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两晋南北朝的是是非非(底稿), 第二十五章 毒杀惠帝(下)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428004973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6-25 11: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9 zidaneluo 的帖子

嗯,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我实在认为,没有哪支奇兵是不带险的,如果强行去区分是奇兵还是险兵,只在事前才有意义,因为战争是残酷的,战局是瞬息万变的,有了结果在分析,就成了事后诸葛了。

如果陈余真的在井陉布下重军,那么自身粮秣本就不济而且大多是新兵蛋子的汉军,其风险系数绝对高于邓艾和刘裕。老兄一句韩信可以随机应变,说的太轻巧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在说明,你认定韩信的奇兵,随时都会变成你所认定的险兵。奇与险之间,在事后进行区分,真的没有意义。

就此搁置吧~我继续往下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6-26 16: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五章 蜀中风云(下)
   

    攻灭蜀汉,这本就是奇功一件,再加上这富有传奇色彩的奇袭,不禁让当年的放牛娃有些飘飘然起来,在他眼里,他正是蜀汉帝国的征服者,姜维钟会便如萤虫之火难与他日月争辉。

    如果邓艾只是嘴上爽爽,其实也没多大问题,钟会只能恨得把牙咬碎了往肚里吞。然而,邓艾的很多行为,给旁人留下了把柄。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邓艾也是如此,他不等奏报司马昭,便以天子的名义,在蜀地大加封赏,任命大批官吏,更筑了个纪念碑,宣扬自己的赫赫武功。此外,邓艾还建议司马昭趁势伐吴,并且自己申请带兵留在蜀地,建造船只,准备粮草。

    这些,对钟会而言,都是天赐良机。擅自进行重大人事任免,这个可以轻易说成是收买人心;伐吴的建议,只需在邓艾企图自己带兵留在蜀地这一个想法上做做文章就足够说他有不臣之心了。

    更何况,钟会还有杀手锏。原来,钟会是个模仿达人,最擅长模仿旁人的笔记,早年间讨伐诸葛诞的时候,钟会就曾模仿别人笔记写书信诱降过吴将,如今,他又驾轻就熟,以邓艾的笔记,写就几封口气狂妄之极的书信,送至司马昭处,离间他们二人的关系。

    对邓艾的种种行径不满的,不只有钟会一人,还有司马昭专门派来监督邓艾钟会的监军卫瓘。作为一个名门之后,卫瓘从骨子里就对放牛娃立大功这种事儿嗤之以鼻,更看不惯邓艾现在这种趾高气扬的样子。

    于是,卫瓘和钟会很自然的形成了反邓艾的同盟,俩人一起编排了不少罪状,向司马昭告发邓艾。司马昭本来就对邓艾很是不满,一听卫瓘与钟会的告发,便下诏逮捕邓艾。

    邓艾确实是冤枉的,这一点邓艾的手下都很清楚,面对司马昭的抓捕旨意,不少手下人都劝邓艾不要轻易受缚。然而,邓艾没有选择任何过激的行为,乖乖的上了囚车,他觉得,回到洛阳,他是一定能说清楚的。

    真的是这样么?
   

    邓艾被收拾了,在蜀地钟会便不再有忌惮的对象了。看着肥沃的天府之国,看着手下十多万将士,又想起艰险异常的蜀道,在姜维等人的撺掇之下,钟会竟然生出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想法,他决定不回去当什么将军了,干脆造个反,在蜀地做起自己的皇帝来。

    钟会的如意算盘打的挺美,但是司马昭早防着钟会这手呢。在下令逮捕邓艾的同时,司马昭派自己的心腹贾充率军一万先行进驻汉中,自己则挥军十万前往长安。名义上说,是防止邓艾不服管教,实际上,是为了震慑钟会。

    看了司马昭的举动,钟会顿时明白司马昭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不过,钟会此时早被早先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姜维给的高帽是一顶又一顶,迷迷糊糊之间,钟会彻底丧失了理智。他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竟然不思悔改,决定一意孤行下去。真不知姜维给钟会下了什么药。

    其实,钟会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想明白,根本没有人会真心跟着他造反,他带来的军队,都想早点儿回家陪老婆孩子呢,好好的日子不过跟着钟会去造反,这不是疯了心么?至于蜀汉的军队,人家要听也是听姜维的,凭什么会听你钟会的?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钟会,钟会在中央政府当参谋当的久了,首次出兵就被委以重任,他误以为三军上下对他的俯首帖耳是他个人魅力所致,其实,他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军队效忠的,是司马昭授予钟会的权力。

    很快,当钟会召集中层以上将领告知自己将“奉召”讨伐司马昭时,他惊愕的发现,会场一片死寂,没有人支持他。狠辣的姜维见状,建议钟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中层以上将领尽数杀死,然后好忽悠不明就里的军队,向司马昭发起输死一搏。

    钟会还是稚嫩,关键时刻他犹豫了。

    正是利用钟会犹豫的时机,监军卫瓘趁机溜走,将消息传递到外面的军队之中,为了煽动军心,故意说钟会和姜维密谋,已挖了个巨大的坑,准备把所有北方军队都坑杀。一下子,群情激愤了,所有人到要和钟会算账。

    听闻乱起,钟会还想顽抗,但跟随钟会的除了姜维之外就是钟会的百十来个亲兵,哪里是上万军队的对手。没多久,钟会与姜维都被乱兵斩杀。

    趁着乱劲儿,邓艾的手下追上邓艾的囚车,把邓艾救了出来,并准备将他迎回成都执掌军队。

    卫瓘知道是自己和钟会陷害了邓艾,生拍邓艾回来当面对峙会把自己的阴谋戳穿,听闻邓艾已获救,于是派人赶往绵竹,在路上趁夜杀了邓艾。此时,距离钟会之死,仅仅几天之隔。

    一场伐蜀大戏,只有司马昭才是胜利者。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6-26 16: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6-29 22: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六章 魏灭晋兴(上)
    蜀汉灭亡,这也就奏响了三国分裂的尾声,虽然后来发生的事情多少有点儿闹心,但对司马昭而言,心情还是非常好的。

    这么大的喜事儿,总要赏赐赏赐手下人,邓艾与钟会都死了,诸葛绪还在关押审问中,能论功行赏的只剩卫瓘了。不过,卫瓘在邓艾一事上,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的,于是,他坚决辞让了朝廷的封赏。

    邓艾与钟会都被坐实了谋反的罪名,不过对待他们的家人,司马昭的态度大不相同。对于邓艾家人,算是基本赶尽杀绝,儿子尽数处死,孙子邓艾的妻子,都被流放到西域。至于钟会家人,司马昭基本算是网开一面,对钟会的几个儿子进行了特赦不说,还恢复了官职。

    没办法,放牛娃和名门之后,岂能有同样的待遇?


    蜀汉已亡,刘禅这皇帝算是当不成了,司马昭还算厚道,封了比他自己大4岁的刘禅做了安乐公,在洛阳给他安排了豪宅,有事儿没事儿还叫来吃吃饭,调侃调侃,简直把刘禅当做了茶余饭后的笑料。

    对于自己的新角色,刘禅融入的天衣无缝。一次,司马昭故意在宴会中奏起蜀地的音乐,在座的几位蜀中旧臣都忍不住唏嘘起来,只有刘禅喜笑颜开,越听越高兴,完全一副没脸没皮的样子。没过几日,司马昭装作关心的样子,问刘禅道:“还很想念蜀地么?(颇思蜀否)”刘禅听了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里很好啊,为什么还要想念蜀地呢?(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此诞生了。

    乐不思蜀这答案,让司马昭不禁哑然失笑。一位追随刘禅的蜀国旧臣郤正听说了,急忙劝诫刘禅说:“这回答太失体统了,下次司马昭再问,你就说‘我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的。’”

    果然,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思念故地,刘禅照猫画虎一样将郤正的话学了出来。司马昭听了当即戳穿道:“不对啊,这话不像是你说的啊,听起来很像郤正的口气啊!”刘禅也不隐瞒,望着司马昭笑道:“对啊,就是郤正,是他教我这么说的。”刘禅这幅没有半点城府与羞耻的样子,惹得司马昭及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司马昭对刘禅唯一的一点提防之心,也都化作乌有了。

    就这样,刘禅安心的做了八年安乐公,于公元271年寿终正寝,享年64岁。千年来,关于刘禅是明君还是昏君的争论从无一刻止息:罗贯中把刘禅写成扶不起的阿斗,孙中山说刘禅愚蠢无能;但同时,诸葛亮说刘禅仁厚聪敏,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更说刘禅的贤明无人能比……

    明君也好,昏君也罢,刘禅的一生着实跌宕起伏,当他嬉笑着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位大智若愚的贤人,以及一份处乱不惊的生存哲学。


    灭了蜀汉没多久,司马昭就开始提出更高的整治要求了,他要当王。

    这也难怪,司马昭灭蜀这么大的动作,不就是为了在篡位的道路上再进一步么?更何况,连刘禅这亡国之君都封了安乐公,难道要司马昭以晋公的身份和刘禅平起平坐么?

    曹奂还是一贯是识时务知大体的,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赶忙封了司马昭做晋王,并增加二十个郡的封地。晋王司马昭,其威势直追五十年前的魏王曹操,天道轮回间,曹操的子孙竟然遭遇汉献帝一样的境况,曹操若是知道自己的子孙必然遭此一劫,他会不会考虑更善待汉室的孤儿寡母呢?

    司马昭做了晋王,倒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爸和老哥,司马懿也被追封为晋宣王,司马师被封为晋景王。

    篡位的进程,看似一帆风顺。然而,也许是司马家夺权的路上杀伤太多,戾气太重,身体一向很硬朗的司马昭在当上晋王后不久竟然病患缠身。不过,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努力经营,司马氏已经牢牢控制了曹魏帝国的权力,魏灭晋兴,只剩下时间问题。

    而这个赶上时机,被历史垂青的人,正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6-29 22:3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3 10: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六章 魏灭晋兴(中)
   
    司马炎出生于公元236年,是司马昭的嫡长子,从他13岁开始,他爷爷、大伯、父亲便相继掌握朝中大权,虽然家世显赫,但司马炎并不是纨绔子弟,相反,他待人宽厚慈惠,做事沉稳,给人感觉气量不凡。

    按理说,这么一个有能力有人缘的嫡长子,继承老爸的权位本不会有什么意外,但对于司马炎来说,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司马昭经常拍着自己的座位,对司马炎的重要竞争对手司马攸说,“我这位子早晚是你的”。这司马攸到底什么来头,竟然如此得到司马昭的喜爱?

