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討論]各位大大們認為孔明斬馬謖是對還錯?? ?!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3-29 2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真的杀了马谡我觉得还是有点过了,不过诸葛亮用法一向严格,这次有点严格到古板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马也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人,上前线打仗他缺乏经验了,可经验少可以多锻炼(多让他当当副将再当主将才对),就算不想再让他上了,也可以让他做做幕僚,提提战略建议。而诸葛亮一定要杀了他,除了是为了证明军纪严格外,实在没有别的道理说的通。可就算为了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那也不一定非要真杀,做做样子再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足够了。也许这正是诸葛亮不如曹操之处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3-30 14: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诸如李廖之类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跟杀了没啥差别了…………至于马谡这种行为简单说就是一典型楞头青,经历了挫折有可能会成熟,而且我也说了啊,可以不让他再有指挥权了,留着当个幕僚吧,马谡本来就不是上战场打仗的人。

诸葛亮的刑罚十分严明,但做蜀汉当时实际的最高统帅,光严明似乎还是不够的,缺少变通,甚至是有点认死理是诸葛亮的一贯风格。比如北伐时对赵云的处置,打一个棒槌给两枣这种做法有点普通,没能体现出对人才的珍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3-31 23: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
青蓝,让我说你什么好…………
天天跟这论坛总是一副要打架的架势,而且比较喜欢放弃大意去咬文嚼字但却经常看不清楚某些字…………

1,我貌似说的原话是:诸如李廖之类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跟杀了没啥差别了………… 我特意没说向,而你却还非要加上向郎也被诸葛亮处罚过, 他以后就没发展了?

2,我从不是褒曹的,也只说过一句“这(代指“可就算为了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那也不一定非要真杀,做做样子再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足够了。”一句)可能正是诸葛亮不如曹操会变通之处吧 没必要什么事都和曹操比吧。而且曹操对军事上犯了错误的人大多态度较好,(即便于禁在曹操在时回去,曹操大概也不会杀了他吧)他杀的那些人大都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即便要谈也不该举那些人,因为我们谈的就是做为统帅面对像马谡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有非杀不可。

3类似赵云的处理? 人家赵云70高龄亲自为部队断后, 自然能只贬军衔, 马谡算什么? 凭什么能这么处理? 这个我不想多说了,我的原话是什么麻烦你翻到前一页去看看吧。看看你是不是理解错了。

4,谁都知道世界不是只有黑和白,还有深深浅浅不同颜色的灰。我做人看事都这样,不想绝对化,我从没武断的说过诸葛亮这么做就错了,只说的是真的杀了马谡我觉得还是有点过了,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谁也没说马谡这样的做法就不该被处罚,说的只是他是不是只有别处死这么一条路,可不可以有别的办法。

总之,大家是交流思想,对很多的问题未必一定要有同样的答案,自己的认识值得尊重,但不见得别人的看法就都是错误的,那样明显很武断。

p.s.我之前两个帖子意思很简单,诸葛亮在具体的赏罚细节上似乎有点缺乏变通,举赵云的例子也只是为了说明他那种打一棒槌给两个枣的做法看似是奖惩分明但其实缺少了几分艺术(像赵云这样应该只赏而不罚,回来的基本做法应该是杀赦奖激罚并用,而且对一个就持一个态度会更好)。
最后也提醒青蓝兄一句,咱俩再讨论貌似还是该围着是不是马谡一定要被真的处死而来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3-31 23: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说他不珍视人才是跟在对赵云 的处理上的,只是单就事论事。不要放大我的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3-31 2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高览之后人红丸 于 2006-3-31 23:30 发表


哈哈,青蓝兄的文笔一向如此。。比较尖锐些。久居此论坛的人应该习惯了吧。。。你说的问题么。说老猪缺乏变通也许有些根据,但他作为标准的明法的政治家这样做也是他的风格,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的他的政 ...

