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所謂“蜀國”——至今仍未消除的誤解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7 22: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所謂“蜀國”——至今仍未消除的誤解

好久沒來這個網站,看到“三國史話”旁邊那個“魏蜀吳”變換的圖片,不禁又要感嘆一番。

蜀漢的國號為漢,其實這是再明白不過的史實了,爲啥今天的人們仍然以“蜀國”來稱呼?

當時,曹吉利之子篡漢自立,劉備建立了新的政權,國號為漢。雖説是新政權,但從皇帝血統和蜀漢繼續祭祀漢代皇帝的史實來看,這無疑是漢的延續。這不僅僅是蜀漢當局的自稱,孫權在和蜀漢結盟時,也說“今日滅叡,禽其徒黨,非漢與吳,將復誰任”,明確承認蜀漢為東漢之延續。

“蜀國”這稱呼,來源於曹魏政權對殘餘漢家勢力的蔑稱。曹魏是一個怎樣的政權?它的開創者,名叫曹吉利,又名曹瞞,特點就是“輕佻無威重”以猥瑣聞名。曹吉利的爺爺,則是一個宦官。曹魏政權,把這個小JJ被切掉的畸形閹人,奉為“高皇帝”。曹吉利的兒子曹丕篡漢之後,更是發揮了老爹猥瑣的風格,僅因借錢被拒,就要殺曹洪。對待為曹吉利出生入死數十年,為保全數萬無辜士兵性命而忍辱做戰俘的于禁,表面上好言勸慰,背後卻是羞辱【本段非核心內容,順便表達一下曹魏政權的猥瑣而已】

這樣一個猥瑣的、由閹人後代建立的曹魏政權,自然不會承認蜀漢的統治合法性,而是用“蜀”來稱呼。這個蔑稱,卻被不少後世的中國人誤認爲蜀漢的國號,甚至歷史教科書的地圖上也寫“魏蜀吳”。在光榮公司的三國志、三國無雙中,即使是蜀漢官員將領,也自稱“蜀國”,這簡直是個笑話。這些錯誤又進一步影響到一些人,比如,我曾見人說“劉備真要復興漢室的話,爲啥要把國號定為蜀?”

為尊重史實,我建議將這裏的圖標修改。也希望諸位盡量避免用“蜀國”,而是用“蜀漢”(以表示西漢、東漢直到蜀漢的延續)。至於光榮公司的錯誤,只能“但願”他們改正了。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1 23:0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7 23: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夏侯敦的妹妹 于 2007-8-17 22:53 发表
曹操自死沒有稱帝 丕子篡的位 220年的事情
劉備在221年就稱帝了 自稱蜀漢昭烈 他自己都叫自己蜀漢 自是又別于前朝。。。
且魏蜀吳三朝政權是指草丕 劉備 孫權的老班子 漢朝已經被曹丕滅了。。。。

你的回帖再次顯示了錯誤宣傳對人們的影響……

首先,劉備從未自稱“蜀漢”,“蜀”和“東、西”一樣,只是後人加的修飾語,意為“在蜀地區的漢”,“國都在東/西邊的漢”。

看稱帝時的宣傳文章就知道了:

QUOTE:
即 皇 帝 位 於 成 都 武 擔 之 南 .[一]為 文 曰 : 「 惟 建 安 二 十 六 年 四 月 丙 午 , 皇 帝 備 敢 用 玄 牡 , 昭 告 皇 天 上 帝 后 土 神 祇 : 漢 有 天 下 , 歷 數 無 疆 . 曩 者 王 莽 篡 盜 , 光 武 皇 帝 震 怒 致 誅 , 社 稷 復 存 . 今 曹 操 阻 兵 安 忍 , 戮 殺 主 后 , 滔 天 泯 夏 , 罔 顧 天 顯 . 操 子 丕 , 載 其 凶 逆 , 竊 居 神 器 .  臣 將 士 以 為 社 稷 墮 廢 , 備 宜 脩 之 , 嗣 武 二 祖 , 龔 行 天 罰 . 備 惟 否 德 , 懼 忝 帝 位 . 詢 于 庶 民 , 外 及 蠻 夷 君 長 , 僉 曰 『 天 命 不 可 以 不 答 , 祖 業 不 可 以 久 替 , 四 海 不 可 以 無 主 』 . 率 土 式 望 , 在 備 一 人 . 備 畏 天 明 命 , 又 懼 漢 阼 將 湮 于 地 , 謹 擇 元 日 , 與 百 寮 登 壇 , 受 皇 帝 璽 綬 . 脩 燔 瘞 , 告 類 于 天 神 , 惟 神 饗 祚 于 漢 家 , 永 綏 四 海 ! 」[二]

