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尊王攘夷”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尊王攘夷”
江左云彦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31
帖子
84
编号
5138
注册
2004-2-8
#1
发表于 2004-4-13 18: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是齐桓公霸业过程总体的政策方针,后来的晋文公虽然没有明确“尊王攘夷”的方针,但是综观其霸业的过程,其实也是遵循了“尊王攘夷”这一方针。可以说,两人在“尊王”和“攘夷”两方面,都有各自的功绩,但是各有不同,齐桓公的重要功绩在于“尊王”,而晋文公的重要功绩在于“攘夷”。下面再细细道来。
【“尊王”和“攘夷”政策的关联】
春秋初期,狄、戎等蛮夷势力逐渐强大,对中原诸侯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王室又开始衰弱。首先是周在繻葛之战中败在的郑国手上,然后,又相继发生内乱,促使周王室一蹶不振。正因为如此,造成了诸侯列国强而王室弱的局势,诸侯强大,势必会相互争战,中原内部因不统一而更不安定,所以又造成了狄、戎等蛮夷势力交侵的局势,中原及及可危。“攘夷”已是刻不容缓,但是,“攘夷”必先团结中原内部,而中原内部要团结,又必须依靠周王室的权威,这就又有了“尊王”,所以,“尊王”与“攘夷”是一致的政策,这是春秋初期形势的需要,而不是齐桓公突发其想出来的。
【齐桓公的“尊王”】
齐桓公的霸业过程中,“尊王”是个不可少的环节,而当时周王室及不安定,所以,“尊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安定周王室。鲁僖公五年,齐桓公邀诸侯和太子郑在首止结盟,谋宁周也。接着,又发生了一系列变故。鲁僖公七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害怕他弟弟作乱,向齐国乞援。鲁僖公八年,齐桓公邀诸侯与周王室在洮结盟,拥立太子郑即位,是为周襄王。这样,周王室又稍稍安定。顺利完成第一步的齐桓公,又上演了他“尊王”的一场重头大戏,这便是葵丘之会。鲁僖公九年,齐桓公邀鲁、宋、卫、许、郑、曹等国在葵丘修好,周王派宰孔赐齐侯胙,又对齐桓公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而齐桓公却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于是齐桓公先跪拜,再接受王赐。齐桓公的这一行动,正是以身作则,使诸侯注重君臣间的礼制,这正是他的“尊王”权术。同年秋天,齐桓公又与诸侯在葵丘结盟,宣言道:“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而后,又重申周王禁令:“不可壅塞泉水,不可多藏谷物,不可改换世子,不可以妾为妻,不可使妇人参政。”这样一来,周王室的权威似乎又煊赫了一些,而且中原内部也稍稍地团结了一些。自从周在繻葛之战中败后,似乎预告着周王室即将覆灭,然而,正是齐桓公的创霸,正是他的“尊王”政策,使得周天子还能继续保持他的虚位至数百年之久。倘若没有齐桓公,以当时的情况,周王室不免于灭亡。可见,齐桓公的“尊王”是有相当的功绩的。
【晋文公的“尊王”】
从晋文公的霸业过程来看,他的“尊王”并没有做的很多,但是,晋文公还是继承了齐桓公“尊王”的思想。鲁僖公二十四年,狄人败周,周襄王出逃郑国,派使向晋、秦、鲁等国求救。晋文公亲自带兵,派右军围住温邑,左军迎接襄王,使得襄王复位,周王室稍稍安定。而后,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凯旋后,便在践土建造了王宫,请周王莅会。周王到会,晋文公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王,周王赐了晋文公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又对他说:“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晋文公谢绝了三次,最后才接受,又说:“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赐后,晋文公又接连出入三次觐见周王。晋文公的这一行动,类似于齐桓公在葵丘之会中对周王的“尊王”权术。可见,春秋后几个霸主的“尊王”权术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齐桓公。从中便可以看出,晋文公的“尊王”并没有做的比齐桓公好,但这也有一定的原因,因为晋文公时的周王室并没有像春秋初期那样混乱,所以晋文公的功绩并不显得那么突出。
【“尊王”结论】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尊王”政策,不难看出,齐桓公的功绩大于晋文公。齐桓公率先提出“尊王”,改变了春秋初期周王室威信全无的局面,稳定周王室内部的动荡不安,避免了周王室的覆灭;而晋文公则是延续了齐桓公的这一政策,所以功绩没有齐桓公大。
【齐桓公的“攘夷”】
综观齐桓公的“攘夷”,在前期,还勉强能应付蛮夷,但是在葵丘之会后,对蛮夷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就在齐桓公开始称霸的时候,山戎常常侵扰燕国,于是齐桓公起兵征发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国,得胜而归。鲁庄公三十一年,狄人伐邢国,齐桓公发兵,救了邢国。不久之后,狄人又伐卫国,竟灭了卫国,宋国在曹邑立了戴公,而后,齐桓公派兵替卫国守曹邑。接着,狄人再度伐邢国,齐桓公邀宋、鲁救邢国,邢国人逃出,齐桓公便把邢国迁到了夷仪,派兵替其筑城,把守城池。这样,狄人的侵略暂时告一段落,总体上看来,齐桓公只是保住了邢国和卫国,但并消灭不了狄人。而到了齐桓公霸业的后期,鲁僖公十一年,楚国灭了黄国,狄人也灭了温国,并侵入卫、郑等国。于是齐桓公只能去伐了北戎,以牵制入寇的戎、狄,后又派诸侯的兵替卫国筑城,又派管仲跟戎人讲和。鲁僖公十六年,周王向齐桓公报戎难,齐桓公又邀诸侯防御淮夷,却又无功而回。这个时期,齐桓公既不能平戎,更不能征狄,对蛮夷无能为力,可见齐桓公的“攘夷”并没有做出多少功绩。齐桓公只依靠了“尊王”使得中原团结,才勉强抵御蛮夷的进攻,不至于中原被蛮夷践踏。
【晋文公的“攘夷”】
城濮之战,无疑是晋文公一场光辉的战役,而这场战役同样也是晋文公“攘夷”政策的一场压轴好戏。城濮之战的过程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相信很多人还是了解的。在城濮之战前,楚国的势力已经践踏的大半个中原,连同齐、宋在内的大国多被楚国所侵略,齐桓公的霸业到这时早已成了陈迹。这个时代,真是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线”的时代。而晋文公崛起于此时,城濮一战,楚军败绩,于是南夷的势力退出了中原,中原诸侯有了喘息的时间。楚国既败,晋文公便开始集中力量对付狄人,该三军为五军。狄人在晋国的威胁下,势力一落千丈,最后为卫国所败。晋文公的“攘夷”,虽然做的不多,但是城濮之战,足以使南夷与北狄的势力退出中原,中原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中原文化得以维持下去,这不能不说是晋文公的大功。
【“攘夷”结论】
比较齐桓公与晋文公的“攘夷”,显而易见,齐桓公只能依靠诸侯团结勉强抵御蛮夷的进攻,而晋文公一战定江山,使南夷与北狄势力一落千丈,也为后来晋国消灭狄族奠定了基础。可见晋文公的“攘夷”功绩远在齐桓公之上。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4 13:57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江左云彦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31
帖子
84
编号
5138
注册
2004-2-8
#2
发表于 2004-4-13 21: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wndblack
于2004-04-13, 20:45:02发表
【晋文公的“尊王”】
建立三军制度从此王室不兴,居然是尊?
从此王室不兴?王室早在春秋初期就已不兴,若不是一般霸主的“尊王”权术,恐怕春秋诸侯早都称王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9: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01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