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5 17: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桃花印

桃花印

轩内长歌行,庭外鸟相喻。
嬛春开谢久,霜秋刻未许。

PS:艳阳学过写诗,来看看我作这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6 10: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嗯嗯,艳阳讲的平仄我确实没有太注意,现在来注意一下。不过用韵的话,普通话与平水韵发音不同,其实各按各的是相通的

一般来说,干花湿果,雨后花瓣通常掉一地。艳阳写的“雨后百花荣”是什么意思呢?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3-12-16 10:5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7 17: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读书时念诗也是用粤语吗?我大学同学以前说他们老师教他们,读古诗就用苏南的吴语读。四川话是不能读古诗的,还是得用普通话。

艳阳说李白、杜甫当年的有些押平水韵的诗,今天用普通话读已经不顺口了吗?这是因为平水韵过时了,还是普通话的平仄、韵部与唐音为基础的平水韵有较大出入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7 17: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学诗的时候,老师如何讲对仗在诗篇里的作用?或者说对仗的目的是什么?平仄和押韵是为了方便吟唱,用典是为了简练,对仗是为了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8 17: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 橙炎陽 的帖子

王力那种分法只考虑了南方。北方话并不都是官话语系,虽然差异较小,四川话与河南话用词与发音差别是很大的,四川人一般来说听不懂河南话。另外,四川话其实也就成都平原地区算得上西南官话,周围山区出来的四川汉人彼此都听不懂对方的家乡话。北方其他省也是如此,中心城市官话多一点,边远地区差别甚大

艳阳按平水韵的标准说普通话读不了唐诗,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是用普通话讲了。唐宋诗词的名篇基本不受影响,这点似乎并非平水韵本身能解释的。名篇之所以广为传颂,本来就符合各大方言语系的发音规律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3-12-18 17: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8 17: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 橙炎陽 的帖子

象牙塔精英觉得这是进步了,批评工笔画式作法把艺术写死了的也大有人在。艳阳对此怎么看呢?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3-12-18 17: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9 10: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6 橙炎陽 的帖子

中国因为幅员众多,统计方言语种都是很粗略的。对比欧洲,德国有53种方言,简略也可以分为4种:高地德语、低地德语、瑞士德语、官僚德语。而中国统计的北方话方言,只有一种标签而已。欧洲那种统计方法,基本上能达到会说会写;中国的同一种方言,说的时候各带口音,写下来千奇百怪,基本上就是俚语了,称不上方言

普通话写的诗词,同样可以达到唐诗宋词吟唱的高度。我认为嘛,能吟唱的格律,就是顺口的高标。相对来说,今日不能吟唱的格律,属于过时的古音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9 10: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7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并不理解工笔画的意思呢,工笔画的特点是一板一眼,一笔一刻。宋词之后词的没落,便是因为格律钉死了创意。而宋初的很多词牌,都是各大词人自己创造出来,或者以名篇规范的。

以苏东坡为例,南宋·傅干《注坡词》认为【翻香令】是东坡自度调,证据较为可信;【渔父破子】【皂罗特髻】【三部乐】【雨中花慢】等疑为东坡首创;【占春芳】(著作权存疑)【荷花媚】似别无作者、或为自度;【哨遍】【醉翁操】早有其曲、但作为词牌均由东坡始。

这才是宋词的生命力所在。我认为今天普通话的诗词也应该如此,才能有所发展,而不是继续走“今不如古”的消亡之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9 17: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0 橙炎陽 的帖子

你没有研究过四川话,四川话里面有大量古代词汇,是古代文化人留下的掌故。这点与普通话有很大区别,四川话的变调规律是根据这些古语调整的。所以建国之初投票讨论国语时才会有那么多学者投四川话。

我在#18讲了,能吟唱的格律,就是顺口的高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19 17: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1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是否认为工笔画代表了内卷画师的最高成就?

我并非认为自己写的平仄押得很好,而是按平水韵没法押我想表达的意思。艳阳大约不知道诗经的诗可以反过来读,称为反文诗。唐诗是把反文诗精神传承地最流畅的,既比六朝一味套反文诗格律的好,也比宋诗与清诗基本放弃写反文诗要好。所以唐诗才成为诗最经典。

同样,宋词之所以经典,主要是合乎乐律,可以很好地唱词。元曲以后的戏剧,很多词曲是没法唱的,只能玩玩美声,或者弹奏

粤曲的传统曲目当然没必要用普通话演唱,现代的曲目至少也要像粤语流行歌那样,添加现代词汇吧。添加现代词汇艳阳反对不反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20 17: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对音乐不大懂啊,音乐也有一整套评判标准。唱得不好,那叫呕哑兹折,跟吟唱没有关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27 17: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7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看过日本的汉学没?日本人研究的中国汉文化。我觉得你看问题的方式有时很有古风呢