《三國志》中華書局1987年第二版,889頁

這裏説得很明白,劉備在成都建立的政權,是漢的延續。蜀漢的盟國吳國對此也是承認的。

自稱“昭烈”更是不可能。

QUOTE:
(章武三年)夏 四 月 癸 巳 , 先 主 殂 于 永 安 宮 , 時 年 六 十 三…………
五 月 , 梓 宮 自 永 安 還 成 都 , 諡 曰 昭 烈 皇 帝 . 秋 , 八 月 , 葬 惠 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03: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8088 于 2007-8-18 01:29 发表
楼主写的东西深刻表明:在三国史话区如果没点斤两,要忽悠人是不容易的。


笑,就这点只说明吴国承认蜀汉有“汉”的称谓而已,哪里可以看出明確承認蜀漢為東漢之延續?
吴国在曹丕受禅称帝后不久,就上表称 ...

吳國接受曹魏閹人後代政權的吳王稱號,是最初幾年的政策,這政策在孫權稱帝之後自然就被廢除了。

劉備政權的國號為漢,且繼續保持對漢室宗廟之祭祀,孫權都承認這個國家為漢了,那自然也同時承認了蜀漢政權對東漢的延續。這和他們在此之前幾年承認魏國合法性道理一樣。

曹魏所謂禪讓,也是一種自稱的政權合法性,在他們的統治範圍内,當然也可以這麽宣傳,並把漢貶稱爲“蜀國”。這和漢、吳兩國宣傳漢國繼續存在是一樣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03: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oadring2002 于 2007-8-18 01:18 发表
劉備建的國應該叫做漢沒錯...史學上為了區隔前面的東西漢...所以叫蜀漢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不管是中國,台灣,日本在演有關三國的故事時,劉備的旗幟都是"蜀",這才是最糟糕最誤導大眾的地方 ...

這位仁兄説得對。現在關鍵的誤解是:無論是蜀漢政權下的人民,還是其盟國孫吳的人民,都承認蜀漢國號為漢。把蜀漢稱爲“蜀國”,只是曹魏政權的做法。而後人誤解為劉備自稱蜀國,才會出現張飛自稱“蜀大將”和三國影視、電玩中打出“蜀”字大旗這些錯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04: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真的不明白,叫蜀汉和汉有啥区别呢?只要有人支持就行了吗

問題不是這個。問題是蜀漢政權從來不曾自稱蜀國,但時下很多人卻這樣認爲,最典型的就是光榮三國志,即使選了漢(蜀漢)進行遊戲,自己的國號仍然是蜀……

QUOTE:
魏蜀吴只是后人对三国时代三国国家的称呼而已~
因为三个国家都是独立王国,无所谓正统和偏帮。你总不能说蜀汉是正统,曹魏不是吧?同样更不会把东吴划为曹魏的附属国吧?
蜀汉也并不是曹魏创造的蔑称,只是对当时刘备建立的国家的地理划归,仅仅是“后人称之为蜀汉”为的当然是要和西汉东汉这两个时期区别开来嘛,否则历史教学怎么办?

這位説得有道理,但和我說的不是一回事

首先,蜀漢確實不是蔑稱,只是後人為劃分三漢而加“蜀”字修飾,這沒錯。但我也沒說這是曹魏創造的,曹魏創造的蔑稱是“蜀國”,因為他們不可能承認漢的繼續存在。

這明顯是不符史實的。當時三國鼎立,是漢魏吳三國,而非魏蜀吳三國。漢的國號,也是得到其盟友吳國承認的,直到漢滅亡。

做為1800年後的現代人,應該有客觀態度。史實是怎樣,你創造各種文學影視電玩作品就應當怎樣,何必去沿用曹魏政權創造的“蜀國”這個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10: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18 08:06 发表
杨戏作《季汉辅臣赞》,可知蜀汉除了“汉”以外还自称“季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以西汉为先汉,东汉为后汉,蜀汉继之为三,故有季汉之称。

