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5 14: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三言两语通俗猜

73、为什么唐僧师徒遇到尸魔(27回)、僧官(36回)、红鳞大蟒(67回)三个故事,未被列入八十一难之中?
如前所述,战胜红孩儿(寓意为,克服发火)分五难,其寓意依次为:心绪难平,火气压心,越想越气,急火攻心,请佛教(自己的真知)帮助。
《西游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人发火现象很普遍,而且很难自控。
打死尸魔的寓意是讲究个人饮食卫生。
尽管唐僧、八戒不同意,悟空还是一棍子将其打杀。
寓意是,只要心有正确主张(金箍棒),做到讲究个人饮食卫生,不算很艰难的事情。
僧官的寓意是欺软怕硬。欺软怕硬是无知识,无自信,心中没有主张的人的缺点,是容易改正的。
在36回中,悟空把如盆子粗细的金箍棒竖在天井里并打碎了石狮子,僧官就吓得一切按照悟空要求的办了。
寓意是,只要有自信,有强硬主张,就不会欺软怕硬了。
红鳞大蟒的寓意是治学鲁莽。
67回,悟空用金箍棒穿破红鳞大蟒的肚皮,杀死了它。
寓意是,心有坚定主张,认真钻研,杜绝治学鲁莽,是可以做到的。
根据以上分析,《西游记》作者不把这三个故事列入八十一难之中,其道理是克服这些缺点,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我们猜测打死尸魔是讲究饮食卫生,是对的。

[ 本帖最后由 锦襕袈裟 于 2006-4-5 17: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5 16: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感谢信

孤狼在途先生:您好!
感谢您把落在[1]中的贴子移回我的文稿[3]中,保持了文稿的连续。王丕増

[ 本帖最后由 锦襕袈裟 于 2006-4-5 17: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9 22: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74、 再悟《心经》的‘空’;求《心经》的‘空’,就是致中庸
《心经》上写道:‘五蕴皆空,……’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见[3])。同时又写道;‘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可见,在《心经》中,‘空’和‘无’是同一个概念。
我不知道《心经》原文对于这些理念是怎样表达的,但翻译成这样的中文,确实容易引起误会。对佛学造诣不深的人,容易认为,只要做到心里空,就是达到了《心经》的要求。
按本人理解,《心经》所讲的‘空’就是‘无邪’。儒家所讲的中庸,是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执中而平平常常。简而言之,也就是无邪。所以求《心经》中的‘空’就是致中庸。
‘黄眉老佛’(65、66回)认为,如果人心能象合上的金铙中空那样空,就是达到了《心经》所要求的‘心空’。因为他是错误的,所以他是妖精。
悟空以为他讲得对,被‘黄眉老佛’懵住了,就是被‘黄眉老佛’装入合上的金铙里了。
悟空钻透并打破金铙——钻研明白,《心经》所讲的‘心空’,不是‘心中无物’,而是‘心中无邪’,‘黄眉老佛’懵人的把戏就被悟空揭穿了。
‘黄眉老佛’寓意为谎媚老佛。说‘心中无物’就是《心经》中的‘心空’,这是不懂《心经》,也可能是说谎;世上很多人都这样认为,‘黄眉老佛’也这样说,这是媚世。
《西游记》作者认为,世人认为‘心中无物’就是《心经》中的‘空(无)’者大有人在,《心经》中的‘空(无)’很值得认真地悟一悟。因此,给美猴王起的法名就叫悟空。
写‘乌巢禅师’故事的用意也在于此。
乌巢祖师住在深山乌巢中,寂然不见往来人,,他是避世求心空。他认为,不接触人,不接触事,心就空了,就达到了《心经》的要求了。
悟(透)空(禅者)认为:世人、世事,是不能不接触的,只要做到‘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第32回),做到心中无邪,行动无邪,就符合《心经》的要求。当然,也符合‘中庸’的要求。
62回标题: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扫除塔上的血污,缚魔归正——杜绝科举中的剽窃舞弊现象。这就是去邪欲。这是《心经》、‘中庸’共同要求的。
93回,悟空道:师父只是唸心经,不曾求那乌巢解得。悟空说,他解得。唐僧说:悟空解得
是无言语文字解(去邪欲的思想和行动),乃是真解。
98回,燃灯古佛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其寓意也都是:去邪欲的思想和行动,是真经。 
《心经》上写道:‘无眼耳鼻舌身’,其本意,肯定不是去掉这些感官的功能,而是不去接受邪恶的信息。如同儒家所要求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什么求《心经》的‘空’,与致中庸能如此巧合呢?其原因是它们都符合天理。
《中庸》第1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亦属中庸。何为庸?庸者,平常,和谐也。天地位焉:天地按其自然规律运行;万物育焉:万物按其自然规律生长。自然规律,就是天理。
佛教讲善,《心经》就体现善。善,体现天理。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即人的天性是善的。因为善体现天理,符合自然规律,所以人类才能繁衍至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9 22: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信