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诗词,普通话朗诵都很上口,普通话的平仄也没有问题。事实如此,你没读过、背过呢。不仅如此,课本里的古文,用普通话背诵都很容易,我全部背过,包括《滕王阁序》这样的韵文。中国这么多年文化沉淀,教育部那些编教材也都是些博古通今的大才。不知道你看过《古文观止》没?这本文选是古代的科举教辅,当年就做到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的音韵兼容

清诗之所以比上唐诗,我个人认为,主要就是北方官话已经是普通话了,还动辄押平水韵,束缚了思维与创意。只有纳兰性德这样的文豪,能把普通话的平仄与平水韵的平仄在同一首诗词里都押出来。他的风格是我觉得比较理想的现代旧体诗格律,也可以算得上你所谓的五言\七言新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艳阳读过纳兰的诗词没?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3-12-27 17:4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27 22: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0 橙炎陽 的帖子

你听外语会非常不顺耳?尤其是没学过的外语

顺便问一下,艳阳是否认为普通话没有平仄之分?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3-12-27 22: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28 17: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2 橙炎陽 的帖子

聊顺耳是因为我看你对顺口与顺耳是混一起的

平仄只是两种,不需要一定有入声

你是没按普通话的平仄看过纳兰容若的诗词,普通话是他的家乡话,他的名篇都符合普通话的平仄。可以说就是再用普通话写旧体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3-12-30 17: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4 橙炎陽 的帖子

朋友的父亲手术失败死了,没帮上忙,难过。这几天要去料理一些事情,暂时不回复了

这个问题我比较重视,改天再阐述我的观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7 14: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4 橙炎陽 的帖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按普通话平仄是这样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他改变了木兰花原词牌的字数与格律,创造了新格律。他喜欢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那种,可平可仄的 中 音多的词牌来写诗。这个格律以普通话读也非常上口。艳阳母语粤语,写一下平水韵的格律呢

普通话取消了入声,不过原来入声的字还是仄音字。所以只是读音变了,平仄是有规律的调整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7 14: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7 15: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7 橙炎陽 的帖子

以词的宽松格律写新诗,这是纳兰的天才创造,你看他这首拟古词完全是按写诗的要求对仗的。其实按平水韵与中华新韵都是多处出律,可是以粤语,吴语诵读依然非常上口。这就是对格律的发展与突破

所谓入派三声,其实转变为了词牌格律里的中音,可平可仄而已。普通话四个声调,一声阴平,二声阳平,四声去声。三声跟入声差别比较大,变调为转折音,有人说是上声,其实还是仄声。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7 15:3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8 10: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 橙炎陽 的帖子

普通话的八,發,喝,七,挖,鴨,和粤语的这些字发音差别很大啊。前者是发ba,fa,he,qi,wa,ya的阴平音,后者用罗马音标注发什么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11 21: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 橙炎陽 的帖子

这个工具还挺方便的

按普通话拼音的平仄规则,确实影响不大,粤语音也都可以算平声。只是与平水韵的规则不同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12 17: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4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对诗词的格律理解太书本了。有道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何人不识君。仅仅粤语格律,岂足以火遍大江南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15 18: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6 橙炎陽 的帖子

“拿所有東亞漢字發音的各種語言方言套一次,怎麼都能押上”,艳阳这个说法有例证么?实际上有没有人这样成功过?

艳阳始终认为你掌握了诗词格律的所有规律,才会觉得我滑头。实际上,你并不懂格律的意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17 11: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8 橙炎陽 的帖子

我并非讲你说的不对,而是一种传统的狭隘,古风于今失传已久。事实是名篇不仅合乎你的说法,也符合我的说法。对此我举出了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的例子,#45也举了高适《别董大二首》的例子。李白与杜甫的现存诗最典型,大江南北的方言读过去都没有问题。

艳阳还是学过诗词的,尚且觉得这样的学识探讨过于艰深,你所举例的轩辕那些大佬们,大略也是如此。对普通人来说创作这种诗词难度是很高,所以唐诗之后再无唐诗,即使唐朝亦有苦吟派。做通这种学问需要十几二十年的苦功论证,一时的聪明不足成事,最后所得不过一句专业常识。无怪乎世人不愿为之,是以不传。也只有大唐北方胡人集体汉化,又赶上礼乐大行,才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明珠.唐诗。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17 11: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18 11: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1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还是不愿意用普通话的平仄推一遍呢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按普通话平仄是: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这同样是合乎格律的,只不过是另一首格律而已,或者称得上同一种格律的变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19 16: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3 橙炎陽 的帖子

