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浅谈蜀汉政权与丰臣政权相似之处, 作者:Shinta(转自小百合)
性别:未知-离线 stins
(Stins)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5
编号 5162
注册 2004-2-9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2-12 09: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一 刘备与丰臣秀吉

一个是织席贩履,一个是给别人打杂工,两人的出身都十分卑微。不过好象刘备一直就是干织席贩履这一行,而秀吉则是打了几天工又换别的地方,这么看来,刘备比秀吉要专一点。总之,两人的出身都是平民,可最后一个当上皇帝,一个当上关白,又不能不使人对他们产生敬意。

刘备其人不好读书,而喜欢结交天下豪杰,秀吉也是认不得几个字,却喜欢交朋友。不过刘备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秀吉对人却是很热情,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刘备早年丧父,很孝顺母亲,秀吉也是这样。就连他们的长相我怀疑都差不多。据说刘备双耳垂肩,双手过膝,长得这么怪异的人看上去其实更象猩猩,难怪非天工作室说刘备长了一副返祖的模样。而秀吉的外号就叫猴子,猩猩猴子,真的差不多。

但两人的发家史却有些不同。刘备是一直把统一天下作为自己的目标,但却始终一败再败身无立锥之地。直到拜诸葛亮为军师,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后才时来运转。现在已很难断定刘备的转运是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诸葛亮的帮助,但自从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后就开始一帆风顺这却是真的。而秀吉自从加入了织田家就一直平步青云,由一名足轻成为了大名。也许他刚开始并没有统一天下这样的大志,只是在信长死后才意识到自己将能统一天下。比起刘备来,秀吉要幸运的多,但刘备更值得后人尊敬,因为他在接连不断的困境与失败中从没有放弃过信念,并且一直为之奋斗着。

两人的死都是一由一场战争的失败引起的。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战争的目的很奇怪:为死去的臣子报仇。尽管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并没有结拜为异姓兄弟,但他们的感情确实象兄弟一样亲密。但我很难想象刘备那样一个乱世枭雄会为了臣子而举倾国之兵为其报仇,我宁愿相信刘备不甘于鼎足三分,于是以此为借口想灭掉东吴进而消灭曹魏,不过刘备若是真的有这种想法的话也是不切实际的。我觉得他犯的这个错误和秀吉一样,本来以他们的出身最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不易,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想灭掉东吴或是吞并朝鲜都是不切实际的。曹操得陇望蜀的慨叹言犹在耳,刘备与秀吉却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可秀吉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发动的对朝鲜的战争直接导致了武断派与文吏派的决裂却使家康坐大,这也为今后丰臣家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于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代,演出了一出几乎相同的托孤悲剧。两位同样垂死的老人拉着自己并不信任却又不得不向这个人托付后事的人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拜托啦,拜托啦,犬子不成器,请你多多照顾啊。”

然而结局还是一样的,他们辛苦一生所创下的基业不久就属于他人了。

二 刘禅与丰臣秀赖

这两个人都是所谓的后主,亡国之君。但是尽管历来给人的印象是个笨蛋,却也找不到任何证明他们智力有缺陷的证据,这只是一种大众心目中既定的形象。

刘禅与秀赖都是在其父亲几乎已注定要绝嗣的情况下奇迹般的降生的,而此前他们的父亲都已选定了继承人。但既然有了亲生骨肉,还要那些养子有什么用,于是,全部杀掉,不能让他们妨碍到自己的小宝贝今后的宝座。

可惜,无论父辈怎么为他们铺平道路,最终他们还是将家业败掉了。他们自己肯定也不想,而且我也相信他们并不是弱智。那么,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典型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导致毁掉人的一生的例子。

主君老来得的独子,恐怕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珍贵的了。想要使政权延续,就必须要有继承人,那继承人当然是主君的骨肉啦。于是他们一出生就被当作珍贵的宝物,吃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最好,谁都依着他们,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因为,这可是主君的独子啊!


闭上眼想一想,古今中外有哪位伟人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于是亡国想来也就成了必然。

从小在这样充满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直到有一天老头子翘辫了,君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也许想说,我不想担这么大的责任,我只想过从前的生活。但是看看周围人的眼神,不行,只有你才是先主唯一的继承人,你不做谁做?好在还有一位父亲留下的老臣,还算忠心耿耿,于是把担子全都放在他身上,自己就轻松多了。这位老臣为了报答先主的知遇之恩,与敌人玩命的作战。结果败了,这位老臣也死了,看看左右,还有谁可以依靠的?没了,那就等着亡国吧。

于是或君臣束手,抬棺出降,或躲在地下室里一把火自焚,反正结局都一样,把老头子辛苦创下的家产都败掉了,自己也背着万世骂名。他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挺冤枉的,但没办法,后人从史书上看到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

三 刘封与丰臣秀次

这两个人更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刘封本姓寇,是长沙刘氏的外甥。如果按刘备那自认是汉室宗亲的理论,刘封勉强可以和刘备扯上一点亲族关系。刘备见刘封年少英武,刚猛果敢,颇有些刘备当年的影子,心里十分喜欢,想到自己四十多岁还没有子嗣,恐怕要绝后,便收了刘封做养子,日后好继承自己的事业。而演义中对于继嗣这点只字不提,只是说刘备喜欢刘封便让他做了部下,而且还颠倒了阿斗出生和收刘封为养子的时间顺序,这当然是为了顾全整个尊刘的主题。