孤狼在途先生:您好!
感谢您对本人文稿的认可。
我是老了没事儿乱捉摸,有不对的地方,请网友们多加指正。
脑袋也快掏空了,一个学工的,总算过把学文的瘾。王丕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0 16: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三言两语通俗猜

75、13回共有3难:出城逢虎第五难、折从落坑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
出城逢虎第五难:
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路上各边关官员、僧道都恭恭敬敬迎送,招待,奉承。唐僧心生骄傲,得意,就是出城逢虎。
折从(人)落坑第六难:。在西行山岭上,行路相当艰难。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虎精捉住三人,并吃掉二从者(折从)。
寓意为,在修身路上,遇到了困难,骄傲得意的心情,突然跌落,如同人马跌到坑坎之中。
虎精捉住三人,并吃掉二从者。
寓意为,心态不稳,使修身行动受到很大影响。
双叉岭上第七难:
‘镇山太保’‘刘伯钦’打死老虎。
寓意为,镇定自己的意识,心态,不能随意波动,要克服修身中遇到的困难。
唐僧念经,为‘刘伯钦’的亡父消除罪孽,其父灵魂得以托生(新生)。
寓意是,修身人经过这次磨练,思想意识得到进步(新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2 18: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76、13回补充、‘刘伯钦’的寓意到底是谁?
金星只不过是提醒,人贵有自知之明,三藏方醒悟。
寓意是高傲的老虎精是被‘刘伯钦’打死的;唐僧唸超度经,‘刘伯钦’亡父的魂灵去阳间托生(唐僧得到新生),是‘刘伯钦’要求唐僧做的。
由此可见,‘刘伯钦’的寓意是:修身人经过磨练,在思想意识上得到的进步,注意稳定心态,修身已得到了一点点成果。‘刘伯钦’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经过锻炼,唐僧的身体上新生长出来的一块‘唐僧肉’。
14回、‘两界山’头第八难:
两界山,寓意为‘邪’与‘正’的界限之山。
第14回,‘太保’道:“这山旧名为‘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为‘两界山’。
寓意为,原来悟空狂妄,有邪欲,佛祖用‘五行山’压住他(有邪欲的人,用‘金木水火土’物质利益,压抑自己的心);现在,悟空(唐王)已决定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征西)归正(定国),这山可视为悟空‘由邪变正’的界限,故改名为‘两界山’。
三藏收了悟空,很欢喜。‘刘伯钦’也说:“长老,你幸此间收得个好徒,甚喜,甚喜。”唐僧、‘刘伯钦’(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欢喜。
其寓意是,心态又如虎。所以书中写道,忽然见一只猛虎,被悟空打死。
人心改邪归正,是很艰苦的,所以也列为一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3 14: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77、遇黄袍老怪——想升官发财(28~31回)(补充三难)
81难中的21、22、23难——唐僧想当官,一波三折。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不愿修身,想当官。
悟空被赶走,回到花果山——不再修心,心不在焉;
八戒去给师父找吃的东西,竟在路上去偷懒睡觉,——情凡;
沙僧去寻八戒——性不定;
唐僧走错了路。本应向西(去取经),却走向南边去了(南赡部洲,皆名利之徒。)。结果,走到一座黄金宝塔之下。所遇的金光宝塔是升官发财之塔。——唐僧想当官。
‘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已经进了当官的门槛。
唐僧刚走到塔前,就被老妖捉到门里——被聘用,当上了小官。
在妖洞中唐僧遇到了被老妖怪捉来的宝象国公主百花羞。公主说服了老妖放走唐僧,替她还愿。唐僧去了宝象国都,唐僧看到了繁华的市街,欢乐的人群,如同大唐的洛阳一般。这时,唐僧‘回首大唐肝胆裂’ ——唐僧更想当官了。
捉妖时,沙僧反被妖捉住——性不定。
唐僧把公主的家书交给了国王。国王让唐僧师徒帮助他救公主,并要与唐僧结为兄弟(有公主的推荐信)——唐僧可以在朝廷当个大官。
捉妖时,沙僧也被妖捉住——性不定。
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当官有凶险,回心转意坚持修身。