是啊,我一向是走中间路线的。我很承认诸葛亮赏罚分明,也同意你说的作为政治家这么做大体是对的,但咱们目前谈的不是做为三军统帅么?而且我也一直说的比较中肯,用词都是应该,大概,可能,这里自然在表达这个事情不可一概而论,只是讨论马是不是一定要非被杀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0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恩,十分同意。我当时写赵这段的时候就想加上“如果赵云不是忠心耿耿的话,诸葛亮这么做恐怕会带来不好的效果”。挺可惜的,诸葛亮没能把变通再带到马这件事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00: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哎…………还是老样子啊

不想带着吵架性质谈论问题,我都说了说马谡的问题就说马谡的问题,你又来扯一大堆曹操,我上个帖子里说的2,意思就是让你不要老举曹操对人才处置的不当,因为这不能说明诸葛亮对人才的处置就当了。结果…………你还是老忽视我整个的意思而着眼于小的细节咬文嚼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更让我不能忍的是,老兄你既然喜欢看细节,为什么还冤枉我说了“马谡冤”之类的话。我不想借这个损你,不过你应该再好好看看,那个帖子貌似是一个和我同样用周瑜头像(他那个分辨很大,我的小)的人说的。我就当你是一时疏忽好了。

至于你回的第三条,我只能说我白跟你解释我什么要举赵云的例子了,我举那个例子没有说想证明马的事,只是再证明诸葛亮在赏罚之事上有的时候太缺乏变通。

至于最后两三段话,既然你之前犯了个错误,我后来又在86楼补过,我也就不想再说,再反损你了。劝你句,说话是还是应该跟我学学,多用用中性的词汇,别把话说的太满。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1 01: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00: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青蓝兄,劝你一句,就当忠言逆耳吧。

看你年龄,当比我大,处事肯定更多,阅历应该更丰富。但说话处事有点锋芒太露,不大喜欢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且对自己的意见太过相信。我觉的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为你以后的人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波折,人毕竟是社会型的,也要和别人打交道,所以交友处事时不必让棱角太多,圆顺一些会更好,说话时多加些我认为,我觉的;多加些或许,不一定,有可能;把一定该成大概可能,这样别人会更愿意于你结交,高高在上并不好吧………………呵呵。

一点点浅见,对的你就听听,不对的就当没有。

最后,我认为每次都能直接准确的挑出对方的错误只是学识丰富的第一个阶段,而睁一眼闭一眼,求同存异是第二阶段,而对很多事情都采取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仿佛才是第三阶段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00: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真的杀了马谡我觉得还是有点过了,不过诸葛亮用法一向严格,这次有点严格到古板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马也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人,上前线打仗他缺乏经验了,可经验少可以多锻炼(多让他当当副将再当主将才对),就算不想再让他上了,也可以让他做做幕僚,提提战略建议。而诸葛亮一定要杀了他,除了是为了证明军纪严格外,实在没有别的道理说的通。可就算为了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那也不一定非要真杀,做做样子再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足够了。也许这正是诸葛亮不如曹操之处吧。
=============================================================
诸如李廖之类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跟杀了没啥差别了…………至于马谡这种行为简单说就是一典型楞头青,经历了挫折有可能会成熟,而且我也说了啊,可以不让他再有指挥权了,留着当个幕僚吧,马谡本来就不是上战场打仗的人。

诸葛亮的刑罚十分严明,但做蜀汉当时实际的最高统帅,光严明似乎还是不够的,缺少变通,甚至是有点认死理是诸葛亮的一贯风格。比如北伐时对赵云的处置,打一个棒槌给两枣这种做法有点普通,没能体现出对人才的珍视。
=========================================================
我一共两段讨论的帖子都上来了,怕你再有看错的哈。
1,我估计你也是看错了,这个无所谓。

