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马岱于2004-02-17, 14:32:43发表
一般来说军事实力对比相当于综合国力的对比,但在这里并不完全如此。蜀吴达成了同盟关系,使得蜀吴互相防备的兵力大大减少。由于诸葛亮对少数民族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较好地平定了南方,所以蜀国可以侵全力北伐,这是个有利条件,而魏国则缺乏此条件,既有吴国的牵制,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最终使魏国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蜀国第一次北伐,张合从荆州地区率5万驰援,而曹休兵败后,曹魏竟不得不从遥远的关中调张合支援合肥,可见曹魏的窘境了。所以双方实际投入的军事实力对比,其实并非强弱悬殊。
从具体战斗上讲,防守确实比进攻更容易,但从战略成面看,则进攻占优,进攻方可以积极地准备,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而防御方则比较被动,主动权完全不在自己手里。所以打起战来,将领们一般都更喜欢进攻,而不愿意防御。
国家的军事实力是需要综合国力支持的,所以决定进行战争首先要考虑如何尽快地取得胜利,减少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国家的军事潜力(包括兵员、物资等)是否能够支持长时间的作战。
战争打得主要是钱粮,并不仅仅取决于出动部队的多少,如果要仅从人数计,魏国人口多于蜀国几倍,若按蜀之兵民比例,征集更多的士兵问题是不大的,但魏国并未这样做。蜀国因战争的拖累国力下降,而魏国国力却日益增强,最后两个月内灭亡蜀国。可见双方的强弱并不能单看出动兵力的多少。
第一次北伐时,张合所率诸军并非皆出自荆州,而后来其率所督诸军前往荆州也并不是为了防守,而是魏要主动向吴发起攻击。
我前面说攻、守之间的不同并不是指它们产生的效果,而是攻、守对国家经济的要求是不同的。战略上取攻势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远比取守势要多,而在战术上,攻守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两者的取舍主要视条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