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易中夫品三国之寻找神秘的刘三刀, 33楼新增易中夫品三国之天下第二袁公路(音频版)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5-7 14: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易中夫品三国之寻找神秘的刘三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v45sl4JAp8/   (音频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6j7Bxm8XvM/ (视频升级版)

    汜水关之战,潘凤默然隐退,十八路 诸侯讨董的命运岌岌可危,那么历史的车轮 将如何继续行进下去呢?易中夫教授将为您 倾情解读——寻找神秘的刘三刀

   上一讲,我们说道泗水关之战,潘凤潘无 双借与华雄单挑之机逃离了关东联军的部队 。那么关东联军在失去上将潘凤之后,还能 否击败强大的董卓集团呢?答案是肯定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 ——吕布。关东潘凤,关西吕布嘛。大家都 会说,潘凤走了以后,吕布就是无敌的了。 不是有句俗语嘛,“一吕二赵三典韦”,许 多普通的三国读者认为吕布在整个后潘凤时 代就是天下无敌了,但是我认为靠不住。

     据高氏《三国》记载,注意啊,中国的 四大名著,有两部都是姓高的人后来修订的 ,所以难免风格比较类似。这一点是值得我 们研究的,我们今后还会继续讲到。高氏《 三国》怎么说呢?关东联军与董卓集团会战 于虎牢关。吕布主动挑战,此时河内太守王 匡站出来说:“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 必斩吕布于马下”!
     这里我们就要问:刘三刀是什么人?

   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 《上将本纪》、《上将潘凤传》当中,我们 都没有找到关于刘三刀的记载。那么神秘的 刘三刀又是从何而来呢?他在这场天下闻名 的战争中 又将何去何从呢?


     许多人在寻找历史真相的时候,只注重 看书,当然我不是去贬低只看书的人,书不 是万棱的,但是没书是玩玩不冷的。我们中 国古代的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当 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变态也有别样期待嘛 ,我只是说不少人忽略了网络资源,在追寻 真相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这本《刘刕传》 。这个刕字,是由三个刀字组成,完全符合 刘三刀这个名字的构成,可能是他主公王匡 没文化,所以给他起了这么个绰号。书中这 么记载:


   刘刕,字寒刃,号冷锯,世人皆称其 为刘三刀。其生而有异。时值夏,刕诞生之 际,六月飞雪,长河冻之。其母梦三把长刀 ,寒气逼人,落入腹中。遂生刕。

     在这部传记里,对虎牢之战的记载也只 寥寥几笔:次日,吕布在外叫阵,十八镇诸 侯千余将领莫敢出战,刕见势,心中悲叹“ 汉亡于众匹夫之手矣”遂请出战,那袁绍闻 其言,命左右尽管其变,若吕布将拜,则将 刘刕乱箭射死。
     刘刕出战,守城将校皆呼万岁,刕军士 气大增,刘刕口手各持一刀,策马于吕布决 战。战无半回合,吕布倒地,袁绍见不妙, 乱箭将刘刕射死。死时仅二十岁。曹操等闻 乃是本初害之,皆痛哭。

     但是我认为这个记载也不可信。为什么 呢?这个传记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版本, 到底哪个是真相,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我 们不能随意下定论。


     但是有一条新闻值得我们注意。“建业 有老妪,贩甘蔗于市,一日见贼窃人财,拔 刀而起,三刀而制贼”。

     大家注意啊,三刀而制贼!杜甫有首代 表作石壕吏,不知道大家有否留意。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等。

     杜甫的诗被后人奉为“诗史”。也就是 说,他所记载的画面,往往都是原本的历史 。他同时又是三国的大粉丝,经常在诗中去 描述歌咏三国盛事,所以成为我们研究三国 的重要资料。他这么写道:老妪力虽衰,请 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河阳,就是黄河北岸,实际上就是当时 远离战场的河北地区。细心的观众会敏锐地 察觉到,这个刘三刀,事实上就是这位老妪 。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大难不 死之后,对于诸侯争霸这样的事情心灰意冷 ,认为没有真正的明君值得自己辅佐,于是 乔装改扮并且改行做了厨师,还发明了一道 传世名菜:“锦绣多味鱼”,这道菜在十几 年前的《食神》电影中,还曾被导演提及并 致敬。一代名将,就此淡出历史舞台,令人 唏嘘不已。

片尾曲:刘三刀刘三刀,你的主公叫王匡, 你主公让问一问,今天你还回来吗

     神秘的刘三刀离开了战场,但是残酷的 战争还在继续,然而,先后失去了潘凤、刘 三刀的联军,又是如何迫使乐不思蜀的董卓 火烧洛阳迁都长安的呢?默默无闻的小小县 令刘备又为什么敢痛骂盟主袁绍“就是个扶 不起的阿斗呢?”更多精彩,请看下集!