    司马攸出生于公元248年,比司马炎整整小了一轮,是司马昭的小儿子。司马攸从小爱看书,待人亲切和善,由于司马师一直没有生下儿子,因此,司马昭就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做了嗣子。

    我们都知道,司马昭的权位是从哥哥司马师那里继承来,因此,司马昭一直希望能将天下还到司马师的后人手中,更何况,所谓司马师的后人,照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司马昭还是乐意干的,不过,不少大臣早把宝压在司马炎这边,他们当然不甘心站错队了。

    于是,当自觉身体情况不妙的司马昭开始商议立世子的时候,虽然他本人属意司马攸,但拥护嫡长子司马炎的人不在少数,贾充等一干心腹纷纷劝阻不要废长立幼,尤其是司徒何曾另辟蹊径,说司马炎头发长的垂到了地上,手长的超过了膝盖,一看就有帝王之象,所以应该即世子位。

    原来,不理发的长臂猿,最适合当司马家的世子。

    就这样,群臣七一嘴八一嘴的,也不管说的有没有道理,反正阵势是比较大的,司马昭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对于司马攸的世子之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顺水推舟,立司马炎做了晋王世子。这时候,是公元2654月,距离司马昭离世只有4个多月了。

    司马昭还想再支撑一下,争取能完成称帝的夙愿。公元2655月,曹奂下旨允许司马昭在衣帽、旗帜、车马、音乐等多方面采用皇帝的礼仪,一切离真的皇帝不远了。不过,司马昭实在是扛不住了,当年8月,司马昭在洛阳病逝,享年55岁。

    弥留之际,司马昭不忘在病榻之上反复嘱咐司马炎,要善待他的弟弟司马攸,要信任他的重臣——贾充。

    此时的贾充,正在出任司马昭葬礼的总负责工作,看似是份儿荣宠无限的美差,但贾充确着实有自己的苦衷,最大的问题便是,到底该以什么礼节下葬司马昭。以皇帝礼下葬吧,司马昭确实没有真的当上皇帝,贾充也不愿意第一个提出这出格的要求,他怕万一被朝廷问了罪,自己便无法承担了。至于换成王礼吧,贾充深知,这底下这么多司马氏的附庸者肯定要借题发挥了,他们在司马炎面前,肯定把自己的坏话说尽。

    贾充拿不定主意这当口,正巧来了个帮他做决定的。这人叫石苞,时任曹魏帝国骠骑将军(将军号中,仅次于大将军),石苞和邓艾比较相似,都是出身寒门,从小吏做起,在司马家的赏识提拔下,一步步得以高升。当然,石苞有个非常出名的儿子石崇,绝对名列中国历代富豪榜前几位的人物,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石苞一介武将,也不管拿繁文缛节,便对贾充等人说,“司马昭打下了如此基业,我们怎么能以臣子的待遇安葬他呢?”。见到官位不低的石苞率先说出这要求,贾充算是放了一百二十个心,赶紧按照皇帝之礼将司马昭下葬了。

    看到司马昭以皇帝的礼仪下葬,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就要到了。

    为了配合这改朝换代的大计,几个月的时间里,司马炎的谋士们没少费工夫。今天某县冒出个10米高的怪人说点儿奇怪的话,明天某村挖井的时候发现个灵龟,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光是这等天意祥瑞还不够,以石苞、贾充为首的一干司马氏的“忠臣”们积极奔走,反复游说,为正式篡位做着最后的努力。

    作为傀儡和配角,曹奂只能静静的等待对曹魏帝国最后的审判,他对司马氏已经唯唯诺诺到了极致,就连西域进贡来的大宛马,曹奂他留都不敢留,直接送给司马炎赏玩。即便如此,他依旧无法摆脱末代帝王的命运。

    司马炎也算是个猴急(长臂猿嘛)之人,为父守孝才守了4个月,便忍不住帝位的诱惑,在百官的夹道簇拥之下,司马炎在洛阳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登基称帝。这祭祀活动搞得异常隆重,连南匈奴单于等不少四方民族的首领都被请来观礼,也就顺便在这祭祀的过程中,完成了曹奂的退位与司马炎的登基。

    几家欢喜几家愁,司马炎成为了洛阳的新主人,曹奂只好落寞离开,去邺城做他的陈留王,送行的人中,当然少不了司马孚的身影。这位已经年过八旬的老人,紧紧握住曹奂的手,声泪俱下道:“到我死的那一天,我仍是大魏的忠臣。”说到做到,司马孚临终时遗言,称自己是魏国贞士。
   
    “疾风彰劲草”,晋书对司马孚的赞誉,恰到好处。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3 10: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3 10: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下星期就要行庆了,最近彩排任务多了。更新稍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3 17: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0 zidaneluo 的帖子

主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10 23: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六章 魏灭晋兴(下)

    公元265年(其实从公元纪年来看,应该是266年,因为农历的冬十二月,已转入下一年,但历史一贯按265年叙说,我们也不必标新立异),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年份,晋王朝建立终结了混乱纷争的三国,当然,司马炎不会想到的是,我们后世会在他的晋王朝前面加一个“西”字。

    司马炎做上皇帝了,看着仅仅生存了45年的曹魏,不禁感慨良多,总结经验教训,便成了当务之急。回想自己祖孙三代篡权路上,虽然有“淮南三叛”闹腾了一阵,但并没有遭到曹氏宗族势力的强力反扑。造成曹氏宗族势力较弱的原因,主要在于曹魏极度限制宗室的实力,使得权臣篡权后,无宗室势力可以勤王。
     
    也许是司马炎对曹魏灭亡速度之快有太多的感触,矫枉过正之下,他登基以后,一口气封了自己家27位宗室做王爷,这里面既有德高望重的叔祖父司马孚,也有一干不太靠谱的纨绔子弟。司马炎想依赖这些自家亲戚保护王朝万代交替,谁曾想,他死后没多久便闹出的八王之乱,将他的大好河山尽数葬送。历史的黑色幽默,彰显无遗。

    除去分封宗室外,司马炎也抛出了不少新的政策,比如,允许陈留王曹奂在邺城使用皇帝的礼仪,上书可以不称臣,并解除了对曹魏宗室的监管;再比如,设立专门提意见的谏官,并赦免了王凌与邓艾两家的罪行。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司马炎此时提出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作风,并把他作为立国之本。日后,也正是在司马炎的纵容甚至是带领之下,西晋的权贵高官们,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炫富赛富的风暴,不知道那个时候,司马炎还能否想起他早先制定的立国之本?

    总得来说,晋国建立之初,司马炎的很多政策还是宽松、和谐并适应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和长江对面的东吴相比。

    话分两头,此时的东吴正处在末代皇帝孙皓统治的时期。如果在中国历史上排一排暴君的名次,这哥们儿绝对有实力荣膺TOP10

    说起孙皓之前,先得为大家稍稍梳理一下东吴帝国的帝位传承情况。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共有七个成年子嗣,不过,孙权本人太能活,自己的长子和次子均早死,长子逝世后,孙权改立三子孙和做太子,不过四子孙霸素来与自己这个三哥不睦,孙权没有好好摆平俩儿子的关系,致使动静越闹越大,把陆逊等东吴一干重臣全卷了进去,到最后无法收场的时候,孙权选择赐死了孙霸,废了孙和,顺道逼死了陆逊。

    一出闹剧结束后,已经垂垂老矣的孙权,选择立自己十分宠爱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这也给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当然,孙权也不全是因为溺爱才选择孙亮做储君,因为这孙亮着实是个聪明的孩子。最出名的是有这么个故事,一次,孙亮让黄门官去库房拿个蜂蜜梅子,不曾想这黄门官素来与仓库管理员有矛盾,便借机把老鼠屎混在梅子里,企图嫁祸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当然不肯认罪伏诛,便于黄门官互相争执起来。面对这么个棘手的情况,孙亮小小年纪,确实聪明异常,他让人剥开那粒老鼠屎,发现里面竟然是干的,因此断定老鼠屎是新添加入梅子中的,当场戳穿了黄门官的祸心。

    孙权归西后,年仅9岁的孙亮继承了帝位,遗诏辅政的一干大臣在几番倾轧之后,孙峻笑到了最后。此后,便开始了孙峻、孙綝(曾经企图率军援助诸葛诞的那位仁兄,详见第四章)兄弟对东吴权力的把控。

    孙亮逐渐大了,与孙綝孙峻死后接替老兄掌管东吴的权力,很像司马师与司马昭)的矛盾日益突出,孙亮开始与人谋划诛杀孙綝,不过,孙亮毕竟少不更事,竟然提前走漏了风声。于是,孙綝先下手为强,派兵围了皇宫,废去孙亮的帝位,改立孙权的六子孙休为帝,成为东吴帝国的第三任皇帝。

    孙休登基后,对孙綝虚与委蛇,暗中联络了孙权时代的老臣丁奉和辅义将军张布,共同诛杀了孙綝,重新掌握帝位。

    孙休在位的六年里,东吴的政治还算清明,经济繁荣,国力不断提升。不过好景不长,公元264年,年仅二十九岁的孙休因病去世,临死前,孙休唤来濮阳兴和张布,指着自己的小儿子向二位老臣托孤。

    不过,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处在大动荡的时期,蜀汉灭亡后,东吴的压力倍增,群臣都怕立了个这小皇帝白白让敌人占了主少国危的便宜。于是,两位托孤的重臣,违逆了孙休的意思,准备在孙权嫡系内寻找明君继承。

    这找来找去的,竟然选中了所谓的明君——孙皓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11 21:3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14 23: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七章 边塞烽烟(上)

    这孙皓是怎么个背景呢?他是孙权的孙子,是曾经当过太子的孙和的儿子。孙休在位的时候被封为了乌程侯。

    孙皓能由野鸡变凤凰,着实得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叫万彧,早年曾当过乌程县令,和孙皓关系不错。万彧在濮阳兴和张布面前高度评价了孙皓的能力,说他爱学习,有魄力,才识卓绝,简直就是孙策再世。濮阳兴和张布思虑再三,决定为了吴国的长治久安,就辜负托孤的孙休一把了。

    孙皓刚当上皇帝,也不是立刻就肆无忌惮起来,着实的装了俩月的样子,这期间,他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穷人,把多余的宫女送出宫去嫁人,把富裕的珍禽异兽送归山林,这些行为,还着实让江东人民对信任君主有过那么一丝幻想。

    然而,无情的事实摧毁了所有人的幻想,孙皓在无限的权力的诱惑下迅速堕落,将自己粗暴骄傲,迷恋酒色的毛病展现无疑。顶着巨大压力选择孙皓的濮阳兴和张布,自然是懊悔异常,失望之余,他俩私下痛斥了孙皓的行径,孙皓听说了,也不顾念二人的拥立之功,竟然随便找个借口诛杀了这二位大臣。从此开始专权跋扈的统治。

    千载之后回首,濮阳兴、张布、万彧都不是因私废公之人,那么,他们能最终选定孙皓,最大的可能便是被孙皓的伪装蒙蔽了,真小人不足为虑,伪君子才是真的可怕。

    孙皓的行为绝对撑得上恶贯满盈:他爱喝酒,并且要求所有大臣也都喝酒,而且喝完了还要互相揭短,不这么干的人他当然杀无赦;他爱杀人,杀完了还有虐尸的癖好,比如让亲信扮作虎狼,把刚被杀大臣的头颅抛来抛去,争相啃食;他好色,凡是中高层官员的女儿,156岁时都要让孙皓先看一遍,只有孙皓看不上的才能嫁人,这还不算,孙皓还广派太监去全国选美,使得后宫佳丽比孙权时代增长了几十倍;此外,他还迷信,听说荆州那里有王气,听说荆州必破扬州,就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样非要迁都过去,首都的吃穿用度,都从长江下游顺江向上游输送;最后,他脑筋还有点儿2,孙皓迁都到荆州后,在建业平息了一拨乱民的反叛,为了顺应之前说的荆州必破扬州的“天数”,孙皓竟然把乱民首领及家人压到建业城中,然后派了几百人从荆州出发,敲锣打鼓,冲入建业,把已经被捕的人再杀一遍。简直就跟演戏一样。

    万彧这哥们儿知道是自己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看着孙皓这么不成器,万彧也着急,仗着和孙皓关系不错,他经常劝诫孙皓的行径。一来二去,说的太烦了,孙皓竟然在酒宴上派人向万彧下毒,幸亏投毒的人偷偷减少了剂量才让万彧勉强活了下来,不过,万彧明白了孙皓容不下自己,忧愤之余只好自尽了事了。

