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安阳的不是曹操的真墓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09-12-28 13: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铭牌没啥问题,诸如曰王勾践自作用剑之类,虽然出在江陵,也不能就否定是勾践的。汉末仍然事死如事生,生前之物入葬且标明,不是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9-12-28 13:5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09-12-29 18:0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36795175703888


这是 公布 曹操墓前的09年3月的探索发现



那时已经确定了 曹操墓的大致范围,河南只是怕河北抢生意,抢先发布而已。

诸位怀疑者,最好说出有力的证据。轻易肯定与轻易否定 本质是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9-12-29 18:1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发表于 2009-12-29 18:2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9 11:36 发表

朱德的扁担上写:“朱德扁担,不许乱拿”这叫铭文,旁边贴个字条:“开国元帅、人大委员长朱德生前用扁担”那叫介绍。
请问,曹操的刀和戟的介绍是给谁看的?给曹老爷子自己,怕老人家死后老年痴呆认不得自己 ...

请您还是搞清楚过去人关于灵魂的认识再来说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9 18:39 发表

视死如生,鬼神者二气之晾能也。
你不需要论证我是否清楚,你只要举出一个考证的古墓(不是雨花台之类有现代意识的烈士陵园或者纪念馆啊)里面有类似专门标注墓主生前用的铭牌,我就承认。
呵呵,须知殉葬的 ...

事先说明,本人不是河南人,也不是河北人,更不是安徽人,曹操墓之所在于吾没有利害。

曹操既崇尚薄葬,曹丕于葬曹操时作铭牌示之于人,欲显其尊从父训,及绝盗墓之念。

曹操既改汉之葬俗,就不能以多数人之规制否定特殊!你要做的是找到此墓非曹操墓之证据,而不是否定能证明曹操墓的证据!给你指条路,如果想否定,去墓里或者文物贩子手里,收点“刘备常所用”也可以,问题是您这辈子也找不到!

不要以为否定一切就高明,那是红卫兵干的事,对一件事物的肯定远比否定要难的多,高明的多!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8 10: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7 15:48 发表
1、曹操是名人,如果说果真是他的墓,那么多明显的标志,盗墓贼自然会把他的东西卖出个好价钱,得到的人,也一定会把他作为宝贝,千把年了,总归古董界里应该不少,怎么确不见提起?须知,曹魏的西晋存在极短,以后乱世里的盗墓贼,大可以把盗墓的责任推到以前胡人政权的身上。最不济,也应该有个墓志铭留下来啊? ...

1.都知道曹操是薄葬,墓中无藏金银珠宝,盗墓者所获无几,何能传世?而石牌石枕之类,在盗墓者看来不名一文,不值得一盗!而近期自文物贩子所缴获,当是鲁潜墓志铭发现后,今人所为。

墓志铭之不见,考古者已作答,此不赘言。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7 15:48 发表
2、曹操是盗墓的行家,可谓老鸟,相信对于各种墓的防盗设施是很通晓的,他的墓应该是机关重重才对,可是这座大墓气势还可以,但是怎么没有什么流沙墓、陷坑之类的机关?从画面上看,塞门的石头也太马虎了。 ...

曹操墓之屡经盗掘,如何以今天的状况得知其墓原无机关?且在曹操看来不封不树单凭西门豹祠西原无法发现其墓地所在,正如曹丕“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确明白无误自表首阳山东一样,都是大处而言,易代之后不封不树且“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的高陵是万无一失的!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7 15:48 发表
3、所谓的专家说证据是后世的一块墓志铭,说距离魏武帝多少多少步。有点搞笑啊!曹植都不知道,问他哥哥曹丕,曹丕也没有说。后世怎么知道的?而且清楚得知道是多少步?南北朝时期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裴松之不知道、范晔不知道,驸马爷是什么东西,倒知道了?

曹丕的《武帝哀策文》、《罢墓祭诏》,曹植的《武帝诔文》等,都提到了曹操高陵的状况,如何说两兄弟都不知道?可笑之至!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7 15:48 发表
4、回到文字上,忽然发现有破绽,魏武王是没有错的,封国在魏,谥号为武,但是,为什么在他自己的墓地里出现?生怕他老人家认不出自己的兵器,还是给别人看的?总不会是给别的鬼看的吧?请问,历代墓地里有给墓主自己的东西贴上谥号标签的?是不是让后世的人看啊?办展览啊?