[ 本帖最后由 剑侠-王子均 于 2011-10-22 09: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5-15 20: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楼新增视频升级版地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5-22 17: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公子留个邮箱吧,回头发给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5-22 23: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视频头一次交给这个哥们儿做,许多事情没交代到,下次注意点,谢谢捧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5-23 09: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基本上都是百家讲坛的原版音乐,只是中间我穿插了一个曹操传的音乐来致敬

[ 本帖最后由 剑侠-王子均 于 2010-5-23 09: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5-27 16: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易中夫品三国之出师表密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yQQ03cdsVw/    音频

http://mv.baidu.com/export/flashplayer.swf?vid=3ffc92448953a42b94223148    新增视频地址


    随着电视剧《三国》的热播,一个山间草庐中走出的年轻人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那么三顾茅庐的事件究竟会对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个被誉为卧龙的谋士,又将在他的后半生留下什么样的轨迹呢?本期易中夫品三国,将为您解读——出师表密码。

     本来按照历史的讲述方式,我们是应该继续讲述十八路诸侯讨董的事件,但是首先许多热情的观众强烈要求我再讲一讲诸葛亮这个争议人物,同时我近期也发现了许多悍将刘三刀的更多研究资料
,而且可以更好的帮我们看清楚虎牢战后的历史。而这一切都跟诸葛亮的《出师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远征东吴失败,气病交加,死在了白帝城,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留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言。此后,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在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留给大家的一般印象,但是我认为,光从字面上来评价《出师表》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

     出师表的开头这样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可能许多观众对文言文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我们就用高式三国的语法来解读一下,方便大家理解。

     主公家父对我本官是恩爱有加,可是却早早的离我而去,我心乱如麻,我神魂颠倒……现在魏蜀吴天下三分,益州又很危险,我们是天下命最苦的人啊,苦的就像车轮底下的野草,苦的就像石头缝里面的黄莲啊。但是,奴才对主子爷都是患难相交,心如铁石,那都是因为先帝爷待他们相敬如宾,所以他们一直对陛下一片痴心。因此,陛下一定要对他们有高山流水之情,不然,陛下以为很容易就能收回一颗让你伤过的心吗?

     这是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所作出的分析,准确程度不亚于当年的隆中对策。这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天下三分。什么意思?天下自悍将刘三刀隐居而分,也就是说刘三刀的归隐,是整个三国历史的开端,也是历史的拐点,其后又将由无双上将潘凤及其后人而合,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继续看出师表。
  
     
     长乐宫和内务府没有什么差别,陛下最好不要偏私自己的奴才,如果他们做了坏事,也一样要叉出去点天灯,千万不要想杀不杀、该杀不杀,搞得自己很痛苦。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可都是些好兄弟啊,先帝爷说:我爱死他们了,他们不仅是陛下的臣子,更是陛下您的叔伯啊。我以为内事不决,不能瞎琢磨什么“猜猜看哪”,如果问问他们,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上将军向宠,对,先帝说和他谈话如饮美酒,令人陶醉,简直是一种享受。我以为外事不决,可问向宠,宠之勇堪比三刀可斩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悍将刘三刀。

     大家注意,久违的悍将刘三刀,出现了。


   虎牢关之战,发生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而诸葛亮当年仅仅不到十岁,并未观瞻到悍将英姿,那么他为什么对刘三刀这么熟悉呢?他与刘三刀,又拥有着怎么样的交集呢?这些历史之谜,易中夫教授将为您一一解开。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继续写道:

     遇到勇猛的英雄就见一个爱一个,所以汉高祖刘邦爷和武帝爷才能威震天下;每天和禽兽在一起,而且把自己也逼成了禽兽,所以东汉就一直很衰微。先帝爷还在的时候,每次和我本官在梅花下杯酒论英雄,说到桓帝,灵帝,心情都有如那中箭的枯木,杯具啊!!!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先帝留下的精英,请陛下一定不要把他们当成残絮败柳,否则大汉江山可怎么办啊,臣只盼望你能明白我心中无限的悲痛啊   
     
