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你了解真实的曹丞相吗?----给拥刘反曹者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你了解真实的曹丞相吗?----给拥刘反曹者, 〔效颦翻案风之文〕
秋水无痕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50878
注册
2005-10-10
#1
发表于 2005-10-12 16: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操世之英雄,文治武功冠于当世,孙、刘能在乱世割据一方当然也是一代雄主,但毫无疑问曹操从军事,文学,政治能力都是其他两方所不能比的,其对我国军事,文学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至于说专权其作为一代枭雄,这本身也无可厚非,献帝如被孙刘控制,可能处境更加险恶,再说汉朝在那时气数已尽,百姓流利失所,苦不堪言,曹操平定了中原,抑制豪强兼并,发展经济,实行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恢复了稳定,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使得大魏的经济水平在三国远强与吴蜀,另外,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称帝,在名义上也做到了效忠大汉,曹操在年轻时更活脱一个大汉热血青年,在诸侯伐董卓时,诸侯竟然建议另立新君,只有曹操坚决不同意,最后说出“诸君北面,吾自西面”以示自己坚定的立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秋水无痕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50878
注册
2005-10-10
#2
发表于 2005-10-13 12: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转一篇曹操评价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亳州)人。是我国汉、魏之际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鲁迅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同志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几乎以半首的篇幅提到曹操以及他的诗。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步入仕途。他从政以后,就敢于同豪强作对,表现了他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他开始担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征拜议郎,又任济南国相、东郡太守,再后曲曲军校尉、同空至丞相,进魏公,当魏王。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魏武帝。
历史上对曹操褒贬不一,《三国演义》传世后,世人认为他是白脸奸臣。1959年郭沫若先生曾发起为曹操翻案,不少专家学者写了大量文章为他洗黑,也有不少人竭力反对给他翻案。现在仍认为他是白脸奸臣的人还为数不少。最近有人写出,说是承郭老余绪为曹操翻案,但却把他称为"乱世枭雄"。枭雄和英雄不是同义词,枭雄是指强而有野心的人物,是贬词,所以我认为,还是照鲁迅先生的看法,称英雄为是。
曹操称得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生长在东汉末世(公元155-220),历经桓、灵、少、献四帝。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年代之一。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政治极端腐败,烽类不息,灾害频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到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暴发了全国性的黄巾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接着发生了董卓之乱,形成了割据势力的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浩劫。据史书记载,当时"关中全境,人民死亡逃散,二、三年间无复人迹","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曹操在《蒿里》诗里描写当时的情景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非遗一,念之断人肠。"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都需要有自己的人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是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当时出现了曹操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平息战乱,济世安民,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当时豪强擅姿,政治腐败,曹操出生前后,统治阶级内就有些有识人士看到了这一点,想革除弊政,以振国风,遭到了腐朽势力的无情打击,不少人被捕入狱,有的死在狱中。没死的也禁锢起来,不许做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曹操一登上政治舞台,就站在豪强势力的对立面,敢于同豪强相抗争。他二十岁刚刚出来做官,当洛阳北部尉时,就同京都的权贵们作起对来。上任的第一天,就命人赶造"五色棒"十余枚悬挂尉廨的大门左右,明令:"有犯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有一次,皇帝所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法夜行,就被曹操打死了。这件整形引起了很大震动,一时"京师敛迹,莫敢犯者"。他二十七岁第二次征拜议郎后,就向灵帝上书替反对宦官被杀害的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伸冤,而且言辞激切,指同:"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雍塞。"