老妖怪把自己变成俊俏之人,也赶到宝象国,并在国王面前用魔法把唐僧变成一只前抢走了公主的猛虎,而自己正是从虎口救出公主之人。于是,唐僧被锁进铁笼里——打入监狱。
在官场中,坏官颠倒黑白,诬陷好人。
此情此景,使唐僧认识到仕途之凶险。这才回心(八戒去找回悟空)转意(白龙马为‘意念’,他也显现真龙相,挺身而出救唐僧,30回中),放弃当官打算,决心继续修身。悟空请天神捉住老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7 16: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78、独角兕大王’故事中有三难:81难中的39、40、41难。
‘金兜山’遇怪,三十九难:
悟空画的圈子,就是严格约束自己,不有邪欲。八戒和沙僧穿上了‘魔背心’,就是有了邪欲。结果,师徒三人全被捉。
普天神难伏四十难:
在一定条件下,福祸可以转换,这是老子哲学的哲理,一般人不易理解。。水、火、沙是物质的,和哲理不相关,不能战胜哲理。
问佛根源四十一难:
如来暗示,如果‘金丹沙’也失去,就去找老君,便可擒住此妖。
其寓意为,如果读者猜不到此妖的寓意,就到老子的哲学中去找答案。悟空找来老君,老君说妖精使用的宝贝是他的“金刚琢”。悟空说:“原来是这件宝贝!当年(闹天宫时)打着老孙的是它。”这更明白告诉读者:这宝贝,这妖,就是欲得福反生祸。老君把金刚琢(圈)收回,便解救唐僧师徒。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79、‘九灵元圣’(狮子精,88~90回)故事,有三难:81难中的73、74、75难。
失落兵器七十三难:
‘三个兵器(神器也)’全被狮子精盗走。为炫耀自己为师,就有了邪欲,就离开了‘中庸大道’。
会庆钉鈀七十四难:豹头山‘黄狮精’将‘三个兵器’偷到‘虎口洞’(糊口洞),准备开‘钉鈀会’。派出买猪羊准备开会的两个小妖,名子叫“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请‘竹节山’老大王‘九灵元圣’参加会议。悟空、八戒和沙僧夺回兵器,打跑黄狮精,钉鈀会虚设,未开成。
寓意为,一些搞‘刁钻古怪’研究的所谓‘老师’(狮子),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为了糊口,偷偷地(89回:神器是从城中得来的,怕王子知道来要回)召开学术会议,结果没有得逞。
‘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
‘九灵元圣’是‘九头狮子’,九个口能同时咬人(善狡辩),住在‘万灵竹节山’(腹中空),‘九曲盘桓洞’(心中多弯弯道儿)将唐僧等人捉住。
悟空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狮子精,救了唐僧师徒。
寓意是,师王和他的徒子徒孙,都是些无学识,腹中空,善耍嘴皮子的好为人师者。他们生活困难,包括管理他们的师(狮)奴,免强糊口。‘太乙救苦天尊’也可怜他们,教育他们,应改过自新。修身人不要犯了这样的错误。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80、比丘国’故事中,有81难中的65、66两难。
比丘救子六十五难:
比丘救子的寓意,就是脱离樊笼苦套(烦恼)。
小儿装入鹅(我)笼中寓意为,人落入樊笼苦套(烦恼);
从笼中救出小儿寓意为,脱离樊笼苦套(烦恼)。
烦恼之事有哪些?
家家户户为小儿烦恼;国王为病烦恼;唐僧为当僧人而烦恼。
怎样才能脱离樊笼苦套(烦恼)?
悟空对国王说:“色欲少贪(打死狐狸精),阴功多积(救出小儿),凡事将长补短(不要总怀疑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否有前途,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
辨认真邪六十六难:
妖精国丈给国王出坏主意,取出唐僧的黑心做药引子。悟空变作假唐僧,从腹中取出多个心来,但没有黑心。悟空说,国丈是个黑心,好做药引子。
这段的寓意是,人落入樊笼苦套(烦恼)的根源是,心太多,想得太多;但是,还真没有黑心。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81、狮驼岭’故事中,有81难中的61、62、63、64难。
‘路阻狮驼’六十一难:
‘狮驼岭’(尸多岭)上有青狮(情思)、白像(白想)、大鹏金翅雕(阴阳不调,情绪大起大落)三个魔头。灵山、天宫、龙宫和阎罗殿,都有他们的兄弟、朋友。他们手下的小妖有四万八千人(指多)。
其寓意是有情思、白想、阴阳不调思想病的人,处处都是,很多很多。这些思想病是修身人必须克服的。
‘妖分三色’六十二难:
三色:青、白、金色。其寓意是,三种思想病症状,各有不同:情思,有情总相思;白想,无情瞎想;情绪大起大落,自己瞎折腾。
