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觉得明朝没什么值得粉的
性别:男-离线 zhangjf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发表于 2013-4-13 0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觉得明朝没什么值得粉的

满清固然野蛮落后,满清对中国的统治的功过先不说。
就现在的人来说,粉汉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汉朝时,中原文明对周围有全方位的优势,唐代时,中国是东亚地区的文明输出地,很多国家走势效法唐朝才迅速进入文明时代。
但是明朝,真的不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时代。
明朝立国时,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是以这样一个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自永乐之后,国势越来越不彰。科学技术更是停滞不前。到16世纪初,论技术水平,军队战斗力等,离当时的土耳其的差距恐怕不是一点半点。明代之前,中国是科学技术和文化制度的输出国,可是从明代起,这一现象就反了过来。天文、数学等知识停滞不前。军事技术也是一样,以至于从中期之后,靠引进仿造外国火器来维持军队战斗力。先是引进佛朗机铳,然后到16世纪中期,又从日本人那里,间接学到西方的火绳枪(鸟铳),到16世纪末,又学到土耳其的鲁密铳,接着又从西方引进红衣大炮。虽然靠着庞大的国家所带来的体型优势,在数量上超过当时西欧任意单独一国,但质量就不好说了。而且,即便论数量,也不是同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对手。最关键的就是,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落后,创新能力远远跟不上西方,以至于不断引进,不断落后。即便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南明依然拥有庞大的人口、领土和经济实力,可是却被满清打得落花流水而迅速败亡。到最后人口上亿的国家被一小撮满洲人征服统治了几百年,这比赵宋亡国还要耻辱百倍。
这样一个把中国从世界第一变成落后于世界的王朝,有何粉的必要?(同样,清朝也没粉的必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hangjf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发表于 2013-4-13 13: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3-4-13 09:16 发表
能讯速引进仿造,这恰恰证明明朝的科技水平并未落后。明中后期,无论科技还是经济,整体水平,均在世界领先水平。

在文化思想上,与没有落后于西方,如王阳明的心学。

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说:“中 ...

我逐条来说一下:

崇祯历书是教廷的传教士帮助修订的,而且具体来说,如果没有汤若望罗雅谷,单凭徐光启李天经等人,根本修不成。
但是汤若望罗雅谷是教廷派出的,伽利略为教廷所不容,主要是因为他的学说超越了教廷许可的程度。而汤若望罗雅谷等人采用第谷的学说,与教廷并不冲突。再说,教廷许不许可已经和西方的科学能否发展没有关系了。西方已经经历过宗教改革和教会分裂,新教的英国、德意志、荷兰等根本不受教廷管辖。法国的天主教独立性也很强。崇祯真的对外来科学很热衷?我看不出来。事实上徐光启从崇祯二年提倡修历,随后多年中历书渐次修成,而且在和魏文魁为代表的中法的较量中8:0大获全胜,在如此压倒性的优势面前,崇祯依然不能下决心改历。徐光启都老死了,李天经等到最后都不耐烦了,等到明朝快灭亡,才终于说要实行,结果还是未及实行而被清朝捡了便宜。另外,汤若望等人采用第谷学说,不涉及天地的相对位置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阻力。《崇祯历书》中也提到了日心说(但没有具体将此学说和哥白尼联系起来,而提到哥白尼时,只提其在几何方法的贡献),并且批判了日心说颠倒上下,历书虽然其知识来源是汤若望等人,但中文内容都是徐光启等人翻译的,至少也是经过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审定的,显然徐光启等人也是认可汤若望等人对日心说的评论的,或者说,汤若望等为减小阻力,主动迎合中国士人而做出此评论。在欧洲尚且不能接受新天文学?崇祯历书的天文学,在欧洲不会有任何国家反对,教廷也根本不会反对。

崇祯历书集欧洲天文学所有大成?开玩笑。最多也是集到第谷时期为止的大成而已。开普勒的革命性贡献在其中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历书修成时已经是17世纪40年代,和现代天文学发展紧密相关的一项数学发明:对数,已经使用了三十年左右,但是中国学者只是初步接受,离掌握还差得远。明末的天文学、几何著作,基本都是西洋著作的简单转译或摘录,缺乏原创性研究成果。崇祯历书中的知识,中国士人普遍掌握并能有所发明,要到王锡阐梅文鼎时期了。但到他们掌握时,又已经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几十年了。究其原因,还不是明代盛行空谈,士大夫不致力于实学,传统算学天学成果失传甚多,以至于自身缺乏创新提高能力。
王阳明的心学到明末已经流于疏阔,明亡之后众多学者可是都纷纷批判心学误国。

徐光启的陆军练成了又如何?说实话就算练成6万人的新军,还是比不上同期的奥斯曼土耳其。更不用说这些技术还都是来自西洋(红衣大炮)或土耳其(鲁密铳)。再说,讲得不客气一点,明朝引进红衣大炮,后来却只能像常凯申运输大队长一样资敌,反而是满清借助红衣大炮迅速征服中原。一个朝代烂成这样,有先进武器又有何用。

大规模翻译恰恰说明中国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这是谁之罪?明朝开国的时候,可不是这种形势。

