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迁的无耻!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00: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司马迁的无耻!

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都会耍点小手段,来褒贬我们想要褒贬的人物。比如,一个帅哥正和一个美女约会,这时候过来一个乞丐,伸手向小伙子要钱,小伙子掏出十块钱递过去,乞丐拿了钱点头道谢,离开。
读者看了上述文字,或者干脆在现场目睹了这个过程,会怎么评价这个小伙子?
小伙子慷慨大方,心地善良。
如果我们要贬损这个小伙子,很容易,只需在乞丐接过钱道谢走开之后写道,“小伙子在心里狠狠地说:‘讨厌,让你拿这钱买个包子,一口噎死你!’”
寥寥几个字,小伙子立刻成了令人讨厌的,心理阴暗恶毒的伪君子。
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再把《史记》一页页仔细读下来,不免惊骇:原来我们心目中对于秦始皇恶劣的印象,竟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司马迁这些无中生有的小零碎。
比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史书里怎么可以有心理描写?比如十分隐秘的,不可能有第三者在场的,要被杀头的私下对话。
司马迁用这些只有在小说中才应该采用的手法,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思想,安排着我们的好恶。令人惊讶的是,后人对这些零碎竟然深信不疑,甚至津津乐道。有很多这样的零碎,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当作历史事实反复引用,又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演绎出更加耸人听闻的结论。就是这些无中生有的零碎,以及就此演绎出来结论,一代又一代,一点又一点在后人心中积累起“秦始皇是 暴君、秦国是暴政”的荒谬结论。
举几个涉及到秦始皇以及身边人的例子,看看司马迁是如何用小零碎来颠倒是非的。
一,《吕氏春秋》,5个字文化功德变面子工程              
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商人,由于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王继位有功,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掌权之后,决定编撰一本历史文化丛书,取名为《吕氏春秋》。
编书本是一件好事。秦国马上就要发动统一战争了,战火一起,文化典籍难免不受到损失。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对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进行一次梳理,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应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是司马迁只用了5个字“羞不如”“以备”,就让这一切是非颠倒。
司马迁写道:“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宾客如云。吕不韦内心羞愧于不如四君子,于是广招文人学士,命他们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合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认为囊括了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取名《吕氏春秋》。
在上述文字中,司马迁用了三个字“羞不如”来做心理描写。说吕不韦因为惭愧自己不如四君子,所以才要编撰《吕氏春秋》来争口气。就这三个字的心理描写,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成了挥霍国家财产为自己争面子。
这段文字中还有一处心理描写:“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说吕不韦认为自己编撰的这个《吕氏春秋》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什么书能够收尽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没有书能够如此。于是在读者的心里,吕不韦又成了夜郎自大的无知之徒。
可是何以见得吕不韦“羞不如”?吕不韦什么时候说过《吕氏春秋》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没有!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强大秦国的宰相,上述四君子,不过是在秦国虎视眈眈之下苟延残喘而已。五个字两处心理描写,好事变成了坏事,本来是流芳百世的文化功德,现在变成了遗臭万年的面子工程。
二,吕不韦辅佐秦庄王,好心不得好报
我们再来看司马迁是如何又用5个字,把吕不韦成功辅佐秦庄王这件事善恶颠倒的。
吕不韦初见秦庄王时,秦庄王还穷困潦倒地在赵国做人质,既不招父母疼爱,也没有继位的希望。而此时吕不韦已经是家财万贯,风流潇洒,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为了帮助秦庄王继位,吕不韦散尽家财四方运作,终于辅佐秦庄王登基为王。历史上无数这样的良臣被后世传颂。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张良帮助刘邦称帝,孔明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巴蜀为王。可是吕不韦没有,不仅没有被传颂,反而被人唾骂!何以如此天上地下?就因为司马迁又加了五个字的小零碎。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写道:吕不韦在邯郸做买卖,见到了当时名叫异人的秦庄王,于是在心里说:这真是个可以赚大钱的好东西。“此奇货可居”。