    面对东吴丛生的乱象,司马炎和他的幕僚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上好的机会,他们开始筹划如何攻灭东吴,一统天下了。然而,就在一切紧锣密鼓的筹划着的时候,西晋的后院又起火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又杀过来了。



    这时的草原是个什么情况呢?大概要从战国末年说起。

    战国时代的草原,统治者不是我们熟知的匈奴,而是东胡,准确的说,东胡不是个民族,只是个部落联盟,这里正孕育着许多响亮的民族,比如乌桓、鲜卑、柔然、蒙兀室韦(威震欧亚的蒙古)。当然,东胡这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在日益强盛的匈奴面前逐渐变得有气无力,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彻底驱逐了东胡。

    被赶走的东胡四散而去,他们向东深入大兴安岭的群山之中,据说,不少跑到乌桓山的人,被称作乌桓;还有逃到离中原更远的鲜卑山人,则被称为鲜卑。乌桓这边,大家相对比较团结,有一样的风俗习惯、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至于鲜卑,他们更像是东胡这样的民族团体和部落联盟。

    不过,匈奴的好景也不长,霍去病临瀚海,封狼居胥,打的匈奴人丢盔弃甲。这突来的变数震惊了乌桓人,乌桓酋长识时务,赶紧出山拜见霍去病,请求大汉保护。于是,乌桓人被汉政府搬迁到今天河北省北部到辽宁省的这一广袤区域。相对更弱小的鲜卑,跟在乌桓的后面,也有大部分人走出了群山,搬迁到今天赤峰市东北200公里远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这些鲜卑人里,比较有名的是段部鲜卑,和慕容鲜卑。慕容复的祖先们,就是从兴安岭的群山中走出来的。

    那些选择继续留在鲜卑山的人们,他们成了日后的拓跋部鲜卑,未来将成为鲜卑势力的最强音。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14 23: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16 23: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七章 边塞烽烟(中)

    随着汉匈势力的此长彼消,冒顿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匈奴也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到了东汉的时候,外戚窦宪挥师北进,给了北匈奴最沉重的一击。北单于率领部族主力被迫西迁,从此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经过三百年的迁徙,一个叫匈的民族将突然出现在欧洲顿河沿岸,匈的首领阿提拉将挥动上帝之鞭让全欧洲震颤。这些,都是后话了。

    北匈奴被击溃,最早南迁的乌桓和鲜卑受益最大,他们作为东汉的盟友,共同进击匈奴,也就顺理成章的接收了北匈奴的俘虏、牛羊和广阔的草原。大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之前那些留在鲜卑山的拓跋部鲜卑人,终于感受到命运的召唤,他们离开兴安岭的群山,挺进到呼伦贝尔湖畔繁衍生息,不过由于出山晚了,拓跋鲜卑仍是在夹缝中生存。

    当然,不是所有北匈奴人都随着部族主力西迁了,那些留下来的北匈奴人,大部分选择向东逃向辽东地区,为了避免周边势力的打击,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很有趣的名字,叫自己“鲜卑兵”,现在他们还不是鲜卑人,日后,他们也混入了鲜卑的队伍。这些部族中,最有名的就是宇文部,留着匈奴血,叫着鲜卑名。

    另外,还有少部分北匈奴势力,流亡到呼伦贝尔草原,和弱小的拓跋部鲜卑混居在一起。此时,拓跋部鲜卑的首领叫拓跋邻,这哥们儿很有些独到的眼光,为了实现对北匈奴人的整合,他派自己亲兄弟和儿子们,改成匈奴的姓氏加入匈奴的部族,出任各部族的酋长。活脱脱一副上门女婿的样子。名义上,北匈奴的姓氏得到了继承,实际上,他们最终都并入了拓跋部的势力范围。完成了部族实力的扩充,拓跋部鲜卑人口快速膨胀,直至挤满了呼伦贝尔湖畔,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拓跋部不得不向漠南草原迁徙。

    东汉末年,汉朝势力衰弱,一直被压制的北方民族纷纷崛起,最先闹的凶的是乌桓,他们屡次入侵幽州,把自称是白马将军的公孙瓒打的够呛,日后又与袁绍联手,给了公孙瓒致命的一击。可惜,他们把宝错压在袁绍身上,自然惹恼了雄武大略的曹操,曹操出卢龙小径,千里奔袭,将毫无准备的乌桓打的大败。凭着强盛的军力,曹操斩草除根,先后两次把三十万乌桓人迁入内地。可怜的乌桓,正在强盛之时却遭遇灭顶之灾,华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乌桓人已经没资格登上这偌大的舞台了。

    相比乌桓,南匈奴则聪明的多,他们早早倒向了曹操这一方,南迁至现在的山西境内,不过多疑的曹操还是打起了南匈奴的主意,公元216年,曹操干脆把老单于拘留在邺城,直接将南匈奴整编为左、右、南、北、中五部,至此,南匈奴的单于传承算是到了尽头,但南匈奴的势力犹在。

    所谓枪打出头鸟,匈奴和乌桓貌似强大,但在曹操巨大的威慑和摧枯拉朽的攻势下,都暂时或彻底消停了,只有看似弱小的鲜卑没受到太多修理,趁着草原无主的机会,他们迅速壮大起来。慕容、段部等鲜卑被一个叫柯比能的首领暂时统一了,这哥们儿先是和曹彰对阵多年,后来还企图联合诸葛亮夹击曹魏,最后被曹睿派个刺客了结了,好不容易集合起来的鲜卑人,又离散了。不过,一直躲在人后的拓跋部的鲜卑,则在一位传奇领袖的带领下,他们终于开始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了。

    这位传奇领袖叫拓跋力微,传说是拓跋部酋长与天女生下的儿子,由于父亲的宠爱,拓跋力微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统领整个部族。然而,部族中有不少人反对拓跋力微,为首的就是拓跋力微的长兄拓跋匹孤,由于不满父亲的偏心,拓跋匹孤率众脱离了拓跋鲜卑的部族,外出另立山头。

    看到拓拔鲜卑内讧不止,草原上的其他鲜卑部族纷纷打起了拓跋力微的主意,几番攻伐之下,拓跋部竟然被打散了,拓跋力微只好带着少数部众投靠相对强势的没鹿回部。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拓跋力微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贵人,他凭借父辈的关系和出色的能力,拓跋力微深得没鹿回部酋长的欣赏,还顺道娶了酋长的女儿。

    在岳父大人的支持下,拓跋力微回到故地,收集离散的部众,重整拓跋部的雄风。不过,枭雄就是枭雄,老岳父死后,拓跋力微找点儿借口,整死了老酋长的儿子,吞并了没鹿回部的部众。

    拓跋力微的经历,像极了千年之后的铁木真,一样是传奇的出生,一样有强大的父亲,一样经历过部族离散和惨痛的失败,一样要借助其他部族重回巅峰,最后也都反噬了助力自己成功的恩人。

    难道这竟是草原英雄崛起的必由之路么?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17 12:2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18 21: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网络卡的厉害,重复发帖。请删除。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19 21:4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18 2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七章 边塞烽烟(下)
   
    扯得太远了,差点儿忘了继续我们的故事:正在司马炎准备讨伐孙皓的时候,晋国的后院起火了。
   
    起火的地方是晋国的西北边陲,秦州和凉州。
   
    带头捣乱的是鲜卑人,不过这人名字很古怪,叫秃发树机能。在这里,秃发是个姓氏,不是说这哥们是个大秃头。
   
    秃发鲜卑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他们就是外出自立山头的拓跋匹孤的队伍。
   
    鲜卑语里,把棉被叫做“秃发”。相传,拓跋匹孤的儿子就出生在棉被之中。为了和拓跋力微以及拓跋氏彻底划清界限,拓跋匹孤的儿子干脆改以秃发为姓,日后,也就形成了另一只强大的鲜卑势力,“棉被”鲜卑。
   
    至于这位“棉被”树机能,则是拓跋匹孤的重孙子,西晋成立的时候,他主要活动在河西、陇西一带。公元268年—269年,整个西北地区连续大旱,水草退化,粮食绝收,人民生活在饥饿线的边缘,西晋政府在惯性思维下采取了分类对待的方式,对于农耕区的汉人,西晋政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对于游牧区的鲜卑人,西晋政府则不理不睬,一副任由其自生自灭的样子。
   
    世间的事情,不患寡而患不均。都是遭灾,凭什么汉家子弟就有粥喝,我们就只能喝西北风?这种愤怒在鲜卑人群中疯狂的蔓延,“棉被”树机能在人民期许之下,终于挑起了反抗的旗帜。
   
    当时,晋朝的秦州刺史是颇有威名的胡烈,当年在蜀地平灭钟会,胡烈的部众冲在最前,一举收获了首功。看见秃发鲜卑起兵闹事,胡烈亲率州郡主力前往镇压,企图将叛乱早早扼杀。然而,骑着马挥着刀嗷嗷乱叫的鲜卑人可不是好对付的,尤其是,这帮鲜卑人还是一群饥饿并愤怒着的亡命之徒。
   
    两相一交手,晋军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胡烈明知不敌,只好率军且战且退并向四周求援。面对企图撤退的晋军,鲜卑骑兵速度快的优势迅速发挥出来,将胡烈团团围在了万斛堆(今天宁夏、甘肃交界处腾格里沙漠的南侧)这个地方。
   
    听闻胡烈被围,当时的晋国西北军区总司令,司马炎的叔叔司马亮,赶紧命令手下的将军刘旗,率骑兵救援胡烈。不过,刘旗同志的思想觉悟似乎不太高,也许是出于畏惧,也许是出于幸灾乐祸,从始至终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瞧着胡烈兵败身死。
   
    听说秃发鲜卑聚众闹事,而且陪上了能征善战的刺史胡烈,司马炎愤怒、惋惜、懊悔百感交集,再一听说刘旗畏缩不前的行径,登时勃然大怒,要立斩刘旗。司马亮倒是老好人一个,几番上书,把罪责尽数揽在自己身上,总算保住了刘旗的小命,但自己却是落得个免去一切职务的下场。
   
    面对西北的危局,司马炎想起了一个人,自己的姑父,才华横溢,人称杜武库的杜预。
   
    杜预出生在公元222年,家族虽有功于曹魏,但背景算不上太显赫。由于自身天资聪颖且精通军事与政治,他深得司马昭的喜爱,司马昭掌权后,更是将自己的妹妹嫁于杜预,由此,杜预也算是半个司马家的人了。司马炎统治时期,杜预一直充当着幕僚的角色,并受命与贾充等人共同完成晋朝法律的制定。
胡烈死后,司马炎任命杜预接替出任秦州刺史一职,并命令石鉴为安西将军,全权负责平定秃发树机能的战事。
   
    这一系列任命,颇有些意思,也充分暴露了司马炎的用人能力。原来,石鉴此前就是杜预的上司,就在1年以前,杜预因事得罪了石鉴,而被免去了洛阳市长的职务。如今,石鉴和杜预又在一块共事,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果然,没等“棉被”部发难,这俩人就掐起来了。事情是这样的:石鉴看鲜卑势力不弱,便想借刀杀人,命令杜预不做停留,即刻出击。杜预不傻,胡烈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自己岂能上套?但领导的命令不能说不执行就不执行,于是,杜预仔细分析了敌我形势,判定鲜卑人此时士气正盛,而且秋天正是草长马肥之时,“棉被”部的战斗力很强,建议先以防守为主,等明年开春再行反攻。
   