两汉墓葬,有名位者,都有各自的印玺入葬,自然不用铭牌。如你所解,这些印玺都是给鬼看的,生怕死者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指明身份的东西就是办展览?那么两汉墓中的这些展览规格好高啊!

而曹操“玺不存身, 唯绋是荷”,没有表明其身份的东西。多数人认为“曹操不让印玺随葬,显然是不愿明示身份”,此说不通,如果盗墓者进入坟墓,当是早知身份或者与身份无关,既然已经进入而行盗,有没有表明身份的印玺又有什么相关?

我认为曹操本身自然是有篡汉之意图的,不以王或丞相之印玺随身,就不是以王或丞相的身份入葬,说明曹操对其地位是不满意的!且料到必有易代追封之事而已!曹丕恐是不解其意而做铭牌。且既然曹操反对立碑,当时又没有墓志铭,再加上没有印玺入葬。那么在曹丕看来,以铭牌方式表明其身份,并起到宣扬薄葬,杜绝盗墓作用,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慰项石能刻字,而其他器物无法直接刻字,只能作铭牌。而其作用与印玺何异?
曹丕尊曹操薄葬之遗训,作铭牌以示人又随而入葬,有何不可?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7 15:48 发表
5、一个男人,两个女人的头盖骨,看起来振振有词,可是粗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早已经被谴回娘家,后来的卞皇后一直活到孙子曹叡执政的太和四年才辞世,除了她老人家,谁有资格和曹操同穴?要是卞皇后有那么大度,史家为什么不记载?别告诉我另一个是丁夫人,就算丁夫人同葬,也应该恢复名分的。

言墓中之一女为卞皇后自然言之太早,但此言并非出自考古人之口!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12-27 15:48 发表
6、是哪个有文化有水平的盗墓贼,把书都搬走了?又就此没有了?!

记载中没有说典籍入葬,又如何得知墓中必有简册?穿越实非考古辩议之法1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9 10: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0-1-8 13:29 发表

按照“考古者”的资料,且不谈散落珠宝的原件若干,至少有大戟一杆,大刀一把,即便不是什么神兵,至少也算是利器吧?以古人对兵刃的特殊爱好,加上南北朝的变态行为,宣称手上的是曹操刀,绝对是件拉风的事情,怎么不见历代笔记提及? ...

不知道你这里想说什么,戟、刀就不能入葬?难道戟、刀必须要有笔记小说为证?请问马王堆、刘胜墓之入葬器物至于长信宫灯者,都有笔记小说为证不成?

而曹操高陵本来建有陵屋,且画于禁被擒之事,曹丕后虽毁之。鲁潜时当仍有迹可寻。

曹操“敛以时服”之“时服”本身就可能带有一些珠宝,如玉佩、冠带之类。《晋书·礼志》(卷二十)说:“魏武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则随葬有四时之衣物,并非只有身上穿的。作为魏王及丞相的曹操,其四时衣物自然镶缀珠宝玉石。但衣物所带之物并不是“无藏金玉珍宝”之所指。而出土之玛瑙珠、玉件很少,极可能是衣冠所带,而非单独随葬入棺之物。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0-1-8 13:29 发表

须知,当时曹丕还未曾篡位成功,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数,根据史记记载即便在汉文帝时,高陵也曾被盗,采取防盗措施,正常的。即便被盗,如陷坑、积沙和大块的塞石也很难毁掉。参看徐州各楚王墓就是。据报道曹操墓只以青砖塞门,实在过分。且盗墓多从盗洞,不会毁坏塞石;官盗则应该有记载。

曹操本人有薄葬的遗令,但并没有说要别人找不到,高陵有陵屋等之建筑就是明证,甚至他到底有没有打消盗墓者念头的想法亦未可知。(这与曹丕不同,曹丕薄葬之俗,承自曹氏,然未起陵屋。且毁掉了高陵的陵屋。那是因为他是篡汉之人,确实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且有送葬入葬时之铭牌所见之物,没有有价值的金银珠宝(关于出土的几件的珠子 玉佩已见前),自认为已绝后世盗墓之念。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0-1-8 13:29 发表

足下看来,曹丕真的是有现代展览意识了,只是这样超前的意识不但未曾为后世所效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被记录下来,不可笑么?不知道这个展览会办了多长时间?一个月还是一年?于禁先生看到的庞德不屈画哪里去了?...