2,关于你提的问题,好象我很想跟大家讨论,开始就提马不死也许会有用,见第一段。   
     我哪句说诸葛亮用人不当了…………也许是我没找到,麻烦你找下。
     我话题不明确?第一帖我就说了马谡真被杀有点过了,有点过了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也许不一定非要死的意思。有点这个限制词明显削弱了我的语气,没有直接说真杀一定是过了是错的。后来接着就说诸葛亮在某些赏罚上有点缺乏变通
   
3,不好意思啊,我没大明白你的意思,麻烦再说清楚点,谢谢啦。

4,损人不利己,没意思。我那么说是在暗示你,攻击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太损。

5,马谡不该死, 诸葛亮太死板, 处事太苛刻    抱歉,这几句我一句也没找出出处,麻烦你也帮帮我吧。而且我想这个事情是这么个道理,你看看我说的对吗?
     不能说明指出自己错误的人也犯有这样的错误那他对自己错误的指出就是不对的和可以忽略的。

p.s.  哦,突然意识到你说我用人不当是来自92楼,哈哈,那是我的笔误,是我写错了,我想说的是不能用曹操的对人才的处理不对来说明诸葛亮对人才的处置就对了。你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我那段话里是不会引出用人的问题的。以去编辑改正了。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1 01: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01: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你要是这么个做法:看到别人或许对的就不提了,不停的扣那点字眼然后加上断章取义,然后再打乱别人文字顺序去揣摩他人意思。
那看来咱们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可交流的了,时间也不早了,我明天还有海文的考研辅导课要上,就先睡了,希望你能再好好考虑考虑我劝你的,也希望那对你能有帮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18: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1 10:44 发表


还是一样, 来来去去我点明了这么多次, 您连第一要点: 马谡为什么要原谅, 有什么大用都不说清楚, 也不做讨论就直接跳到下一步来做结论,  "或许对"提什么? 既然您说或许对, 那么, 在很多人都提出马谡 ...

。。。我说李廖是跟着回你一句,而且是带开玩笑语气的,你难道看不出来吗?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老提这个。这个貌似是是你在转移话题。

我不是不想来讨论马到底该不该杀,我开篇就提了,他的罪行该死,但不一定要真死。我也说明了马还是对蜀汉有一定作用的,这不就是说他最好不被杀么,我的意见当然是对马应该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可后面我只说在对人材的处理赏罚方面诸葛亮可能没有曹操变通,您老就开始狂举曹操处置不对的地方。需知啊,曹操处置不对这不能证明诸葛亮处置就对了,我也从来没说诸葛亮赏罚分明是不对的,只是说他似乎缺少了点变通。大家可以翻翻我们的帖子,我几次三番跟青蓝说不要老提曹操对待人才的处理,比如没必要什么事都和曹操比吧还有他杀的那些人大都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即便要谈也不该举那些人,因为我们谈的就是做为统帅面对像马谡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只有非杀不可。之类的话。并且也说过最后也提醒青蓝兄一句,咱俩再讨论貌似还是该围着是不是马谡一定要被真的处死而来吧,您老不能把跑题的罪过都扔我这来吧,毕竟我们后来是因为别的发生争执而跑题了。我很希望我们继续探讨这个主题。

至于我提出一个可以如何处理马谡的方法也是为了佐证马谡不一定非要死啊,并且提出这个做法来和诸葛亮的做法做对比,这不可以吗?

再来看看昨天晚上我最后没回的青蓝兄的帖子。
不想带着吵架性质谈论问题,我都说了说马谡的问题就说马谡的问题,你又来扯一大堆曹操,我上个帖子里说的2,意思就是让你不要老举曹操用人的不当,因为这不能说明诸葛亮用人就当了。结果…………

......... 话头一转呀....用人不当....