第一句的 曛,和第四句的 君 押 un 韵。第二句没押而已

前三句跟平水韵的七律是差不多的,第四句你觉得很有问题的,其实是用了一句词曲的格律

格律对照词:史达祖《换巢鸾凤·梅意花庵作春情》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人若梅娇。正愁横断坞,梦绕溪桥。倚风融汉粉,坐月怨秦箫。相思因甚到纤腰。定知我今无魂可销。佳期晚,谩几度、泪痕相照。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人悄。天眇眇。花外语香,时透郎怀抱。暗握荑苗,乍尝樱颗,犹恨侵阶芳草。天念王昌忒多情换巢鸾凤教偕老。温柔乡,醉芙蓉、一帐春晓。 [5]

高适最后这句诗和《换巢鸾凤》里我加粗这句意境也差不多嘛。用今天的话来讲,高适玩了一手古巨基《情歌王》那样的歌词串烧呢,写到感情升华的地方唱了一句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1-26 18: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20 15: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5 橙炎陽 的帖子

按说诗里面叠字也是不行的,但高适这首第二句就是用了。有了点睛的好句子,是可以不押韵的。这点《石头记》里面,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时候说过

高适这首,按平水韵是押的,按北方话,只是能唱出来。这就够了。诗歌诗歌,歌以言志,才是最重要的,格律只是辅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22 17: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7 橙炎陽 的帖子

元代以前的唐宋的北方话,跟如今普通话的平仄也是有关联的,正如今日的粤语和平水韵的平仄有关联一样。高适是河北人,他平日说话断然是不会讲南方话的,只是因为学习汉文化的缘故,学会了平水韵而已。唐朝的科举功名只是辅助,想做官主要还是靠朝中人推荐。宋朝苏轼那会便有不少人倡议废除科举的诗科

杜甫这首诗古今第一跟他连用两个叠字是有关系的,不然哪有那么高的评价,他的其他诗就很少用。李清照《声声慢》也是典型,就是故意要连用十四个叠字,成为古今绝唱。王重阳的悟真歌有不少乱写叠字随便加的,你找来看看是啥情况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22 17:3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23 09: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9 橙炎陽 的帖子

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唐朝时,洛阳读书音仍然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北宋都汴梁(今开封),开封话和洛阳话极其近似,便同时作为标准语,洛阳读书音仍然被称为“中原雅音”。
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现在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目前开封和杭州都大量保留着同样的儿化韵尾。但当时洛阳读书音仍处于标准音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北宋时期中原之音基本定型。

艳阳网上搜一下中原雅音的视频呢,跟普通话是比较接近的,跟粤语相去甚远。粤语是东晋衣冠南渡带来的,宋朝以后因战乱迁徙到广东一带,保留了一部分华夏族古音,与当地土话融合的产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1-24 11: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1 橙炎陽 的帖子

嗯嗯,讨论触及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了。讲讲我的观点给艳阳参考:

五胡乱华之后,北方经历几百年的胡化。从讲话到服饰都和南方有了比较大的差异。胡人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入主中原之后还是更多地学习汉人的文化礼仪。这点全世界都一样,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之后,很快便被先进文明同化了。欧洲日耳曼民族崛起以后,也继承了罗马法和拉丁文。中世纪开始的时间与南北朝大致相当。

有欧洲的对比再看唐宋北方文人也押平水韵就好理解了。欧洲人也长期使用日常并不说的拉丁文,直到16世纪初宗教改革,才把《圣经》翻译成本国语言。之前本国语言一直从属于没有地位的俗文化范畴。唐宋北方文人也一样,中原官话是因为北方统治了南方而制定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平水韵》跟拉丁文一样,是一种高雅的东西,学校学地都是这些。不用前者创作便拿不出手,事实上创作理论如《文心雕龙》一类也是为前者量身定制的。胡文化需要几百年以上的积淀,才能提出自己的创作理论。

所以从这点来看中国古音韵学的反切,就很有意思了。这是汉人文化精英想出来既保存华夏文化,又不影响北方胡人仰慕、学习汉文化的巧妙办法。用时髦的观点叫“一中各表”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24 11:1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2-4 15: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3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对音韵学的起源是一点也不懂呢,转个文章给你看下:

古代注音方法“反切”的起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反切除了用来注音,清朝的乾嘉学派也拿来以“音训字”,算是对《尔雅》的又一轮发展

[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2-4 15: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斑鸠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44
编号 545495
注册 2023-10-10
来自 雒城


发表于 2024-2-5 10: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5 橙炎陽 的帖子

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立的,艳阳既然觉得没什么冲突。那我过几天再看一遍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7 08: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17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