而秀次是秀吉姐姐的儿子,与秀吉可算是至亲。在诸多养子中秀吉无疑是选定了他作为继承人的。尽管秀次有杀身关白的恶名,但其中的真伪历来引起很大争议。如果抛开杀身关白这一名声看秀次的话,会发现他几乎参加了丰臣家所有的战役,是个经验丰富的年轻将军,此外对于领地的治理也很出色,通晓音乐,诗歌等文化艺术,如果说他不是个优秀的人才的话,至少也不象司马大爷写的那样又蠢又坏。

在刘备与秀吉的亲身骨肉没出世之前,他们可算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但当阿斗和拾儿出世后,一切都改变了。刘备还是很喜欢刘封的,所以在立嗣的问题上很为难。他去问诸葛亮,而诸葛亮不愿趟这浑水,把皮球踢给了关羽。关羽可是耿直,直接对刘备说,你不是有亲生儿子吗,干吗还要立别人的儿子做继承人?于是刘备终于下了决心。

已当上关白的秀次怎么也没想到,秀吉也来个老来得子,这下他在丰臣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也许是这样的打击使他变的消沉,变的酷厉,才会有伏击行人,并奸母女的恶行。如果石田调查的结果是真的话,那秀次的恶行是不可饶恕的,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他的本心。

决定立阿斗为继嗣后,刘封和很多人心里都不痛快,正象孟达后来在给刘封的信中写的: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士相为寒心。但刘封还是为养父打下了上庸郡,立下了战功。后来关羽被围,派人向刘封求救。刘封听孟达提起旧事,心中也十分痛恨关羽,就没有发兵救援,结果关羽被俘斩。后来孟达反降曹魏,刘封失了上庸,逃回成都,其间孟达曾写信劝降,被刘封断然回绝。刘备怒其不救关羽,要治他的罪。这时诸葛亮在旁嘀咕道,此子刚猛,恐易世后难御,不如早除。刘备心里有些不舍,毕竟他还是很喜欢刘封的。但为了自己亲生宝贝将来的宝座,只得将刘封处死。

秀吉对秀次也是十分关爱,尽管在拾儿诞生后不断传来秀次恶行的消息,他还是一直都不愿相信或是不想追究。直到他从朝廷的大纳言菊亭那里接到了秀次奸污其女儿和外孙女的消息后才勃然大怒,因为这是对丰臣家在朝廷公家中的名声和信誉的极大侮辱。秀吉命石田三成去调查此事,结果调查出秀次砍杀盲人,杀死孕妇等等恶行,简直令人发指。且不论这些是否属实,反正秀吉是相信了,于是令秀次切腹,其家眷也在三条河原被公开屠杀,下场十分悲惨。

由大位的继承人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其中固然两人自己也有错误,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存在对日后的幼君是最大的威胁,所以被处死也就成了必然。纵使刘备与秀吉心中有些许不舍,但整个蜀汉或丰臣政权是不能容许这样的人存在的,也许从他们被收为养子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他们日后的悲剧。

四 蜀汉政权与丰臣政权

这两个政权都十分短命,只维持了两代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起与灭亡都是那么迅速。

蜀汉政权的兴起当然得归功于刘备,他抓住了曹操兵败赤壁的机会,占据了荆州,又玩弄计谋,夺取了西川,在与曹操的对决中成功的得到了汉中,使蜀汉进入鼎盛时期。刘备确实是位人杰,只要他抓住机会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他无论是军事政治都毫不逊色于曹操,以他布衣的出身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确令人佩服。

同样丰臣政权也是由秀吉一手创立的。秀吉出色的政治才能和热情真诚的态度使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最终击败了各路大名登上了关白的宝座。即使是家康,也不得不向秀吉低头。秀吉为维护政权,设立了五大老和五奉行互相牵制,在他在世时,丰臣政权稳如磐石。

但如果一个政权只是由一个人来维系的话,纵然这个人有天大的才能,他总是要死的,他死后又靠谁呢?刘备与秀吉死后,他们所建立的政权很快就灭亡了,尽管诸葛亮与石田三成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亡了国,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我觉得这两个政权灭亡原因的一个共通之处在于,过于依靠主君一个人的力量,而没能建立起相应的统治体系和法度。在三国中,蜀汉留下的史料和法度是最少的,刘备在世时忙于战争,没能得空制定这样的统治体系,而且也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庞统与法正都死的早,而诸葛亮真的不象演义上那样有治世之才,倒是排除异己,倾轧政敌的能力比较强。反观魏国,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这是中国由秦汉时代的豪族机制向唐宋时代的官僚机制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文治的不足,致使蜀汉在刘备死后疲于征战,民生凋敝,最终亡国。

秀吉没能建立幕府,他的政权更象是一个拥有庞大领地的大名,其家臣团内部并不团结,而外部的大名们并不甘心屈从于秀吉。秀吉在世时或许看不出来,但秀吉死后各种积累的矛盾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灭亡。而家康在建立幕府初期就积极的制定各种法度,确立了德川家的统治体系,才使得德川幕府延续两百余年。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不一而足。任何一个政权的兴起都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帮助,衰亡也是个方面矛盾爆发的结果。对于蜀汉和丰臣政权来说,它的兴起与衰亡似乎都是注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7 12: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8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