    看到杜预不听自己的命令,石鉴便借着官高一等的优势,诬陷杜预畏敌不前。此时的司马炎,正在咽不下恶气的当口,听不惯任何理智的防守言论,当下便派囚车把杜预带回洛阳审判。不过不用担心,杜预毕竟是司马炎的姑父,回洛阳虽然丢了爵位,但继续当起幕僚。
   
    至于石鉴,虽然斗赢了杜预,但真跟秃发树机能打起来,恐怕才想起杜预的句句忠告。然而,石鉴没有退路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出击,这下算是正中秃发树机能的下怀,几个回合下来,石鉴损兵折将,节节败退。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20 20: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20 21: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傻儿悍妇(上)

    石鉴虽然打不过秃发树机能,但这哥们儿作假的胆量可不小,愣是编造了不少胜绩向朝廷报功,初始司马炎还是挺开心的,以为平叛就在眼前。不过司马炎也不是随便骗的,这明明是不断奏捷,可战场却一次次退向雍凉内地,而且,按石鉴报上来的人头数算算,小小的秃发鲜卑应该都死绝好几回了,再加上熟悉内情的杜预在里面揭底儿,石鉴虚报战功的鬼把戏算是被彻底戳穿了。一场空欢喜之余,司马炎当然怒不可遏,但看在石鉴在自己篡位的过程上立功不少,也算饶了石鉴一次,仅仅是把他免职处理。

    这一次,司马炎派出了自己的另外一位叔叔,汝阴王司马骏,来担任雍凉军区的司令官。这位司马骏,与之前的司马亮是同母兄弟,人品都是不错的,论能力,司马骏更要胜一筹。

    司马骏上任后,一改胡烈与石鉴的主动进攻策略,转而以守为攻。这种策略,让擅打野战和机动战的秃发树技能很不适应,再加上司马骏手下有文鴦这样的名将,弄得秃发鲜卑占不到半点儿便宜,眼看冬天已至,双方只好就此对峙,等待新的战机。

    时间进入公元271年,由于司马骏的出色指挥,凶猛了半年多的秃发鲜卑,终于不再那么猖獗。然而,秃发鲜卑的反叛和胜利,就像一针强心剂,让那些本就不安分的游牧民族蠢蠢欲动起来,晋王朝的北部边陲,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就在这一年的正月,山西那边的匈奴也开始折腾起来,匈奴五部的右贤王,再也不愿听从晋王朝的颐指气使,集合起部众,向北冲出关塞,跑到广阔的草原上当起流寇去了。

    另外,在西北的凉州边境,当地的羌人也学着秃发部的样子造起反来,凉州太守牵弘,也算是晋王朝的一员边塞猛将,不能容忍自己统治区域发生如此情况,于是主动出兵讨伐。不曾想,羌人竟然悄悄联合了秃发树机能,反倒把牵弘围在了大青山,牵弘抵挡不住,兵败被杀了。

    自胡烈以后,晋王朝已经有两位边疆大吏,死在少数民族的刀下了。司马炎这次真的着急了。可惜,司马炎手下的文武大臣都不太给力,没人主动请缨站出来为他分忧解难。毕竟,谁也不想去趟西北这趟浑水,他们明白,这运气好点儿的,最多也就混个战败回来罢官免职;要是赶上运气不好点儿的,那可是要把小命都丢了。

    就在司马炎火急火燎的当口,他的高级咨询官(侍中)任恺和洛阳市长庾纯联名举荐国务院行政长官(尚书令)贾充,说贾充德高望重、素有威名而且又非常有谋略,完全胜任秦凉军区司令官的职务,可以负责平灭西北胡人的叛乱。

    司马炎一想,这提名还挺靠谱,老爸司马昭临死之前特意嘱咐自己要在关键时刻对贾充委以重任,而现在,就是晋国的关键时刻了,再者说,贾充曾经当过禁军指挥官,也曾作为司马昭的先头部队去弹压过钟会,不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人。思来想去,似乎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就依了任恺和庾纯的建议,安排贾充去平叛吧。

    这可把贾充坑苦了。

    确实,任恺和庾纯素来与贾充一党不睦,这个时候提出这种建议,确实是奔着害贾充的路子来的。这招数还真是狠,绵里藏针,饶是贾充精明异常,如今面对皇帝的一纸诏书也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了。

    接旨吧,这可真是干上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买卖了,而且,平白无故被人摆了这么一道,贾充这边恨得牙直痒痒。要说拒不从命吧,贾充一是没这个胆量,二是也不甘心就此在司马炎面前失宠,自毁大好前程。

    没有别的办法,贾充只好使出“拖”字诀。今天说身体不舒服,明天说家人遇了丧事,后天又说天气不太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反正就是不想去赴任。这期间,他也积极奔走游说,企图挽回局面。然而,事与愿违,司马炎的命令下得很坚决,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贾充从七月拖到了十一月,几乎把所有借口用尽,没办法,只好准备硬着头皮赴任了。

    上一次遇到这样的困难,是成济挺身赴死救了贾充一命,这次,命不该绝的贾充又找到了自己的救星。不过,捎带手的,贾充也把晋王朝的灾星,一并带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22 22: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八傻儿悍妇(中)

    贾充的救星不是旁人,正是自己的女儿贾南风。

    来说说贾充的家人吧。

    贾充虽然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风光无限,但这哥们儿的家庭生活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他老婆,也就是贾南风的母亲,是个超级打醋坛,而且足以名列古今悍妇榜前列。他最惊人的事迹,就是生生因为吃醋,吃掉了自己两个亲儿子的性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贾充有个元配夫人李氏,父亲是中书令李丰,李氏出身名门,端庄贤淑,后来李丰由于参与谋杀司马师而被杀,贾充的夫人李氏也被株连,流放到边疆。贾充便另娶了郭槐,这是个骄横泼辣的狠角色,对贾充身边的所有女性都妒忌得要死,无论她们的身份地位和容貌。

    她为贾充生下了长子贾黎民,贾黎民三岁的时候,奶妈抱着他在门口玩耍,贾充一进门,儿子就朝贾充傻笑,贾充心里很高兴,就拍了自己的孩子一下。郭槐远远望见这一幕,马上认定贾充和奶妈有一腿,竟然把奶妈鞭打致死。黎民和奶妈的感情很深,又是吃惊又是想念,很快就病死了。

    还好贾充身体不错,郭槐又生了一个儿子,但命运竟跟上次一样,奶妈抱着孩子玩,贾充很随便的摸了摸孩子的头。不巧又叫郭槐看见了,这姑奶奶一点也没汲取上次的教训,还是痛下杀手杀了奶妈,搞得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也因思念而死,害得贾充就此无后。

    后来,司马炎称帝,大赦天下,贾充的前妻李氏终于回到洛阳。司马炎特意准许贾充可同时设置左、右夫人,意思是两个老婆都算正妻,免得惧内的贾充无法面对悍妻。没想到郭槐一点也不给皇帝面子,劈头盖脸把贾充痛骂一遍,贾充认怂,只好回去谢恩,说自己不敢接受这样的特殊待遇,实际上是怕老婆怕得要死。

    李氏不能回到家中,只好就近找房子居住,贾充在郭槐的管教之下,竟然不敢前去看望。贾充不去,郭槐却泛起了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想见见这位前夫人,于是便盛装打扮,气势汹汹的去找李氏。不过,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郭槐见李氏,就像野鸡见了凤凰一般失魂落魄,竟然腿一软,给李氏行了个大礼,大概这位李氏是名门淑女,美貌与智慧并重,令郭槐自惭形秽。

    此后,郭槐再也不敢去见李氏了,但贾充每次出门,郭槐都派人跟着,唯恐他去见这位出色的前妻。


    有这样一位既悍且妒的母亲,自然可以想见贾南风的样子。而且,这贾南风外表和心灵差不多丑陋,矮胖身材,肌肤较黑。

    就是这样一个女儿,如何拯救贾充的呢?


    原来,贾充走投无路之际,找到了与自己关系莫逆的朝廷高级咨询官(侍中)荀勖(),向他寻求不去西北的办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贾充想不出办法,荀勖却给他指了条明路,说皇太子到了大婚的年龄,如果你能把自己女儿嫁给太子,自然可以因为操办婚事而留在京城。

    贾充听了,仍然半信半疑,连连追问谁能办成此事。荀勖当仁不让,一口应承了下来。

    说起司马炎的太子,那可真是个让司马炎头疼半辈子的事情。这位太子,名叫司马衷,他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傻”。司马衷日后会继承司马炎的权位,君临天下,届时,他将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最白痴的皇帝,没有之一。

    傻子也能当太子,这放在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那个搞笑的两晋南北朝,他真的发生了,在他背后,带给了人民无穷的苦难与鲜血。

    司马衷的母亲是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在立太子的选择上,司马炎也着实犹豫过,毕竟,这儿子傻不傻,做父亲的心里当然清楚。不过,杨皇后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坚定的支持,并搬出一大套应该立嫡长子的理论,而且,不断劝慰老公司马炎,说这儿子不过是年幼智商稍差,等长大一点儿就不显得那么弱智了。司马炎确实是耳根软,说来说去,竟然也就答应了先立傻小子司马衷做太子了。

    不过,司马炎深知自己的儿子不太成器,因此,他十分迫切的想给太子选一门好的亲事,给未来的国家选一位贤良淑德的皇后。

    起初,司马炎看上了重臣卫瓘家的女儿,也就正在这个时候,在荀勖的提醒下,贾充也惦记上了皇后的位置。他老婆郭槐用大批金银财宝贿赂了杨艳皇后的手下人,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皇后的这些亲近侍从,都玩命给贾家说好话,请皇后求司马炎立贾南风为太子妃。再加上郭槐给的一顶又一顶高帽,杨艳稀里糊涂之下,便把婚事一口应承下来了。她万万想不到,杨氏家族的掘墓人,竟是她亲自举荐上来的。

    听了皇后的推荐,司马炎倒不算糊涂,他分析说,卫瓘家的女儿有五项优点,贾充家的女儿有五项缺点。卫家男丁兴旺(意思是比较容易生男孩,没啥科学根据),卫家女儿秉性贤淑,容貌美丽,身材修长,肌肤雪白;贾家男丁衰微(贾充没有儿子),贾家女儿又秉性嫉妒,容貌丑陋,身材短小,肌肤较黑。”然而,杨艳竭力推荐贾充女儿,再加上荀勖等一干贾充的狐朋狗友才旁边撺掇,拍胸脯保证贾南风漂亮而且品德好。关键时刻,司马炎耳根子软的毛病又犯了,他不愿违逆众意,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22 22:0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24 14: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八章 傻儿悍妇(下)

    作为皇帝的亲家,至此儿女大婚之际,贾充自然是要参加的。于是,司马炎紧急征召已率军开赴西北边疆的贾充,回洛阳参加太子成婚的典礼。贾充如愿以偿了。

    所谓丑媳妇难免见公婆,在太子婚礼上,司马炎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贾南风。这一看不要紧,差点儿没把咱晋武帝气背过气去,什么漂亮和贤惠的姑娘,分明一个又矮又胖又黑又丑的丫头。可惜,现在说啥也晚了,司马炎只能默认既成事实,看着一对傻儿丑妇在那里三叩九拜,司马炎只剩下哭笑不得了。至于贾充,自然是乐不可支,风光无限的样子。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多羡慕贾南风,给傻子当老婆肯定不是啥好事。贾南风入宫之后渐渐发现,皇太子司马衷除明白衣食男女之外,竟是个呆子。有一次,他在华林园玩耍,听到水中蛤蟆在叫,便问身边的人:“这蛙鸣是为官还是为私呀?”令在场者啼笑皆非。侍郎贾胤在旁打圆场说:“在官田上叫就是为官,在私田上叫就是为私。”说罢,大家哄然大笑,乐不可支。贾南风这个气呀,她恨恨地瞪了太子一眼,再无兴致领略园中的风景。

    不过,工于心计的贾南风虽然对太子不中意,但决不允许宫中其他女人接近太子得到宠幸。随着时光的推移,从娘家那里带来的妒忌、凶悍的品性也暴露无遗,她越来越酷虐凶暴,看着谁不顺眼,就亲自拿刀将人杀死,尤其对偶尔受到太子御幸的妃妾,更是毫不留情。一次,贾南风听说司马衷的一个妃妾怀了孕,便手持画戟,猛击那个妃子的腹部,生生地打得胎儿流产坠地,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郭槐那些招数跟贾南风比起来,反倒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样子了。

    晋武帝得晓此事,十分恼怒,早就看这黑胖丫头不顺眼了,这次一定得废了她。不过,司马炎太小看官场老混混贾充的人脉和关系了。听闻皇帝要废太子妃,各种奔走说情的人都来了,更厉害的是,后宫的妃嫔里也有与贾家交好的,给司马炎吹起了枕边风。面对这么多人情,司马炎又有点儿招架不住了,特别是新立的皇后杨芷,也劝慰说看在贾充的面子上,就再饶太子妃一次。新皇后都发话了,司马炎也不能太驳面子,只好不再追究了。

    这新皇后又是咋回事呢?