他三十风任济南国相时,济南所属十多个县的官吏,大多依附豪强,为非作歹。他一到任,就奏免了八个县官的官职。后来他又禁断淫祀,把当地豪强修建的八百多年庙宇全部拆掉,当地豪强吓得纷纷逃往外都去了。 董卓之乱以后,削平割据,实现统一,安定社会,恢复生产,是人心所身长。曹操毅然打出兴义兵诛暴逆的旗帜,以战去战。并且尊奉献帝,采取"奉天子以惩不臣"的策略,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消灭了一个又一个豪强势力;又北征乌丸,安定了北方边塞,接着又举行南征,以期尽快统一全国。在他管辖的地区,为了发展生产,实行屯田,抑制兼并,减轻赋税,在十分贫困的地区则免赋锐。他先后下了《置屯田令》、《抑兼并令》、《蠲河北租赋令》等。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趋于安定,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据《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在他的家乡谯县,为了推行屯田,督耕促种,在城东城西筑了两个观稼台。这里后来成为他南征的巩固后方。为了整顿社会秩序,改变社会风气,下了《修学令》,发展教育事业,提倡仁义礼让之风,还下了《整齐风俗令》,革除在豪强势力统治下形成的结党营私、操纵舆论、颠倒黑白,诬陷无辜的时弊。曹操所实行的这些政策,在当时是顺乎历史潮流,合乎人民心愿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囝历史前途。这不决定曹操的一生进步政治家的一生。 曹操以所能够从无到有,由大到小,击败一个又一个对手,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在于他有一条正确的用人路线,能够使自己的政治路线得以贯彻实施。他主张"唯才是举"、"举贤勿拘品行"、"敢士勿废偏短。"他胸怀宽广,不识私假怨。 能够做到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又能广开言路,多谋善断;他相继下了《求贤书》、《举贤勿拘品行令》、《赖有司取土勿废偏短令》、《求言令》、《封功臣令》、《分租与诸将掾属令》等,因而在他身边聚集了较多的人才,并且吸引了不少敌人营垒里的名将谋臣弃主来投。在曹操营垒里可真可谓"猛将为云,谋臣为雨"。他在《短歌行》诗里写道:"山不压高,海不压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倾吐了他想尽揽天下贤才为自己所用的情怀,像他的得力战将张辽,原是吕布的人,张颌,原是袁绍的人,建安七子这一的陈琳,原来是袁绍的笔杆子,曾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被曹操俘虏,曹操不忌前嫌,任他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系他所作。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原依附附刘表,曹操征荆时,他主动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曹操(这时刘表已死)说:"如粲所闻,曹公,人杰也,雄略冠时,智谋出世。"袁绍多次派人都请不出来的田畴,曹操北征乌丸时主动出来当响导。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了袁绍, 从收缴的文书中,发现有许昌和他军中的人私通袁绍的书信,有人提出来要把这些人查出来杀掉。曹操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命令把书信全部焚掉,不准追究。他北征乌丸时,不少官员谏阻,结果大胜而归,查问当时谏阻他出征的人,这些人不知何故,都很害怕。结果曹操对这些人都给了厚赏。并主产:"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群之谏,万安之计,异以相赏,后勿难言之。"能以这样的态度鼓励大家提不同意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中都是很少见的。 曹操"博览郡书,特好兵法","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了《孙子》十三篇。同时,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渡过的,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长于选将料敌,善于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是我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建安二年,曹操征讨张绣,围乡于穰(会河南省邓县),刘表派重兵求援张绣,形势危急,曹军有被歼的危险,他左右的人十分惊恐。曹操却对荀 说:"到安众(会河南省镇平县)破绣必矣。"到了安众,张绣与主是表的军队联合守险,曹操前后受敌,都认为已陷入绝境。曹操即镇定自若,命令夜间凿地道通过,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并设奇兵打败了张绣。后来荀 问曹操:"前以策贼必败,何也?"曹操说:"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建安五年,曹操以不足五万人与袁绍的数十万人在安渡(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鏖战,曹操亲率五千轻骑化装成袁绍的人,夜间偷袭乌巢,焚烧了袁军的全部屯粮,袁军大败,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跑到北方与落后民族乌丸的首领相勾结,扰乱北方,攻破幽州(今华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掠走汉民十余万户。建安十二年,曹操决定北征乌丸,以安定北方边境,解除他南进的后顾之忧。这时大家出来劝阻说,现在刘备正在刘表那里,他必然要说明刘表来袭击许都,到那时大军远征在外,难以回救,可怎么办?只有他的谋士郭嘉认为刘表不会听刘备的,支持他北征。曹操断然决定,挥师北上,征讨乌丸。曹操一路封锁消息,原想出敌不意,奇袭敌人。不料到了柳城(今辽宁锦州市西、距乌丸驻地二百余里)乌龙已经知道了,主动前来迎战,曹操在白狼山今辽宁省凌源县境内)与敌遭遇,这时曹操的大军还在后边。军情发生了突然变化,他左右的人非常惊恐,而曹操却非常镇静,他登上白狼山仔细观察敌情,发现敌人的阵容不整,即命张辽为先锋,纵兵袭击,一举击败乌丸,斩了他的首领蹋顿。袁尚、袁熙和乌丸的另一个首领速仆丸逃到辽东投奔那里的太守公孙康去了。