五个字“此奇货可居”,吕不韦的动机被定性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吕不韦的人品也就被这五个字锁定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而已。
可是我们要问:吕不韦跟谁说的这句话?这么隐秘的思想怎么可能到处乱说?以吕不韦当时一个商人的身份,不可能有史官记录一言一行,此话从何而来?
三,吕不韦之死,六个字一箭双雕贬损两人
秦始皇十年十月,因为与嫪毐叛乱有牵连,吕不韦被罢相回到封国河南。
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写道:吕不韦被罢相回到封国后,前来拜访吕不韦的列国宾客络绎不绝。秦始皇担心发生变故,就写了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食邑十万户?你与秦王有何血缘,竟敢号称仲父?你与家人迁到蜀地去吧。”吕不韦看了信后心想,秦始皇一定还有进一步的迫害,由于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毒酒自杀了。
上述文字,在记录了吕不韦饮酖自杀的事件时,司马迁又加入了6个字的心理描写:“自度稍侵,恐诛”。就这6个字,一箭双雕地贬损了两个人,秦始皇和吕不韦。
如果我们单看历史事件,会对这两个人产生什么样印象?
第一,秦始皇挺仁义。
吕不韦犯了那么大的事情,弄个嫪毐冒充太监进宫淫乱太后,丢尽了秦始皇的脸,而且还生出了两个孩子,弄得嫪毐成了秦始皇的后爹。嫪毐还武装暴动,谋反篡位,罪魁祸首就是你吕不韦。即使不是暴君,杀吕不韦,将其满门抄斩,不会有人认为过分。但是秦始皇没有杀吕不韦。不仅如此,还给其保留封国。现在看到诸侯各国来拉拢吕不韦,于是改变主意,把他发配到偏僻的蜀国,应该说合情合理仁至义尽。
第二,吕不韦这人也有骨气。
受了处罚被罢相,没有利用自己威望和权势网罗亲信谋反。诸侯各国的使臣不断来访,没有动摇叛国。战国时代,一国重臣转而去他国为相的,不胜枚举,孙子、百里傒、伍子胥、乐毅等都被后世传颂,不会有道德人格的问题。退一步讲,好死不如赖活,去蜀国近可以暂避风头,远可以寻求东山再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在有诸多选择的情况下,吕不韦却选择了自杀。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我们也可以有几种推测:一是以死明志,不会背叛秦国。二是灰心失望,自知罪有应得认罪伏法。不管是哪种心态,吕不韦都还算是个血性男人。
现在,司马迁在吕不韦饮鸩自杀前加了四个字的心理描写:“自度稍侵”,为了怕分量不够,后面又加了两个字点明主题“恐诛”。这六个字,彻底改变了事情的性质和人物的善恶。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因为害怕被杀并连累家人,所以自己了断。怕死而死,懦夫也。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刻杀吕不韦?他是要慢慢折磨他,然后将其置于死地。这样一来,秦始皇变成了一个阴险狠毒的人。
然而,“自度稍侵”,“恐诛”这样的心理描写,显然是司马迁想象的产物,是司马迁在这个事件中加进去的小零碎。吕不韦喝了毒酒当时就死了,没有留下遗言,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司马迁如何知道?
写历史怎么能用这样的文学手段?
四,王翦攻楚,一段私语明君成暴君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了一个王翦与秦始皇争兵的事件。秦始皇准备攻打楚国,问计于诸将。年轻将领李信说20万即可,老将王翦说非60万不成,是非公道需要秦始皇来定夺。
于是秦始皇笑话王翦道:“王将军老喽,如此胆怯!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结果秦始皇委李信为统帅,发兵20万攻打楚国。王翦见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被采用,就托病回频阳老家去了。
李信统帅20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很快战败。楚军杀入秦军两个营寨,杀死七个都尉,秦军溃不成军大败而逃。这个时候秦始皇该怎么办?秦始皇有上中下三个选择。不同的选择体现了君王不同的人品。
第一,杀李信以谢天下,这是历代君王最常用的办法。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家喻户晓。汉武帝囚死王恢也是人们熟知。秦始皇要杀李信,理由比诸葛亮、汉武帝充分百倍。李信你骄傲轻敌,口出狂言说20万就能轻取楚国,寡人相信了你。由于你的轻敌冒进,造成王师受辱,官兵丧命,车马辎重损失无数。你又指挥失误,轻易合兵一处,给楚军以可乘之机,让信任你的君主颜面扫地。以秦始皇后世暴君的恶名,不五马分尸,诛灭三族,仅仅给你个斩首以谢天下那都是轻的,你得烧高香叩谢吾主隆恩。这样做,既不损君王威严,也合情合理。然后另选一员上将,重新集结军队,再度伐楚。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是上策。
第二,不杀李信,重新给他60万人马,让其总结经验,戴罪立功。
如此,既可以让李信感激涕零于明主隆恩,从此死心塌地任君驱使,又能获得仁义君主的美名。如果李信再伐楚国成功,则可以高奏凯旋,为其庆功。只提君王简拔英才,不提伐楚是20万还是60万。这样,基本上能保全君王的颜面,至少不会输给王翦老儿。
当然更狠的就是还发兵20万,就让你王翦统帅出征,我看你能不能取胜。打赢了那是皇上圣明,打不赢了砍你脑袋,看你还敢不敢跟皇上叫板。这是中策。
第三,是下策了,去向王翦承认错误,请求他带兵出征。
这样一来,君王的威严扫地,脸面尽失。别说是君王了,就是换了普通的男人,也不能服这个软。秦国又不是除了你王翦没别人了。哪怕派你儿子王贲去,也不能向你低这个头。
上述上中下三策是从君王角度来考虑的。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秦国的利益来考虑,正好相反。向王翦认错,发兵60万派王翦出征是上策。但是,哪个君王能够这样做?然而,血气方刚36岁的秦始皇,恰恰就这样做了。
秦始皇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后,大怒。但他想的不是下令惩处让他尴尬的人李信,也不是派一个使臣把王翦宣上殿来,而是赶紧驱车约100公里直奔王翦老家频阳。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进门就向王翦道歉认错:“我不用将军你的计策,李信果然打了败仗,让秦军蒙受耻辱。现在楚军正在向西推进,一天天逼近。我知道将军你有病在身,可是你怎么能忍心在这个时候抛弃我不管?”
