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唐高宗非但不是废物,反而神武非同一般, 灭西突厥、灭百济、平高丽、破新罗、败倭国、破铁勒……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3 19:54 发表

唐朝的武功废,那请问比唐朝武功好的朝代是哪个?还有玄宗时期就不牛吗?任何一个朝代总有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总挑唐朝衰弱时期的事来讲就能证明唐朝的武功废了吗?

"不是说,真算一对一的功夫,我们的大 ...

玄宗时期?呵呵!读读这段吧!
“国家开元天宝之际,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逻(斯)之战,云南渡泸之役,没于异域数十万人。天宝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岛,置二万人戍之。旋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没。安禄山讨奚,契丹于天门岭,十万众尽没。高仙芝伐石国,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杨国忠讨蛮阁罗凤,十余万众全没。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耶?”-----唐  杜佑<<通典>>
牛,确实很牛.
玄宗时代的穷兵黩武一直被认为是唐内部崩溃的重要原因,而穷兵黩武的结果是这个....哈哈!有意思!
挑唐衰弱时期?哦!不谈安史之乱之后,就谈谈此前.好么,大非川\青海湖\素罗汗山\寅识迦河\东硖石谷\西硖石谷\天门岭\两伐南诏....哪次不是10万级别的挂?
牛!真的很牛!


一对一你要证据?好啊!
看看唐对原始的部落联盟时期的契丹和奚的战绩吧!再看看宋对成熟的帝国时代的辽的战绩
西硖石谷\东硖石谷\冷陉\滦水谷\营州\经都山\天门岭\潢水\松漠.....唐输得连裤子都找不到了,胜仗只有可怜的白山\捺禄山和夜袭可突干三场可以一提.胜负比达到恐怖的1:3,牛!非常牛!
相比宋在对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半的胜利.这还是对付的远比原始的部落联盟时期强悍得多的辽国.唐粉不觉得丢人吗?

你还要其他证据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1: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1:10 发表

大战移七时,兵饥马渴,死者甚众。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硃峞,守兵追之,法坠崖折足,乃斩首而去。是役也,丧师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

怎么?不敢标出处吗?<<续资治通鉴>>这种破烂的东西也敢拿出来现眼?
看看<<宋史  夏国传>>是怎么记载的.
"宣和元年,童贯复逼刘法使取朔方。法不得已,引兵二万出,至统安城,遇夏国主弟察哥郎君率步骑为三阵,以当法前军,而别遣精骑登山出其后。大战移七时,前军杨惟忠败入中军,后军焦安节败入左军,朱定国力战,自朝及暮,兵不食而马亦渴死多。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朱?危,守兵见,追之,坠崖折足,为一别瞻军斩首而去。是役死者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
记载得何其清楚,刘法的总兵力不过2万,<<续通>>放屁什么"丧师十万",上哪找多那8万军队去死?!
<<宋史>>中记载的"是役死者十万"包括后勤支援的民夫和受战火波及的边民.就算这样还是有夸张.至于<<续通>>臭嘴一张搞个"丧师十万"来,真是把人肚皮笑破!

顺便还告诉你一件事,无论哪个宋史研究生,要是敢在任何论文和作业中引用<<续通>>作为证据,一定会被导师叫来责问史料学这门课程究竟是怎么学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08:42 发表

1119年西夏失横山,宋军也付出了10多万人的代价,而且刘法战死,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还是主帅都不足以灭西夏.更何况1120年方腊起义了

真是笑话.
那个10万人上面说过了,<<续通>>的屁话耳,就算刘法带的2万人死绝了,对于在政和年间就可以一次性出动15万步骑的熙河兰会路,也不过是皮外小伤而已.
熙河兰会和秦凤一直是主战场的侧翼罢了.西军的主力一直在鄜延\环庆\泾原这三路.西军这时候的主要将领是二种种师道\种师中和姚古等.拜托连这点东西都不知道你还敢大言不惭说什么"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还是主帅都不足以灭西夏".还当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1:57 发表

