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纵论诸葛亮系列之北伐以攻为守论, 大家讨论一下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6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呵呵,楼主贴中第一句话即说以攻位守论者不懂政治和军事,然通篇看来无一句有对政治的探讨。
还是先从大战略角度来探讨,造就诸葛亮能在古往今来的大战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是为隆中一对,此为诸葛亮大战略思想的基础。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为夺取荆、益二州,内修政理,外联孙权。但何时能够兴复汉室,那就要等到天下有变,否则决计不能成功,因为北方实力太强,此诚不能与之争锋。赤壁一战,曹操虽败,造就天下三分的态势,但是它不具有军事决定性,北方的军事实力依旧远在南方之上。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在跨有荆、益二州的情况下想要成功,还得等到天下有变。失去了荆州,在天下无变之时以一州之力而行此事,以诸葛亮的战略素养,会做这样的想法,岂不是怪事!
诚然益州险塞,魏攻蜀艰难,若诸葛亮之为防守,实无进攻的必要。但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是不能单从军事因素方面去考虑的。“任何战略计划都是政治性的,对一重大战略问题不可能作纯军事的研究判断,也不可能用纯军事计划求借。”这就是政治问题
自刘备死后,蜀国内部出现消极颓废分裂的情况,若不振奋人心,激励士气。何劳魏国跨越天险,蜀内部就会自动崩溃。北伐正是向天下人表示蜀国没有失败,若抱残守缺则正是宣布蜀以失败,后果就不堪设想。而且此一决策与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蜀联吴抗魏,吴何不是联蜀抗魏,若蜀对魏没有任何威胁,吴是不是联蜀恐怕要打大大的问号了吧
所以即使以攻为守是在消耗国力,诸葛亮想守也非以攻为守不可。
当然既然是进攻能夺取一些实际利益,当然是多夺取一些利益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2: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7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