这个我已经在后来补了,是我当时笔误,我想打的对人才的处置不当。可能我当时写的时候你没看见,这个赖我开始写错了。

而诸葛亮一定要杀了他,除了是为了证明军纪严格外,实在没有别的道理说的通。可就算为了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那也不一定非要真杀,做做样子再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足够了。也许这正是诸葛亮不如曹操之处吧。

........  是, 你没说马谡一定不该死, 但你更没说马谡为什么不该死, 却全说马谡不死可以怎么处理.


我提出更好的方案就是再说明直接杀了我不认为一定是最好的方案。而且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马也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人,上前线打仗他缺乏经验了,可经验少可以多锻炼(多让他当当副将再当主将才对),就算不想再让他上了,也可以让他做做幕僚,提提战略建议。而诸葛亮一定要杀了他,除了是为了证明军纪严格外,实在没有别的道理说的通。可就算为了军纪严明,赏罚分明,那也不一定非要真杀,做做样子再顺水推舟就坡下驴足够了。这一段是你引我的那段上面的,没说明为什么马谡不一定非要死么?因为他还有一定的幕僚才华,而这做幕僚才华并不一定非要他有前线经验和敢于承担的人品,只是提提建议,接受不接受还在诸葛亮。

不过诸葛亮用法一向严格,这次有点严格到古板了

........  又一处定论, 严格到古板了. 这不是一定?` 哦~   不是一定


确实不是一定,是有点。哈哈~~开个玩笑。说他用法严格不是我一人说的啊,陈寿也说了。而且我从不认为这是错误啊,蜀汉当时治安太差,用法严点是好事。再说一遍,来个大字我从没有(如果语文水平正常的话也不会从我的原贴中读出)认为诸葛亮赏罚分明是不好的,只是说有的时候也不一定都要太循规蹈矩,多多变通也许会更好!!!!!!!

我貌似说的原话是:诸如李廖之类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跟杀了没啥差别了………… 我特意没说向,而你却还非要加上向郎也被诸葛亮处罚过, 他以后就没发展了?

.........  我很想问清楚, 这就是全面讨论了? 李严, 廖立这挺该直接杀掉的诸葛亮都能容忍, 允许他们活着, 还不影响其亲友的前途, 这还不当? 这还古板不? 同样, 您没去分辨其犯的罪是什么, 而是直接"跟杀了没啥差别".

剥夺政治权力,我明显是在跟着你的帖子开玩笑啊,跟杀了没啥差别,难道这句让你觉的我是在和你唱反调。

我总结一句, 你用一个你自己都"可能"的论点-----马谡也许不一定要死------->诸葛亮处理失当------>诸葛亮严格到古板报不如曹操-------->诸葛亮一向如此不惜人才----------------------->诸葛亮跟杀了李,廖没区别.

这个,嘿嘿,你又不是我肚里蛔虫,怎么知道的?别瞎揣摩别人心思哦。我可是很难猜的哈。


对了,从这里开始吧,青蓝咱俩谁都别乱扯了,主要是我怕一会又说乱了,话题又偏了。
我是全文照着你的帖子来的,你说的对的我承认了,可能有出入的我提出了,希望你也顺着我的帖子来吧,我这人资质不是特好,思路太跳跃了我可能跟 不上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18: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1 15:35 发表


公瑾兄平时说话挺注意分寸的,不过这些话是否有些过分了吧。这样给青蓝兄下定义。
说话处事有点锋芒太露,不大喜欢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且对自己的意见太过相信。我觉的这样的行为可能会为你以 ...