不过以蜀称蜀汉也是由来已久,没必要刻意纠正。
不仅仅是曹魏如此称呼,孙吴也经常称蜀汉为蜀。

孫權在外交場合,就明確稱蜀漢為漢,就如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領導互訪時總要提的那段話一樣。

QUOTE:
恨地无环 :
1、以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中仅出现“蜀国”字样一次,而且还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复合词。(《钟会传》:“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吴国”、“魏国”出现的次数就比较多了,说明正史中并没有“蜀国”这个称呼。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現在的人們把“蜀”誤解為國號了,出現了電玩中蜀漢人物自稱“蜀國”,以及打出“蜀”字旗的滑稽場面,這才是要糾正的。

而且,你以此來否定正史中存在“蜀國”這個稱呼,也不對。《三國志》中稱到蜀漢,往往不稱其國號漢(直接稱呼國號是最常見的稱呼方式),改用“蜀”這個地理名詞來稱呼,這就明確表示不承認其國號,把它視爲非法政權。這正是“蜀國”這個誤解的根源。在曹魏這個高皇帝沒有小JJ的政權宣傳下,蜀漢根本就是反叛勢力,佔據了一部分魏國的領土而已,不算一個合法國家,自然也就不需要用“國”這個字了。

後人承認蜀漢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稱呼它時,卻往往因曹魏、晉代的書籍寫“蜀”而把“蜀”誤解為國號。說曹魏創造這個蔑稱,也是符合史實的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18 11: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22: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8-18 15:15 发表
孙权对于汉祚的正统问题也是实用主义较多,他称帝时的告天文曰:“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於汉,汉氏已绝祀於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
哪里还认他阿斗什么汉祚正统?
...

這是稱帝時的狀況,但過兩個月,蜀漢來正式祝賀孫權登基時,他就改口說“今日滅叡,禽其徒黨,非漢與吳,將復誰任”了。在此之前,還派使者去蜀漢提議“並尊二帝”蜀漢有人反對,建議與吳絕交,但諸葛亮還是接受了“並尊二帝”。可見,孫權一開始說什麽漢氏已絕祀,只是因為當時蜀漢還未承認吳國地位,他不想先做讓步而已,因為當時蜀漢的領土主張,是包括吳國領地的,承認蜀漢,就等於承認自己“非法佔據漢國領土”。

但蜀漢接受了條件,從此放棄對孫吳領地以及瓜分魏國計劃中吳國部分的領土主張。正式簽訂了盟約。所以孫權就改口了,在盟約布告中明確說“非漢與吳,將復誰任”,那自然是承認了蜀漢的正統

QUOTE:
首先,衲子想说明的是,在刘备入蜀之后、称帝之前,以蜀称其政权是合适的。而之后,为了区别于东汉、并且服从文言的经济原则,加上《三国志》的曹魏正统立场,简称称蜀汉为蜀,而不简称其为汉也是有其道理的。

對當時曹魏來説,當然有道理。但做為1800年後的現代人,應該持客觀態度,不應該站在曹魏立場上,視“漢”而不見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18 22: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22: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18 11:25 发表
前面衲子所言也不确切,邓芝明言吴、蜀二国,可见当时有“蜀国”之称。

孙吴在外交场合称“蜀”的记载不少。
而且不止孙吴称蜀,就算蜀汉官员也可以称蜀,如费祎、邓芝、宗预等。
《费祎传》: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邓芝传》:乃遣芝脩好於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此二事發生在孫權稱帝之前,當時他正式承認的是魏國,還未承認蜀漢繼漢的合法性。

QUOTE:
吴历曰:预临别,谓孙权曰:“蜀土僻小,虽云邻国,东西相赖,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君臣凭恃,唯陛下重垂神虑。”

吳人的記載,可能會避免稱漢。但在外交場合,孫權是承認蜀漢國號合法性的

QUOTE: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赞诸葛丞相

這裏的蜀只是地理意義,根本沒有把自己國家的國號稱爲蜀。

QUOTE:
《薛综传》:西使张奉於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於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
江表传曰:费祎聘于吴,陛见,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祎问曰:“蜀字云何?”恪曰:“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祎复问:“吴字云何?”恪曰:“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与本传不同。

兩人鬥嘴而已,並沒有表達“蜀”是國號的意思。只是從地理上講各自的所在地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23: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18 22:48 发表
吴承认是不作数滴....手续不全,法律上不认可....
如果不是三国演义这本故事书,现在也不会很多人认为蜀就是汉.事实上很多人都已经接受魏是正统了.
吴一直不认为自己是继汉统的,所以谁继汉统不关他鸟人,谁和他好 ...

