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批判占星术, 从一则新闻说起的一些事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4-20 11: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险些错过这么好的贴子~
事实上在开普勒和伽利略之后,占星术就只剩下自说自话的一套“理论体系”了~
西方社会对占星术的迷信从罗马时代到现在貌似没多大改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4-25 14: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第二片云 于 2007-4-20 13:44 发表

占星术“体系”的改进是有的,主要是结合了很多新的天文知识和名词。没有变的永远都是人们的愚昧和占星学家善于利用人性弱点谋取私利的贪婪而已。
如果要知道谁要为包括占星术的许许多多封建迷信活动仍然在残 ...

嘿嘿,我的意思是从罗马皇帝以占星数指导行军到今日某前米国总统备有占星顾问……如出一辙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9 19: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9 16:12 发表
我必须要告诉你,很多时候,科学和迷信的差距也许只有头发丝那么一点细。就像古人幻想能飞天入地,那在古人那里算是迷信吧?现在呢?我们现在觉得星座的变化决定我们人类的命运是荒谬的,是迷信,那请问未来呢?你能替未来的子孙回答这个问题吗?请你用你的逻辑推演能力,给我推导一下为什么星座变换就和人类命运无关?

古人幻想的飞天入地,和现代人乘飞机打隧道是一回事么?现代人飞天入地用的可是腾云驾雾的口诀?
靠烧铅炼汞是永远飞不起来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9 20: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9 14:13 发表
哈哈哈,我已经说过了,你抱持的是那种相当落后的科学主义思维,我劝你还是换换脑筋,否则你会迷失自己的。

忍不住问一句,您这“先进”和“落后”的定义从何而来的?

QUOTE:
你既然那么有自信能从空气的结构推出家庭的和睦,那我倒想请教了,为什么很多扫大街的阿姨天天跟灰尘污染打交道,身体一样很好呢?为什么身体健康才能家庭和睦呢?你的意思残疾人士就不能拥有正常家庭?还有为什么一定就非得家庭和睦呢?为什么一定要繁衍后代呢?我偏要当独行侠,偏不生育,偏要破坏屋后那片竹林,你来砍我啊!请你解释给我听,我为什么一定要按你说的“科普”的方法来做?

您不戴口罩,不用手套,上街扫一天马路试试看,再说常年扫大街的话也不迟。劳保和职业病防治机构也不是吃干饭的。

QUOTE:
西方人多少年以前就抛弃这种科学主义思维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思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科学的研究成果只能是一种工具,任何把科学的结论延伸到其它领域的作法都是相当危险的,达尔文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科学只能促进技术的发展,普通人的生活还得正常地过。打雷的时候应该怎么躲避,不需要花大力气让他们知道雷电的原理,只需要告诉他们你所说的办法就好了,那是生活经验,不叫科普,OK?

这么明显的偷换概念,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具体成果是一回事么?
正和你说的相反,懂得了一些科学原理,对于生产生活的帮助,比靠经验乱猜要省时省力得多,你问问农科站的工作人员就知道了,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水稻抛秧法的推广。或者去看看工农兵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完全是为中国六七十年代一穷二白又缺乏知识的现状度身定作的,比现在的商业化读物强得多。

QUOTE:
最后还要提醒你,科学只是人类所有学科中的一门,科学方法同样只是人类发明的方法中的一种,科学绝不是太上学问,一切唯科学至上的思维最好都收起来,让科学回到他自身那块净土中去。科学也不是什么都能解释,任何人类的学问都有它的局限。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体,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承认,他在应付复杂体系的时候往往捉襟见肘。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都还看不到任何可能出现对于任意复杂体系的研究办法,因此科学并不是万能的,星占术不管你是否管它叫迷信,在可预期的将来,它都将依然存在,而且健康的发展下去。你的任何关于科普的推广都将是徒劳的。

