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无招胜有招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3-11-4 09: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的观点与他不太一致。

主要区别在:
1、中国在明代的武术书籍如《手臂录》中已经有“游场”的说法和阐述,也就是当时已经开始区分了“列大阵见大仗”和“单挑较量”的两种形式。
2、按照戚继光的陈述,训练士兵中大枪最重要的技术不仅仅是刺,而是刺和劈两种。一刺一劈,天下无敌。所以善于使用地趟刀的无法取得优势。何况在作战时候还有弓箭和火枪的准备,任何地趟刀的使用者无法冲到刀能发挥作用的距离。
3、太极拳的“雀地龙”或者说“下势”,我们的承传认为来自于少林派系的“单叉”。这不是一个抱枪的姿势。而且在战场上,任何人也不可能抱住对方的大枪----因为对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抱住对方的兵器,同时也意味着被别人的兵器缠住,这对于其他枪手来说,是最好的靶子。
4、“你一拳打出去,眼前一黑,劲就到了”是真传。先师教的则是“你一拳打出去,眼睛一瞪(或者胳膊一抖),劲就到了”,异曲同工。
5、“一发力,首尾俱颤”是对发力的真实描述。“不可长练发劲,伤身”也是对于武术练习者的常见告诫。
6、破锋八刀是西北马家根据大刀十二法编写的双手刀法。但是真正用于西北军抗日的实战的,多被认为是形意拳李存义、三皇炮捶李尧臣等传授的刀法。(各种武术杂志的文章上多指明李尧臣在其中作用很大)金恩忠曾写过大刀法并编成书籍发行,在当时的中国流行一时。但是大刀在1939年就退出了中国战场,刘汝明部在湖北的大刀激战是最后一场成建制的大刀对刺刀,当时劈杀日寇200余人,中国方面则在日寇的枪炮和毒气反击下损失400余人。从总体上看,大刀的威力不如刺刀,但是当时的中国连刺刀都造不出来。(《轻兵器》2009年增刊)
7、八卦掌不仅仅是群战技术,也是单战的技术。八卦掌是内家拳的一支,重点练横拨的力量,即核心是“以横破直”(形意拳是“以直破直”,太极拳是“以曲破直”)。
8、董海川那根水银竹竿事实上不是董公使用的,是董公弟子发明的(似乎是史继栋),叫“八卦七星杆”。“子午鸳鸯钺”可能也不是董公的兵器,而是董公弟子尹福的兵器。这东西以前叫“鹿角刀”或者“手戟”。八卦门目前确凿无疑的董公使用的兵器是“四尺二寸八卦刀”和“两头蛇”(两个头的花枪)。据说董公身高臂长,一旦用出这把刀,又长又重,手法又是连抹带撩,一般人根本无法招架。只是由于《童林传》给董公设计了“八卦子午鸳鸯钺”这种兵器,后人才把这种兵器安到董公身上啦。上述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9、董海川跟反清复明有关的说法,来源于阴阳八盘掌任致诚一系,同时梁振蒲传人李子鸣一系有跟太平天国有关的说法。现在还不能确认是否如此。
10、八卦子午鸳鸯钺的好处不在于杀人而在于封锁。这东西能封锁住一切刺杀类的兵器。而且由于它是浑身是刺和刃,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伤敌而不必翻动手臂亮出刃来,所以是近战利器。但是这东西因此也有个问题----刺和刃太多,弄不好就伤自己,所以要练熟才成。
11、八卦掌是完全可以上擂台的,正如形意拳、太极拳完全可以上擂台一样。
12、在传统武术界,招数仍然是最重要的东西。即使类似烟台“二林子技击术”这一类没有常法的武术,也有各种各样的招数和应手打法。因为这其实就是西方武术的“基本拳法”“组合拳法”,当然应作为一种资料保留下来并进行演习。
13、无限制格斗术是浙江杭州出现的一种新发明的格斗武术。这种格斗武术确实是抛弃底线,使用一切能使用的手段。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使用招法,只是乱喊乱打。他们依然有他们自己的训练方式和格斗基础技术以及组合技术。
14、天下的招式,不是一个能破解另一个,而是只要被别人事先知道,一定会破解。招式只有一个,破解方法无穷。正如你一拳打来我有无数种应对方法一样。关键是----我必须判断明确你的招数和后手,这个“事先知道”则是最难的。
15、特别声明:这位作者肯定是学过传统功夫的,也是得过真传的。我仅仅是了解的史实和由此产生的观点与他的有所不同而已,这不意味着我看轻他的功夫或者否定他的看法。我仅仅是说出我的看法而已,还有待于他和他的支持者们的指正。对于他的功夫----我的感觉是----他对武术的理解和实战功夫绝对在我之上。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3-11-4 09: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3-11-4 10: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 黃炎陽 的帖子

是,空手道有招式。
空手道甚至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套路。
我记得的名目是“平安”和“铁骑”,各有数套,这是初级的东西,然后有十几套各种不同名目的套路。

跆拳道也是有套路的,初级的那个叫什么?好像是“太极”。还有一个“汉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3-11-7 1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9 白炎陽 的帖子

所谓招式的末法时代,也就是招式的衰落。
他大概指的是“打击方法组合的衰落”吧。
这其实是不太符合空手道和拳击的现实情况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3-11-7 11: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2 白炎陽 的帖子

我认为不太符合中国武术的情况。

器械对打的法门传承是不如拳术对打的普及,但是仍然有传承。

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短兵运动(不是“短兵”,是“短兵运动”),中国第五位九段马贤达九段是短兵运动的主要创编人。短兵运动目前在各体院武术专业均有传授和开展。短兵运动的装备就是无刃的橡胶(标准的)或泡沫塑料或者棉花缠绕藤条(新式和旧式的)兵器+护具。短兵运动所以没能举行大规模比赛的原因是因为伤害问题依然没有较好解决。短兵运动主要使用的是刀(核心)剑鞭等短兵器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展了长兵运动。长兵运动目前仅仅在一些体育院校开展,是用长藤棍包头对刺对劈,戴护具。但是长兵运动仅有一些很小规模的内部交流赛,最大问题就是这伤害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长兵运动主要使用的是枪(核心)棍技术。

武术界很早就开始了将中国武术中的对抗性内容体育化的进程。上世纪70年代集中国家所有武术大师级人物,编写了散手运动,80年代初,短兵、长兵、太极推手运动相继出现。而中国式摔跤运动则一直开展。唯独擒拿运动仍在研究之中,因为擒拿运动的伤害问题实在是太难解决啦。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6 22: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47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