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蜀汉与曹魏的后期统帅及蜀汉最后斗争的必要性, 小弟愚鲁,望大师不吝赐教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15 18:1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艾性刚急,轻犯众人,不能协同朋类。以口吃,喜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艾修治备守,凿河灌溉,积谷强兵。又上疏言:戎狄兽心,分其势,利趋之。初艾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艾为人傲慢自矜,常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自诩。人多讥。后胡烈等陷告艾反,囚艾送京,于路杀。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九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浩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从蜀汉后期来看,兵不过十余万,将不过姜维一人耳,确九伐中原,随使国力衰退,但刘禅有不可弥补的过失,治国之道,非维所长,而国力日益衰退岂人所不知?姜维大才也。但若不趁此时机北伐,数干年后,姜维死,则蜀汉必灭矣,刘禅才会容许他大兴兵马吧。随兵行险道,但不可不为矣,伐魏对于颓废的蜀汉则越发的重要了,此时已从诸葛亮时期的积极进取转型为以攻为守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15 18: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其实,蜀汉后期实力已经不能向以前一样拒关防守了,姜维九伐中原而活,屯田避祸则死,为何?北伐可使兵力集中于一体,便于攻击,而防守,蜀汉虽有天险,但兵力毕竟不够,岂能分兵把守焉?阳平关第一要塞,而兵不满万,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所以,姜维背负着猜疑的罪名,不得不走上了伐魏的老路,这条路并不好走,姜维九伐中原,仅胜一次,平一次,其余皆败,但仍令邓艾不敢小窥蜀汉,以至于到了钟会伐蜀时他并不同意。
这就是姜维过人之处,此时有二人

    廖化:是蜀国后期将领,以勇敢果断著称。廖化最初为关羽主簿,兵败被吴国俘虏,但用计逃回,随刘备伐吴。后任广武督、阴平太守,多次参与北伐活动,晚年因功升至右车骑将军,随姜维防御魏将邓艾、钟会伐蜀。蜀国灭亡后,廖化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享年七十余岁。   但此人不知姜维机略,以至于到后来被姜维留在汉中。

    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灭蜀后,钟会大力结交西蜀名士,打击邓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权,但由于手下官兵不支持钟会的行动而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人皆死于兵乱之中。

   姜维怎么会和钟会拉上关系呢?是因为钟会机警,以知蜀必灭而二人终不还之理,邓艾则致死不悟。

   其实,他的策反钟会战略是非常成功的,但兵士混乱,不能调度,终于断送了复兴蜀汉的最后一条道路。试想,如果成功了,姜维一偏师出上庸,指宛.洛,钟会起精兵二十万出斜谷取长安,从然司马昭有十万大军也于事无补也,可惜,事泄,二雄终死于乱军之下,惜哉...痛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15 20: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哦,我觉得没必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17 21:5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什么以一敌二?攻蜀汉时吗?打司马懿?别忘了司马懿都不敢和蜀军正面交锋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21 18: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5-11-21, 11:01:54发表
完全同意楼主的分析,姜维多次北伐只是以积极进攻取代消极防守罢了。防守需要分兵,敌人只需要将部队集中于一点,就可攻破。至于天险,拿破仑说过:“能落脚的地方部队就能翻过去。”,所以天险不过延缓点时间罢了,最重要的还是集中部队不停打击敌人,否则西蜀早晚灭亡,拼国力是永远拼不过魏国的。

呵呵,我终于找到知音了,说到这个问题,N多人不同意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22 20: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估计她是不同意我的观点,俗人太多了,呵呵。其实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22 20:0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武悼天王冉闵于2005-11-22, 20:01:59发表
司马懿再不敢正面和诸葛亮交锋,诸葛亮到最后死也没擒了司马懿~

你真搞笑,他都不打蜀军,怎么擒?闯敌营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28 21:2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真对不起,蜀军素质是强于魏军的,不信你去问问别人,只不过是诸葛亮太谨慎了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29 21:1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差别:
  
