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0-13 23:22 发表
《春秋》经: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这是第一次宋伐齐,其结果如何,经未名言。而《传》则有言:“三月,齐人杀无亏”,注曰:“以说宋”,可见,在宋国强大兵力之下,齐国只好 ...
在下觉得齐桓托付孝公给宋襄,其实也是个没法子的选择。那时秦根本不热心中国之事,楚明显是敌人,晋在那时也一直没参与过会盟,数数看当时会盟的诸侯中,也就是齐算个大国了。像托孤这种事,要选择一个比较有实力的诸侯,齐桓的选择其实很小,不是宋恐怕就只有鲁了。而鲁国,和齐可以说是利益最不一致的了吧,齐强必然鲁弱,鲁恐怕最乐意看到齐内乱了。宋感觉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齐桓选择宋,最重要的还是看他具有让国的美德吧,相信这样的人必然能不负重托,不会在齐桓死之后就变卦。这和宋襄其他方面怎么样应该没多大关系。
宋襄立孝公的过程中,军事因素的作用感觉不大,更重要的恐怕是在政治方面。孝公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齐人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就没什么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