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谈回回炮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0 06: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回炮是元军--蒙古军的利器,是战场装备中机械技术含量最高的。

回回炮的前身就是大型攻城抛石机,英文名 Trebuchet ,回回炮严格说是砲而不是炮,主要是利用杠杆和弹射原理,加之改良,材料机件多用金属而制--如弹索,绞合壁,铰链齿轮,炮锄等。炮弹类型很多,主要发射大石块,最小发射量100斤,常用发射量150-300斤。也有发射火罐(炸裂弹),火焰球,毒烟球,以及纵火剂(希腊火)等。

1272年,著名兵器工程师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奉旨征召,在大都五门外(呵呵离我家不远)制造并试射回回炮,一举成功。

元史上说“至元八年,世祖遣使砲匠于宗王阿不哥,王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应诏,二人举家驰驿至京师,给以官舍。首造大砲竖于五门前,帝命试之,各赐衣段。”




第一张图是大型回回炮,金属的发射装置在最下---由绞合壁固定的十几个铰链齿轮属于能量集中部,弹索牵引炮弹。然后由射手校正位置,绞合力臂,发射。



第二张图是小型回回炮--更像宋朝制造的,木牙齿轮和转轴全部是木制,射手还是靠转动绳索来储备能量,显然威力差很多。




蒙军主要在中原和南方征服战中大量集中使用,战果辉煌。

1273年,元军攻打襄樊,一炮击毁襄阳城敌楼,炮弹击穿城墙,入地近7尺深,可见其能量之大。

宋军曾在城墙拉起生牛皮垫用以防御打过来的石块,同时以弓箭滚木雷石与蒙古军队展开对攻,防止敌军靠近城墙。但元军在襄阳城东南角一炮打进了襄阳城里面的桥泸上,当时把桥泸打垮了一角,落地了好几尺深,此炮发射的时候声音巨大沉闷,宋军胆落。宋将吕文焕尽职尽能之后,体面顺元。自此后回回炮成为蒙古军中的明星武备。宋军亦仿造,但时运不济炮术不佳工艺不良,故没有什么效果。

襄阳旧城在改造中,挖出很多石球,经查襄阳县志知,这是蒙古人进攻襄阳的时候,使用的炮弹,这批炮弹有300多斤,200多斤,100多斤的不等。石弹磨成圆的,但表面非常粗糙。之所以打磨成这个样子是为了在发射时增加它的摩擦力,使它不容易从抛石机上脱落。

回回炮在当时是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率高的利器。它的射程是500米左右,宋军往往在千步之外看到回回炮发射。炮杆上有金属挂钩,把炮弹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面还有瞄准的刻度,类似于现在设置的标尺,根据这些距离设置里不同的刻度来发射,方向由炮手校正,两点构成一线,故回回炮精度很高。




一些回回炮兵在元军中体制和训练记载如下:(元史)



“至元十一年,设回回炮手总管府。至元十六年三月,调两淮造炮回回炮兵新附军匠六百人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大都。”

“至元十八年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二十二年改都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品秩正三品“

“二十二年,枢密院奉旨,改元帅府为回回砲手军匠上万户府,以阿老瓦丁为副万户。大德四年告老。子富谋只,袭副万户。皇庆元年卒,子马哈马沙袭。”


“至治三年,遣回回炮手赴河南汝宁、新蔡教习炮”

“至和元年,亦不剌金奉所部回回炮手军匠至京师,与马哈马沙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合并”。。。



除了大型弹射器之外,早期的筒型火炮也被蒙古军使用,明朝的武备志以及明史兵志记载:

“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

此炮非彼石包也。因为没有文物考证,借鉴伯约说到那时世界上的火炮技术,应该是西亚阿拉伯,土耳其(塞尔柱)最先进,由此估计,攻打蔡州的最先进的管型火器应该就是木管或者青铜短身管仰射型火炮,因为工艺和设计的非常不成熟,元军使用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元军有2个使用回回炮的著名故事:

1,元军攻城时常常把死马,死人当作炮弹用回回炮打进城去,不过半月城内必然疾疫流行。这是最早的化学战。  

2,元军征日本的时候,因为高丽船小,不能搭载回回炮,故影响战局,骑射的蒙古军在滩头异常被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0 08: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oblivion于2006-03-10, 8:07:30发表
把死人死马丢进城去传播瘟疫,这又不是蒙古人的发明,亚历山大在围攻推罗的时候就干过这些事,匈奴人也经常把病马送给汉人,让汉人的马一块得病  
因为没有回回炮所以在滩头异常被动?回回炮这种东西难道还能拿来野战不成?  

巨舰上都要有炮啊,没有野战,在舰上施放。至少可以压制敌人的,鄱阳湖大战前,陈友谅的云舰上都装备了大型回回炮以及多门火炮,朱文正守洪都还不是死伤惨重?

亚历山大仍死尸比起蒙古人,呵呵只能说,他的烟火不好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0 11: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襄樊战役历时 五年零四个月

蒙古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八月,蒙古都元帅阿术侵略襄阳,同年十二月--宋朝咸淳四年,宋朝任命吕文焕为襄阳府知府,兼任京西安抚副使。

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师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史天泽、阿术、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同时在万山(今襄樊西)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在蒙古军严密包围下,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守城军多次出击未胜。经五年围困,襄阳、樊城外援已绝,仅靠水上浮桥互相联系。

至元十年正月 --1273年,河南行省史天泽、参政阿里海牙等采纳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水陆夹击,先破樊城,置襄阳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境地,在诱降和军事压力下,吕文焕以城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0 1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稻草的重量很轻, 但当你逐条放在骆驼背上,骆驼终会承受不住倒下,而促发它崩塌的稻草,就即是「最后的 一根稻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1 00: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嗯,西亚的设备是不错,但是弹的种类不如蒙古军多。据考证,火球是宋和蒙古最爱用的,巴豆烟球也不少。

ps,天国王朝里只出现过2种弹---似乎和角斗士里的没有区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1 00: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角斗士和天国王朝历时差别将近800年,那2种投石机是2个文明的杰作。

安东尼王朝时的罗马军使用来自希腊的投石机,就是带轮子发射小弹的。

萨拉丁使用的阿拉伯投石机,改良自中国轰天炮,就是把发射部改成齿轮绞合,把射手拉动的绳子取消,加大了尺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1 00: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嗯`

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3-12 06: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另外萨拉丁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火硝罐攻击了。



这种弹应该是纵火剂的一种,类似于燃烧弹。罐体如果是铁壳,那么就和宋军的一样是爆破弹了,但是使用大量的硝,似乎不符合火药的比例,可能就是陶壳或者椰子壳。故大致推断,这种弹是明燃纵火弹,至于硝,作用应该是爆发燃烧面积的。

星凌天琊有没有罐子的实物照片或者拉丁名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9 01: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1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