第一个你说的很对,我当时写的时候也考虑过,后来觉的我是在劝他,还是直言不讳的好,这样最能帮助他指出问题。当然我也说了,他觉的对就听,不对呢就当没有。
下次我一定注意说话态度…………    不过我觉的看一个人是谨慎还是嚣张,还是应该看他一贯的作风。

至于后一个,我是有点急了才这么说,我发现好象两边的人都认为我这个中间的是那边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啊…………哈哈。好吧,也听你的,下次不说了,不过观众一旦看出来得承认啊…………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18: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算了,求同存异吧,无论青蓝或是别人对原来的事还有什么争议的话,我都不想再争了,你们怎么说就怎么样吧。至于我那个特长的帖子,青蓝想回便回,不想回也无所谓。我这个人最喜欢说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来说马吧,这个我承认我看三国史料看的很少,而三国志虽然读过但记录太过简陋,我没找到说马败兵后藏匿之事,请大家谁能查到就帮我发上来,让我拜读一下。今天又特意看了老裴注的,习凿齿曰: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闇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

而且我大胆推测下,别见笑啊,马谡之事恐怕让诸葛的面子挂不住了,自己知道如果不杀马恐旁人会有更多非议,才迫不得已杀之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2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恩,这不影响我们的讨论啊。诸葛亮杀马谡,目前来看你给出的依据是不负责任和战场中违亮节度。要是逃亡了就必须杀死,那貌似管仲早就挂了,起用人才当不拘一格,小的品行的差别不一定要直接影响到对人才利用。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马本就是个幕僚型的人才,往高了说他是张良,不敢于承担责任不代表他做不了一个好的参谋。即便他有这种道德的问题,仍可以利用其好的一面。

至于违亮节度,那是诸葛亮传中的话,到了王平那里记载的到和三国演义有几分相似,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马谡自恃才高,想自己随机应变,这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没有到你所说战场上不听命令那么严重。而且还是我的观点,他此后不上战场也就是了,老老实实做参谋。同样的,成吉思汗西征时,失吉忽突忽领兵过于自信,结果在巴鲁湾被札兰丁杀的大败,成吉思汗也饶过了他,只是以后不让他领前军就是了。其实胜败乃兵家长事,打输了就要去死那还有几个名将能活下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23: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恩,就想要你这句。所以说你认为马谡的死主要是因为他在战败时逃亡而不是战败本身,对吧。(战败逃亡本就包括了战败)。还有,不该把向的传里面记录的谡逃亡三字想当然的扩大成带头跑路,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带头你怎么去证明,打败了躲避被俘而跑是可以的。还有,当时并非会战,依王平传的记录,当时马谡确实是舍水上山,这就不是会战,而是被包围,被包围中的突围当也不算是带头逃跑。我觉的这个谡逃亡三字还是理解成马谡失败之后没有即刻回到主营认罪会比较好,至少不是带头跑路。

而且,你举孙子的例子很不合适,当时孙子杀二妃是为什么,是因为这帮妃子各个都没有纪律可言,杀一儆百,沙鸡给猴看,可以迅速起到稳定军心严肃军纪的效果。然而诸葛亮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诸葛亮一向赏罚严明军纪严格,他的军队纪律士气凝聚力和那帮妃子不可同日而语,这时再杀鸡给兔子看,恐怕意义不是很大。而且我从来的观点,将士是否信服于你,不会因为一个一向纪律严明的人的一次的法外开恩而明显减少,但同样也不会因为一个一向目无纪律的人一次严格执法而明显增加。

p.s.以后引别人话还是引全一整句到一段比较好,这样不容易让人觉的你是在断章取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1 23: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北伐里逃亡而向郎匿藏, 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出是战败了不回营, 因为王平在马谡战败后还独立顶着, 收拾残兵呢兄台
===============================================================
这不正是我说的吗?战败后躲起来了(向处),而没有回大营去认罪啊。你又没看清楚?