這裏的關鍵問題根本不是蜀漢是否合法,而是現代人應該尊重歷史事實。當時蜀漢國號就是漢,而不是蜀,但現在的衆多影視及電玩作品,卻誤以爲當時的國號就是蜀,以至於閙出了“我國已經以蜀為國號,自立於天下”(三國志9開場白)和有人說“劉備號稱復興漢室,卻建立了蜀國”這些笑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23: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8088 于 2007-8-18 12:35 发表

孫權承認刘备建立的這個國家為漢,仅仅是认同刘备建立的的這個國家国号为汉,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孙权承认刘备的蜀汉繼續保持對后漢室宗廟之祭祀,你如果抛开史料一厢情愿,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忽悠别人就不对了
...

劉備稱帝時的布告寫得已經很明白,他這個政權是先前兩漢的延續。而且,蜀汉繼續保持對后室宗廟祭祀,是一個事實。

QUOTE:
章 武 元 年 夏 四 月 , 大 赦 , 改 年 . 以 諸 葛 亮 為 丞 相 , 許 靖 為 司 徒 . 置 百 官 , 立 宗 廟 , 祫 祭 高 皇 帝 以 下

孫權與蜀漢訂立盟約,承認其國號漢的合法性,就意味着對這個政權的認可,自然就一併承認了蜀漢保持對漢室宗廟祭祀(這已經是客觀事實)的合法性。難道孫權還可以意淫“我承認你的國號是漢,但我不承認你祭祀的是漢高祖,你這個漢和原先的漢不一樣”?

QUOTE:
相反,吴国君臣称刘备建立的這個國家为“蜀”的次数可谓数不胜数,远远比称“汉”的多得多,你想要史料我可以列出来,是否又证明孙权不承认刘备的蜀汉繼續保持對后漢室宗廟之祭祀?

這有兩個原因:首先,陳壽著書時蜀漢已經滅亡,根本不可能在書中大量提到“漢”,必須依照曹魏以及後來晉代的做法,稱“蜀”;其次,吳國内部,不需要太注意這個問題,他們又有一段不承認蜀漢國號的歷史,所以就把當時的名稱沿用了。但如果要吳國標明官方態度,就應該以兩國盟約中的“非漢與吳”來判斷。

QUOTE:
曹魏禅让史料有明确记载,是经过后汉最高统治者汉献帝的认可,不是你一个人说“自称合法性”就可以忽悠过去的

所謂禪讓其實就是篡奪,這不是你說“漢帝認可了”,就能掩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8 23: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18 23:02 发表
呵呵,这个汉和汉室的汉不搭界........其实就是个蜀国......名称上不同而已.
不过蜀汉的旗号是汉而不是蜀倒是真的.

劉備稱帝時的布告已經明確説明,他建立這個政權,是因為漢帝之位被篡奪,所以他要做皇帝,維持漢家之延續。而且,也“立 宗 廟 , 祫 祭 高 皇 帝 以 下”,明確表明從東漢以來的血統延續。

雖説實質上是個新政權,但難道東漢就不是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9 17: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樓上的説得沒錯。關鍵不是漢這個國號是否合法,關鍵是:蜀漢國號是漢,這是客觀事實,而各種影視、電玩作品,卻讓這個國號變成了“蜀”

比如魏軍和蜀漢軍打仗時,蜀漢打的旗號定是漢(也有一種説法,說當時打仗不流行打寫字的旗,這裏假設有旗吧),魏軍的將領會告訴士兵:他們所謂的漢是僞政權,我們稱他們蜀軍或賊就行;而漢方面,則會告訴士兵:他們所謂魏國是偽政權,我們不承認,只稱他們賊就可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9 17: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18 23:31 发表
如果不是后来晋统一了三国,连魏都不能说是继承了汉统,正因为晋受于魏而一统,所以才被称为魏继汉,晋继魏.
至于魏是篡不是篡是另一回事,但至少,手续是办全的.史实上承认的晋继魏,而不是晋篡魏.也是同样的事情.
...

