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备为什么不直取西川, 你有说. 我也看到, 但是问题在于看的角度不一样. 你是认为时机未到, 我是认为刘备若非仁者取西川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若是刘备决断点, 张松不用死, 西川还不需要遭遇那么久的战乱.
关于这点,你并没有完全看清楚,刘备需要保持住自己的“忠义”名声,所以他不可能发动战争,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外来因素。这点我有在回帖中提及到。
第二, 刘备并非真心来解救西川之危, 这点谁不认同, 刘璋暗弱, 却又是同宗, 刘备一直怀着矛盾的心情入川的, 既不想夺取同宗之地, 却又恐惧此地不夺终被曹操夺去. 但是至少, 他刘备曾经打算是帮刘璋再说的.
不是的,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已经提出了攻取益州的计划,但刘备口中说拒绝,其实心里已经酝酿很久了。当鲁肃第三次来要荆州时,诸葛亮曾代刘备向鲁肃说:“皇叔不取西川时,没有基地,也不能还荆州;要取,刘璋是同宗兄弟,又于心不忍。”刘备被诸葛亮说中心事,放声大哭。显然如果想要解救西川之危,完全可以派一员大将来就可以了,何必兴师动众地亲自来呢,说明已经下定了决心,来了就不准备走了。
第三, 刘备并非真正地恩信信义,我在文章中也有说明。
这一点就真正的是重点, 这点我想听听你所谓的真正恩信信义是如何定义的才能进行讨论.
对不起,这个问题教复杂,我一时不能回复,望原谅。
关于你所说的第四点,我可能有些用词不当, 打一个巴掌揉三揉,我的本意是说刘备夺取了刘璋的成都还假惺惺地安抚,我是想要表达这个意思。可能我表达错了,也可能你曲解了,这和你说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