    原来,司马炎的皇后杨艳病重,她担心自己死后,一直受宠的胡氏会被立为皇后,将会危及杨家的势力和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就枕着武帝的腿上,声泪俱下的乞求皇上选娶她的堂妹杨芷。司马炎是个重感情的人,流涕着答应了她的要求,将杨芷选入宫中立为皇后。同时,晋升杨芷的父亲杨骏(杨艳的叔父)晋升为车骑将军,并封临晋侯。

    杨家一下子出了两位皇后,杨骏自然洋洋得意,骄傲的不可一世。然而,杨骏有个兄弟杨珧,非常有自知之明,也懂得谦抑之道,他上书晋武帝说,“自古以来,一家之中有两位皇后的,没有一个能保全自己的家族。我恳请陛下不要再晋升我的官职,也希望能把这份奏章藏到皇家祭庙中,日后如果真发生了我所恐惧的事情,希望能以此换我一族免死。”言辞十分恳切,连司马炎都觉得他太杞人忧天了,不过,晋武帝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芷做了皇后,还是相对很贤惠的,把司马炎伺候的很舒坦,对待司马衷和贾南风也非常好,经常在武帝身旁说太子和太子妃的好话。当然,对于贾南风做的非常出格的事情,她也是出于好心多次规劝,谁想这贾南风心胸狭隘,不明白皇后是在暗中帮助自己,相反,她觉得皇后是故意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对付自己。所以,她对皇后不仅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反倒越来越怨恨起皇后来了。这也为贾南风日后疯狂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对晋武帝而言,这两年家事乱糟糟,国事却有点儿起色,司马骏在西北遏制住秃发树机能的攻势,在山西,晋军也击溃了匈奴右贤王刘猛的部众,并斩杀刘猛,整个北方边疆,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晋王朝又把目光投向了南面的东吴。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7-24 14: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7-26 22: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惺惺相惜(上)

    提及西晋和东吴之间的故事,那就必然少不了两个人的身影,他们就是东吴的陆抗和西晋的羊祜。

    先说说这哥俩的出身。

    陆抗出生于公元226年,他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儿子,是小霸王孙策的外孙,是标准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从小便聪明异常,再加之受过严格的教育培训,俨然就是东吴未来的希望之星。不过,陆抗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他20岁那年,父亲陆逊因为卷入太子争端而被孙权逼死,考虑陆家强大的宗族势力和陆逊卓越的功勋,孙权拜陆抗为建武校尉,继续率领陆逊留下的五千部众。

    至于羊祜,他的家世背景比陆抗一点儿都不差。羊祜出生于公元221年,祖父在汉末时曾出任南阳太守,父亲在曹魏统治时期做过上党太守,羊氏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绝对是官宦的大户人家。比起自己的父辈,羊祜的母亲家更有名,她母亲蔡氏,是顶顶大名的汉末大儒蔡邕的女儿,而名气更大的蔡文姬,正是羊祜的姨。

    接着聊聊这哥俩的才华和仕途。

    虎父无犬子,陆抗从小便展露不少过人的才华,尤其在他送父亲下葬并回首都向孙权谢恩(父亲都被逼死了还要去谢恩……)时,孙权拿出此前朝臣告发陆逊的二十条罪状,与陆抗逐条核实。陆抗不卑不亢,条理分明的逐一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才消除了对陆逊的猜疑,并对陆抗委以重任。一年后,陆抗与诸葛恪互换防区,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而诸葛恪的驻地却颇有毁坏,两相对比之下,东吴君臣都对陆抗大加赞赏。

    有了才华做基础,加上陆逊在东吴的功勋、人脉甚至是冤屈,陆抗的仕途相当的顺利,先后出任奋威将军、征北将军、镇军大将军,到了公元270年,孙皓拜陆抗为都督,负责荆州军事。至此,陆抗走上了晋吴交锋历史舞台的中央,他所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和己方混乱的局势。

    再说说羊祜,这位羊少爷青年时博学多才,特别善于写作,而且身材魁梧,眉目清秀,绝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帅哥。不过青年时,羊祜却屡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这和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关。那时,正处在曹爽与司马懿权力斗争的时候,羊祜很幸运,成功的脚踩两条船,羊祜自己娶的是夏侯霸的女儿,这算是沾上曹爽势力的亲了,而羊祜的姐姐,也在夏侯徽被司马师毒死(见第三章)后嫁给司马师做了老婆,这又算沾上司马家的亲了。面对这种情况,羊祜很清楚一场倾轧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自己站错队,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出仕,不站队。因此,直到权力斗争大势已定之后,羊祜才从中书侍郎做起,开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作为司马氏坚定的支持者,羊祜的提拔也是相当迅速,魏晋更替的时候,羊祜出任禁军司令(中领军,就是以前贾充干的职位)一职,在司马炎篡位的过程中也有拥立之功。公元269年,羊祜积功升任卫将军,坐镇襄阳,全权负责指挥荆州军事。至此,晋吴之间另一位主角,也登上了属于他的舞台。
   
    两位人中豪杰,都负责指挥荆州军事,一个坐镇襄阳一个坐镇江陵相距不过200公里,他们之间,一定会发生许多故事,碰撞出无数火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2 23: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谢谢各位关注。。。

上个星期总行来业务调研,我们是连接带送还得管陪,耽误了不少时间哈~

最近正在补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4 08: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九章 惺惺相惜(中)

    当时的晋吴,实力差距已是非常明显,唯一能稍稍扭转力量对比的因素,便是吴国占据的地理。这些情况,陆抗和羊祜都十分明白,二人上任之初,自然都是扬长避短。羊祜在襄阳,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他还把军队划分为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定期轮换。这么经营了两年,襄阳一带军粮充裕,经济生活更加发达。

    换到陆抗这边,拼经济肯定是不靠谱的,又不能坐以待毙,那就只有将地利发挥到极致了。陆抗所在的江陵,位于长江北岸,地势平坦,道路四通八达,属于典型的易攻难守的城市。面对这种情况,陆抗果断的选择在周边的汉水等河流之上筑坝,并在平原道路上修建渠道,把河水灌入平原。这样,吴国就在江陵城外建立了密集的河道,不仅可以将自己水军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还给晋国的进兵制造了阻碍。

    就这样,双方各自在场下做着热身准备,然而,一个意外的事件,让羊祜和陆抗提前上场较量了。


    这个意外的事件,起因在于孙皓昏暴的恶名。

    他的昏暴让他的臣子每天都获得战战兢兢的,无论是江南的名门望族还是东吴的世代功臣,都担心这个变态的君王,会突然对自己开杀戒。这些人里就包括世代镇守西部边陲的西陵督步阐。

    步阐的老爸是东吴的名臣步骘,曾经当过吴国的宰相、骠骑将军,一直负责镇守吴国西部。步骘去世后,步阐的哥哥接替老爸的职务,负责防卫西陵。兄长死后,步阐接着做西陵督。

    公元272年,孙皓突然召步阐返回首都,步阐接到命令要他离开西陵,感到非常不安,害怕是自己有过失,又怕是有人在孙皓面前诬陷他,即便没有这些,光是想到孙皓阴晴不定的样子,步阐便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西陵。

    于是,步阐便找到各种理由推托,不过他越是推托,孙皓这边催的便是越紧。这让步阐更加确认此前的担心。一不做二不休,惶惶不可终日的步阐竟然选择举城投降西晋。

    当然,按照惯例,步阐把自己的两个侄子派去洛阳,一方面是给西晋做个人质表达诚意,一方面也算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不至于完全灭绝。

    西陵这个地方,对于晋吴而言,都太重要了。当年的西陵就在今天的宜昌附近,这里紧扼长江水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凭证,西陵城西北不远处,便是吴蜀夷陵之战的主战场。

    陆抗听闻步阐叛晋,他当然明白西陵的战略重要性,不等孙皓那边下达命令,陆抗便迅速做出反应,点起荆州兵马直扑西陵而来。

    至于西晋,司马炎对于西陵这份大礼自然是不会推辞的,不过,他也清楚这馅饼不是白捡的,该出的成本还是要出的。于是,司马炎命令荆州刺史杨肇率军前往西陵接应步阐,另外又派骠骑将军羊祜,率军5万围魏救赵,直奔江陵。司马炎算的很明白,指望两路大军分进合击,能趁机攻克江陵最好,打不下江陵也可以牵制陆抗主力,让西晋顺利接受西陵。

    却说陆抗这边,昼夜兼程的赶到西陵城下,陆抗却没有命令部队尽快攻城,反而是就地修筑防御工事。这下其他将领可就不明白了,明明西晋的部队还得有半个月、一个月才能开到西陵,我们紧赶慢赶的冲过来,不抓紧一切时间攻城以争取在晋军抵达之前结束战斗,反而在这西陵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当期泥瓦匠,而且这修建工事的任务催的一天比一天急,就像敌人已经到了眼前一样。

    但陆抗却有自己的说法,他告诉手下诸将,西陵城池坚固,而且外援可以期待,城内守军必然奋力守城,我们很难短期内攻克城池,如果攻城未果,晋军从背后赶到,那么形势就危急了。

    为了让诸将相信自己的话,陆抗也算顺着大家的意思,安排了一次对西陵强攻,但却一无所获,这样,陆抗手下的将军们,只好专心构筑防御工事。

    就在陆抗构筑工事的这段时间,晋军已经完成了战前的准备,尤其是羊祜同学,出兵十分迅速、行动十分老练,在他的率领下,5万晋军的兵锋已经直指江陵,围魏救赵的意图十分明显。

    对陆抗和吴军而言,现在处境不太有利了。把精力集中在西陵,那么江陵便有门户洞开的风险,弄不好陆抗就得鸡飞蛋打;回师江陵吧,那就等于主动放弃长江上游的屏障,这结果也是吴国君臣将士无法接受的。