秦始皇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悔悟,用语言毫不掩饰地当面向王翦道歉,甚至有一点乞求的意味了:“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秦始皇真的害怕楚军一天天向秦国推进而威胁到他的统治吗?当然不是。楚军在城父击败秦军,而城父离咸阳有近一千公里,楚军没有可能在强大的秦国纵深进行这样长距离的突击。除了王翦之外,秦国有的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而且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楚国要想通过战争在短时间内打败秦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真的不知道王翦是装病吗?当然不是。然而,此时秦始皇没有为自己的脸面而坚持错误。用亲自登门,用国家安危,来劝说老将军,用不点破王翦装病来给老将军台阶。
秦始皇诚恳如此,按理说王翦应该受宠若惊,没有。王翦不依不饶。王翦道:“大王你如果逼不得已非用我去攻打楚国,那就非60万人不可。”
你听这话多气人。大王你如果不得已非要用臣。你没辙了,没人了,非求我不行了。那你就得按我说的60万。非60万不可。干嘛非60万?给君王一个面子,55万行不行?少5万就不行?你计算的就那么精确?
别说是君王了,换一般人谁也受不了这个。
可是,我们看秦始皇怎么说?“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秦始皇说,都听你的。一点也不生气,一点也没有责怪,一点也不怕丢人。36岁的年轻人,能做到这样,非一般人也,其胸怀可包容天地。
于是王翦同意出山。秦始皇发兵60万给王翦。出兵那天,秦始皇还亲自送到灞上。这等于就是向所有人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事情到这里,毫无疑问秦始皇是一个敢做敢当,知错就改,心胸豁达,礼贤下士,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贤明君主。然而,司马迁不能允许这样的形象留在读者心中,于是,故伎重演,杜撰一段对话来纠偏。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这样写到:王翦临出发时,向秦始皇请求赐予良田美宅。
秦始皇说:“将军放心去好了,何须担忧家贫?”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即使有功劳也得不到封侯赐邑,所以趁着大王现在器重我,我得给子孙置份家产。”
秦始皇听了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请求赏赐。他的这种做法,连部下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人就对王翦说:“将军三番五次请求赏赐,有点过分了吧。”
王翦说:“不然。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把全国的军队都给我一人统领,我不用多请田宅给子孙置家业的方式,来表示我功成之后断然告老还乡的决心,反而要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文章至此,很多学者就在自己的书中总结道:“对付秦始皇这样心胸狭隘又残暴专制的君王,非有王翦的足智多谋不可。”
你看,一段私语,秦始皇变成了心胸狭隘残暴专制了。
可是我们要问了,第一,这段谈话十分危险,传出去有掉脑袋夷三族的可能,老谋深算的王翦怎么会把它轻易示人?如果秦始皇真狭隘多疑,王翦你怎么能断定问话的人不是秦始皇安插的眼线?
第二,从《史记》记载的秦始皇的所有事件来看,没有一件事情显示秦始皇是个多疑的人。恰恰相反,很多事情都表明秦始皇对大臣和将军十分信任,比如,他多次离开京城外出巡游,而且时间很长,如果他多疑,必不敢如此;比如他在位37年,从来没有因为怀疑不忠而诛杀大臣,从来没有因怀疑谋反而诛杀将军。
第三,即使别人认为秦始皇暴虐多疑,王翦也不应该这么认为,因为几年前平定赵国的时候,王翦手握重兵,远在黄河以东邯郸城下,按兵不动八年,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割据为王的嫌疑,也有割据为王的条件,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处罚他,甚至都没有下御令催促他加紧进攻,何来多疑的忧虑?(关于邯郸城下按兵八年之事,请参见《真秦始皇•智取六国》)
毫无疑问,司马迁心知,对史实的真实记载,已经在读者心中树立起了秦始皇胸怀大度,知错就改的良好形象,必须要有一段文字将其抹杀。于是,司马迁用了44个字的小零碎来达到这个目的:“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司马迁再次得手了,它成功地左右了读者的善恶判断,很好地起到了颠覆秦始皇明君形象的作用。
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原来是秦始皇的臣子,后来造反夺了秦始皇的江山。汉要合法,秦就要无道,这是政治的需要。因此,在汉代的各种文字中,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被迫,便不可避免地充满着对秦无道的批评(注意,仅仅是批评,而缺乏实际的事实)。这些文字,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流传下来,便给了后人“秦真的无道”的错误认识。
因此,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应该区别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小零碎及文学创作的不同,采信其历史事件,而掘弃其文学创作。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更接近于历史真实的正确结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15: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 tiger1970 的帖子

