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9-11-6 23:25 发表
这脸皮,真不是盖的,到底是谁嘴硬?好的不学,就知道胡搅蛮缠.
论屠城,十余处还少啊,单凭徐州数十万百姓,阿瞒老老实实就当他的奸贼吧.看来,没杀光就是好的,这论调,日本人喜欢的紧.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除了少数民 ...
论屠城,十余处还少啊,单凭徐州数十万百姓,阿瞒老老实实就当他的奸贼吧.看来,没杀光就是好的,这论调,日本人喜欢的紧.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外,有这么能做的,实在少见.想必阁下若在其中,一定是欢呼的紧,面对屠刀坦然之极.
你就知道屠城?徐州数十万百姓吗?三国志怎么写的“死者万数”呢?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谦,徐州大屠城,“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二、兴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征吕布,屠彭城。
四、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兵七万(一说八万)。虽非屠城,但意思差不多。
五、建安九年(公元二零四年),攻袁尚,屠邺城。
六、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征乌丸,屠柳城。
七、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
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吹吧,尽管捏造,还“十余处”屠城呢?
“修耕织以蓄军资”,实行屯田以增加粮食收入,保障军需民用,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经济;
租调制度,征收实物税款,适应了当时军阀分割,货币经济衰退,货币难于流通的形势。实物税既便于农民交纳,又能满足国家军事、民用的需要。每亩收四升,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厉行节俭,廉洁自守,抑制豪强,保护百姓;
......
这些历史盲怎么不说呢
对部下,你还敢提程昱?自个打仗没打胜,人家给点补给,还好意思赖在程昱身上?还有魏种,那是借刀杀人的典范.老老实实多读些书吧.
程昱被猜忌了?被杀戮?魏种怎么了,反叛后被杀了吗?你读过书没有?
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是啊,你说说有多少啊?把臣子全部都杀光了好不好,你满意了吧?
袁绍对阿瞒,可不仅仅是朋友,当年败给吕布时,要不是袁绍借兵五千(后汉纪有记载),他早就完蛋了,结果如何?
笑死,你怎么知道袁绍不借兵曹操就一定完蛋?
官渡之战一开,曹、袁早就不是朋友了,这都不懂,你啥智商啊?
死党兼功犬--夏候渊啊,除了他,还能有谁啊,当年替阿瞒顶罪,为他战死沙场,他骂人家白地将军,这不够啊,非要阿瞒将所有的死党兼功犬,杀光才行啊.
白地将军最先是曹操说的吗?你真看书了?
《军策令》:“ 渊( 夏侯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能亲战,况补鹿角乎!”
夫人是谁,你都不知道,还在史区扯什么啊?
丁夫人负曹操在先,曹操一直对卞夫人很好,你想扯啥?
对他叔父与父亲的事,你不知道啊?
陷害?曹操害死他叔父了?害的他叔父家破人亡了?
曹操孝敬他父亲的事,怎么又不提了?
大破乌丸,北方边境一下子安定......这些又不提了?
这么喜欢扯日本,就滚回日本去吧
[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11-7 00: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