   蜀汉:以步兵为主,又有八阵图辅佐的连弩兵,善于山地游击战,伏击战,而不善于攻坚战。

   魏国:以骑兵为主,可惜没有出色的将领带领,攻坚战也不一流,对于山地重重的雍凉二州及汉中等地是没有用武之地的。骑兵善于突击{快速的突破敌军阵营,而使敌军阵法大乱}}所以只能剧险而守{诸葛亮与司马兵力上不相上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29 21:5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夏侯称于2005-11-29, 21:45:36发表
诸葛亮的八阵图和连弩兵好像没怎么突出的运用。
还有蜀军善游击战不奇怪。

魏国那里有以骑兵为主?骑兵在三国只是机动性强,有突击的作用。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魏国以大量骑兵作战。
张颌和司马懿和诸葛亮作战更没有强调过魏国是用骑兵为主力。只有东汉公孙赞是以骑兵为主力的。

张颌郭淮更比蜀的武将强,竟然说魏国没有出色的将领,郭淮可是长期和羌兵作战的。

山地游击战而已吗,郭淮的计谋?司马懿连张合都不重视何况他们?确实以骑兵为主,你可以去查{当然骑兵比步兵少很多,相对而言}很多因为骑兵而改变战局的例子呢,我就不举了,没必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30 18: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夏侯称于2005-11-30, 18:49:40发表
出色的将领魏国一向比蜀国多,这没什么好说的。
曹真更是统领虎豹骑出身的。

魏国是有充足的骑兵部队,不是以骑兵为主,蜀国是缺乏骑兵,而不能大量运用骑兵部队。
骑兵确实是魏国不可少的部队,但在江河山地无法完善运用,不会没人不知道,这样的部队怎么可以拿来当主力。

呵呵,掉进我的陷阱里去了,你真乖。所以引以为豪的骑兵都不能用了,那么蜀军怕你步战不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30 20:2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夏侯称于2005-11-30, 18:58:50发表
那么可有记载说蜀步战比魏军强的说法?

很显而易见吗,不过蜀魏没有什么大规模交兵,可惜了,再说为什么司马懿一直不敢出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1-30 20: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但是在浓密的山里就不一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夏侯称于2005-12-01, 1:44:01发表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1-30, 20:21:53发表
很显而易见吗,不过蜀魏没有什么大规模交兵,可惜了,再说为什么司马懿一直不敢出战?

孙子曰:“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司马懿摆明用魏国强势国力欺负诸葛亮,诸葛亮想速战,司马懿偏不战。
诸葛亮数次和张颌正面交兵,都是失利,也只有诸葛亮的连弩部队杀伤力强。

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6, 12:59:24发表
邓同志统帅还算不上吧,只不过一征西而已

邓艾统帅很高啊,很多例子可见一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6, 13:11:18发表
我说说他是统帅还算不上.....

什么意思?怎么算不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6, 17:21:58发表
统帅要从官位来看而不是能力....
比如有人说司马能力强过曹休这是肯定的,但是石亭之战的时候曹休是统帅而司马不是...

当官?SAN9玩多了吧

还有邓艾官高,具体忘了,你怎么来个不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7, 9:31:34发表
不就一个征西将军嘛....是我不对,不应该和您认真的...

景元四年秋(公元263年),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干户

对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12-07, 21:04:47发表
姜维的斗争其实无必要.蜀汉地处偏远,文明,经济方面远不及中土的魏国,如果两军交战是拼国力的话蜀汉没打就已经输了.
魏国将领也深明这点,从仲达开始就不想和蜀汉正面交锋,损失兵力对自己怎么说也是有害无益.而魏蜀交战的祁山,方圆之内以山地为多,蜀汉补给线长,不利久战.再加上无法贸然冲锋,只能在拼完军粮之后,缓缓撤退.
长此以往经济都支援前线,国内无法顺利发展经济,使得本来就落后的蜀汉雪上加霜.失败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如果不进行斗争,其实斗不斗争都一样,斗争了,没准还能兴复汉室,不斗争资源越来越短缺,到最后只能失败,这与赌博无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8, 11:37:25发表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07, 10:18:43发表
景元四年秋(公元263年),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干户

对不?