    不过,陆抗却把形势看得清清楚楚,面对纷纷献计回防江陵的诸将,陆抗的回答掷地有声:“江陵城池坚固,羊祜不是短时间就能攻克的;退一步说,就算晋军取得江陵,由于江陵背靠长江,不善水战的晋军不能长期守卫江陵;而如果失去西陵,那么长江以南山区的少数民族就会纷纷投降晋,整个长江上游地区都会失陷。”

    一番话,逻辑异常清晰,让众将着实拜服。

    其实,还有陆抗没说出来的,他在江陵还有杀手锏呢。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4 08:3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7 13: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九章 惺惺相惜(下)
   
    要说东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肯定和“水”脱不了干系。原来,陆抗在汉水上修筑的大坝,以及大坝之后汹涌的江水,便成了吴军守卫江陵的杀手锏。

    羊祜当然也明白堰坝后面的江水对晋军意味着什么,可这玩意儿控制在吴人的手中,他实在鞭长莫及。不过,羊祜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唯恐吴人破坏大坝,于是便扬言自己要炸毁大坝,企图虚张声势、瞒天过海。

    听了羊祜散出来的消息,陆抗不动声色微微一笑,吩咐手下说:“既然晋军这么想炸毁大坝,那么我们替他们炸了好了。”一句话,说的帐下文武目瞪口呆,大眼瞪小眼,他们真是不明白这陆大都督是怎么了。一番争执之下,谁也说不过陆抗,只好奉命行事。

    堰坝和河道毁了,大水直灌江陵城外的平原地区,南下江陵的道路变成了一片泽国,泥泞不堪。这下可把羊祜害惨了,不仅他的军队无法进军,而且弄得粮秣运输都十分困难,于是,羊祜眼瞅着近乎空城的江陵,却只能望城兴叹。

    羊祜这边的五万主力不能对吴国构成威胁,在西陵这边,陆抗所面对的晋军就只有杨肇的部队了。论才能,杨肇比起陆抗可就差多了。

    不过,吴军中也有不开眼的,大营司令俞赞脑袋多半被门挤了,没想明白西陵的局势,误以为杨肇和步阐里应外合之下,陆抗将不堪一击,于是,便趁夜偷偷溜到晋军大营投降去了。

    听说俞赞投降,陆抗倒不以为忤,心里反又憋出坏主意来了。陆抗清楚,俞赞作为一个老军官,深知吴国军队的底细,肯定了解吴军中的夷族部队战斗力差,他逃去晋军后,夷族部队的防区将成为晋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陆抗连夜调整军队布防,把夷族部队调走,换成吴军的精锐主力。

    果不出陆抗所料,转过天来,杨肇便率军猛攻吴军阵地,主攻方向就是此前的夷族阵地。不曾想,软柿子变成了烫手山芋,晋军准备不足之下,损失异常惨重。就在杨肇还没来得及琢磨过味儿的时候,陆抗令旗一挥,吴军开始猛烈的反扑。晋军阵型大乱,溃不成军。

    面对溃退的晋军,陆抗也不愿派主力穷追,主要是怕困在西陵的步阐趁势突围。于是,陆抗命令吴军把战鼓敲的震天响,做出一副全线追击的态势,这样子把杨肇和他的晋军吓得不轻,赶紧把盔甲辎重丢下,生怕逃的慢了把小命丢了。吴军一通鼓敲完,剩下的任务就只有打扫战场了。

    杨肇这路败了,羊祜在大水的围困下也不愿久留,只好打道回府。

    晋军外援退去后,陆抗反过手来猛攻西陵,城破之时,诛杀步阐等首谋。一场围点打援的经典战役,便以陆抗的大胜而告终。然而,陆抗肯定猜不到,这西陵之战,竟然是吴国的最后一场胜利。

    输了西陵之战,司马炎当然大发雷霆,杨肇被就地免职,羊祜也被贬降三级,但仍旧负责荆州战事。


    首次和陆抗过招,羊祜便吃了亏。但却使羊祜很清醒的认识到,虽然吴主昏庸,但有陆抗这样的名将在,再加上河湖纵横、丘陵密布的地形,此时的晋军想以武力屈服东吴,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武的不行,那咱就文的来。不比刀兵比仁义。

    不过羊祜的仁义,绝对不是宋襄公式空谈的仁义,而是有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做依托,专门用来迷惑吴国人心的绝招。

    羊祜是这么做的:

    每次要对吴国发动攻击,羊祜都要求手下跟吴国约定日期,从不偷袭;凡是有将领们要贡献战场妙计的,羊祜不等他们说话,就用美酒把他们灌醉(我十分怀疑这一幕的真实性);如果晋军行军路上割了吴国的稻谷做军粮,那么事后一定要送去绸缎作为酬金;每次打猎,羊祜也要求晋人不得踏入吴国境内。

    上述种种行为,让吴国境内的民众心悦诚服,这可比两军阵前喊喊话厉害多了。

    羊祜的攻心策略,当然逃不过陆抗的眼睛,打架动武,陆同学不怕羊祜,当好孩子比守纪律,他更不肯甘拜下风了。在陆抗的严令下,吴军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人民的子弟兵。此前还掐的不亦乐乎的双方军队,竟然亲密的好似盟军和友军。

    在这种和谐的大环境下,陆抗和羊祜看对方越看越顺眼,都把对方视作自己心灵的挚友。

    有一天,陆抗淘了点儿好酒,不忘给羊祜送去,羊祜也不怀疑,仰天喝个精光;又有一天,陆抗病了,他不说找自己军中名医给医治医治,倒向羊祜寻药,羊祜也十分上心,精心选材,把配好的药丸给陆抗送去,陆抗同样毫不怀疑的吃下。看着诸将惊恐又疑虑的眼神,他笑着说,怎么会有下毒的羊大将军呢。

    这俩人感情好的紧啊。如果说他俩彼此有点儿断背山情节的话,我丝毫不感到怀疑。

    不过有人怀疑了,这便是吴帝孙皓。自己手下最仰仗的将领,竟然和敌国的将军眉来眼去,这怀疑不算太过分。

    孙皓对陆抗真算克制,他只是派人到荆州让陆抗给个说法。陆抗坦诚的答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落都要讲信义,一个大国更应如此。如果我们做的不如对方好,那我们就成了恶人失去人心了。

    面对这个答复,孙皓接受了。关键是他不接受又能怎样,除了陆抗,谁还能替他守住边境呢?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7 15:3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7 15: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4 KYOKO 的帖子

………………………………………………

哈哈哈~我一直读错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9 2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章三分归一(上)

    陆抗确实勇猛,但他也遗传了东吴大都督命数不高的传统,西陵之战两年后,公元274年,陆抗在荆州任上病逝。临死之前,陆抗不忘给孙皓上书,反复陈述长江上游对吴国的重要意义,并准确的预言,导致吴国灭亡的力量,一定是自长江上游顺江而下。

    陆抗死后,他的主要部队继续由他的两个儿子,陆机与陆云指挥。这两位小哥,也算得上一表人才,尤其在诗词歌赋方面,颇有造诣。不过,陆抗去世之时,俩人不过145岁的年纪,年纪实在太小,没有能力向老爸一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其实,吴国广阔疆域之中并非没有名臣名将,比如东吴鄱阳太守周鲂的儿子周处,绝对是人中龙凤。这周鲂前面提过一句,在公园228年的时候,他在孙权的授意之下,佯装投降,把曹魏的名将曹休骗进了包围圈,将曹军打了个大败而归。

    周处是周鲂的儿子,属于官宦子弟,按理说应该是文质彬彬那种人。可人周大公子年轻时绝对是个混黑社会的,而且多半还是会里的老大,凶暴强悍、好争斗。周处老家义兴(今天的江苏宜兴),当地民众很怕他,把周处和山中的猛虎、河里的蛟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姑且猜测是鳄鱼吧)并称为当地三害。

    乡里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自相残杀。周处脑筋比较简单,为人又仗义,于是立即上山杀死了白额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不断挣扎,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等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岸,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并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懊悔之余,决定痛改前非。

    于是,周处便前往荆州找到陆机和陆云,与他们共同学习,也成长成为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有这样一群潜力无限的青年才俊,再加上朝中的一干故旧大臣,东吴并非没有人才,只不过孙皓亲近宵小,不能任用贤良,才使得朝中无人。


    看到东吴的现状,最高兴的莫过于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又一次开始谋划起灭吴的方略。不过,由于西北的叛乱尚未全部扑灭,西陵的失败让大臣们有所顾忌,因此,支持司马炎伐吴的人并不多,只有羊祜、杜预、张华等俩三人而已。不过,司马炎也不急于声张,他密令驻扎在四川地区的龙骧将军王濬,开始在长江上游制造船只,准备伐吴。

    从舰船的规模上看,晋朝这次算是下定决心要吃掉东吴了。在蜀地造的最大的船能装载步兵2000多人,而且甲板异常宽阔,上面可以任由马匹奔驰。

    当时,造船砍锯下来的碎木,满布长江水面,顺溜而下。吴将吾彦收集起这些碎木,向孙皓上报,以此推断晋朝孕育的进攻计划,希望吴国能增派兵员加紧长江上游的防守。然而,孙皓对这些置若罔闻,没有一点儿增兵的迹象。吾彦没有办法,只好准备粗大的铁链,两头横跨长江两岸,在铁链中部挂上铁锥,沉入江中,用来封锁江面。

    至于孙皓,他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反倒觉得自己是天命使然,早晚必能统一中原。为此,孙皓在国内挑选最好的占卜法师为他算卦,卦象显示,庚子之岁(公元280年),青盖(皇帝御用的高级遮阳伞)入洛阳。孙皓看了占卜,竟然弱智一般的相信:自己将在公元280年成为天下的共主。于是,自此之后,孙皓便不再管理国家大事,也不过问国家军事情况,只是不断计划自己的统一大典。

    “庚子之岁,青盖入洛阳”,这卦象确实灵异。也就是公元280年的时候,孙皓将肉袒出降,以战俘的身份前往洛阳。

    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再好的编剧只怕也设置不出这样的情节。

    而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9 2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7 KYOKO 的帖子

荆州九郡,曹魏和晋朝一直统治着南阳与襄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1 22: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章 三分归一(中)

    在向吴国发动最终决战之前,有些事儿是司马炎必须先行摆平的,头一桩便是平定西北秃发树机能的叛乱。

    从公元270年秃发树机能起事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10个年头。虽然司马骏曾经一度压制了鲜卑人的攻势,但这帮游牧民族打不过就远遁草原,逮个机会又杀你个回马枪,搅得西北一直不得安宁。

    这不,公元278年,秃发鲜卑再次袭扰凉州,晋朝的凉州刺史杨欣率军与秃发鲜卑在武威交战,兵败被杀,这已经是晋朝死在秃发鲜卑刀下的第三位州长级官员了。此后,秃发树机能更是一鼓作气,再次攻陷凉州。

    败讯传回洛阳,司马炎又一次郁闷了,这个秃发树机能,已经给他捣了10年的乱,竟然仍不能收服。在朝会上,司马炎止不住的叹气,“难道就没有一位爱卿能帮我去除这个心头大患?”

    台下仍是死一般的宁静,没人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晋武帝把这个讨贼的苦差事交给自己。

    就在这时,却听一人高声说,“陛下如果把这事交给我,保证平定!”

