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羽所封的到底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宇文铭 于 2010-9-24 17:43 发表
民间通常以为关羽是汉“寿亭侯”,但是近年来被很多专家学者雅正说是汉寿是地名,关羽其实是"汉寿"亭侯.小弟还是有点疑惑,关羽会不会是受封在寿县的亭侯呢?要知道在当时,汉寿在刘表的荆州治下,寿 ...

两汉亭侯都是地名加亭侯,没有前面加“汉”字的。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6 19: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5 13:12 发表
各位,关羽这个汉寿亭侯和汉寿县无关啊,他封的是亭侯,封号汉寿当然是亭名,怎么可能是县名?
不同等级的地名相同,古今皆有,何足为奇。

《后汉书 孝桓帝纪》“其封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条下注曰:“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谞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可见亭侯之所在,有的具体到亭,有的只具体到县或者乡。具体到县、乡可能就是其治所所在的亭为封的。所以,亭侯前的地名不一定指的是亭的具体名称,反而是以亭所在的县为称呼的比较多:如乐进所封“广昌亭侯”、张燕所封“安国亭侯”,广昌、安国都是的县名,广昌前汉属代郡、后汉属广昌国;安国两汉俱属中山。

汉寿亭侯也是指的以汉寿县之亭为封域,并非说亭名为汉寿。

两汉县侯,直接是县名加“侯”字,如汉初双相魏其侯及武安侯来说:魏其侯窦婴不称魏其县侯,其领地为琅玡郡的魏其县,封侯后改成为国,即侯国;武安侯田蚡不称武安县侯,其领地原为魏郡之武安县,亦以封侯之关系,武安县改为武安国。因为亭侯前虽然有的直接加县名,但有“亭”字,可以跟县侯区分,不至误解。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0-14 16: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9-26 20:11 发表
我赞同历山前面的观点,即亭侯封号未必尽是亭名,也有以县名为号的。除了历山所举例之外,再比如刘备“宜城亭侯”,张燕“安国亭侯”,宜城、安国皆是县名。

但后半段历山说的不对。

亭侯、乡侯、县侯是东汉爵制,西汉时无此等级,而仅仅称侯而已。虽然在食邑上,西汉列侯“大者食县,小者乡亭”,但在称呼上则全部为“××侯”。

到东汉时,始分列侯为县、乡、亭三等,县侯立国,乡、亭侯不立国。如此而已。 ...

《汉书 匡衡传》:“建昭三年...封乐安乡侯”,怎么说西汉没有这等级呢?

西汉封侯虽举户数,然一定有疆域。论见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之封侯制度等。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8 14: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10:27 发表

你有没有想过,按你这个说法,一县只能封一侯——即使其并非县侯——否则封号会相同,这可能吗?为了封个亭侯,一县之内就再不封侯?
不要想当然,连常理也不顾,只能被打脸

据《百官表》西汉末年有乡六千六百二十二,平均县辖四乡有余;有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平均乡辖四又二分之一亭。《续汉志》引《东观记》。东汉永宁时有乡三千六百八十一,平均县辖三乡有余;有亭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三,平均乡辖三又三分之一亭。

即使一县之内有数乡数亭,然没有一县之内同时封两个乡侯或亭侯的记载,您如果能找出来,算您高明!!!!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7 12: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12:14 发表
那是因为东汉没有侯表,史料不足而已。
亭侯用县名作封号,那乡侯呢?你为了这个臆想的说法,要编多少才能弥缝?

您能把东汉全部亭名列出来吗?您如果能列出来,算您高明!!!!
如果你列不出来,你凭什么 ...

东汉乡侯 有“乡”字,岂能与亭侯 县侯混淆?

不用把所有亭找出来,有了县名就可以了,反正不重复——因为重复的您找不到。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7 12: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13:54 发表
找了几个,还请历山学士指教:
江南亭侯赵温,江南县属何州何郡?
澹津亭侯士孙萌,澹津县属何州何郡?
益寿亭侯于禁,益寿县属何州何郡?
万岁亭侯荀彧,万岁县属何州何郡?

先来这四个吧,等你先把这四 ...