     我本来和阿三在草堂别野里金屋藏娇,只想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主公。先帝爷带着云长和百万军中取上将手机的二弟翼德一把火烧了我的草堂子,为了让翼德兄弟给我盖一座八百里的草堂子,又因为先帝爷和我梦中相会,彼此日日受教,所以答应和先帝爷食则同席,寝则同榻,恩深义重。即使是每天饱受屠夫的闲气,我本官也对主子爷不离不弃,到现在整整是二十多年了啊!苍天啊,先帝啊,苍天啊,先帝啊......

     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笑而不语了,因为阿三,终于出现了。

     尽管留下了三英战吕布的美名,刘三刀在虎牢关之战后还是默然归隐。然而他的第一次归隐,并不是很成功,因为徐州刺史陶谦,还是发现了他。


     三让徐州,讲的就是陶谦得罪曹操之后想把徐州让给悍将,希望他保一方平安,可惜刘三刀本是女儿之身,又加之对政途心灰意冷,一心做菜,所以留下了三刀让徐州的佳话,陶谦临终前坚持传位刘三刀,结果只说了个刘字就去世了,刘备这才有了徐州这块根据地,才有了之后的三分天下。

     被让徐州之后,刘三刀认为北方已经混乱,自己作为刘氏皇家宗亲再呆下去难免又要被推举做什么官职甚至天子,正所谓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于是果断避难荆州。其后,袁绍遍寻不着悍将,无奈何只得推举宗亲幽州牧刘虞为代皇帝来继续反对董卓,但是遭到了严词拒绝,刘备认为眼前就有自己为什么还要推选别人呢?于是愤愤骂出:“袁绍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并后来给自己儿子起名为阿斗来泄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刘三刀思想再激进一些,我们不用等到唐朝中国就可以出现第一个女皇帝了,我个人认为是很可惜的,霸业未成,未成啊!

     刘三刀避祸荆州之后,关东联军完全丧失了进攻的锐气,而同时因为无法在战场上看到无双上将和悍将的董卓觉得这样的战斗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离开了乐不思蜀的洛阳,黯然一把火烧掉了关于虎牢的记忆,迁都长安。顺便讲一下,据我考证,其实吕布是姓刘的,或者至少在刘三刀家里做过家奴,要不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三姓家奴呢?

     至于刘三刀和诸葛亮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几个片段: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
     “客官名字太长了,我记不住”

     “先生”
     “先生真乃奇人也”

     “阿三烹茶,书房待客”

     草蛇灰线,终于被我们发现,原来化名阿三的刘三刀,是在诸葛亮家里做了厨师,这样,为什么刘备一认出三刀就马上认可了诸葛亮的军师地位,为什么诸葛亮有着经天纬地之能,为什么他后来成为蜀汉丞相屡屡以弱胜强,就有了一个必然的解释。为了纪念这位不记名的老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屡屡提及三字:

    先帝爷和我有鱼水之欢,又对我倍加宠爱,所以在白帝城特地委任奴才做陛下的顾命大臣。受命之后,我的羽扇早已饥渴难耐了,我就希望主公在九泉之下不能做梦都能笑醒过来,所以我才发兵去打孟获,那一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我一把火烧死藤甲兵三万!就算是三万个馒头,也要啃上一个星期!现在孟获已经平定,我又集了三十万的粮饷,当奖率三军,出兵中原,跟曹家抢粮,抢饷,抢地盘,灭了司马懿这个奸贼恶贼巨贼,打下许昌必如滚滚雷霆击腐败落叶尔,复兴汉室。奴才一定努力让蜀国天天向好,蒸蒸日上。这世上有我就有你,我们永远不分离。至于平日里给主公出谋划策,那就是攸之、祎、允他们三人要做的事情,跟着他们走,一定能有肉吃,过上好日子。  

     他最后强调:
     
     我这个丞相屡屡恃权傲上,有时候就偏偏不听主公的,喜欢擅自用兵,现在我要去攻打曹军了,可能主公会想:我当主公十几年,竟然不知道蜀国是姓诸葛,还是姓刘,这蜀国到底谁做主?所以如果伐魏失败,我愿意在星光下自刎,去和先帝爷梦中相会。但是如果陛下在这里无人规劝,那就该把攸之、祎、允等人叉下去。陛下也千万别再跟当年那些臭小子吃喝嫖赌,还跟那些禽兽搞得情投意合,要知道我虽然别无所长,贱法却是当世一流,可别逼我使出无情贱来。
     
     如今我要西出阳关无故人,对着写给陛下的出师表,我哭得天崩地裂,实在是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东西啊!!!!!