是役死者十万

请好好读我上面的回贴,说得够清楚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内侯 于 2006-10-13 21:42 发表
宋朝压着西夏打?莫非依据是那传说中的五路伐夏……

我也不同意有人专检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国家强大了对外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这点道理难道有人会不明白?怎么混的轩辕论坛啊……

五路伐夏是谁打谁?不是压着西夏打的吗?
五路伐夏宋军的损失不到5万,杀伤了大批西夏军队的同时占领了大片土地.虽然最后没有达到战略目标---灭夏,你可以说它失败了,但你无法否认确实是压着西夏的.
专捡唐朝衰落的时候的战争来挑刺?对不起,唐朝"强盛"时期的战争同样经不起多少检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2:08 发表

我只是请你解释一下"是役死者十万"是怎么回事

拜托!我那个贴里这句话
"<<宋史>>中记载的"是役死者十万"包括后勤支援的民夫和受战火波及的边民.就算这样还是有夸张.至于<<续通>>臭嘴一张搞个"丧师十万"来,真是把人肚皮笑破!"
说得还不清楚?给要我单独拿出来染红了你才看得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2:14 发表

15万就能灭西夏了?全军覆没影响士气吗?........法,西州名将,既死,诸军恟惧。贯隐其败,以捷闻,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好像童贯是主帅吧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贴的.
我说得这么清楚
"对于在政和年间就可以一次性出动15万步骑的熙河兰会路,也不过是皮外小伤而已."
15万是熙河兰会路一路就可以出动的军队数量.
宋在对西夏前线布置的是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兰会一共五路.其中主力在鄜延\环庆\泾原三路.秦凤\熙河兰会只是侧翼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2:24 发表

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包括后勤支援的民夫和受战火波及的边民"?总不能你说是就是吧

这是宋人记载的习惯.比如五路伐夏,有记载死者六十万的,就是宋驻河北\河东\陕西三边的全部部队拉来都不够死的,而事实上宋军出动的兵力不超过10万,损失不超过5万.更何况刘法部队的数量是明确记载的,你还有什么舌根好嚼的?!
这点宋史的常识都不知道还好意思问我"你有什么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2: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2:46 发表

那么总兵力是多少呢?

什么总兵力,是役刘就带了2万部队出去.并没有别的部队配合,哪来什么"总兵力"?<<宋史>>上写得清楚明白的东西你还要嚼舌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4 23: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2:58 发表

自然是问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兰会五路总兵力了

也不妨告诉你,系将禁军超过25万,不系将禁军没有确切统计数字,蕃兵11万,弓箭手4万,校阅保甲不少于30万.常备后备兵力(不校阅保甲不计在内)最大动员能力超过70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5 00: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4 23:09 发表

新唐书“逾年,筑神威军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龙驹岛,有白龙见,因号应龙城。翰相其川原宜畜牧,谪罪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好像记载的不一样哦

高仙芝输的时候兵力多少?敌方兵力多 ...

你真该查查杜佑是谁,<<通典>>是本什么书.
"吐蕃攻破之"五个大字没瞧见?
恒罗斯唐军兵力7万,超过大食.
杨国忠又没有领兵打仗,打了败仗却要怪到他头上去?
安禄山什么人?横扫大唐制造安史之乱的人,你瞧不起他?6万没死绝就很光荣了?
打了多少仗?你列列就是.看看除了欺负高昌百济这样的小国还有点"武功"外,从对高句丽以上实力的国家\部族什么时候不靠拾麦子才能搞到"武功"的.至于对吐蕃\契丹这样动不动就十几万的挂,更是充分显示了唐军之牛!
对契丹不是主要方向?那河北三镇干吗的?河北三镇的重兵干吗的?自己看看按玄宗时期的兵力配备去吧!
游击队?一口气吃掉十几万唐军这还叫游击队?你还真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windg 于 2006-10-15 00: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6 00: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5 10:49 发表

好像我没看过通典一样,其他的不谈,就你列出的那些部分而言是很糟糕的,把2000说成2万,3万说成7万,胜说成败

吐蕃攻破之,后面还有内容的啊

恒罗斯唐军兵力7万,超过大食.这是哪里记载的啊?

