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对朱元璋的评价随政治环境变化,有几次波动。大致而言,就大陆史学界,曾有过2种较主流的看法结论。
1、蜕变说。
指责其“背叛了农民革命”。
如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朱元璋“背叛了农民军,完全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见《(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139页);
吴晗写的《朱元璋传》,说朱元璋“逐步变质,最后叛变了农民革命”(见《朱元璋传》第301页);
南开大学历史系近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说朱元璋在“背离农民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站到了农民起义军的对立面”(见《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03页)。
2、投机说。
朱元璋并非完全出身于能吃苦耐劳的职业农民,十七岁以后主 要过的半劳动、半闲散的游民生活,沾染了浓厚的投机、狡诈等劣 根性。他对农民起义抱着厌恶心理,投奔起义是被迫的、消极的, 是农民革命的投机分子。
这个源于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这情形,即在说明至今为止的流治阶级反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二十多前年,都说朱元璋(明太祖)是民族的革命者,其实是并不然的,他做了皇帝以后,称蒙古朝是“大元”杀汉人比蒙古人还利害。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