     情真意切,溢于言表,既充满了对老师和先帝的追思,又表明了自己“一个中国”的爱国坚定立场,并表达了对宿敌的无限仇恨,终于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浩瀚三国,无尽玄奥,易中夫品三国第四集内容将向全国观众征集,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留言,我们将推出黄金纪念版特价销售,998,破盘价仅售998!更多精彩请看下集!

    音频制作:月影无尘           配音:子均           出师表部分鸣谢天涯的荞麦饭     视频不日即将出炉

[ 本帖最后由 剑侠-王子均 于 2010-6-7 09:1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0-6-9 08: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轻嗅着淡淡的茶香,老人喃喃地说:“曹操要来了,我也要搬走了。”
    “去哪儿?”
    “徐州。老鼠屎总不能总撒在一锅汤里。”老人顿了顿,“你,还是要走?”
    “刘使君三顾知遇,亮不得不......”话还没说完,就被匆匆打断。
    “去实现你管、乐的抱负么?”
    “老师......”他会心一笑,不再多说。
    “我就知道拦不住你,当年,我也是像你一样,不出去闯一闯,哪里知道这世上的黑暗,远远在你能带来的光明之上。”
    “......”依旧是沉默。
    “你走了,谁继续给我的麻辣烫打下手呢?如果我把锦绣多味鱼的秘方给你,你能不能留下来?”
    “亮不能。”斩钉截铁。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鱼吃还要去捉老鼠,”一瞬间似乎苍老了许多的长者站起身,无奈地笑笑,“可能是我已经老了,而你还年轻。”
    “天下安定之时,我会回来的。”星眸中浅浅有些雾意。
    “即便没有安定,累了,就回来。我这饭馆儿,不管飘到哪里,都一直留你一个做麻辣烫的位置。”
    青年缓缓起身,长揖到地,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蜜三刀”,远远地,又传来了清亮的《梁父吟》长啸。

    许多年以后,青年不再年轻,他在薄暮的五丈原,吃力地向着东南方回望最后一眼。
    依稀是卧龙岗下一个大饭庄的院落。
    一个老人,一个青年,一壶清酒,一树桃花,一盘锦绣多味鱼,还有一大碗麻辣烫。
    “其实,只是想给你这样的生活而已。”他微微一笑,“可惜未成,未成啊......”
    白羽飘然而落。

    又有多少年过去,已然无可稽考,北京城的保和殿“皇建有极”的大匾下,一个老头儿大笔一挥,继续得意地开始“老干体”的创作。
    上写着“徐州一绝,钦定贡,另问问会不会做麻辣烫,朕最近想吃”。

    “可惜了的,我们不会做麻辣烫。”中年人咂咂嘴。
    “可惜了的。”颁旨的太监剔了剔牙,“要不就能进御膳房了。”
    中年人惋惜地摇着头,望向墙上一代代传下的祖训:

    “不再做麻辣烫了。”


[ 本帖最后由 剑侠-王子均 于 2010-6-9 08: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1-9-1 18: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易中夫品三国第四部:天下第二袁公路》蓝本已经草创完毕,国庆前后先完成音频发布,视频随后制作,绝对惊喜,继续征集经典流行语句,望同好踊跃提供思路进一步完善

例如: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预告:要说三国里最有勇气的人,莫过于袁术袁公路。这个人非常地了不得,他不仅第一个站出来挥响了反抗东汉末年暴政、开启群雄逐鹿的第一鞭,而且难能可贵地把国号定为“仲”!熟悉三国的朋友想必立时会心一笑,“伯仲叔季”,“仲”不就是“二”么?这是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尽管袁术后来为时势所迫,思蜜不达而死,但却死得光荣,死的风雅,实乃三国风雅之死第一人,这件事在很久以后还会被提高,因为韩国已考证这位枭雄正是韩语的创始者之一......我们这期的品三国,正是围绕着他和上将潘凤不得不说的故事而展开,整个三国历史纷争与这段故事,有着莫大的关联。


集思广益啊,亲,俺都已经不惜提前曝光笑点了,届时依旧是全程易老师销魂的声音哦!

