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3-20 16:15 发表
提供一点史实模式:
郑居中宣和三年五月以少傅领枢密院,九月进少师。宣和五年五月进太保,六月暴卒。
蔡攸宣和四年正月为少保,四月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十月为少傅、判燕山府,五年五月为少师。
种师道当 ...
我知道。可是这是小说。
1、我的意图是:既然老俞造成朝廷内部全是君子的情况,我以后要写反面,必须定下新的“六贼”之类的系统。可是历史上这些家伙太多,所以只能简化。因此,蔡攸、郑居中就浮出水面。(其实我设想他们两人还不是同类人)还有几个,而且要考虑到下文,所以只能背离历史。(至于是哪几个,其中又分几派,卖个关子)
2、郑皇后这事纯属虚构。可以看出,我准备将她升为皇后,这和花石纲联系起来啦。“皇后陛下,俺不是故意的,其实俺也没写您干政......”不过,郑皇后以后还有戏,这和她由贵妃升皇后有关......
3、左侍郎也是故意的。因为老俞《荡寇志》已经封了户部尚书,作为国舅爷,作侍郎略微大些,所以给他加一个“左”,分一点权力出去。而且,这样可以设一个右侍郎以备后用......
4、太师、太宰、少宰我故意空着,好给未来的故事铺垫。要推翻老俞的文官系统,容易吗......
5、孟皇后的瑶华宫我实在想不起来啦,就随便一写。不过,她下面还有内容,不然怎样当太后......这个我改过来。
6、蔡攸的学士是老俞封的,我只能这样,回头升他的官......
7、另外,艮岳也不在清漪园,大家都看得出,我是在讽刺大清朝......
另外,我请求冒牌兄作这部书的历史顾问好不好?我实在懒得查书,只靠记忆来写......如蒙俯允,谨奉通宝500......(巴孤兄赏了500,应该用在这本书上)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8-3-20 17: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