難道一個“手續辦全”就能證明魏的所謂正統?做為後人,應該從客觀角度看問題,沒必要非去爭什麽正統,既然當時三個政權都是漢人在漢的領地上建立的政權,自然應該有平等地位。把蜀漢稱爲蜀,只是當時蜀漢敵對陣營的做法,1800年後的現代人,有必要去遵循這個高皇帝沒有小JJ,“太祖武皇帝”名叫吉利,小字阿瞞的猥瑣政權的宣傳麽?

至於什麽“史实上承认的晋继魏,而不是晋篡魏”,那是他們自己寫的,以客觀態度去評判,那就是篡,而不是“禪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19 17: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河内司马 于 2007-8-19 17:16 发表

这个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说明不了问题啊

後人應該尊重歷史事實,國號是漢,這是歷史事實。後人進行各種藝術創作,就應當反映真相,爲什麽非要遵從當初魏國的政治手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0 00: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河内司马 于 2007-8-19 17:23 发表

你这个叫强人所难啊.你像五代里后晋,为啥叫后晋,因为前面已经有一个晋了,所以前面加个后字加以区别,难不成你要他也叫晋,这样大家就搞不清

但如果拍一部有關後晉的電視劇,裏面的人卻不自稱“晉”,那自然是不符合事實。

你的理解有問題。我反對的,並非後人把劉備政權稱作蜀漢,我反對的是把其國號誤認爲“蜀”,而直接稱蜀國,甚至讓蜀漢人物自稱“蜀”國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0 00:5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0 00: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8-19 19:21 发表

既然做為後人,應該從客觀角度看問題,沒必要非去爭什麽正統那也就没有必要提篡的问题。篡这个字本身就是封建道德观下的视角,也就是从一部分古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得到的答案。
以客觀態度去評判历史上汉、魏、晋交替发生的历史事件就是“禪讓”而不是篡,篡是一个带有强烈封建道德色彩的名词,以篡来评价历史恰恰不是以客觀態度去評判


就算“篡”有感情色彩,這個詞也準確表達了當時的歷史真相,曹吉利及其兒子曹丕,確實是以漢臣身份逐漸掌握漢的政治,最終廢漢自立,這完全符合“篡奪”一詞的含義,自然是客觀的。

誰都知道,你所謂“禪讓”是強逼的,並非真正的“禪讓”,用這個歪曲真相的詞,怎麽可以自稱“客觀”?

如果非要削弱感情色彩,不用“篡”的話,可以用“廢”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0 00:5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00: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elan 于 2007-8-20 18:11 发表

作为1800年后的现代人,你觉得挖苦讽刺出身不好的人合适吗?桓、灵二帝出身好,你是不是也认为他们的作为很好呀?
叫阿瞒、吉利猥琐,那你觉得叫铁蛋、石头、胖墩是不是也猥琐呢?

曹吉利(曹瞞)的爺爺確實被割去了小JJ,這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我這麽說,有何不符史實之處?

另外,現代人對古人持什麽態度,這只是個人喜好問題,只要確實言之有據,就是合理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00: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實,大部分的爭論都有些跑題了。我的本意,是說各種影視、電玩等作品應當尊重歷史真相。

蜀漢的國號是漢,這是一個歷史事實。站在蜀漢和吳國(與蜀漢正式結盟之後)的立場上看,就是合法的;站在曹魏立場上看,就是非法的。但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看,真實情況就是:魏、(蜀)漢、吳三國並立,魏國的領土主張包括原東漢全部領土,而蜀漢和吳國的領土主張,則將原東漢領土一分爲二。魏國不承認另外兩國的統治合法性,而蜀漢、吳國互相承認。

