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似乎对我们正方的观点有所误解,我们说曹操之败主要在战略上,并不是说曹操打江东完全没有道理,事实上个人认为光就打江东,灭孙权这一点看,个人认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很符合曹操战略意图的。在攻打对象方面曹操是成功的。然而反方就错误的推出,攻打对象正确=战略完全正确,战略完全正确→显然是战术上的重大失误咯。
其实, 攻打对象正确≠战略完全正确, 曹操在战略上方犯了急于求成的的错误,具体表现在:
1,心态上的急于求成,那时曹操在以少胜多统一北方后,又轻易的收降了荆州。这时的他踌躇满志,难免有些骄傲。甚至yy统一只日可待。他对于东吴的老大孙权也很轻视,在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他就说孙权不过是仰仗父兄之威的守业之徒。他甚至想劝降孙权,在劝降书中也体现了其骄傲心态。所谓骄兵必败,他急于求成而又骄傲的心态注定了他的失败。
2,曹操对敌我实力估计不足,过于乐观,以至急于求成.他虽然认识到北军不习水战,荆州水兵也久不训练,与东吴水军有一定的差距。但他有些天真的认为可用人数和优秀将领来弥补。这表现在他和东吴的几次小规模水战上。他甚至想利用荆州水兵的精锐打个小胜仗,以鼓舞士气,结果确让他失望了。
3,骄傲的曹操在小有挫折后,就变的对水军极度失望。他过于悲观的认为他的小弟短期内在水面上是很难为他找回场子了。他建立水军大营训练小弟,然而训练小弟要时间,这与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是不符合的。这时的他很矛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急于求成的心态占了上风,他就想玩阴的。在此心态下,他轻率的相信了蒋干这个白痴,由此引发出了蔡,张的被斩,黄,甘的诈降。还中了庞统给他下的套子。曹操堕落了。
4,战略上巨大失误也就导致了战术上的一系列错误。如水土不服,晕船,连续被骗,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等等,最后最终被红烧。
以上4点,充分表明了曹操在战略上的一系列失误。其实,所谓战略,就是对战争全局的把握,是大方面的。而战术则是局部的,是片面的。而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成,这个因素贯穿战争的始终。因而导致了战术上的一系列失误,如诸君所说:
a,那就是曹操被轻易得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导致骄傲轻敌,考虑不周,战术自然失当。如果曹操能够冷静地和对方作战,恐怕胜负难料啊。就象100多年后的淝水,符坚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统帅的轻敌。也许这就是所谓历史的偶然吧。 (superzz_0 )
批驳:其实superzz_0说的就曹操的战略失误_急于求成,头脑发热,骄傲轻敌.这些都是战略方面的.superzz_0也说由这些导致战术上的一系列失误.看来superzz_0可能是我正方卧底,握手先.
b,我是反方,我认为曹操赤壁之败,只在于战术错误。
其时,刘备新败,但筋骨未伤;孙权逆兵,但国内态度摇摆不定;荆州虽破,但未能尽平。所以曹操决定继续进兵,一希望彻底击败刘备,使其无法翻身;二可打击东吴,使其国内的投降势力抬头;三则期以完取荆州,得尽地利。
但一场意料之外的瘟疫(有一说是血吸虫病)使曹军的战斗力大减,初战即告不利;而南下以来的顺利使曹操有点得意忘形,结果又中了黄盖的诈降计,船只尽失,挫动锐气。此时疫病的影响加上孙刘联军的合力攻击,于是大败,不得已之下引军北还。
如果不是这场疫病与大意中计,凭曹军士气正盛和兵力优势,击溃刘备不在话下,而东吴兵向来战斗力不强,孙权不见得是曹军的对手!即使不能一战而灭东吴,但占据整个荆襄八郡应不是问题,这样也对以后再战东吴打下了地利的基础。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从此三国鼎立的基础就已经奠定下来了!(赵哪个云)
批驳:注意,攻打对象正确≠战略完全正确,急于求成的战略失误是无法抹杀的.至于场疫病与大意中计,疫病似乎不属于战略战术方面,赵哪个云偷换命题.大意中计的起因就是急于求成.人算不如天算,注意我们讨论的是战略战术,不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赵哪个云有些跑题.
c,同意赵兄的看发,以曹操军团当时的实力,扫袁绍,斩吕布,占荆州所向披靡,加上新败刘备,士气正旺。以百万大军兵压东吴,如战术得当,当可横扫千军。以东吴重臣尚议投降之事及可看出形式之紧迫。如不是诸葛,周瑜力排众议,兵呈赤壁力阻曹军,结局尚难预料。(thz0728)
批驳:和赵哪个云一样,攻打对象正确≠战略完全正确,急于求成的战略失误是无法抹杀的.
如战术得当,当可横扫千军。战略巨大错误很容移导致战术失误.即使一段时间类,战术占优,也只是延缓失败的步伐.如二战德国的东线战场.至于以东吴重臣尚议投降之事及可看出形式之紧迫。如不是诸葛,周瑜力排众议,兵呈赤壁力阻曹军,结局尚难预料。这就是敌人方面的问题了.注意我们讨论的是曹操的战略战术之败,不是诸葛,周瑜的成功.thz0728有些跑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