从你的描述看,我很好奇你对于科学的定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9 20: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9 16:12 发表
举个例子,最早的时候,占卜术那是国家行为,一场占卜活动那可是要动用很多财力物力。后来人们发明了金钱占卜(感谢朱老夫子),占卜逐渐向社会大众普及。现在呢,那恐怕就可以到泛滥的程度了。生活中四处都可见算命先生,你去看看新书畅销榜,讲星座的书一定比讲星球的书好卖。

您需要补充一下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看看占卜是如何起源的,占卜的接受程度是古时候高还是今天高~
另外占卜活动要多少财力物力,不要把祭祀和占卜混为一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0 12: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5-10 09:55 发表
最早的占卜不可能是国家行为,因为当时应该还没有国家组织。
草卜、骨卜,占卜的源头就和这些占卜材料一样草根。
上古巫史医卜混一,小到一个聚落的首领,大到一个部落联盟的主持者,往往都是巫卜。
不断进行 ...

然也,今日非洲和南美的部落巫师,就是远古占卜活动的活化石~

[ 本帖最后由 伶州鸠 于 2007-5-10 12:5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0 12: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9 22:53 发表
看来要搞清楚最基本历史知识的人不是我而是楼上这位人士。上古时期祭祀和占卜往往是连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在古人看来两者就是同一件事,我一点也没有混为一谈。如果您对甲骨文或者《尚书》等文字不易接受,我建议你去读读交大江晓原先生的书,会对您有所启发。

占卜与祭祀相关不代表就是一回事,江晓原科学史方面的书基本上都看过,我很好奇你从他哪一本书里面看到了“祭祀和占卜是同一回事”?更好奇的是您拿天学/天文学史的著作来考证祭祀和占卜是同一回事……

QUOTE:
请你在讨论之前先分清“科学”和“技术”的差别,如果你执意要告诉我“水稻抛秧法”也叫“科学”,也值得普及于每个人都知道,那我只能说你真是太可爱了。反正我是不知道“水稻抛秧法”是怎么一回事,他的原理又是什么,我也曾经问过家乡的老农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什么,他们也搞不清楚,反正只知道用就对了。是啊,你又有理由说科普工作没做好了。

我只能感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的本事倒是一流。有些科学素养的农民比一无所知只凭经验和力气的更容易接受新的抛秧法,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想来您高高在上也不屑于了解。

QUOTE:
看来你的基本知识的确不太丰富,所以会闹很多笑话。关于飞天入地,我估计你是在用从封神演义中学来的知识跟我讲话。我一点也不认为古人飞天入地的幻想与现代的飞机隧道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非要找区别,那只能是他们不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或者白努力定律,所以其幻想过于奇幻,仅此而已。事实上,莱特兄弟当年首次的飞行实验,绝大多数人也并不看好,就跟尔等如今对飞天入地的幻想的态度一样。诸位也同样可以去查资料,在莱特兄弟之前,到底有多少人尝试过飞天的实验,他们抱持的,都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一旦成功了,这个梦想就变成了现实,他们就成了英雄,如果失败了呢?那尔等就会说他们那是迷信,不入你们的法眼。所以我说了,科学与迷信,很多时候真的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细。

说你要去补历史常识还不信,建议读一读早期的航空史。
你所说的“古人”,指的是谁呢?画出直升机手稿的Leonardo?Daedalus的翅膀?还是相信女巫骑扫把飞行的欧洲农夫?
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是建立在同时代或者更早的无数航空先驱积累的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与之同时代尝试动力飞行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他们之前失败过许多人,道路对了,总会有成功的时候,方法和思路错了,那是永远飞不起来的。

QUOTE:
另外我要告诉你,中国人从“烧铅炼汞”中发明了很多影响世界进程的东西。而西方的现代化学的前身也是炼金术,中国称黄白术。不要看不起“烧铅炼汞”,劝你们对老祖宗谦逊一点。