既然如此,那麽表現三國時代的影視、電玩作品,自然應該還蜀漢稱漢的權利,起碼也要讓蜀漢人物自稱“漢”吧。而現在的情況是蜀漢人物也自稱“蜀”,電玩中這個錯誤尤爲明顯。比如三國志9中姜維那句“我國已經以蜀為國號,自立於天下了”,還有,即使漢帝被廢,玩家選擇的又是劉備,也沒有重建“漢”的選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00: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魏國和蜀漢,就相當於朝鮮和韓國。朝鮮襠局認爲對方是叛亂勢力,自己應當統治整個半島,而韓國也一樣。當事國自然不會承認對方“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的國號,但中國則可兩個國家都承認(雖説朝鮮不滿意)

假如朝鮮半島被韓國統一了,幾百年後,拍攝一部電視劇,裏面金正日說“我們北韓”如何如何,那豈不是很可笑?讓蜀漢人物自稱“蜀”,也是這個性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00: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20 22:03 发表
比如说现在你把中国和台湾看成两个平等地位的国家会如何???

台灣問題仍然存在,我做為當事國的人民,不可能表達客觀的意見。你應該拿分裂的外國來類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20: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7-8-21 12:17 发表
北宋南宋好歹有个宋字。
蜀可与汉毫无关系。蜀汉和汉还是有点关系。

至于三国志,是史书,并非当时的原始记录。孙权可能称呼汉国为蜀国,也可能没有这样称呼。因此,不能作为定论。

確實,就算孫權經常稱“漢”,也得被陳壽改回來,因為他所在的魏、晉都是不承認蜀漢合法性的。就連裴松之引用《曹瞞傳》時,裏面也稱“太祖”如何如何。難道《曹瞞傳》裏真的把曹吉利稱爲太祖麽?裴松之尚且如此,陳壽就不用説了。

但陳壽還是在蜀漢、吳同盟的宣言中指出了真相——“非漢與吳,將復誰任”,可見,即使吳國君臣内部習慣稱“蜀”,面對蜀漢的外交人員,他們仍然是認可“漢”這個國號的。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1 21: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22: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21 14:40 发表
老兄,先搞清楚证实跟证伪的区别啊。
你这不是在用默证法么?

既然陈寿如此记载,而现在原始记载又已经不存,那就应该相信陈寿不会作伪,不会去窜改记录。
若以为陈寿就是喜欢对原始记录进行大修改,所以这一段是否被窜改应当存疑
那就要你证明陈寿有窜改记录的习惯,否则你的存疑就毫无道理。

否则以这种逻辑的话,整本三国志,乃至二十四史基本都可以质疑。
毕竟绝大部分原始记录都已经不存。
而史官们是否根据当时的原始记录,又没有对该记录进行改动,也没什么人能证明。

至于三国志中的蜀,是指蜀地还是蜀国,有些确实可以争议。
邓芝的话却说的明明白白——吴、蜀二国四州之地,这明确是说蜀国。
而且邓芝还是蜀人,既然邓芝也有蜀国之称,你是否还要说“名从主人”呢?
如果要“名从主人”,那蜀国之称并无不妥,照样可以保留。

首先,就算鄧芝確實這麽說,也要看背景。這件事發生在劉備死後不久。當時孫權已經承認魏國的統治合法性,並接受吳王的封號,所以鄧芝自然不會急於爭“漢”這個名分,而是優先考慮説服孫權講和,如果在孫權面前自稱大漢,等於否定孫權的吳王稱號。

孫權在這段談話中,也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偪”,其實是把蜀漢看作一個國家了,已經比魏國的正統立場——視蜀漢爲叛亂集團——好了不少。

這種表面上不承認(孫權名義上服從魏國),暗地裏和平相處的狀況維持了幾年。孫權稱帝之後,一開始也沒有承認蜀漢國號的合法性,而是說漢室已經絕祀。等到蜀漢祝賀他稱帝,並以瓜分魏國盟約的方式,承認他佔據原東漢領土一半的合法性之後,他就正式承認蜀漢國號,在盟約宣言中說“非漢與吳,將復誰任”了,此政策一直維持到蜀漢滅亡。