那该说他什么?任何事只要一被添加心里对白,立马就变样,你扶个老奶奶回家,结果看到她孙女好看最后在一起了,按照司马迁的写法完全可以描绘成,处心积虑的讨好美女了。到时候看你冤不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15: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问天贱 于 2014-11-18 08:49 发表
说句实话,这种文章烂到大街里了。要么连史记都没读过,要么就是根本看不懂史记,要么干脆就是歪曲先贤,借以炒作,与凤姐相仿。

咱就只说其中一处:

史记: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 ...

果然是张口闭口就喊“多读些书吧!”等类似场面话的人才呀!

呵呵,读书都读出花了。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请问这如何对比?下士是什么?门客?吕不韦没有?相国招揽门客不比四公子有号召力多了。你是能表明吕不韦的门客没有他们多还是什么?或者你认为下士是底层人民的赞誉?那个更不靠谱。这回没只说场面话,有进步。回去翻词典看了吗,商鞅是什么时期的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15: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蜀国也可以说成蜀地。就如同郑国也可能是郑县的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15: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 墨叶 的帖子

这话得多大嘴巴敢说?哈哈哈

打个比方,吕不韦当宰相后,对人说,当初我看到大王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宝贝,价值连城,果然值得投资(得意洋洋),有几个脑袋敢这么玩。到了嬴政时期要杀他里有更充分了。可是吕不韦的罪名里有这一条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15: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3 颍颍 的帖子

司马光是古人,我觉得不要对他太苛刻,只是后人不肖非要玷污古人名声,这才不可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19: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11-18 15:45 发表
你可以这样说他----他的资料来源不明,所以不能完全采信。

但是,你不能说他无耻----因为人家毕竟有获得这情况的可能,而且人家在书中明确写道那未必是给你看的也未必准确----成一家之言,就是“他一个人的观 ...

我只知道,文人无耻第一就是乱写东西,尤其是历史。随便一个人物只要个人的喜恶都能随意的添加心理描写,或者赞美或者贬低。这不是历史这是小说。

写历史的最起码要中立态度,做到“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简单举个例子。花城版《鹿鼎记》217页,记录了韦小宝的光辉事迹,“唯一的念头便是撒腿就跑,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可是他吓得全身酸软,拼命想逃,一双脚恰似钉住了在地下,半分动弹不得。”像这样在险境中吓昏了连跑也跑不动......

而在历史书中,即使做着同样的事,却也只可以写作:“众皆惶骇四奔,公独夷然挺立,不为少屈……”

这就是历史和小说的分别。说什么文学塑造,其实不就是小说化的历史吗?虚构加塑造。随自己喜好玩弄历史角色。哼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0: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话说司马迁的心里描写的文字依据在哪?战国策有多少?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0:0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0: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8 墨叶 的帖子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司马迁的史记全是硬伤,被他一一挑出,至于你说正面的东西,挑出一堆大漏洞之后再看一下就如同看小说了。但他说的是有理有据。不是信口雌黄。楼上那位也说了项羽那部分被纰漏的可谓入木三分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0: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14-11-18 18:08 发表
说个实话,这个我没太注意。

因为我看他的书,重点放在用他的观点启发我的思路,并没有想找论据驳倒他观点的意图。所以突然一问我我还真说不出来。

程步的核心观点我并不认可(就像楼主这个帖子,我只要拿 ...