大家劝曹操乘胜追击,擒拿尚、熙,以绝后患。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等到曹操还师后,公孙康果然把袁尚、袁熙和速仆丸的头送来了。曹操的一些将领问他:"公还师康斩尚、熙何也?"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建安二十年二月远征汉中,去攻张鲁,派张辽、乐进、李典只带七千多人驻扎合肥,给护军蒋悌一道密致,在封皮上写"贼至乃发"。八月,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拆开密致一看,上面写道:"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及与战。"张辽马上领会了密教的旨意说:"曹公远征在外,等救兵到,他们一定打败我们了。这是指示我们,等敌人没合围就去迎击,挫折他的税气,来安定众心,才可以守住城。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遂选精兵八百人奋勇出击,直捣孙权指挥旗下。孙权极为惊惧,围攻十多天就退走了。张辽又乘胜追击,打败孙权。东晋历史学家孙盛评论说:"合肥守御,弱而无援。如果专任勇,必然好战,导致失败;如果专任性,必然生惧而难保。曹操勇情互用实在妙极了。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他"处相王之尊,雅爱诗集。"他喜作诗,爱音乐,善谱曲,工书法。他"内修文学,外完武功。"唐代诗人张说在"邺都引"诗中说他"昼携壮士破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在他的都城邺建有西园,是专门接待文人家士的。在他的家乡谯县筑有谯望楼,也是与文人聚会的地方。曹植曾在上面作《画角三弄》。他虽然日理万机,又戎马倥惚,南征北战,但"登高必赋,每造新作,被之管弦,皆成乐集。"他的诗虽然留下不多,但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的:"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诗子未有其匹也。"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魏武终身攻战,何暇学诗,而粗神老健,建安诗子所不及。"又说:"作四字诗,多受束于《三百篇》以后天,只有曹孟德一人号称独步。"鲁迅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简约严明"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他当政时期,出现了繁荣的文学时代,造就了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一在批文学精英;并开一代文风,在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独放异彩的文学时代-建安文学。 曹操还酷爱书法,史书上说:"安平崔瑗子子实,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又说:"魏武工章草,雄逸绝伦,子植亦工书。"当时有位大书法家梁鹄,曾与曹操作对,董卓之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后来曹操得了荆州,悬赏找他,梁鹄自知难免,自缚向曹操请罪,曹操不但没治他罪,还叫他当军事司马(军法官),经常把他的字悬挂在帐中,或钉在壁上。曹操的字很少有人见到写过,在汉中褒河的礁石上刻有曹操以隶体书写的"袤雪"二字,笔力模绝,雄伟遒劲。笔者于1976年曾有幸观临观赏,并得一拓片。 曹操是朴素唯物主义者,他"性不信天命之事","毁坏祠庙,禁断淫祀","除奸邪鬼神之事"。同时,他还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任天下之智力,以遣御之,无所不可。"他又是改革家。他以身作则,并采取强硬手段革除社会积弊。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有钱有势的人爱,婚丧嫁娶,大 铺张;官宦人家还接等级营造砖石结构的墓室,死后还穿上金镂玉衣、铜镂玉衣,陪葬很多金玉珍宝,加重了人民负担,污染了社会风气。建发十年,曹操下令禁止厚葬,并且身体力行,在《终令》中对他死后的殡葬作了明确安排:墓地要选脊薄之地,还规定"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在他临死前的遗嘱中明确交代,他死后要"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对他的葬礼也作了明确安排"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他的这项改革影响深远,据《宋书》记载汉以后天下送死者糜,每作兽、石宝、碑铭等物,建安十年,魏琥以天下凋敞,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所以,魏晋以来,以至于唐朝都没有搞厚葬。建安十一年,曹操征高干占领并州(今山西省)以后,了解到太原等四都流行一种风俗,为纪念介子推,冬至以后一百零五天,不烧火,吃寒食,有害人民身体健康,下了《明罚令》严加禁止。令中说:"北方江寒之地,老少赢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邢,主吏百日邢,令、长夺一月俸。" 当然,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曹操也不例外,如他打了"黄巾",错杀了一些人,在《孙子》注中也同意孙子的愚兵政策等。但是,曹操叱咤风云,以战去战,削平割据,拨正乱世,实行了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在客观上符合人民愿望和要求的政策,并能改革弊政,刷新社会风气,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历史前进。他的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上都有大放光彩的。《三国志 武帝纪》最后对他的评价是"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淮其明略最忧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是恰如其分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08: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5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