對鄧芝來説,當時蜀漢的國號確實是漢,他不會不明白。所以他自稱蜀國,自然是就地理而言,而非認爲本國國號為蜀。

另外,史書根據政治需要(或壓力)修改各種稱呼,是正常現象。即使鄧芝稱本國為“漢”,照樣可以被改過來。《蜀書》中大量出現的“曹公”,就是這類修改的最好證據。蜀漢的原始記載真的會稱“曹公”?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1 22:1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1 23: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7:49 发表
其实,楼主所争不就是应称蜀汉为汉国而非蜀国吗?《资治通鉴》、《中国通史》不就是这么称呼的?正式的称法,的确应该是汉。

謝謝,網上查了一下,確實這兩本書都明確稱蜀漢為漢。如:
《中国通史》

QUOTE:
二二一年,刘备自称汉皇帝(汉昭烈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同年,刘备亲率大军攻吴,企图夺取荆州。次年,被吴将陆逊击败,逃回白帝城(四川奉节县东北)。二二三年,刘备死,后主刘禅继位。汉后主是个昏暗的国君,统率刘备集团、治理汉国的主要首领是大政治家诸葛亮。

《资治通鉴》

QUOTE:
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
………………
帝之吴主使以并尊二帝之议往告于汉。汉人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丞相亮曰:“…………权僭逆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使于吴,贺称尊号。吴主与汉人盟,约中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兗、冀、并、凉属汉,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陳夀《三國志》中大量提到的“蜀”,和其中《蜀書》稱“曹公”一樣,幷不能反映原始記載。

把蜀漢國號誤解為“蜀”,根源是曹魏的貶稱,發揚則在《三國演義》。其實《三國演義》在很多地方也尊重史實,比如諸葛亮南征後的祭文寫“大漢建興三年”,97回,諸葛亮派人勸降郝昭曰“且不順大漢而事奸魏”,98回題目“追漢軍王雙受誅”等等,但更多的地方卻說“蜀兵”。我認爲,這和它的成書過程有關:一方面,《演義》的創作是以《三國志》為基礎,所以沿襲了陳夀《志》稱“蜀”的習慣;另一方面,創作者沒有司馬光那樣的專業精神,照理說,應該讓蜀漢軍自稱漢,魏軍稱蜀,但創作者可能覺得這樣太麻煩,也就沒怎麽改。久而久之,聽衆也就以爲“蜀”是國號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2 19: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8-22 08:59 发表
雷雨兄一再强调“蜀”是曹魏所用贬称,衲子还是想请教下,您认为这个称呼起于何时?在刘备入蜀之后,称帝之前,对刘备势力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称呼?用“蜀”称之是不是合适的?

衲子以为,《三国志》和《演义》 ...

蜀漢明明有國號漢,曹魏政權卻僅僅以地理名稱“蜀”稱之,這難道不是貶稱?

三國志確實記載了蜀漢政權國號為漢的事實,但因為蜀漢已經滅亡,陳壽在先前的敵國工作,所以把蜀漢部分命名為“蜀書”,與“魏書”、“吳書”並列,看上去確實像是以蜀為國號,這是後人誤解的主要來源。

三國演義嘉靖本中,就明確寫“國號大蜀”,可見當時的作者確實已經把蜀漢國號誤解了,後來出現的毛評本,就修正了這個大“BUG”,但是仍然保留了大量“蜀軍”、“蜀將”的稱呼,為後人誤解蜀漢國號,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2 19: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22 08:45 发表

曹操为三公,称其为曹公本来就没错。
况且曹操进位魏公、魏王之后,还称为曹公,就是不承认其王公之号,只认为他还是三公,不见得是什么褒义。
像《魏书》早就相应的改成“公”“王”了。

况且修改文本,跟直接修改人物的语言本来就是两码事。
把“与曹操战于赤壁”改成“与曹公战於赤壁”,或者把“汉大将诸葛亮”改成“蜀大将诸葛亮”,在事实记载上有区别么?
无非是表明了史书作者的一些立场而已,在事迹上没有任何变化,诸葛亮本人不会变成鄙视蜀汉的。
但如果把邓芝说的“汉”改成“蜀”,那就把邓芝的立场改了,岂能算是实录?
况 ...