[ 本帖最后由 剑侠-王子均 于 2011-9-1 18: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侠-王子均
(羽剑云狐)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09
编号 55675
注册 2005-12-20


发表于 2011-10-22 09: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易中夫品三国第四季:天下第二袁公路(音频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oiiSeBEAnU/


历史上,他有着绝对精彩和浪漫的成就。千百年来,被小说家言扭曲的形象,让他的名誉为世人所不齿。究竟,他是盖世无双的侠客,还是一介跳梁小丑?他是横空出世的英雄,还是只追求权力名位的暴君?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隐藏的真相,易中夫教授为您品读不一样的三国,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天下第二袁公路。



如果说,要在三国历史上找出一个能够号称第一的人物,那么一千个人里可能会整理出一千零二条意见。比如说武力排名,有我们曾经说过的“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这里的第一是吕布,有广为后世传诵的“潘吕邓萧贤”,这里的天下第一则是上将潘凤潘无双;像智谋之士的天下第一呢,选择则就更多。但是如果说,三国里要评定一个天下第二,当属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是三国历史中在官渡之战中与曹操对峙的北方霸主袁绍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据《后汉书·袁术传》记载,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汝南袁氏号称四世三公,袁术的出身可谓是东汉世家,名门之后,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所以在袁术的身上,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贵族的气质,这里有他慷慨豪侠仁二代的一面,却也存在着门第之见等富二代官二代的不良习气在内,这样复杂的性格,将最终造就这位三国英雄的悲剧性结局。作为一个最终失败的人物,历史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对他有利的线索让我们去探寻,相反,袁术的身后声名是狼藉不堪的,而今天,我们将根据历史,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袁术,一个能担当起“天下第二”之名的英雄。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董卓占据洛阳之后,擅自进行了废立皇帝的行为,这一事件在封建王朝时代里是明显的篡逆行径,而在废立皇帝之前,董卓专门邀请了袁术来协助,并任命袁术为后将军,而袁术则早已看出董卓最终必败,出奔南阳。从这件事,我们首先能看出年轻的袁术对当时政局的影响之大,连董卓都不能予以忽视,他避祸远逃并随后响应关东联军的举动,都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而在关东联军成立之初,盟主袁绍提倡立汉室宗亲刘虞为新皇帝,以此来对抗董卓挟制的汉献帝之时,袁术也是提出国家大义表示反对,并影响了群雄都投了反对票,甚至因此得罪了自己的亲兄弟袁绍。在答袁绍的书信中,袁术这样写道:“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而更早的时候,诛杀祸国乱邦的十常侍之时,也正是袁术亲自冲锋在最前线,通过这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袁术,堪称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位曾经立志中兴汉室的世家英雄,使他继黄巾起义后第二个站出来意图改变东汉末年暴政、开启群雄逐鹿之局呢?广为后世流传的四大名著,与我们所探究的真实三国历史,又有着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在讨伐董卓的西行战役里,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与关东联军遥相呼应,而且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孙坚部队可以不客气地称之为在正面战场击败董卓的主要力量。应当指出的是,孙坚一直是以袁术部下的名义进行的作战,相当于此时刘备帐下的关羽张飞等勇将,而袁术则一直为自己这支部队负担着后勤供给,并曾一度出现了因为袁术怀疑孙坚打下洛阳之后背叛自己而不运军粮的事件,尽管孙坚因此一度受到挫折,但是一旦这个幕后的主公恢复了后勤,依旧继续是节节胜利,最终逼迫董卓迁都长安,所以可以说,在西征的军功章上,有孙坚的一半,更有着袁术的另一半。