我前面说过,据《后汉书 孝桓帝纪》“其封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条下注曰:“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谞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亭侯,有具体到县名的 有具体到乡名的,没有否认有具体到亭名的。你举得这些亭侯都是具体到亭名的而已。不能因为有具体到亭名的,就说所有亭侯前面的地名都是县。你犯了绝对化错误。

同样,我也没有说过所有“亭侯”二字前面的地名都是县名。。。。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7 18: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13:54 发表
找了几个,还请历山学士指教:
江南亭侯赵温,江南县属何州何郡?
澹津亭侯士孙萌,澹津县属何州何郡?
益寿亭侯于禁,益寿县属何州何郡?
万岁亭侯荀彧,万岁县属何州何郡?

先来这四个吧,等你先把这四 ...

我前面说过,据《后汉书 孝桓帝纪》“其封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条下注曰:“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谞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亭侯,有具体到县名的 有具体到乡名的,没有否认有具体到亭名的。你举得这些亭侯都是具体到亭名的而已。不能因为有具体到亭名的,就说所有亭侯前面的地名都是县。你犯了绝对化错误。

同样,我也没有说过所有“亭侯”二字前面的地名都是县名。。。。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7 18: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17:00 发表
你的意思是,县侯的封号是县名,乡侯的封号是乡名,但亭侯的封号就可能是县名,可能是乡名,也可能是亭名?
那好,除了把亭侯前的封号硬解作县名,你还有没有什么证据能说明东汉竟然行用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制度?

网络原因发帖重复了,请斑竹把重复的删去吧


前面的证据完全能证明了,还让我举什么证据?你要做的是否定这些证据而不是让我再找证据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18:48 发表
你这些证据很无力啊,有些县名是以乡字结的,难道不能有些亭名以乡字结?
而且,这几个例子都没有涉及到县名,当然也就不能证明县名可以作亭侯封号。

较劲了吧,我哪里说过亭侯前面不能是亭名?不要栽赃!再次重申,我的意见是亭侯两字前可以是县名 可以是乡名 也可以是亭名。

只要是亭在县之治所的,即都亭。就可以直接以县称呼,这个例子里的“邺都亭”,其省称应该就是邺亭侯。(都亭侯与关内侯一样为无封地的名号侯,那是后来的事情。)同样汉寿亭侯 宜城亭侯 费亭侯等等,也是一样,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亭跟县同名?这些地名只能是县。孤证不立,除非你能找出“亭侯”以外的证据证明有跟这些县同名的亭!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7 21: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9-27 20:35 发表
怎么你要证明的事情反要我找证据?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亭跟县同名?怎么不可能?你从哪知道可不可能?
而且,你的说法现在变成是认为这些以你所谓县名为封号的亭侯都是某县都亭侯,你这观点你要证明啊,不是你说说 ...

我说汉寿 费 宜城等为县名,《地理志》等证据多的是。即使曹腾至曹操所封之费亭,非费县之都亭。不能就此认为所有县名加亭的亭侯所封,都不在该县而别有与县名相同之亭。相反,此一费亭为特例,故而多家都为之注释。而不加注释者,正因为是通行的县名加都亭,省略为县名加亭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2-7-6 11:1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13 14:2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 10:20 发表
当然,如果你秉承历史不可知论,认为一定要找到汉寿亭,才能确定汉寿亭侯是亭名,那就不要再讨论了,没有意义。

等等,就算有了汉寿亭,关羽这个汉寿亭侯也未必是以亭名啊,毕竟当时有个汉寿县呢!只要不承认 ...

两汉国都、郡治、县治治所所在皆有都亭,如:

《续汉书》志第五注引蔡邕独断曰:“巡狩[校]猎还,公卿以下陈雒阳都亭前街上,乘舆到,公卿以下拜,天子下车,公卿[亲]识颜色,然后还宫。”

《后汉书》卷八十一:“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

《汉书》卷八十四“会北地浩商为义渠长所捕,亡,长取其母,与豭猪连系都亭下。商兄弟会宾客,自称司隶掾、长安县尉,杀义渠长妻子六人,亡。”

又《后汉书》卷七延熹二年八月壬午“诏曰:‘…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内外协同,漏刻之闲,桀逆枭夷。斯诚社稷之佑,臣下之力,宜班庆赏,以酬忠勋。其封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于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注曰:“五县侯谓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阳侯。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谞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同书卷三十三《虞放传》曰:“桓帝时为尚书,以议诛大将军梁冀功封都亭侯。”按《前汉志》济阴郡有吕都县,《续汉志》无,盖世祖省入冤句,则知故吕都县所治之亭,县省后仍称为都亭。吕都亭者即故吕都县之都亭也。