...

杜佑的族侄杜环亲身参与了怛罗斯之战并成为战俘,后回到中国,著有<<经行记>>.可以说杜佑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同时<<通鉴考异>>引注之<<段秀实别传>>,则记为"蕃汉六万众"可以与此呼应.
这是中国的资料.
同样,对方的资料中.作为战胜方大食记载 的战果也保存了下来.伊本·艾西尔的《历史大全(al-Kamil fial-Tanrkh)》中记载"两军大战于怛逻斯河。穆斯林们最终战胜了他们,消灭近5万人,俘获约2万人,残部逃回中国。",穆塔海尔·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al-Bad' wa al-Tarilch)》中记载"他们分几次将他们(中国人)各个击败,共杀死4万5千人,俘获2万5千人,其余纷纷败逃。"
会算术吗?自己算吧!
而大食人的兵力,具记载不过4万而已.

这个你不知道可以不怪你,可是前面你居然连中学语文都没学好,就不得不代你的中学语文老师来教育你了.
杜佑写的青海二万人被歼灭,正是哥舒翰传中记载的"吐蕃攻破之"时损失的.至于后面,唐吃了亏,不敢派许多人来了,只派了2000,而吐蕃没有来打,这是另一码事.这2000人也没有损失.
而你居然连这么清楚的东西都看不出来,居然说什么"把2000说成2万""胜说成败".我只问你一句,中学语文你究竟学过没有?!

看不起安禄山的,自己去解释安怎么横扫中原把玄宗赶到四川去的吧!把责任都推到皇帝身上?呵呵!
夸张吐蕃动不动就40万人,就更是搞笑了.在青藏高原完成40万军队的集结补给指挥运动.就是PLA要做到都不容易,原来吐蕃人都是来自火星的火星科技.


拿镇兵数量说事是唐粉最喜欢干的.不过就这一个举动就彻底暴露了其不学无术,对唐代军制一窍不通.来,我来问问你,剑南节度使手下兵力不过3万,可是天宝两征南诏唐军挂了13万.知道这么多的人哪来的吗?如果不知道,就去读读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就知道哪来这么多人死的.更知道拿镇兵数出来现是多么的可笑.自己了解一下唐的"XX道行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契丹灭了十几万唐军的都不知道,也确实够难为你的了.
"夏,五月,壬子,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尽忠,万荣之妹夫也,皆居于营州城侧。文翙刚愎,契丹饥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乙丑,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八月,丁酉,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战于硖石谷,唐兵大败。.....契丹伏兵于中道邀之,全军皆没。"-----著名的西硖石谷之战.
"春,三月,戊申,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谷,唐兵大败,孝杰死之。"-----著名的东硖石谷之战.

你都不知道?

顺便,你不是不知道唐军10万以上规模挂的败仗吗?
咱们继续看.
"丙寅,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为吐蕃所虏。"-----青海之战,大非川后唐对吐蕃的又一次惨败.
"三月,壬寅,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唐兵大败;孝杰坐免为庶人,师德贬原州员外司马。"-----素罗汗山之战,这边的史料没有记载唐的兵力和损失,吐蕃史料倒记载了吐蕃的战果."驱唐人如驱宰牦牛"杀唐军十万.当然.你完全可以说这是吐蕃人吹牛.呵呵!就看你怎么认了.
"。……明年……拜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督三十六总管以讨吐蕃。……军至寅识河,与吐蕃合战,初胜后败。又属天寒冻雪,师人多死,粮馈又不支给,仍旋师弓月,顿于高昌。则天大怒,副将阎温古以逗留伏法,待价坐除名,配流绣州,寻卒。"-----寅识迦河之战.三十六总管是多大的兵力啊?<<唐六典>>记载得清楚,一个总管5000人.呵呵!小学算术会的吧!
同样,上面西硖石谷之战唐军的"二十八将"的兵力多少,这里也清楚了.