自邺城至于葬地之送葬途中及入葬过程都可以铭牌示人,何谓展览一年?以今推古,罪莫大焉。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0-1-8 13:29 发表

不怕刘大前所长找你麻烦?刘先生把卞皇后的年龄都搞错了,足见水平震古烁今。...

考古负责人是潘姓,与你叙之人无干。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0-1-8 13:29 发表

我知道,曹丕是知道,也正是他回答曹植关于父亲墓地的时候语焉不详,曹植的文字艺术想象而已,难道他真的见过洛神不成?

曹植自然不能见神,其托言洛神事出无奈。

如其未见入葬之情景而自造文赋,曹丕杀之有据,何用七步?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9 10:0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0-1-8 23:35 发表

请问,马王堆和满城汉墓里的东西被盗墓贼搞出来了么?长信宫灯就更有意思了,怎么没有窦琯常所用宫灯的铭文啊?

两汉墓葬,有名位者,都有各自的印玺入葬,自然不用铭牌。如你所解,这些印玺都是给鬼看的,生怕死者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指明身份的东西就是办展览?那么两汉墓中的这些展览规格好高啊!

而曹操“玺不存身, 唯绋是荷”,没有表明其身份的东西。多数人认为“曹操不让印玺随葬,显然是不愿明示身份”,此说不通,如果盗墓者进入坟墓,当是早知身份或者与身份无关,既然已经进入而行盗,有没有表明身份的印玺又有什么相关?

我认为曹操本身自然是有篡汉之意图的,不以王或丞相之印玺随身,就不是以王或丞相的身份入葬,说明曹操对其地位是不满意的!且料到必有易代追封之事而已!曹丕恐是不解其意而做铭牌。且既然曹操反对立碑,当时又没有墓志铭,再加上没有印玺入葬。那么在曹丕看来,以铭牌方式表明其身份,并起到宣扬薄葬,杜绝盗墓作用,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慰项石能刻字,而其他器物无法直接刻字,只能作铭牌。而其作用与印玺何异?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9 10: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汉之征南de 于 2010-1-26 14:25 发表
官方和一部分学者认为,我们说是就一定是,我们是专业的,而民间的质疑都是肤浅的、轻薄的、制造混乱的。我们说是是因为是的可能性大约不是,所以其他不专业的我们都要加以嘲笑和鄙视,不允许有异样的声音,如果 ...

能否定当然好,问题是现在持否定意见者,拿不出任何否定之证据,只是为否定而否定。完全不顾历史记载与出土证据,栽赃嫁祸,这样的否定宁可不要!

一些人,甚至连“魏武王”是谁都搞不清楚,就出来否定。与此比较,考古结论那是难以撼动了!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7 11:3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汉之征南de 于 2010-1-27 11:40 发表

虽不是专家,却专门揭露这些自诩专家的人!

破妄自尊大者,计有余也!

QUOTE:
原帖由 汉之征南de 发表于 2010-1-27 09:14
楼上:


姜维和王平争执汉中防务时就可看出:王平赞成据险坚守,姜维则执意放敌入汉中然后全歼。姜维的方法是冒险但可搏大胜。其人常欲兴军大举,亦如此。

原帖被锁,于此答复你:

1.《三国志》从没有说姜维没有“执意放敌入汉中”。

你只是根据《三国志》以为的东西说事,不审历史记载材料的主次稂莠,真真丢人。

由此,姜维从没有“听敌入平”,你说什么“执意放敌入汉中”,纯粹污蔑。我开了新帖,(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 ... &extra=page%3D1),有异议,可以去那里继续说。

QUOTE:
原帖由 汉之征南de 发表于 2010-1-27 09:14

他承担的军事责任,很明白,回师时过于决绝,使用主力撤退并寻求歼灭邓,而没有固守门户当钟。

这些都是很明白的,什么叫“泛泛之论,言之无物”?

原来以为你还有些学问和历史认真劲,一看原来自视为高的庸人。

2.你跟暴民真是绝配,一个指责姜维没有及时回军,一个却更离谱的指责姜维回军过快,真是笑话!

姜维回军快有什么可指责?

姜维被邓艾围追堵截,生怕不能及时回援蜀中。哪里记载他“寻求歼灭邓”?

不但不审史料,还自造史料,罪莫大焉!不知道庸人是指人还是自指!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7 15:4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14: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0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