曹公是一種尊稱,《書書》中稱曹公的例子,説明陳壽的記載與蜀漢原始資料不能相提並論,是根據政治要求修改過的。你不是要陳壽“修改原始資料”的證據麽?這就是。

既然曹吉利的稱呼可以根據當局要求修改,那蜀漢原始資料中的人物談話,難道就不會修改?兩者是一體的,怎麽能說是兩碼事?

就算鄧芝當時自稱漢,陳壽難道就照實寫?司馬昭看到會怎麽想?——這小子在我晉朝寫作,還不忘他這個“漢”,是不是想恢復漢室?何況,即使稱“蜀”,我也分析過了,只不過是暫時避免“正名”衝突的一種語言技巧而已


QUOTE:
宗预使吴在延熙十年,但照样自称“蜀”,这时候孙权还不承认蜀汉么?

任你怎么解释,反正邓芝有“蜀国”之称。
你断定称“蜀国”是错的,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那是《吳歷》的記載,充其量説明吳國人習慣用地理名稱,而非正式國號來稱呼蜀漢,絲毫無損於蜀漢國號為漢這個客觀事實。就算吳國内部都稱蜀漢為“蜀國”,在外交場合,他們仍然認可蜀漢的國號為漢。
而且,這個引文也未必沒有經過篡改。裴松之引用《曹瞞傳》,裏面也把曹吉利稱爲“太祖”“王”,可見修改飲用書籍的原文,裴松之也一樣做。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怎麽辯論,你的論點始終不可能成立。一開始,有人提出要“名從主人”,你就來扯“蜀漢人物有時自稱蜀,所以把他們稱作蜀國也合理”。但實際上,就算再多的蜀漢人自稱蜀人,只要有蜀漢國號確實為漢這個客觀事實,也只能理解為地理名稱,而非國家名稱。名從主人,從的自然是國號。不從國號漢,而從地理名稱蜀,自然是錯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2 20: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任你怎么解释,反正邓芝有“蜀国”之称。
你断定称“蜀国”是错的,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命名一個歷史上的國家,基本原則就是稱呼它當時自稱的國號,如果重名,則在前邊加修飾語。

“蜀”在蜀漢時期從未成爲國號,現在卻用“蜀國”稱呼蜀漢,這顯然會使人誤解為“蜀”即國號,當然是錯誤的。

你一再稱什麽蜀漢人物也稱蜀,殊不知,蜀漢國號為漢,這是鐵打的歷史事實。在這個大前提下,蜀漢人物再怎麽稱“蜀”,也只能理解為地理意義上的蜀,而不能把這個字做為他們國家的名稱。再怎麽舉“蜀漢人物也稱蜀”的例子也沒用

現在大陸人民,與台灣人交流時,往往自稱“大陸”,而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難道後人還能創造出一個“大陸國”來?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2 20: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2 20: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势 于 2007-8-22 19:40 发表


台湾称自己是中华民国,中国还是只称他为台湾省.如果台湾灭掉,记录也只是台湾省回归而已.

你現在問一個臺灣人,他所在國家的名稱是什麽,他只能稱“中華民國”,或簡稱“中國”(統派或一些想避免爭論的人估計會這麽說)。但“臺灣國”則是錯誤的,因爲這個“臺灣國”根本不存在。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2 20: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7-8-24 01: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23 08:23 发表

你从哪里找出曹公是被修改后的记载了?拿出没被修改过的原始记录给俺看看。

邓芝说的话,陈寿原话实录,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连对话都有修改的必要,
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 ...

別的都不用説了。只需要承認一個大前提——蜀漢國號為漢,就能推翻你所謂“蜀國這個稱呼也合理”的論斷

就算你舉出再多的例子證明當時人們用“蜀”來稱呼蜀漢,在蜀漢國號為漢這個大前提下,也只能算是當時人們爲了方便,而用地理名詞稱呼他而已。不能做為後人命名這個國家的依據

這裏探討的是現代人對蜀漢的命名,當然要以正規命名法來判斷對錯。把蜀漢稱為蜀國,就等於告訴人們,此國國號為蜀,這已經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比如有人指責劉備“號稱恢復漢室卻把國號定為蜀”),當然是應該修正的。

另外,你所謂《曹瞞傳》照樣可以稱曹操為太祖,純屬擡槓,我也就不糾纏了


[ 本帖最后由 雷雨 于 2007-8-24 08:23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06: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01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