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谈谈曹操收的黄巾军哪去了, 探讨一下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1 18:4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攻强守弱于2005-11-08, 12:10:48发表
书上都说曹操收服黄巾三十万众,然过发生张邈背叛联合吕布夺兖州,然后又是蝗虫大灾,但是也不至于到了官渡之战后就那么些兵吧!
曹操的黄巾兵都哪去了?

  先引一些材料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㈠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㈡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蝗虫起,乃各引去。於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军食尽,将许之。时昱使適还,引见,因言曰:“窃闻将军欲遣家,与袁绍连和,诚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兗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原将军更虑之!”太祖乃止。


大家踊跃发言阿!

历史有时候也会灌水,毕竟是收而用,但是曹操兵力并没多少,不然怎怕一吕布?估计有逃的,还有叛变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2 18: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apes于2005-12-12, 15:35:50发表
别的黄巾不知道,青州黄巾军一直跟着曹操,按《资治通鉴》的记载,青州黄巾军在曹操死后险些哗变。

没道理啊,照理说在赤壁已经死了很多,而且能活那么大岁数?奇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2 19: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apes于2005-12-12, 18:39:10发表
建议你去看看《资治通鉴》,上面写的清楚,曹操刚一死,青州兵就要哗变。

历史不等于真正,三国时的人都写的有点不清楚,一个宋朝人会全写事实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3 20: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13, 11:07:10发表
以前就说过了,正史上的所谓青州兵战斗力根本没有体现,反而记载的都是丑事...
人家认为其强恐怕是游戏的过错

不光是游戏吧,青州军好象的确厉害,管教方面好象郭嘉能驾驭他们,也好象记错了,不值一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3 20: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5-12-13, 20:48:15发表
青州兵其实在张绣时间后又一次大缩水,人数最多数千,还不能当主力部队用

张锈,呵呵,那时间长了,直到最后好象都没处理清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3 21:1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5-12-13, 21:03:04发表
主要是在张绣事件刚发生后就把青州兵缩水了,当时于禁又让曹操有了不信任青州兵的想法

给我好好说说好吗?我对这些有点不熟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5 20:3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5-12-15, 20:26:46发表
曹操从张绣那里逃回来时,夏侯惇所的领青州之兵,乘势下乡劫掠民家,平虏校尉于禁即将本部军一路剿杀,安抚乡民,为民杀兵。青州兵走回,迎操泣拜于地,言于禁造反,赶杀青州军马。操大惊。须臾,夏侯惇、许褚、李典、乐进都到。操言于禁造反,可整兵迎之。却说于禁见操等俱到,乃引军射住阵角,凿堑音倩。安营。俨如对敌者。或告之曰:“青州军言将军造反,今丞相已到,何不分辩,乃先立营寨耶?”于禁曰:“今贼追兵在后,不时即至。若不先准备,何以拒敌?分辩小事,退敌大事。”退敌正是分辩。安营方毕,张绣军两路杀至。于禁身先出寨迎敌,绣急退兵。左右诸将见于禁向前,各引兵击之,绣军大败,追杀百余里。绣势穷力孤,引败兵投刘表去了。为后伏线。曹操收军点将,于禁入见,备言青州之兵肆行劫掠,大失民望,某故杀之。操曰:“不告我,先下寨,何也?”禁以前言对。操曰:“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乃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

哦,明白了,但那也不能说明就要把青州兵给那个了,曹操那时正需要兵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5 20: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apes于2005-12-15, 20:32:54发表
很难想象于禁后来会投降关羽,最后被曹丕羞辱至死。

于禁是因为一生不尝败绩,所以一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锐气,人也老了,还不想死,所以投降,要不然怎么会羞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5 20: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斩杀大将于2005-12-15, 20:46:17发表
即使缺兵,曹操也知道名声差的兵不能用

名声差,再差也是朝廷的军队,并且曹操屠城的声望还好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7 18:4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除了中军与外军,曹魏政权还有作为地方兵的州郡兵。东汉光武帝罢兵募士,郡国兵力十分薄弱。到东汉末年,一些州郡守割据称雄,兵力转强,多数州郡的军队则逐一消灭或兼并。曹操统一北方,大大小小的割据武装或被消灭,或被收编,北方各州郡往往只有留屯的中央军,而没有地方武装了。当时丞相主簿司马朗建议令州郡都建立地方武装,以“外备四夷,内威不轨”。《历代兵制》:“自纳司马朗之言,复令州郡典兵,然未置尉,盖太守或刺史兼帅。”州郡兵以守备本州郡为职,必要时也应调出征。州郡兵地位比中军、外军低,“州郡都督不与中外军同......苟在中军之例,虽下功必侯;如在州郡,虽功高不封”(《晋书.段灼传》),但地方州郡长官的权力却借此大大膨胀起来。所以《历代兵制》认为,曹魏政权的“兵权外聚于州牧,内归于大将军及太尉”。因此后来有人上疏魏明帝,要求解除缘边州郡刺史、太守的领兵权,另外派遣大将去镇守,以免刺史、太守领了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而不能“独修务本之业”(《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留屯各地的外军,开始编制很不一致,统帅往往临时由中央委派和更换。到魏文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历代兵制》:“黄初三年,特置都督诸州军事,寻加四征四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位太尉上。”曹魏的都督诸州军事,是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军事长官,所领是不同于州郡兵的中央军队。所谓四征四镇,是指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与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等称号,此外还有所谓四安四平将军的称号,这些都不是固定军职,而是临时赠封的称号。从这些称号也可以知道,那些都督诸州军事的将军,是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镇压之权。中外诸军即中军与外军,“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则是以大将军统帅全国中央军,大将军成为曹魏最高军事统帅。曹魏政权是取代东汉王朝而建立的,开始仍以太尉为最高军政长官,置大将军后,太尉最重要的权力被分割,所以陈傅良说大将军“位太尉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陆逊{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8
编号 50093
注册 2005-9-30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5-12-17 19: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有史料为证,别胡乱猜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14: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45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