都乡也多指治所所在之乡(之所以言“多指”,因常山国有都乡县,故有些都乡侯是县侯,须分辨),如:


《后汉书》卷五十七《刘瑜传》曰:“及桓帝诛大将军梁冀,勋参建大谋,封宜阳乡侯。仆射霍谞,尚书张敬﹑欧阳参﹑李伟﹑虞放﹑周永,并封亭侯。”同书卷六十七《尹勋传》曰:“及桓帝诛大将军梁冀,勋参建大谋,封都乡侯。”知此宜阳乡即宜阳县之都乡。

又如《后汉书》卷七十二、《魏志》卷六都言董卓于中平二年受封斄乡侯,而《吴志》卷一引《吴志》卷一引《山阳公载记》董卓自言“台以此封孤都乡侯”。《前汉志》右扶风有斄县,即邰县。《续汉志》郿县有邰亭。知世祖省入郿县。而故斄县所治之乡在县省后仍称为都乡,则知此斄乡者实故斄县之都乡甚明。

再如《后汉书》卷三十四梁冀所封之比景都乡侯、《后汉书》卷十下“封不其乡侯”李贤注曰:“不其县属琅邪郡,...盖其县之乡也。”

以上数条可以看出,县治所在之乡、亭,都可以称谓都乡、都亭,可以仅仅冠以县名称之。非都乡、都亭者则需加别于县名的称谓,如乡侯方面的杨茂所封之乌伤新阳乡、何武所封之不其汜乡;亭侯方面的李玮所封之宜阳金门亭、周永下邳高迁乡亭。《后汉书》卷七十四李贤注:“南皮,...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知县名与亭名不能相同,县名不能用作亭名。既已知“汉寿”为县名,则其不能为亭名,只能为其所属之亭甚明。又贾诩封“魏寿亭侯”,盖曹魏改汉寿为魏寿,遥封贾诩。则“汉寿”岂能即是县名,又为乡名,再为亭名?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0-14 14: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14 03: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sowhat 于 2010-10-14 02:21 发表
盖太多了




县治所在之乡、亭,都可以称谓都乡、都亭,可以仅仅冠以县名称之。非都乡、都亭者则需加别于县名的称谓,如杨茂所封之乌伤新阳乡、李玮所封之宜阳金门亭。
-----------

都乡侯,都亭侯独立出现,不冠县名比比皆是,"非都乡、都亭者则需加别于县名的称谓"  似乎还没论证需要?

不都有加的?霍谞传里也是邺都亭侯,都乡侯,都亭侯没感觉在这方面特殊了。
...

没说都亭侯 都亭侯不可以独立出现,这里强调的是冠以县名的情况。主要是为了说明,只要是所冠是已知县名的,肯定指的是县名而非亭名,只能是某某县之亭而不是亭的名字叫某某。如汉寿亭侯,只能是汉寿县所属的亭所封之侯,而不是说有个亭就叫汉寿亭,汉寿只能是县名。同理,你所举的邺都亭也是指的邺县的都亭,而不是某些人理解的有个亭叫邺都。

另外,都乡侯单独出现的时候不能就认为是乡侯,因为常山国有都乡县,都乡侯也能指县侯,必须加以分辨。当然很多是难以分辨的。而都亭侯不存在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0-14 03:2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14 11:3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sowhat 于 2010-10-14 03:39 发表



都亭之意汉书就有了,就是县治所在亭。都乡侯一般也不会都指都乡县,这些很可能都是省了县名。如认为汉寿亭侯是汉寿的都亭侯,就怕出现和有县名一样的亭名,比如东武。

钟繇所封之东武亭,我觉得也应该是东武县的都亭,起码是东武县的亭,不能是东武县以外还有一个别的叫东武的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14 15:1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4 14:55 发表
《马武传》:……进至安*(定)*次、小广阳,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即广平亭也,在今幽州范阳县西南,以有广阳国,故谓此亭为小广阳也。

《琅邪孝王京 ...

