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何那么多名将死得都很憋屈?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5-8-3 1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无他,文武不分途、升职无上限的原因。
武将靠打仗立功升迁。升到一定程度,就要秉持国政或者对国家政治发生巨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军方形成自己的军事政府,文官势力和君主势力就必然要对军方势力进行压制,但你又不能说功大不赏,这升职还是必须的。因此,就变成了功大必诛。
军队势力大到一定程度,文官势力和君主势力就要联合起来打压。这样,先被干掉的是那些桀骜不驯(白起、韩信、周亚夫、蓝玉)或者有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伍子胥、岳飞)的人物,接着就是出将入相(蒙恬)的人物,然后就是在军队的力量盘根错节势力巨大或者有独立势力的人物(廉颇、李牧、彭越、傅友德)。

要想救这些将军,清朝中后期是限定升职上限和事实兵将分离。看曾国藩就知道----他如此大的功劳,不过封侯,军机大臣没他什么戏,中枢上根本没他说话余地,只是拿到一个总督而已,然后又促他把湘军复员。李鸿章也是这个路子----不过是伯爵大学士,北洋的兵他当北洋大臣才能管得着,原来淮军的兵将只要不在北洋他都管不着。

也就是说,不管将军功劳多大,最终一定归于文官政府统率,文官政府的核心是亲贵。这种好处是武将得以保全,政权得以稳定,坏处是武将离心,有野心的会在各种掩护下发展自己的势力(袁世凯),没野心的如果再碰上文官政府不懂军事就会牵制他们,导致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军备就废弛啦(李鸿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5-8-3 12: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 小贩 的帖子

没错,大宋也是以文驭武。
但是,这个制度在战时遭到破坏----靖康之变,导致文官政府崩溃,统治秩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有枪便是草头王,所以军方势力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迅速崛起。
宋高宗在这种情势下,以绝顶的政治手腕,采用高妙的走钢丝方式,分化军方,然后以军方制军方,逐步把权力部分收归文官政府。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惜干了万人唾骂丧失良心的事情----干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他是用将士的士气、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身后的名声换来了自己一个相对稳固的皇位。

我多次细细阅读宋高宗的字----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书法家----我总是有这个感觉----本是佳人,奈何作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5-8-3 13: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 Shadowleech 的帖子

如果在山河统一、国家中兴之后,宋高宗依然杀无罪的岳飞,那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历史实际的情况,在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宋高宗杀无罪的岳飞,而且破坏抗战将士历尽艰辛获得的大好形势----这还不如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5-8-3 13: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 feiyue1206 的帖子

不全是。因为有“必杀飞,乃得和”这一句话。
杀岳飞,是为投降。擎天有柱,国家有栋梁,民族有骨气----要投降,那只有先毁了这根擎天柱。

这是杀岳飞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也不能否认,杀岳飞,客观上对所有中兴诸帅都是一个警告----忠勇亲厚得民心如岳飞尚且要杀就杀,天下何人不可杀?何事不可杀?
岳飞一死,韩蕲王放舟西湖,刘两府醉饮酒肆,张俊拼命捞钱,天下事遂不可为矣。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8-3 13: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5-8-3 15: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1 x-dvd 的帖子

是的,不可能不介入。
你本人不介入,你的部下还想更进一步呢。你在朝廷中的支持者也未必希望你放手,如果你放手,那其实是害他们。
曾国藩那首“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写的十分明白啦。
也就是曾国藩兄弟聪明,曾国荃弄了一大笔钱,然后可以明目张胆的回家躲起来,曾国藩遣散湘军,交付手下,自己去做一个无拳无勇的总督,然后小心谨慎,才算过了这一关。
稍微一步走错,朝廷才不介意多杀一个“铁帽子”侯爵----吴三桂他们可是亲王,年羹尧他们可是如朕亲临,说杀不是照杀不误?
就连袁世凯,不也是连滚带爬的逃回彰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5-8-4 10: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兵最精。这里面不得好死的一半,受猜忌逃走郁郁而死的四分之一,再剩下四分之一是受猜忌总算躲过去的(王翦征楚)。
这可以说是个代表数字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4 00: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5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