程步列举的都是司马迁描绘的“不合理”之处,这些硬伤首先要正视。如何得到的来源。比如商鞅逃跑去住店,店家要通行证,结果商鞅没有住不了店自己叹气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请问,这句话谁透露出去的?这么牛逼,商鞅荒郊野外的说句话司马迁都知道。当然,有人会说了,也许是随从也许是谁谁,反正都能臆想出合理渠道散发出去最后在被司马迁听到。

就如同秦桧“莫须有”似的。有没有都能找出理由说出有的可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0: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问天贱 于 2014-11-18 20:14 发表

自己的贴子都不懂吗?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解释了一遍又一遍,真是 ...

哈哈哈哈,只能是被你逗乐了。

谁让你一遍又一遍复制史记了??

咱是问你,那就心里描写的依据是什么。比如吕不韦自己说自己“羞不如”所以才做的《吕氏春秋》?
你整天埋汰颖颖,我能说你因为颖颖出过国,所以你“羞不如”说她是鬼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0: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9 问天贱 的帖子

你看到了什么?断章取义还是管中窥豹?还是你自己也被自己弄蒙了

来,咱给你缕一缕。从你五楼开始,就开始引述史记那段你已经说了不下三遍的段子。然后又来一句,半拉客机的段子。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才是完整的一段。你小学时写过作文把?算了,可能没上过小学。咱让你自己去看史记对比,一段一段的看,看出分别了别“羞不如”就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1: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1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我就不逗你了。我给你看帖子原文。

              
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商人,由于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王继位有功,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掌权之后,决定编撰一本历史文化丛书,取名为《吕氏春秋》。
编书本是一件好事。秦国马上就要发动统一战争了,战火一起,文化典籍难免不受到损失。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对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进行一次梳理,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应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是司马迁只用了5个字“羞不如”“以备”,就让这一切是非颠倒。(这个词很重要)
司马迁写道:“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宾客如云。吕不韦内心羞愧于不如四君子,于是广招文人学士,(对应古文乃使)他们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合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认为囊括了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取名《吕氏春秋》。

这段是白话文对古文的那一段注解。因为是一段连着的。就是吕不韦自己含羞不如四公子所以也要招揽门客并且让他们著作《吕氏春秋》来充门面。以治疗自己的羞不如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这段粉色部分是是描述当时的风气,“是时”也可以翻译成恰巧当时诸侯多辩士,荀卿等人著书立传。所以吕不韦在招揽宾客的同时还让他们作书,也是针对于当时的潮流走,也是在跟周遭的人进行自我比较,治疗内心的羞不如

“吕不韦乃使(和帖子原文的“命”相对)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绿色部分是表现吕不韦夜郎自大招摇过市的小人心态。这是司马迁的惯用手法了。你写过作文把?懂这叫“前后呼应”吗?到你那就半拉客机的管中窥豹了。也对,你这种专业砸场子的。看到我我发帖能不过来砸吗?了解你的为人也就释然了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1: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1: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3 问天贱 的帖子

呐呐,你的小学语文老师一定是韩国人。

来,我们在看看原文。

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两个是时都是那个时候的意思。前面是说“那时候”战国四公子招揽门客,吕不韦也要招揽,后面的“那时候”是对当时潮流风气的概括。解释下来是一气呵成的。

就是,战国四公子门客多,吕不韦羞不如所以也养门客,那个时候有个很流行的事情就是诸侯们有很多辩士,还有荀卿著书流传,所以吕不韦不但养门客还要让门客们著书来显赫自己的名声治疗内心的羞不如
我再次重复一下,这叫前后呼应!前面铺垫后面引申懂吗?别跟韩国人看中文似的,硬性翻译。当然,你复制的那段百度也没错。依然是前后呼应。只是你看不出来而已。

这段从伏笔吕不韦羞不如开始招揽宾客,再然后根据当时的潮流著书显赫自己的声明,然后又大言不惭的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并且要“一字千金”的炒作。都是针对名声不如四公子所以羞不如的心态动机开始实施的,这就是司马迁的诛心论。