马谡舍水上山就是要依山时势往下冲, 击败张合. 您居然说成是"被围", 不是会战. 牛啊.
======================================================
什么叫舍水上山,王平传里记录他舍水上山,必然水源被人掐断,否则岂有舍水之意。包围只是态势上的,能被掐段水源则即便不是真的合围也是不易下山了。自己在山上困守又没有水源不就等于被围起来了,只有向下冲锋,而这时向自己主营方向冲不就带有突围性质吗?以后你看东西还是要走脑子的。

诸葛亮之所以能治军, 善治军, 正是因为严令军纪对马谡这等犯错的爱将, 看重的人才也照惩不误,   您别把诸葛亮治军的严令当成理所当然.
============================================================
你这是承认我之前的推论了,诸葛亮要杀马有自己面子上挂不住之嫌,人是自己力排众议推荐的,人是跟自己最推心置腹的,所以如果不杀他自己不好跟别人解释,所以在可杀可不杀中就只好选择了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2 17: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2 00:03 发表
算了,求同存异吧,无论青蓝或是别人对原来的事还有什么争议的话,我都不想再争了,你们怎么说就怎么样吧。至于我那个特长的帖子,青蓝想回便回,不想回也无所谓。我这个人最喜欢说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来说马吧 ...

我善意的希望不要老为过去争吵,你居然能想到我这是再耍圆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2 17: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将士是否信服于你,不会因为一个一向纪律严明的人的一次的法外开恩而明显减少,但同样也不会因为一个一向目无纪律的人一次严格执法而明显增加。


孙子很明确的告诉你是否会不会因为一个一向目无法纪的人被处罚了而明显听令. 就挂了两个妃子而已, 吴国军队可是立刻两个样子. 您说不会就不会?
==============================================================
青蓝老兄,这已经是我第n次跟你说了,要看清楚我的话再回啊。

你在对比下一个一向目无纪律的人一次严格执法一个一向目无法纪的人被处罚了这两个说的是一类人吗………………

高木说的很对,咱俩没讨论什么,都是再争我说的你是否都理解了,你说的我是否都理解了。我想了一下,主要我们都是一人一大段,然后彼此都按自己想说的方向去说,2个回合就跑题了,然后就是互相责怪对方把话题扯跑了。不如你加我QQ,一人一句聊吧。241392460

如果你鄙视我,不想跟我单聊也无所谓,那我们也可以把已经乱了的再捋捋。乱了,乱了…………2000,2500,3000,3500………………呵呵。然后再从新讨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2 21: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说个你不想跟我讨论的吧,我觉的这个时候最佳的方式是杀一个(就那两个将军,好象什么张休孙盛),赦一个,小马同志(当然开始也是要杀的,大家都来保,还有蒋琬说情的时候,就顺水推舟),奖一个,貌似就是王平同志吧;激一个,包庇了马的向同志。

我的感觉是他这样的做法肯定是要判死刑的,但念在大家求情的份上,改判死缓,允许带罪立功这样会更好(没有说杀了就不好,而是不真杀会更好)。因为诸葛亮的情况不能和曹操的情况比,蜀汉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可以用来真杀了树立军威。而且马也确实是个能提出一些见解的人,真杀了还是有点可惜。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4-2 21: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4-2 21: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孙子的执法就是让一批目无纪律的后宫妃膑们给严格了起来. 吴军对孙武的信服程度难道不因为两个人的死而显著改变着?
我很明显就知道你的意思, 才会说因处罚了一个人而给整支军队打上强心针, 至于所谓不会因为一次法外开恩而不获得信服. 这要看对哪种人法外开恩. 孙武演兵, 也很形象的告诉你这个事实. 因为: 孙武开始时再严格, 妃膑们都队形散乱, 开玩笑似的在演习. 孙武就因为斩了两个妃膑, 才能从不严格的形象瞬间就建立成严格形象的.
============================================================
。。。。。。
我的原话是一个一向目无纪律的人(是统帅啊,你怎么能认为是被执法者呢?无论从语气还是从语法上我都指的是统帅者或是执法者。因为我排比的前一个就是针对执法者,后一个肯定不会换成被执法者。)

所以孙武不是一向目无纪律的执法者,所以这个例子不很合适。

孙子为什么会杀那两个妃子,无非就是立威。像他这样第一次领兵就杀一些有分量又不守法的人是很多的。确实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4 05: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8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