同志,你也要看看他什么时候当的太尉啊,蜀汉灭了才当上,那么灭蜀的统帅怎么也算不上他啊,至少还有钟会嘛

哦,会意错了,原来你说的是方面军司令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0 19:0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风之子123于2005-12-10, 18:49:26发表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1-30, 18:53:30发表
[quote]原帖由夏侯称于2005-11-30, 18:49:40发表
出色的将领魏国一向比蜀国多,这没什么好说的。
曹真更是统领虎豹骑出身的。

魏国是有充足的骑兵部队,不是以骑兵为主,蜀国是缺乏骑兵,而不能大量运用骑兵部队。
骑兵确实是魏国不可少的部队,但在江河山地无法完善运用,不会没人不知道,这样的部队怎么可以拿来当主力。

呵呵,掉进我的陷阱里去了,你真乖。所以引以为豪的骑兵都不能用了,那么蜀军怕你步战不成?

楼主这个观点根本就不成立。如果把双方军队的素质看为简单的数值的话。蜀步军为A,魏步军为B,骑兵为C。看楼主的观点是认为C>B,所以楼主得出了A>B的观点不觉得太武断了吗?
魏的骑兵是骑兵中的精锐没错。但是装备1个骑兵的花费要远远贵于装备1个步兵的价格。跟何况这种精锐骑兵。在三国那种经济下,魏国骑兵不可能多,所以整体战斗力有限。骑兵作战更多的是用于追击或者偷袭。在三国志里记载的骑兵作战就少的可怜,更不可能作为主力了。
再说魏国骑兵虽然精锐,但是个城池据点都需要步军来攻打。难道就不能2手都抓,2手都硬? [/quote]
注意,我说的骑兵为主是较蜀国说的,而不是与自己的步兵比,并且蜀军善打陆战,并且有连弩,谁还不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4 18:1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5-12-14, 12:01:59发表

QUOTE:
原帖由风之子123于2005-12-10, 18:49:26发表
[quote]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1-30, 18:53:30发表
[quote]原帖由夏侯称于2005-11-30, 18:49:40发表
出色的将领魏国一向比蜀国多,这没什么好说的。
曹真更是统领虎豹骑出身的。

魏国是有充足的骑兵部队,不是以骑兵为主,蜀国是缺乏骑兵,而不能大量运用骑兵部队。
骑兵确实是魏国不可少的部队,但在江河山地无法完善运用,不会没人不知道,这样的部队怎么可以拿来当主力。

呵呵,掉进我的陷阱里去了,你真乖。所以引以为豪的骑兵都不能用了,那么蜀军怕你步战不成?

楼主这个观点根本就不成立。如果把双方军队的素质看为简单的数值的话。蜀步军为A,魏步军为B,骑兵为C。看楼主的观点是认为C>B,所以楼主得出了A>B的观点不觉得太武断了吗?
魏的骑兵是骑兵中的精锐没错。但是装备1个骑兵的花费要远远贵于装备1个步兵的价格。跟何况这种精锐骑兵。在三国那种经济下,魏国骑兵不可能多,所以整体战斗力有限。骑兵作战更多的是用于追击或者偷袭。在三国志里记载的骑兵作战就少的可怜,更不可能作为主力了。
再说魏国骑兵虽然精锐,但是个城池据点都需要步军来攻打。难道就不能2手都抓,2手都硬? [/quote]
三国时期步兵是主战兵种,骑兵占的比例很少,魏军的骑兵数量和质量相对强过蜀军。曹操战马超时的虎豹骑不过千百人而已,这和西方近代时的骑兵大规模运用没法比。 [/quote]
他一直没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两国相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5 18: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5-12-15, 6:33:46发表
能否说一下蜀吴同时伐魏总共有多少次?

蜀国北伐12次,吴国也就三四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6 18: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5-12-15, 23:48:11发表
多谢,再请问一下,吴国那3,4次是否蜀国每次都在另一战场响应?

好象都响应了,除了那次响应诸葛亮,就是淮南之乱好象没出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7 18: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天水英才姜维于2005-12-17, 2:13:28发表
哦,多谢。看来后期的战役投入兵力也不逊于三国前期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

不是差于,甚至惨烈程度比前期还要厉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08: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5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