看看上一段史记原文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不韦家僮万人。

再看下一段原文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

你以为分段有长有短,有的一笔一段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段落!果然中文是硬伤呀

ps:哈哈,是呀!有人不惜的理我,结果一有机会就出来落井下石。也有人自己用古人名做id恶心先贤。真是占全了呀。
你知道吗?我在轩辕众多乐趣之一就是看你在张牙舞爪的表演,只要一占上风就立马请追不舍的讥讽打击,对颖颖就是这样。只要一没词了,就立马装出一副”竖子不足与谋“的架势,说几句场面话赶快消失不见羞于见人。比如”回去多读点书把“之类的告别语,看着就好笑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1: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5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哈,怎么恼羞成怒了?你越这样我越开心。来吧继续嘴硬把。哥哥我陪你玩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表达方式没有固定统一,倒叙、平铺等等不一。

能用一下吗?这支笔

这只笔能用一下吗?

请问有什么大区别?你来中国几年了?基本语法还是掌握了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2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7 问天贱 的帖子

真是没文化真可怕。原来中国词语都是硬性规定的。

我说天气热吃冰淇淋,难道天气热就不能和饮料?这么硬性的思维模式是谁教你的?

我说下雨天要打伞,结果我在烈日下就不能打伞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8 问天贱 的帖子

又没词了?开始车轱辘话了?果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0 问天贱 的帖子

所以说你这水平再次下限了。都没有瓶颈可言。
俩是时一个是四公子的宾客事实,另一个是当时的潮流,两者前后铺垫相互引申伏笔。看来有人只能纠结在一点上死撑了。这个羞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2 问天贱 的帖子

哦 ,原来我说那一段的俩是时是呼应的吗,所以所有的是时都是呼应的,哈哈。硬性思维,真是千古罕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2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4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哈,你咋不拿出一段韩文对比呀,找出俩个相应的”是时“来反驳我?

我指着一个站街女说她是卖的,所以你把你家隔壁的女孩也当成卖的,然后问我为啥她不是卖的。哈哈。我能怎么说,只能让你多打坐冥想。也许能补救大脑。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2:3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6 问天贱 的帖子

果然,我楼上说啥了的。立马兑现,你还真给我面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9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详情请见57楼,对此我已经表示无能为力,其实我真心想挽救你的。只是华佗再世也法力挽狂澜了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2:3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要以为站街女是女人所以就给女人定性为站街女,然后随便拉一个女人来反驳我某个站街女不是站街女。不然我会笑抽的,现在我都没停下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1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又开始自我充电了,原来我是这么说的吗

来,我重新给你解释下,我指着一个站街女说她是卖的,这里面没有为什么我认为她是站街女,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站街女和女人的问题,在这里站街女已经定性了,没有我认为一说。结果你就来一句,我之所以说她是站街女是因为她的打扮。哈哈哈哈

你和司马迁一个套路,难怪死撑着说他不无耻呢,我明白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2: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3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忍不住了对吧,开始要爆发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5 问天贱 的帖子

我还是那句话57楼是你的治病良方。悟透了也就透了,不透也就那样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8 问天贱 的帖子

呵呵,果然最后又被自己搞蒙圈了。
我告诉你,司马迁肆意粉饰贬低历史角色,当然无耻,文人无耻的一面他全占了。

站街女是站街女,我没有说她为什么是站街女,因为她只是我举例的一个对象。为啥你的硬性思维就是治不好呢?
如果你一定要纠结那个站街女问题的话,那我只好在补充一下了,我做过她生意行了吧。别再自我充电了。糗大了。

绕道最后你连自己想表达什么都不知道了,真是逗死我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9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哈,终于暴跳如雷了是吧,自己被自己噎到了开始要发狂了,友情提示,控制怒火千万别再刷屏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2 问天贱 的帖子

哈哈,全轩辕估计就你在硬撑一个芝麻的小问题不放了,输到这个地步我都不忍心在打击你了。

帖子早就列举了司马迁诛心论乱心理描写左右角色善恶的小把戏了,你撑了半天终于露出本色了,原来你也是诛心论一脉,难怪维护祖师爷呢。

怎么样,我够意思吧,又让你燃起了熊熊怒火,终于又可以挺起腰板做回真男人了,不用抠抠搜搜的自我克制了

[ 本帖最后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22: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朕即太阳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11-18 22: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想当初你也是这样,倒打一耙,顺便“健忘”,然后被我一步步用证据逼到死角最后狡辩不了开始了恼羞成怒,然后刷屏,哈哈哈哈哈,想想就乐的不行了。你这回要记得教训呀,别在爆发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19: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6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