嘿嘿!某人知道了吗?!

[ 本帖最后由 中庸 于 2006-10-16 14: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ind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964
注册 2005-12-24


发表于 2006-10-16 16: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嘿嘿!更有意思了,原来不是将领的高级幕僚就不能知道全军有多少人了?话说回来,你怎么知道杜环的职位没有到一定的级别?最关键的是他是亲身经历者.就史料学上说.亲历者的证词是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某种目的拿没有证据的二手资料来推翻亲历者的证词?居然还真有人能干这种事情!
更关键的是杜环亲历者的证词还得到中方史料<<段秀实别传>>和对方史料的证实,属于有凭有据的相互应证.<<通鉴>>的三万还有任何的可以应证的东西吗?!你究竟知道不知道史料学是什么东西?难道<<通鉴>>就是圣经?
<<两唐书>>,你去翻翻两唐书的高仙芝传看看究竟是怎么写的!就<<李嗣业传>>里飘了句2万就成理由了?

联军?大食人在这一地区还忙着平叛,你还能给他们整出"联军"来?
大食史料记载中国发兵10万就是吹牛?请你自己找白寿彝老的<<回回民族史>>看看去!白老在里面列举了唐军可以联合和征发的势力.唐军征调了仆从军是可以肯定的.问题只是征发多少.非要说10万是吹牛.那么斩杀数和俘虏数是胜利方大食在占领战场后统计出来的.这也是吹牛?嘿嘿!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就用"吹牛"来搪塞是吧!
顺便还告诉你,伊本·艾西尔的《历史大全(al-Kamil fial-Tanrkh)》和穆塔海尔·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al-Bad' wa al-Tarilch)》都记载了是10万.原来阿拉伯人"吹牛"都是串通好了的啊!

拿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来压人?更笑死人!那批人懂军事的不通文史考证,通文史考证的不懂军事,拿他们来压谁?
就说到你.哥舒翰传中明确记载了"吐蕃攻破之",杜佑说此战两万人被歼灭.这和后面唐又派了2000但吐蕃没来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倒是拿后面的2000来搅混水说杜佑胡说,这是什么手段?我说你语文没学好还是没去质疑你的目的,够客气的了!

曹仁师中埋伏时只有骑兵没有步兵?
看来不把这段引全了你就一直嘴硬是吧!
"八月,丁酉,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战于硖石谷,唐兵大败。先是,契丹破营州,获唐俘数百,囚之地牢,闻唐兵将至,使守牢?绐之曰:“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存,唯俟官军至即降耳。”既而契丹引出其俘,饲以糠粥,慰劳之曰:“吾养汝则无食,杀汝又不忍,今纵汝去。”遂释之。俘至幽州,具言其状,诸军闻之,争欲先入。至黄麞谷,虏又遣老弱迎降,故遗老牛瘦马于道侧。仁师等三军弃步卒,将骑兵轻进。契丹设伏横击之,飞索以纟?玄遇、仁节,生获之,将卒死者填山谷,鲜有脱者。契丹得军印,诈为牒,令玄遇等署之,牒总管燕匪石、宗怀昌等云:“官军已破贼,若至营州,军将皆斩,兵不叙勋。”匪石等得牒,昼夜兼行,不遑寝食以赴之,士马疲弊;契丹伏兵于中道邀之,全军皆没。"
契丹先歼灭了唐军骑兵,再利用缴获的军印伪造信件把唐军步兵引入伏击圈,唐军"全军皆没".我看你嘴再怎么硬!
28将是多少人?上面帖子告诉你了.继续嘴硬!
嗯,吐蕃的记载就是吹牛,大食的记载也是吹牛,只要你大唐打了败仗就是对方吹牛.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2 18: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8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