    司马炎连带众臣急忙寻觅这声音的来源,却是一个官职很低(六品)的禁军小头目马隆。这人接着说到:“陛下只要让我亲自招募3000士兵,不必过问他们的出身,我能保证马到成功。”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司马炎很欣慰,当即批准由马隆出任讨虏护军,负责平定秃发鲜卑之乱。

    马隆下去之后,立刻开始招募兵士,他的要求很简单,能拉开一百二十斤的弓或一百八十斤的弩,就可以入围。连续招募了几天,凑齐3500位身体强壮的兵士,马隆便领着他们出征了。

    马隆不仅会挑选兵士,还特别会制造攻城器具。他根据西北道路特点,制造细长高大的车辆,并在上面装上木质的堡垒用以抵挡弓箭和石块,这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坦克车。马隆的兵士,就紧跟在这些车辆的后面,一路向秃发鲜卑的阵地掩杀过来。

    这些木质坦克着实厉害,鲜卑的骑射对他们起不到什么作用,后面的步兵又个个是射箭的能手,搞得鲜卑人一场狼狈。几场仗打下来,杀伤鲜卑兵士无数。面对马隆的神兵天降,不少鲜卑人怕了,纷纷逃来归降,这样,就使得秃发树机能的部众更加减少。

    终于,公元279年,马隆逮到了秃发鲜卑的主力,一场决战之下,坦克车战胜了马匹,晋军阵斩秃发树机能,历时10年的秃发鲜卑之乱,终告结束。


    秃发鲜卑平灭之后,司马炎终于要把注意力转向东吴了。不过此时,羊祜已经因病去世了,临死前,羊祜向朝廷郑重推荐杜预,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负责平灭东吴的战事。

    公元279年的夏天,驻扎在四川的王濬,完成了打造战船的浩大工程,他上书司马炎,说明吴主孙皓的昏庸,以及晋朝战备的完善,恳请晋武帝批准开始伐吴。

    几乎同时,荆州地区的杜预也上书朝廷,反复陈述东吴人心的离散和己方士气的旺盛,把整个晋吴实力对比分析了一溜够,最终说,晋伐吴,有八九成的取胜概率。

    不过,伐吴一事在朝中阻力是非常大的,贾充一党是坚定的反对用兵者。倒不是说贾充内心里多偏向东吴,他也没有什么真正拿的上台面的理由来说明伐吴的问题。那贾充为什么要如此坚定的反对呢?只是因为,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想法,并不是贾充一党提出的,在嫉妒心理作祟下,他们只好选择反对到底。等到司马炎彻底忘了伐吴这档子事儿之后,再由他们把伐吴的主意摆上台面,以此换取无上的荣耀。

    杜预的奏章报到洛阳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正在跟大臣张华下棋,张华知道必是请战的奏章,于是连忙推开棋盘,跪倒在地,说:“当今国家富强,主上圣明,而孙皓昏庸,正是建立千秋功业的时候。请陛下不要迟疑,即可发兵灭吴吧。”司马炎听罢,终于下定决心伐吴,委任张华出任财政部长,负责全军钱粮的调度,准备一举灭吴。

    到了朝会之上,贾充一党做着最后的顽抗,他们声嘶力竭,罗里罗嗦,不断重复各种被夸大的困难。起初司马炎还愿和他们讲讲道理,但惹得烦了,晋武帝啥道理也懒得说了,一拍玉案,大声责问贾充包庇东吴,是何居心。

    看到司马炎发了雷霆之怒,贾充等人也不敢再说半句。伐吴之计,就此确定。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12 23:3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2 23: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0 诸葛尚良 的帖子

谢谢~已修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3 11: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最近,正在和一个朋友重新修订前面的内容。基本以我铺陈剧情,他做艺术化加工为主。

整体风格有较大的改变,据身边不少同事同学朋友反应,可读性大幅提高。

我这边的更新,还会继续。我们修订的内容,争取尽快发上,供大家阅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4 19: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章三分归一(下)

    公元27911月,晋朝集中主要军事力量,开始发动对吴的大规模灭国性总攻击。一线动员兵力超过二十万人,由王濬指挥晋朝水师顺江南下,由杜预指挥中路军主力进攻江陵,由琅琊王司马(司马炎的叔叔,当年被曹髦一声断喝吓跑的那位爷)指挥东路军,进军长江下游地区,兵锋直指建业。

    安排妥当之后,司马炎也没有忘记照顾一下贾充,虽然他不赞同伐吴,却是司马家的头号忠臣。毕竟,业务能力差不可怕,党性好最重要。于是,晋武帝任命贾充为钦差大臣,持节,出任远征军总司令,负责调度晋朝全部的战役预备队。

    不想这贾充因为出兵的事儿一直赌气,继续与皇帝闹着别扭,他不仅坚持反对伐吴,同时还声称自己老了,不堪重任,不能去打仗了。对耍起老小孩脾气的贾充,司马炎也不生气,半开玩笑的威胁说:“哥们儿你要是不去,那就只好我御驾亲征啦。”弄得贾充也不好再推辞,只好持节赴任。

    晋军的进兵,其实远比杜预、王濬等人预想的还要顺利。

    西路的晋朝水师顺流而下,几乎没有遭遇吴国军队有效的抵抗。唯一碍事的就是当年吾彦投入江中的铁素和铁锥,不过,这难不倒身经百战的王濬。他命令晋军连夜编织巨大的竹筏,由晋朝国家游泳队的高手负责将竹筏与铁锥固定,然后依靠竹筏的浮力,带动铁锥向下游漂去。铁锥没了,就剩铁链了,晋军对付铁链的方式就是在战舰的前面安置巨大的火炬,不断熔烧铁链,使铁链最终化作铁水。由此,长江上的封锁全部被突破,公元2802月,王濬攻克西陵,并击溃了东吴水师主力。

    中路的杜预,利用王濬牵制了东吴守军的机会,快速挺进,攻陷江陵,并继续南下,一路所向披靡。阮江、湘江以南,直到交州、广州的广大地域(如今的湖南、广东等地),尽数归降晋朝。

    面对晋王朝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东吴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孙皓翻出了孙氏最后的家底,命令丞相张悌、副军师诸葛靓率三万精锐,顺江而上,增援荆州守军。

    没等他们开到荆州,就与东路晋军狭路相逢。双方摆开架势,你来我往的还真交手了几个回合。不过,吴军本不擅陆战,士气又十分低落,几个回合打下来,这只最后的主力也无法支撑,终于崩溃了。

    仗打输了,但吴国将领的气节还不错,大都宁死不降,张悌也不例外,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杀身殉国了。

    东吴主力被消灭了,晋军的推进就更快了。公元2803月,伐吴开始仅仅4个月后,王濬的水师便已进抵建业城下。

    起初,孙皓还想顽抗一下,他集中了残余的江防部队约一万人,打算固守长江天险。不过这帮残兵败将早被晋军吓破了胆子,隔着江面看到对面密布的旌旗,便已魂不守舍。一夜过后,东吴军营里连半个人影都不剩了。

    孙皓还不甘心,他急忙大赦天下,把监狱里关押的犯人释放出来,分发兵器,企图顽抗到底。然而,商纣王和他的牧野之战早就说明了一个道理,相信犯人是件异常危险的事情。

    东吴也一样难逃宿命,靠囚犯和抓来的壮丁临时拼凑起的两万部众,没等开到驻地,便纷纷作鸟兽散,溜的无影无踪了。

    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孙皓只好脱光上衣,将自己双手反绑于身后,背上棺材,带上东吴的地图和户籍薄,亲自跪倒在王濬营前,请求投降。王濬命人为孙皓松绑,烧掉棺材,以示接受他的请降,并收取东吴的地图和户籍薄,共计四州(交州、广州、荆州、扬州)四十三郡,人民五十二万余户,尽数纳入晋帝国的管辖之下。

    自此,从公元189年董卓入京乱朝以来,将近100年的分裂局面终告结束,百姓奔走相庆之时,他们绝想不到,20年后神州大地又将是一片血雨腥风。
   
    东吴灭亡,司马炎为了收拢人心,就此免除江南地区20年的赋税。殊不知,正是这一善举,让江南人民愿意在20多年后,接受流亡至此的晋政府。

    至于孙皓,自然是被整族牵去洛阳,晋朝待他算是不薄,封做归命侯。受降典礼之后,司马炎笑着指着归命侯的座位对孙皓说道:

    “我在洛阳设这个座位好久了,今天你总算来了。”

    “其实,哥们儿我在南方,也一直放个板凳,等着陛下您呢!”

    要说司马炎真是好脾气,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挑衅竟不动怒,只是一笑而过。主子虽然不发火,但那些“忠诚”的猎狗自然要狂吠不止。贾充第一个跳出来责难:

    “我们听了不少你残暴的事,不知道这挖眼睛、剥皮肤算是哪一门子刑罚?”

    孙皓一看是贾充,更来精神了,答道:“臣子谋杀君王,就该受这种惩罚!”

    这一下可是把贾充囧坏了,当年诛杀曹髦,他正是弑君的凶手。贾充默不作声,司马炎只好出来圆场,总算把尴尬化解。可惜,一场隆重的受降大典,却被孙皓这几下搅和弄得索然无味起来。

    此后,孙皓又苟活了4年,于公元284年告别人世,这一年里,灭吴功臣杜预,也撒手人寰。此前1年,灭吴东路军总司令,琅琊王司马病逝,此后2年,伐吴西路军总指挥王濬也阖然长逝。一时人才,竞相凋落。

    不过不必伤怀,因为晋吴对峙结束了,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14 19:2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7 22: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一章一时风流(上)

    吴国灭亡了,中华重新统一了,这种数百年一遇的盛世就这样来临了,弄得晋朝君臣都有点儿飘飘然起来,放佛间,竟似忘却自己姓甚名谁了。

    公元281年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晋武帝的春心似乎也被这时节撩拨起来,他下令从东吴地区挑选五千宫女进宫。江南女子的那股温婉柔腻,彻底灌醉了司马炎,他不再如以前一般勤政,开始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女人的怀抱。

    算上新来的五千佳丽,晋武帝的后宫美女人数已经过万,如果按每晚翻牌两次的频率算,他想把这些姑娘玩遍,也需要十多年的光阴,到那时,司马炎就六十开外了。更何况,每天宠幸俩姑娘,就瞧皇帝身子骨,估计用不了三年就得精尽人亡。

    既然排队翻牌不靠谱,那就只好另辟蹊径,要说泡MM的招数,司马炎还真是有天赋,他派太监套个羊车,自己坐在上面,任由羊车在后宫徜徉,这山羊最后停在哪位妃嫔的门口,哪位美女就有幸和皇帝春风一夜了。于是乎,美女们为了争宠,竞相在自己的门前插上鲜嫩的竹叶,洒上盐水,引诱羊车上门。

    这一幕实在太过香艳,惹得后世无数编导,把这剧情改头换面搬上荧屏。当然,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可是晋武帝司马炎原创的,如假包换。只是不知,吃多了盐拌竹叶的山羊,会不会患上高血压。


    按理说,皇帝好色,本也属正常,但这美女过万,确实是色劲儿过了头。司马炎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大臣们一看皇帝如此,也都有样学样的耍起了各色的风流。

    比如西晋重臣何曾(就是那位以司马炎头发长胳膊长作为当立世子理由的爷),最爱研究美食,每顿饭都是挥金如土,即便花费万金整来的美食,这老兄照样觉得难以下咽。毛病传到他儿子何劭那里,就更夸张了,一天吃饭,开销就要两万钱。这两万钱,放在晋朝丰收的时候,大约可以买粮食1000石,够七八百口人吃一年的,可交给何绍同学挥霍,竟然一天就吃光了。

    当然,挥霍无度并非何家专利,相反的,何曾父子和某些人比起来,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在盛世光环的笼罩下,炫富早已是贵族的热衷,浪费也就成了时尚。在潮头独领风骚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石崇了。

    说起富翁,我们大多会想起和珅,想起恭王府里一堆一堆的蝙蝠。如果和珅还会崇拜一位富翁的话,那么这个人非石崇莫属。石崇并非出身在名门望族,他老爸石苞(曾建议用皇帝礼仪下葬司马昭)在晋朝也曾起起伏伏,石苞生有六个儿子,而石崇是其最小的一个。石苞临死前将自己的财物分给诸子,可恰恰不给这最小的儿子石崇,石崇的母亲对此提出异议。石苞说:“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我十分怀疑,这石苞同志,是不是从未来穿越来的,他咋就知道石崇能成为雄踞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人物呢?