明朝开放?真正比较开放的也就是晚明时期,开国时期也有点进取气象。晚明时期已经是内外糜烂,才抓住西洋技术这个救命稻草,试图救急而已。不代表太平无事时,明朝也会那么积极地引进西洋技术。况且,明朝的学习,主要还是涉及到器物层面,西方的其他文化尚未入侵,反弹没那么明显。但即便是明末天主教小规模进入中国,就已经引起了东南地区儒释道三家的激烈反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可以看看《圣朝破邪集》。明末那个时期,能够来中国的人里面,耶稣会士的知识水平最高,只有他们才适合当传播科学文化的使者,但他们的目的在于传教,传播知识只是传教的手段,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随之而来的洋教问题。明末洋教小规模入侵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一旦大规模传播,反弹恐怕更加强烈,就如同后来清朝的情况一样。

另外再说一句,康熙初年掀起历狱的杨光先,也是明朝教育出来的文人。帮助杨光先反西法的钦天监官员吴明炫,是明代钦天监中的回回科世家

[ 本帖最后由 zhangjf 于 2013-4-13 14:3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hangjf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发表于 2013-4-13 15: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3-4-13 14:48 发表
崇祯历书对哥白尼的学说做了介绍并大量引用其在《天体运行论》中的章节,还认为哥白尼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天文学家之一。你说,欧洲会接受?

改历涉及到政治因素,自然有一定的阻力,但历书的完成本身就 ...

欧洲没接受?
开普勒等人早已经完全接受了,并且大大发展了。崇祯历书对开普勒最重要的成就却是根本未提的。当时的中国学者中,能读懂历书的就没有多少,同时期的欧洲,具有相似水平的可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本身正在高速发展。
一看就知道你没看过崇祯历书。崇祯历书提哥白尼,是因为哥白尼提出了一种新的几何模型,即小均轮模型,解决了过去的偏心圆体系中的一个不和谐之处,而且他也做过一些新的测量,其结果为很多人所采用。他在欧洲,一开始很多人未必认可他的日心说,但对于他在方法上的这个进步也是很赞赏的。崇祯历书中从来没有把哥白尼和日心说联系在一起。提到日心说时没有提哥白尼,并且对日心说是持否定态度。在欧洲,即便是日心说被禁,也没人否定哥白尼在测量和几何模型上的贡献。教廷的天文学家,不认可日心说,但往往都采用或改进了哥白尼的小均轮模型。

关于太阳直径等数值,要说明的是,历书成于众家之手,而且同时期和之前也有传教士在不断传播西学,由于那一时期西方的天文学日新月异,因此传到这边之后就有一些矛盾之处。必须要说明,太阳的距离是用测地平视差的方式得到的,在18世纪之前,这一数值一直没有准确地得到测量,历象考成的距离数据,就比实际的小了好几倍,当然太阳半径也对应地缩小了几倍。

崇祯历书编成,证明不了中国科学技术先进,因为这是完全使用西洋的方法,传统方法已经被证明差距很大,而当时的中国人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法而已。就像晚清时期,中国什么科学都学西方,教材全是翻译或引进西方教材,李善兰等人有时还能指出一些问题,稍作开创性研究。但是中国的科技就能和当时的西方相比吗?

另外关于军队,明朝当时的军队,论技术水平,不会超过西班牙和土耳其,论新军数量,也不可能胜过土耳其。论技术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数不了前三,论规模未必胜过当时的土耳其。洪武永乐年间,总不是这样的吧。一个不断开放进取的朝代,怎么过了两百多年,从世界第一(帖木儿死后,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在军事上和明朝比?)变成了第三以后的水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hangjf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发表于 2013-4-13 15: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4-13 15:16 发表


虽然崇祯历书对哥白尼进行了介绍,但它的基础依旧是托勒密系统,在计算上采用第谷理论,这点是无可辩驳的。

历书使用的是欧洲的过时理论,但在中国却被惊为天人,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明朝在天文学上的落后 ...

历书勉强不算过时。
因为第谷的模型,依托第谷的高精度观测数据,和哥白尼著作中的模型相比,尚能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和开普勒的模型(开普勒同样有第谷的数据做依托)相比,就不是一个水平了。不过也不能怪传教士们,毕竟汤若望等人受教育时,开普勒的模型尚未出现。而且东西方之间书籍流通,以及传教士们掌握新知识也有一定的困难和迟滞。
当时的西法对中法的优势,完全是压倒性的。
元代授时历和回回历尚且还能称得上互有短长,当时的欧洲天文学,水平也不过与伊斯兰世界相当,甚至还略有不如。沿用到明末,中法和西法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hangjf

Rank: 8Rank: 8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85
帖子 1254
编号 54668
注册 2005-12-5


发表于 2013-4-13 15: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3-4-13 15:16 发表


虽然崇祯历书对哥白尼进行了介绍,但它的基础依旧是托勒密系统,在计算上采用第谷理论,这点是无可辩驳的。

历书使用的是欧洲的过时理论,但在中国却被惊为天人,仅此一点就可以证明明朝在天文学上的落后 ...

还有就是,明朝如果真的不保守,崇祯时期中西法的较量本可以不会有0-8这样一个惨败的结果。
明朝改历的呼声一直都有,却总是改不成。每次都是有人上奏改历,朝中的回复都是祖宗成法不可轻改。朱元璋禁习天文律曆,钦天监中的官员又墨守陈规。钦天监外的学者,没多少人对天文历法有兴趣,唐顺之袁黄等人,对回回历的最高行都无法理解。钦天监内的官员,就算让他们改历,他们也没那个水平,基本都只能套公式死算而已,对历法本身的理解水平比起元代都退步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06: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7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