虞放所封为冤句吕都亭,《虞放传》曰:“桓帝时为尚书,以议诛大将军梁冀功封都亭侯。”,全称冤句吕都亭,简称都亭,怎么找不出来?难道像你那样的理解,亭的前面都是亭名,那这个亭就叫做“冤句吕都”,又叫做“都”?这还是汉语?您还是中国人?

董卓所封为斄乡侯,其自称却是都乡侯,请问您怎么解释?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0-14 15: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14 15: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4 15:13 发表
《王涣传》有洛阳安阳亭。

居然还有一个明证,这我得说你历山学士看书不细:
你前面所举的费亭侯,续汉书郡国志章怀注有明言:
泰山郡……费,侯国,故属东海。
  注曹腾封费是酇县费亭,非此国。

你学习一下吧,为《续汉书》之志作注的是刘昭,其余的才是李贤!!!!


鲁有东西二费,关于曹腾所封之费亭,莫衷一是。《读史方舆纪要》引《晋书地道记》:“湖陆西有费亭城,魏武初封费亭侯,即此。”湖陆汉属山阳,晋代属高平,都与刘昭所注的酇县相隔悬远。

再者,即令曹腾至曹操所封之费亭,非费县之都亭。不能就此认为所有县名加亭的亭侯所封之地都不在该县而别有与县名相同之亭。相反,此一“费亭”当为特例,故而多家都为之注释。而不加注释者,正因为是通行的县名加都亭,省略为县名加亭而已。

也就是说费县之外有别一费亭,也不能证明汉寿县之外有另一个“汉寿亭”,吕都县之外有别的“吕都亭”!除非你有证据。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2-7-6 11: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14 15: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4 15:21 发表
我说的是都亭侯简称,装傻有意思?再提醒你一句,抬杠的话少说

比如邺都亭侯,有简称邺亭侯的吗?

到底是谁抬杠?邺都亭不是邺县的都亭,是什么?请问那么多都亭侯,按你的理解都是一个叫“都”的亭吗?可笑之极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0-14 15: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10-10-26 22:0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4 18:57 发表
我只是泛称一下,这个又不是主题,你至于用4个叹号这么激动?

你就老老实实承认亭名和县名可以重复就行了,甭扯没用的。
亭名和县名既然可以重复,你臆想的什么亭侯封号之前有所谓县名就是该县都亭侯也就没 ...

某些人说“亭”之前所冠之字皆为亭名,与县名无关。按此高人的逻辑,那么“修武仁”、“宜阳金门”、“冤句吕都”这些都只是亭的名字,与县名不相关,这样的命名方法除了音译,能是中国人的命名方式?所以,持这种逻辑的人,必然不是中国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4 15:13 发表
《王涣传》有洛阳安阳亭。

居然还有一个明证,这我得说你历山学士看书不细:
你前面所举的费亭侯,续汉书郡国志章怀注有明言:
泰山郡……费,侯国,故属东海。
  注曹腾封费是酇县费亭,非此国。

即使曹腾至曹操所封之费亭,非费县之都亭。不能就此认为所有县名加亭的亭侯所封,都不在该县而别有与县名相同之亭。相反,此一费亭为特例,故而多家都为之注释。而不加注释者,正因为是通行的县名加都亭,省略为县名加亭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2-7-6 11: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0-10-14 14:55 发表
《马武传》:……进至安*(定)*次、小广阳,[二]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二]即广平亭也,在今幽州范阳县西南,以有广阳国,故谓此亭为小广阳也。

《琅邪孝王京传》:……立三十一年薨,葬东海即丘广平亭,有诏割亭属开阳。……

广平是县名不用多说吧?

你所举的南皮,只是因地理相近,所以避免重名,并不能证明亭名不得与县名重复。
“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只要不心存成见,故意歪解,细味文意,则其理甚明:因为附近有叫北皮的地方,所以这里叫南皮。


至于你说的(县名)亭侯是(县名)都亭侯的简称,要想证明很简单,只要找出一对全称简称的例子。可惜不存在的东西你当然找不出来。
.