但是,后来根据这段历史衍生出的小说《三国演义》里,却把袁孙的从属关系描绘成了平等的同盟关系,袁术的断粮之举从给自己的部下和军队一点颜色看看被拔高到了恶意陷害同盟的程度,对于历史上真实的袁术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点评一下近期不断被翻拍的“四大名著”,根据我的研究,这些小说之所以能够成名,主要还是因为它们从不同角度对三国历史进行了各种角度的写实。我们且抛开《三国演义》这种直白的改编,像《红楼梦》,其实就是改编自三国中某位可爱的奸雄和他的号称“如云如雨”的谋臣武将间的故事,以后我会专门撰写相关的论文,给大家逐步解开郭嘉与晴雯、荀彧与林黛玉、贾诩与薛宝钗、许褚与史湘云等等历史与小说人物间的联系,当然也欢迎研究红学的同志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再看《水浒传》,其实就是节选了黄巾起义之后,“青州军”的创始、发展与收编的过程经历,而最具浪漫色彩却又最写实的,应当说是详细并夸大了西征董卓历程的《西游记》。在这部小说里,擅长冲锋的孙坚孙文台,出身高贵经常闹着分行李居心不良的袁绍袁本初,任劳任怨甘为后勤偶尔有脾气的袁术袁公路,以及来自东北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伯圭,都成为了故事的主角,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其实就是西征的艰难险阻的意象化。我们无法从史书里领略的那些记忆,像董卓如何一步步在袁术部队和关东联军的配合下溃败,潘凤潘无双与刘三刀的事迹究竟是何等的耀眼夺目,通过《西游记》,还是能还原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



董卓的败逃,带来的不是胜利的喜悦,以兴复汉王朝为目的的联军旋即在利益面前因内讧而解散。在整个行动中,袁术感受到的不是举义的群雄间春风般的温暖,更多的却是尔虞我诈刻骨的凄寒。逐渐衰微的汉室和战火中痛苦挣扎的黎民百姓,尤其是亲眼目睹的潘凤和刘三刀两颗将星的陨落,在袁术逐渐不再年轻的心中,播下了希望改变这一切的种子,而随着“代汉者当涂高”这一谶语的出现,终于引领着袁术走上了不为世人所理解的不归之路。



对袁术来说,有什么不称帝的理由呢?孙坚、孙策都是他的小弟;刘备也被他击败,丢掉了徐州广陵等地盘。而且据《魏略》记载,曹操曾被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秦伯南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才使曹操躲过一劫。击败了三国时代开端所有的创始人,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这样当之无愧的三国无双为什么不称帝呢?袁术想的太简单,太穿越了。



袁术称帝之后,短时间内就溃败覆灭了。他首先面对的就是天灾,公元197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得更晚一些,大旱灾与大饥荒使袁术政权的实力严重受损,江淮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据史料记载,当时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要把他叉出去斩之。舒邵说:“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袁术很受感动,下马牵着他的手说:“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邪?”,我们从这里看到的袁术,展现的胸襟和仁德,虽然不及玄德,但是却远远胜过孟德了。除此之外,载入《二十四孝图》的“陆绩怀橘”的故事,也发生于这个时期,而陆绩的作客之地正是袁术府上,书香门弟世家的小孩子都被逼无奈走投无路去偷水果,食物的匮乏可见一斑。

而由于势力的逐渐扩张,袁术四处树敌的作风也加速了他的败亡,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首先是孙策在江东脱离袁术而自立,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并连带使得袁术的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在收到孙策的书信后弃袁术投孙策,使得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其次是吕布大败袁术军,在淮北大肆抄掠;第三是曹操在袁术入侵陈郡时,大败袁术,袁术再度奔逃到淮南。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日后即将谋定三分天下的主角诸葛亮,正是因为袁术的溃败才流落荆州的,他的叔叔诸葛玄正是袁术委派的豫章太守,可以这么说,在袁术政权的覆灭中,孕育着三国新时代的诞生,而分娩阵痛的代价都留给了他自己,当然,这都是他信主之后才知道的事情了。



关于袁术的结局,当时有舆论说他思蜜不达而死,也有人说他其实远遁去了高丽,思蜜不达是他留给世人的暗语,也有人说袁公路本着不为明主便为名医的原则,发明了治疗小儿拉肚子的药,起名为思蜜达,甚至有人说他自捅十二刀自尽而亡。



袁术之死,至今依然是个谜团,依旧有待于考古界的最新发现来予以论证,众说纷纭的只不过是一些猜想推测,天下第二的英雄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都是他的传说。





片尾曲 笑傲江湖之袁术梦



起驾~~

风云起处苍黄变化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允文允武三分天下

鼎之轻重 可以问吗

弹剑作歌披挂上马

霸王大业不是空话

男儿碰撞一团火花

百年人生 瞬间光华

塞北秋风猎马 江南春雨杏花

千古江山如诗如画 还我一个太平天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6 03:2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78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