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末清初的风云世家:郑氏四代纵横谈, 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最好反证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19 1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郑鸿逵后来还是不错的。

有没有后文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09: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注意:郑的民族英雄是指其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兰人而得,不是满汉分离的功劳。

明季的战争,首先建州女真在永乐时期已经成为明朝卫,连藩属都不算,所以客观的看应该认为是中国内改朝换代的战争。

请不要跑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11: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华夏男儿于2006-02-21, 11:14:17发表

QUOTE:
注意:郑的民族英雄是指其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兰人而得,不是满汉分离的功劳。

明季的战争,首先建州女真在永乐时期已经成为明朝卫,连藩属都不算,所以客观的看应该认为是中国内改朝换代的战争。

请不要跑题。

恩,郑成功是台独分子,像吴三桂这样的人肯定就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英雄了,尚可喜也是,像夏完淳,阎应元,史可法等人孤忠耿耿、誓死不降、公而忘私、临危不惧,都是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凶手,妨碍了民族融合。。。。。那些在民族战争中贪生怕死,或逃或降,甚至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的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不然,阁下所列的人都是孤忠鸿烈。只是最后为什么明朝有这么多忠烈,还是灭了呢?人格上的完美是否证明政治上的正确?

吴三桂猪狗之流,不必多言。

洪承畴是一个明证,实际上东南大业皆此人功劳。

南明降军共4总镇27卫近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清军一部。

问题就在这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15: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6-02-21, 15:26:07发表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1, 11:39:11发表
不然,阁下所列的人都是孤忠鸿烈。只是最后为什么明朝有这么多忠烈,还是灭了呢?人格上的完美是否证明政治上的正确?

吴三桂猪狗之流,不必多言。

洪承畴是一个明证,实际上东南大业皆此人功劳。

南明降军共4总镇27卫近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清军一部。

问题就在这里。

吴三桂和洪承畴有什么区别嘛,都是明朝官员都投降满清,并在追杀永历帝的时候充当了急先锋。无非吴最后反叛了洪没反,一个是猪狗,另一个就不是了?
汪精卫也是一个明证,伪军数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日军一部。莫非他也政治正确了?

典型的成王败寇史观。
史学就是史学。倘若史学为政治服务他就如同变质的乳酪,用两个字足以概括:秽史。

公主言之有理但值得商榷。

成王败寇本来没什么,但是把王败成寇的2臣们就不能不说是没有问题了。洪承畴不多说,但是有一点他比3桂强,那就是当天下归政于另一朝时候他没有继续为私欲发动叛乱扰乱民生,没有拿更多中国人的头来祭旗。

拿汪逆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证明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明末的动荡不是简单的什么民族矛盾和几个反臣闹出来的,事实上,在这之前明朝的瓤子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何必隐晦呢?找几个靶子来托辞--清朝的建立不是靠众明将和百万明军的投降吗?自己内讧出自己的忠烈,难道不该反省吗?政治正确的意思是如何做能够减少动荡,减少国家元气损耗,建立稳定和秩序。而不是什么汪逆之流可以类比的。

至于为政治服务的酸奶,何为秽史?历史不是小孩子写日记,如果一定坚持过时的甚至引申到文人操守的观点,那么中国自司马迁后的史学家就没有一个不写秽史了。

简单说,空中楼阁里写不出历史,那是布道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16: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公主继续?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5 17: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2-25, 16:29:08发表
抱歉,为了怕帖子半路丢失,我写了一半就发上去了,然后再继续写.
所以请继续看我的前贴.谢谢!

再是,延平的封地不是台湾.所以这个郡王当的也是有名无实.台湾当时还是明的辖区,而不是延平的封地.台湾不能称为延平国.延平只是以天下都招讨的身份驻扎在东宁而已.至于和清的谈判书信,原件我没见到,不知道延平嗣王是如何说的,是说大明国为清藩属还是延平国为清藩属呢?这只有看到原件才能知道了.

错误。

台湾在明朝时称作大流球,虽然三国时候就属地中华,但当地土社治理仍属明藩属,当地人烟稀少,治权不归大明。后荷兰人趁虚而入,分裂事实成。

自郑成功收复后,才成为近代最有说服力的回归依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5 17: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哦,南明史还堪用^6^

只是足下“明的辖地”说法不太准确,郑不敢尊隆武年号而最后尊永历年号,所驻军之地--郑自定为“东都”也可算封地了吧。确切说应该是南明辖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5 17: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郑氏到底是不是想分裂中土而藩属一方,不能以郑经的最后的条件为依据,郑成功长江会战以及经营金马厦还是有强烈进取之意的。 至于最后明朝那些藩王宗室都不成器,郑自居台湾无力再中兴征伐,也是时势使然。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1: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9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