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东祖长离于2005-12-02, 21:58:27发表
原帖由青蓝于2005-12-01, 8:51:42发表
对于有相当兵力相对持的西线,诸葛亮与司马懿,和东线一面倒的兵力对比,明帝能坐到7月,西线已经进入对持阶段再无大变化时方移师东去,说明问题了没有?
----明帝明摆了就当你孙权十数万大军不在。
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
明帝当然回绝援助西线了,那时候的西线都什么状态了?他要不放心就不会离开洛阳了。
重视?当然,您要求魏国在一方兵力相当,谨慎防御,另一方兵极少,只依坚城苦守时还要援助兵力相当的那一方才叫重视,我也没啥意见。
先回答你其中的一个问题“西线都什么状态了”。因为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其他的就容易理解很多。
建兴十二年/青龙二年 七月,西线的情况是: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南相持;同时,诸葛亮在当地分兵屯田,以打下长久驻扎的基础。
也就是说,诸葛亮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占领的魏国土地进行屯田,并在魏国长期驻扎,在魏国境内构成了长期威胁。
“东线一面倒的兵力对比”————那么请问在东线,魏吴双方的兵力各自是多少?请出示具体证据。不欢迎空口说白话的理论。
“明帝明摆了就当你孙权十数万大军不在”————如果真的无视吴军,魏明帝就不需要亲征了,你以为亲征是游山玩水?
如果当时西线是很安全的状态,群臣就不会在孙权撤退后要求魏明帝亲征西线了,你以为当时群臣是在瞎操心吗?
明帝亲征还让老辛督军呢,令不与战,怎能说没危险?只是诸葛亮当初北伐的锐气及进取心已经消磨待尽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