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昭之心”不应该是贬义词
性别:未知-离线 天宫开发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发表于 2014-11-30 2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司马昭之心”不应该是贬义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自《三国志》中的一个故事。它的原意是:“司马昭夺权和想做皇帝的决心,连路上的普通人都知道了”。这个成语往往含有贬义。但是,词语是褒义还是贬义,不能孤立地看词语本身,还要联系到词语的语言环境。

比如旧时的封建文人污蔑农民为“泥腿子”。“泥腿子”本来是封建剥削阶级对农民的污蔑,含有很深的贬义。柳青在《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有“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这里的“泥腿子”不仅没有半点污损农民的含义,反而对封建文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司马昭之心”。词语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很多词语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演变。我们常讲与时俱进,“司马昭之心”的含义当然也应当与时俱进。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司马昭是一个反面人物。司马昭图谋夺取曹魏皇帝的江山,即所谓的“谋逆”。“谋逆”在中国古代封建文人心中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样,司马昭就成了一个反面人物,“司马昭之心”就是“谋逆”之心, “司马昭之心”自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司马昭“谋逆”,司马昭“大逆不道”,司马昭是一个反面人物,这些都是封建文人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

封建道德早就被扔进了历史垃圾堆。所以,对于历史人物必须重新评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司马昭,司马昭极其继任者取代了腐败的曹魏政权,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长时间分裂战乱的局面,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符合人民利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站在新的历史观看司马昭,司马昭对中国历史是有功的,尽管司马昭有心狠手辣的一面。站在新的历史观看司马昭,司马昭就成了正面人物,至少不应该是反面人物。这样“司马昭之心”就成了一统中国之心,奋发向上之心,“司马昭之心”就不是什么贬义词了!

=================================================================

换个角度,吴三桂也是有功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1 11: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