城里遇灾六十三难:
五百年前,‘狮驼国’(城)里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都被‘大鹏金翅雕’吃光了,如今城里全是妖精。唐僧师徒被三个魔头捉到城里。
此段的寓意是皇帝官员乃至城里人都患此病。
‘请佛收魔’六十四难:
青狮、白象,‘大鹏妖’由文殊、普贤和如来收伏。其寓意为情思、白想、阴阳不调,都应当由佛教思想加以约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7 21: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82、孙悟空为什么要三调芭蕉扇?(31题,内容补充)
‘火焰山’故事中,有81难中的47、48和49三难。
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
火是心中上火。
牛魔王是莽撞爆躁心。
阳盛阴衰,心起阳火——出了火焰山,阻挡修身人。
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
悟空一调芭蕉扇,没见到牛魔王,罗刹女用芭蕉扇,一扇阴风,将悟空搧得无影无踪。之后,悟空又靠混入罗刹女腹中的办法,借到了假扇,仍不能灭火。
悟空二调芭蕉扇,得到芭蕉扇,但是不会用。
为什么两次都不成功?59回末:‘若得真芭蕉扇,须求牛魔王。’牛魔王就代表心火,他不帮助,怎能去心火。
收缚魔王四十九难:
牛魔王被悟空请来的天兵神将战败,回到家叫出罗刹女,二人在一起(阴阳调和),交出了芭蕉扇(三调),才灭了火焰山上的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8 20: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29题内容补充)
83、‘虎、鹿、羊力大仙’故事中,有81难中的33、34和35三难。
般运车迟三十三难:
‘车迟国’国王‘敬道灭僧’,请三个大仙(山兽成精,扮做道士)为国师,罚僧人做苦工,累死、自尽的和尚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悟空解救了和尚。
大赌输赢三十四难:
44回:‘国师“能呼风唤雨,指水为油,点石为金。”是夺天地之造化,换星斗之玄微。’这是不符合天理的。悟空与国师大赌输赢,国师自取灭亡。其寓意就是不符合天理的行动,必然失败。
‘祛道兴僧’三十五难:
‘祛道兴僧’是纠正原来‘敬道灭僧’之偏,是灭妖邪。
47回,悟空对国王道:“今日灭了妖邪,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材我保你江山永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18 21: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

《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47题的内容补充)
84、在‘姹女求阳’故事中,有81难中的67、68和69三难。
松林救怪,六十七难:
在松林中,唐僧救了一个把自己绑在树上的姹女。寓意为,修身人可怜并搭救一个妓女。
僧房卧病,六十八难:
唐僧在‘镇海禅林寺’僧房里卧病,头昏眼胀,浑身皮骨皆疼。病中,还关心是否有人给被救下来的女子送些饭吃。寓意为修身人得了相思病。
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
姹女妖精求阳,将唐僧捉到陷空山,摄入无底洞。陷空山、无底洞的寓意是情爱之山,情爱之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襕袈裟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47
编号 57815
注册 2006-1-18


发表于 2006-4-20 13: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信

孤狼在途先生:您好!
谢谢您的好意。我今天就离开北京回山东,把文稿的事交给子女代管。以后可能长时间失去联系,请谅解。
对于道教,我知道得很少很少,只不过知道些道听途说。
看过《西游记》,我总觉得,《西游记》的最后成文作者,可能是位儒家学者。
我打字很慢,还老出错。所以发贴力求字数少。因为要走,所以连发几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7 07: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06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