    不过,无论穿越与否,石崇确实是白手起家,对于他老爸预言成真这个段子,石崇一直是津津乐道。至于他是怎么搞到第一桶金又怎么大富大贵起来,石崇一向是讳莫如深。翻遍历史,我们终于找到点儿蛛丝马迹,史载:“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这话说的明明白白,石崇的原始积累来自于打家劫舍所得。

    这下子,不仅做生意的得拜石崇为祖师爷,只怕这啸聚山林的土匪,也可以尊石崇做祖师爷了。

    可惜,石崇不是梁山泊的好汉,他劫富不济贫,有钱不低调,特别喜欢创造各种机会炫耀自己的财富。今天刚群发个豪车的彩信,明天就得上传个数钱的微博,家里富丽堂皇的装饰自然是用来显摆的,就连厕所也成了他炫富的好地方。

    石崇在自家的厕所里,准备了各种名牌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还安排十多个靓丽的女仆恭立侍候,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这不常来的客人,猛一下见到这个阵势,都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但是,只要跟石崇喝过酒的客人,就对厕所这点儿阵势毫不稀奇了。

    原来,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看着美女颤颤巍巍的端上酒杯,梨花带雨的面庞,满眼期许的目光,就算再不能喝酒的人,也会动了恻隐之心,硬着头皮把酒喝了。而石崇坐在座位上,看着客人一杯又一杯的硬喝下去,心里那份快慰就别提了。

    石崇洋洋自得,好不潇洒的样子,自然惹得无数人眼红不已。这其中,就有人想好好的跟石崇掰掰手腕。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21 21:4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7 22: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6 zeloti 的帖子

晋书里,怪力乱神的事情太多。

用磁铁吸铠甲,似乎太夸张了。第一,秃发都是游牧骑兵,哪里来那么多铁铠甲?第二,马隆哪里来那么多皮甲,出兵的时候,穿套铁甲带套皮甲么?第三,马隆哪里来那么多非铁质的武器?

此外,考虑资治通鉴只说扁厢车不说磁铁,因此,不敢引用晋书这段。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17 22: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19 21: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1 KYOKO 的帖子

在我看来,这是准一流的明君

尤其是在灭吴以前,开明的政策比较多。

后来统一了,好色和奢侈的毛病愈演愈烈。但不像其他君主在晚年时有乖张的性格,司马炎依旧听得进旁人的劝谏,脾气温和。

至于司马炎死后爆发的八王之乱,大封宗室责任在他,但这是典型矫枉过正的结果;立个昏庸皇帝的责任在他,但他逃不脱的还是嫡长子的理发。

总而言之,说他是准一流的明君,我觉得是恰当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21 2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一章一时风流(中)

    此人叫作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官至龙骧将军,依靠自己外戚的地位,这哥们儿倒也积累了不少财富。同是富人,也都喜欢炫富,如此相见肯定是分外眼红,看着高调的石崇,王恺决心跟石崇一教高下。

    当然,比的不是旁的,正是比一比,谁更奢靡,谁更浪费。

    于是,中国史上最奢侈的比赛开始了: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

    几个回合下来,外人感觉双方不分胜负,但王恺心知肚明,觉得自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只好向外甥皇帝求救。司马炎胳膊肘肯定是往里拐,他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这珊瑚树有两尺多高,枝条茂密,美丽异常。王恺有了这件宝物,心里顿时有了底儿,于是,他赶紧找机会请来石崇,炫耀他的这件宝物。

   石崇看了看这珊瑚树,微微一笑,随手抄起一把铁制的如意,抡圆胳膊哐哐两下就把珊瑚树给砸了个粉碎。

    这变故来的太过突然,王恺也是错愕不已,稍稍回过神来,他一把揪住石崇,大声斥责道:

    “你玩的起玩不起啊,嫉妒我的宝物你直说!亏你石崇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竟然干这样下三滥的事情”

    “嫉妒?王将军这是哪里话呀。”石崇到不着急,慢条斯理的说道,“在下不过一时失手,把这珊瑚树不小心弄毁了,实在太不好意思啦。”

    嘴上是这么说,石崇心里却不自觉的笑了起来,“我石崇当年是靠打家劫舍起家,砸的东西还少了么?”

    王恺自然不知道石崇的心里活动,依旧不依不饶的说:

    “少来,你以为说个对不起就完了!当我是三岁小孩儿随便糊弄呢?说罢,怎么赔我!”

    “将军莫急,我这就差小的们去办,保管赔的您满意”

   言毕,石崇向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倒是机灵,忙不迭的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石崇的管家就带着一帮人搬着无数珍宝赶了过来。王恺一瞧,着实吃了一惊,嘴张大的何不拢了,下吧都差点儿掉在桌上。原来,石崇叫人搬来十好几盆珊瑚树,大的有三四尺高,小的也跟王恺那株差不多大小,而且个个造型都美轮美奂。相比之下,王恺那株珊瑚树就相形见绌了。

    看着王恺那副表情,石崇这下来了精神,略带嘲讽的说道:

    “王将军,刚才确实是我一时失手,不过将军无须动怒,我这里的珊瑚树,请大人随便挑选一株吧,就当作为我的赔偿。”

   王恺活生生的吃这么大一个苍蝇,这心里叫一个憋屈,然而,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这一个回合,王恺是彻彻底底的败了。自此之后,石崇终于奠定了自己一哥的地位。


    有钱人拿炫富当做逗乐子的把戏,那么晋朝那些不那么有钱的学者、儒士、官员,又该如何标榜自己的风流呢?

    他们也有自己的乐趣,那就是吹牛扯淡(美化点儿说,叫做清谈)。侃大山的达人,叫做王衍,出身于琅琊王氏。

    这琅琊王氏,绝对算得上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第一名门望族,族里的名人辈出,有“竹林七贤”(三国中期的七位名士,他们常聚会在山林之中,饮酒赋诗、肆意酣畅、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之一的王戎,有我们正打算介绍的清谈大师王衍,有日后权倾朝野的王敦、王导兄弟,更有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日后,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其中的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便是指的琅琊王氏。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11-8-21 21:4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1-8-26 23: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十一章 一时风流(下)

    话说,王衍这哥们儿从小就生得眉清目秀,后来更出落的文雅大方。他14岁的时候,就因为才华出众而受到羊祜的赏识,被羊祜称之为奇才。王衍的族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素有善于鉴赏人物的名声,在司马炎的面前对自己这个弟弟是赞不绝口。公元273年,17岁的王衍被征召入宫做了太子的随从(太子舍人),很快又提升做了元城(相当于现在的邯郸市东南)县令,由此,王衍也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和一般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同,王县令对管理县里的大小事务没啥兴致,他最感兴趣的便是讨论老庄的哲学,讨论过程中,凡是他觉得道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马上更改,世人也因此称他为“口中雌黄”。

    老庄谈的腻了,王衍又开始研究其新近诞生的哲学理论--魏晋玄学,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王衍的逻辑很简单,他认为“天地和一切生物都以‘无’为本”。说白了,这意思就是,万事万物的基础就是“没有”,一切都从“没有”开始,也都终将成为“没有”。

    这逻辑相当的可怕,既然开始是没有,结束还是没有,那中间为啥我们还要努力呢?更可怕的是,王衍的名声还特别大,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对他都很仰慕。于是,王衍的那套以“无”为本的理论,也就被这帮粉丝们捧为至理名言。

    于是乎,大家都学着王衍的样子,每天坐在哪里冥想无中是如何生有的,想着想着,也就懒得管理政事、从事生产了,因为,他们都认定,现在的无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有……



    皇帝虚荣好色、奢侈浪费众多,空谈之风盛行,这就是一统天下后晋朝的真实写照。好在司马炎算是个脾气不错的皇帝,也多少听得进一些大臣的劝诫,因此,朝政还不算荒废的太离谱。

    不过,由于酒色过度,晋武帝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群臣看着傻太子司马衷,再看看司马炎那颤颤巍巍的身子骨,都有说不尽的担心和忧愁。可是,太子这事儿算是皇帝家的私事,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张口。

    还是老臣卫瓘有办法,他趁着酒醉的机会,站到皇帝的身旁,手扶着御座对司马炎说道:“这座位可惜啦……”

    司马炎一听,立时明白卫瓘所说的意思,但又不愿意太驳老臣的面子,只好岔开话题道:“爱卿真的是醉了。”

    表面上不说,但私下里对于太子的智商,司马炎多少还是有点儿担心的,他决定考一考司马衷的能力。于是,司马炎找机会在皇宫中摆宴,将东宫(太子所居住的地方称作东宫)的大小官员都召集到殿里喝酒吃饭。然后,把一些大臣们呈上的奏折密封起来,送给司马衷裁决。

    面对这闭卷考试,司马衷傻呵呵的不明白其中机要,可太子妃贾南风人精一个,当然清楚里面的厉害。还好,考试没人监考,贾南风赶紧花高价钱从外面找来枪手,代太子答题。

    有道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外聘的枪手也不含糊,把考题答的出神入化,句句引经据典。看着这份绝对要拿100分的考卷,贾南风大喜过望,但一个一直跟在太子身旁的小随从却瞧出了破债,他向贾南风建言道:

    “娘娘,这卷子答的似乎太好了。”

    “答得好有什么不好?难道我花了请枪手的钱,还要看一堆狗屁不通的文字么?”贾南风一脸不高兴的说。

    “不是,您想啊,要是有一天野比康夫突然考了100分,那摆明了是多啦A梦帮着作弊了……”随从小心翼翼的说着,“太子的能力皇上是清楚的,这样弄巧成拙,恐怕要引来陛下的雷霆之怒啊。”

    贾南风沉吟道:“有道理,可事到如今,你说还能怎么办?”

    “不如就让小人随便写两笔,用大白话平铺直述,最后再请太子殿下誊写一遍。这样,太子这份60分的答卷,一定能过关。”

    “太好了,就这么定了!日后富贵了,一定不会忘了你的功劳。”贾南风大喜过望,对未来的赏赐更是信口胡诌起来。


    就这样,一份将及格的答卷送到司马炎手中。晋武帝看了大喜过望,赶紧把这些文件拿给卫瓘过目。卫瓘看了大吃一惊,但一下子又找不出啥明显的破绽,看着皇帝似笑非笑的眼神,卫瓘囧的狼狈不堪,连忙拜倒在地。

    贾充看了这场面,明白是卫瓘给司马衷穿了小鞋了,连忙通知女儿贾南风,一定要堤防卫瓘这家伙。

    这次成功的“考试”,让司马炎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想,也让晋王朝失去了一次自我救赎的良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6 01: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68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