地理没学好啊 这两个广平亭根本不是一处。《后汉书 耿弇传》:“时,军士疲弊,遂大败奔还,壁范阳,数日乃振,贼亦退去,从追至容城、小广阳、安次,连战破之。”注曰:“广阳国有广阳县,故曰小广阳。”两汉县名同郡名者,例加“小”字,如沛郡沛县称小沛,广汉郡广汉县称为小广汉等。《马武传》注以亭来释县,恐不恰当。则前者属幽州广阳国广阳县,后者很明显在东海郡即丘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2-7-7 10:54 发表

我再说一遍,那不是县名,而是亭名,不要想当然的把自己以为的当事实来说。就像吉林省的吉林是省名,吉林市的吉林是市名,虽然吉林两个字相同。
而且你这个说法几近废话,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亭侯前的封号是亭名,这是正常逻辑,因为史书不能遍记亭名,这是正常的。你说是县名,那你要举证据的,不是来个似是而非的双重否定句就行。如果你有史料为据,那咱们可以继续讨论,没有的话,我只能按正常逻辑来读史书。..

《水经》卷十二年《巨马河注》:(巨马河)“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屏矣。魏封乐进为侯国。”按《三国志》本传乐进封广昌亭侯。很明显 广昌亭即在广昌县城内,县亭同名同地。这与汉寿亭当属一类。

至于因亭置县、县废而亭仍其名的例子很多。

前者如《水经》卷十二《圣水注》“又东过阳乡县北,...圣水又东南径阳乡城西,不径其北矣。县,故涿之阳亭也。《地理风俗记》曰:涿县东五十里有阳乡亭,后分为县。王莽时,更名章武。”是分涿县之阳乡亭为阳乡县,王莽时改名章武。

再提供一个例子——《水经》卷二《河水注》曰: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水出西南远山,东北流,迳牛心堆东。又北迳西平亭西,东北入湟水。湟水又东,迳西平城北。东城,即故亭也。汉景帝六年,封陇西太守北地公孙浑邪为侯国。魏黄初中,立西平郡,凭倚故亭,增筑南西北三城,以为郡治。湟水又东,迳土楼南。楼北倚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阚骃曰: 西平亭北,有土楼神祠者也。今在亭东北五里。右则五泉注之。泉发西平亭北, 雁次相缀,东北流,至土楼南,北入湟水。湟水又东,右合葱谷水。水有四源, 各出一溪,乱流注于湟水。又东,迳东亭北,东出漆峡,山峡也。东流,右则漆 谷常溪注之,左则甘夷川水入焉。湟水又东,安夷川水注之。水发远山,西北流, 控引众川,北屈,迳安夷城西北,东入湟水。湟水又东,迳安夷县故城。城有东西门,在西平亭东七十里,阚骃曰:四十里。可见,西平立郡后,其郡治所在西平城之东城是原来的“故亭”,立郡时“增筑南西北三城”,立郡后这个“故亭”得名“西平亭”。

亭升格为县治、郡治例子很多,如《续汉书 郡国志》汉阳郡下注引《献帝起居注》曰:“初平四年,分汉阳置永阳郡,以乡、亭为属县。”《三国志》卷二《文帝纪》黄初元年“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续汉书 郡国志》颍阴县下注引《帝王世纪》曰:“魏文帝登禅于曲蠡之繁阳亭,为县曰繁昌。”可见,亭于立县前名为繁阳亭,而改为繁昌县后,其名称当也从西平亭之例。

后者,即县省为亭后,仍用县名名亭。《续汉书 郡国志》汉阳郡略阳县“有街泉亭”,注曰:“街泉故县省”。据《汉书 地理志》天水郡有街泉县。可知东汉省为亭,仍用县名称亭。再如《水经》卷十《浊漳水注》“故渎又东北径辟阳亭。汉高帝六年,封审食其为侯国,王莽之乐信也。《地理风俗记》曰:广川西南六十里有辟阳亭故县也。”“东北径参户亭,分为二渎。应劭曰:平舒县西南五十里有参户亭故县也。”“易水又东径樊舆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条为侯国,王莽更名握符矣。《地理风俗记》曰: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樊舆亭故县也。”是前汉辟阳县、参户县、樊舆县后汉皆省为亭,仍县之名。

县名与县治所在亭名的关系,非常清楚。

关于乡侯的,《水经》卷三十二《決水注》“決水又北右会阳泉水,水受決水东北流,迳阳泉县故城东,故阳泉乡也。汉献帝中,封太尉黄琬为侯国。”据其本传黄琬所封为阳泉乡侯,则知其所封之乡正在阳泉县治之地,县乡同名同地同时甚明。

