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孔明系列, 长篇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9-28 09: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9-26, 23:51:51发表
种种迹象表明,正是因为诸葛亮在内政管理方面有别人所没有的过人之处,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他当管家才是人尽其才,先是荆州、后是川中,都是如此。当然,以此证明在其各项素质中不是最突出的军事才能低于庞统或法正似乎也很牵强,要知道,天才有可能在几项技能上都高人一等。

对于诸葛亮能力问题,我的看法是,政治能力出类拔萃,三国中难觅可比肩者;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治军、后勤等方面,而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运用,用兵打仗上则非其所长,这方面与法正、庞统是有一定差距的。

纵观孔明一生用兵,守则立于不败之地,攻则难获独克之功,即是比较好的证明,承祚对其“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评价确系至公之言。

故刘备用诸葛亮主理内政后勤,自然是认为他在这方面能力出众,但也有考虑到他不擅“应变将略”的因素,而从诸葛亮自己带兵打仗的经历上,也确实难以看出他在用兵方面比法、庞二人高出一等。

军事作为大项,尚可进一步细分,对此方面能力的审视也不应一概而论,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并不意味着他用兵打仗上也高人一筹;反之,也没必要因其“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就断然否认其军事家的地位。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9-28 13: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便君于2004-09-28, 11:34:31发表
难道庞统法正领兵打过仗?

我说过庞统法正“兵打过仗”?

不过这两个人确实都曾亲历战阵,这个在其传中不难找到。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9-29 13: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9-29, 12:00:55发表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4-09-28, 18:41:51发表
支持松风兄的看法。
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比不过庞统、法正

法正也就打跑了一个夏侯渊,庞统还身死战中。我看不出他们哪一点比诸葛亮“军事谋略”要好了。

即便是坐拥荆襄,法正大人也从来没有从“军事谋略”上点评过荆州的形势。最大的差别不过就是说刘备之世,法正为军,诸葛从政罢了。这就是“才能分别”的重点证据?哼哼。

法正

打跑夏侯渊等于拔掉了一个钉子,曹军远征不胜,功劳还算小吗?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庞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

庞统献三计,刘备用其中计就收到了“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的效果。庞统阵亡,并非策略有失,而是“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流矢所中”。

法正建安二十二年为刘备所定“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的策略,可以说是为身在益州,觊觎天下的蜀汉量身定做的正确战略。

刘备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机权干略,不逮魏武,其在世时以法正为军,诸葛为政,岂是虽兴所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9-30 12: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09-30, 11:08:50发表
十二:后出师表
  诸葛亮看到机会挺好,于是上了后出师表,关于这篇表很多专家考证它是别人后来模访孔明的语气写的,因为在诸葛亮集里没有这篇文章的存在。我认为这篇文章这么好,何必这么认真呢,就当是诸葛亮写得有什么不好呢?

《后出师表》本来就是诸葛亮写的,为什么要“就当”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9-30 13: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便君于2004-09-30, 13:17:03发表
楼上的嘴好大,现在《后出师》是伪造的意见在学术界仍是主流

所谓“主流意见”并非定论,若将《后出师表》视为伪作,则漏洞及不合理处远多于认为其出自诸葛亮的手笔。

傅斯年先生和陶元珍先生都就此成文,但傅文明显言不成理,而陶文质疑点虽多,但基本上站不住脚。

研究历史,不可人云亦云,前人多所推重的观点,亦未必就是对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10-11 12: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10-11, 10:45:23发表
关于第二次北伐攻郝昭不下的问题,在史书上有二种说法,一种是孔明带兵20万,郝昭只有1000千守城,孔明攻之不下,粮尽而退。第二种说法是孔明带兵太少,可以说是自已当了先锋,所以攻之不下。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太准确,三国志上很简单,没有说双方兵力的比较,但我查了几种专家的说法,较一致的看法是孔明带几万兵,郝昭城内有2000到5000兵守城

《魏书·明帝纪》裴注引《魏略》:

“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

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

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诏嘉昭善守,赐爵列侯。

按此记载,诸葛亮领兵数万围陈仓,而郝昭则以一千多人守城。从诸葛的战绩来看,他虽不善于主动进攻,但防守反击的本事却相当不错。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10-30 19: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_CVB_tassdar于2004-10-30, 18:39:10发表
建议大家看看台湾大学历史系黎老先生的<细说三国>
黎老是刘派的,可以从书中明显看出他的喜憎
但却严守史家严谨态度
对历史作出合理推断

黎先生《细说三国》不敢恭维,许多史实尚有没有搞清楚的地方,许多推断也非常主观,有些甚至不如《三国演义》合乎逻辑。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2: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