再说一个乡侯的,《后汉书》卷十下《灵帝宋皇后纪》“父酆,执金吾,封不其乡侯。”注曰:不其,,属琅邪郡,故城在今莱州即墨县西南,盖其县之乡也。县乡同名同地同时。

至于以县名乡,县废而乡仍其名的例子更多。《水经注》卷五《河水注》“又北迳安陵县西,本修之安陵乡也”;同书卷六《汾水注》“汾水又南迳梗阳县故城东,故榆次之梗阳乡也”,都是县乡同名同地,以乡名县。同书卷五《河水注》“又东北迳重丘县故城西,......应劭曰:安德县北五十里有重丘乡,故县也”,“河水又东北迳阿阳县故城西,汉高帝六年封郎中万䜣为侯国,应劭曰:漯阴县东南五十里有阿阳乡,故县也”,这都是县乡同名同地,县废后乡仍其名。



前面举了关于都亭与郡县治所关系的很多例子 怎么说没有证据?最明显的就是邺都亭。《后汉书》卷十下《灵帝何皇后纪》注曰:“凡言都亭者,并城内亭也。”不是邺县邺城内的亭是什么呢?

县之都亭,例子非常多。仅举其一,《汉书 翟方进传》:会北地浩商为义渠长所捕,亡,长取其母,与豭猪连系都亭下。此为义渠县城内之都亭。

又《后汉书 陈愍王刘宠传》: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

刘宠所封为陈国,其治所有都亭甚明。此为郡国之都亭。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2-7-7 10:54 发表这就是完全的想当然了。那我是否可以问问你,对常见的都亭侯却不省作县名加亭侯,你又会作何解释呢?不过还不需要你解释,因为你现在提的说法还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并没有被证明。只有当你能证明你的说法时,才需要解释和你的说法相矛盾的史料。
最后我还要再强调一遍,对史料的解释仍然要以史料为依据,不能想当然。亭名和县名相同就说成是县都亭,还有许多亭名和县名不同的,史书同样没有说明此亭属何县,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么明显的矛盾。
亭侯前的封号是亭名,如果你有证据证明不是亭名,举出来,咱们才有继续讨论的基础。如果没有证据,只是自己一味强调就是如此就是如此,硬要把亭侯前的封号说成是县名,那就丧失了讨论的基础。因为那样的话,大家都可以天马行空的自说自话了,可是,却不能叫做讨论历史。
你需要史料来证明你的观点,没有史料的话,你的观点就没有依据,就这么简单。
增字解史,智者不为。..

都亭侯后来成为一种只领爵禄,没有封地的爵位,如关内侯一样,所以前面就没有封地名了。

附一张《水经注图》中有关西平城与西平亭的方位关系帮助你理解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4-4-30 13: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关羽没有封县侯 汉寿亭侯 是亭侯 非县侯 只是因为在汉寿县城内之都亭 故又称汉寿亭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3-4-22 09: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4-1-30 14:23 发表

没有史料依据,不要凭空编造。

101楼给出那么多史料 有些人看不懂没办法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4-2-18 16: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14-2-17 19:12 发表
你列出的乐进这几个人的依据就挺好,你要是有关羽的这种依据,拿出来,问题立马解决。拿不出来,就不要一副必定如此的态度,因为你没有依据,而且你的推论在逻辑上也不成立。

什么叫做考据?没有考据有历史可言吗?只要是有理有据的考证,怎么就不能下结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烂木头 于 2014-3-16 09:05 发表
关羽的汉寿亭侯,按此要领区别:若是读为“汉.寿亭.侯”,则指县侯,享有一个叫寿亭县的地方(可惜当时没这个地名),可领全县;或读为“汉寿.亭侯”,指的是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可领一亭之地,汉寿可以为亭 ...

读为“汉.寿亭.侯”, 完全是不可能的,只要看看两汉书 三国志,受封为侯者多了去了,哪有在前面加“ 汉” 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月无琊 于 2014-2-22 00:43 发表
看完了历山和风先生两位马拉松式的拉锯,忍不住跳出来发发牢骚。
  深感文人酸气。乾嘉考据之风已为借鉴,我在轩辕也看到过很多为了各自立场,各种复制,各种掐架。但归根结底——有意义么?汉寿是亭还是县,抑 ...

不好意思 让您难受了  不过 水经注 各版本的 确实读过几遍且做过部分文字比堪工作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9 00: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27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