没有人看不起老祖宗的烧铅炼汞,但是对于今日还拿烧铅炼汞和星相命宫当指导,把炼金和化学、天文和星占混为一谈的现代人,却一定要坚决BS~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0 23: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不错,我承认自己对不起每天消耗的那些五谷杂粮,我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但我并不感到羞耻,因为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不可能也不必要去了解五谷杂粮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否则就是抢别人的饭碗了。真不知道你这句“有些科学素养的农民比一无所知只凭经验和力气的更容易接受新的抛秧法”是从哪里得来的结论,什么又叫做有科学素养?就我看来,聪明的人一定比笨蛋更会学习新的东西,但聪明的人就叫“有科学素养”吗?如果你是这个意思,那我相信的结论是对的。不过在我的字典里,科学素养决不是这么定义的。在我看来,如果什么新的抛秧法还非得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更容易接受,这样的东西是没有市场的。就以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很多大学的老教授,科学素养够高了吧?可他们学电脑的速度,恐怕还没有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小朋友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辩而辨是很没意思的~
你举的例子自己不觉得逻辑有问题么?第一,把接受程度和操作能力混为一谈;第二,无视年龄区别。老教授和小朋友们哪一个容易认识到电脑对生活、生产工作的意义?你又怎么不说老教授老教授们接受电脑的程度比其他同龄人如何?
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省略了后半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不懂装懂的卖弄~
你不知道我知道,这是我过去每年在老家下地帮忙的时候,亲身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所以才对传统的插秧有深深的怨念哈哈~)。农科站除了指导农业生产之外,很多时候工作当中实际上同时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科学文化普及工作。

QUOTE:
我知道你的专业了,现在历史专业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是不是太大了?马克思这位老兄说,历史不是由大人物创造的,历史上没有牛顿,也自然有马顿、羊顿来总结三大定律,历史上没有爱因斯坦,同样会产生相对论。而您则说,历史上没有莱特兄弟,只要道路对了,总会有人发明飞机的。这样的说法真是扯淡!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同样的道理,没有牛顿,人类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三大定律了。我为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因为它可能被另一完全不同形式的定律所代替。就像分析力学之完全独立于牛顿力学来影响世界一样。那样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将可能和现在完完全全不一样。你说“道路对了”,什么道路才是对的?莱特兄弟的道路就一定是对的吗?不错,是有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一点不用查航空史我也能猜到,但谁告诉你那些数据就一定有价值?谁能保证它不是通向一条死胡同?这样的事历史上并非没有出现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半导体的研究。当年苏联人研究半导体不比美国人晚,但他们从一开始的方向就走错了,他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锗,就一般的想法,锗与硅是同一族,性质相仿,虽然会有差别,但应该不会有太本质的不同。结果他们花了几十年时间,积累了多少的实验和理论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锗不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所以提醒你在未来研究航空史的时候一定要搞清一个概念,莱特兄弟成功了,现在你怎么说都可以,但那一定是非常巧合的,上帝只要稍微变个脸色,也许今天我们还是要坐热气球飞上蓝天。

您知道我什么专业?貌似我在某个帖子里面写过,不过跟您猜得相差十万八千里……
没有莱特兄弟就不可能出现飞机,这是我这辈子听到关于飞机的最可笑的笑话……
我建议您放下架子读一读早期航空史的科普读物(您也许听到这两个字就深恶痛绝),看看和莱特兄弟同时代的航空先驱,那些有名的无名的有多少,没有莱特兄弟,还有格伦马丁、寇蒂斯、费勃……他们的飞机形式布局各异,但基本原理并无二致。从最简单的力学原理角度解释,飞行,关键的问题不过就是不借助地面的支持力克服地球引力而已,无论向上的力来自空气浮力或者伯努力原理,只要足够,就能离开地面(当然这只是解决了飞起来的问题,控制的问题另说),就像XXX那句名言:“只要动力够,砖头也能飞”……
一边说半导体的事有苏联和美国两条路,到了飞机上难道就只有莱特兄弟一条路了?你所谓的“莱特兄弟的道路”,可不是他们拍脑袋就发明出来的,是成千上万从事早期航空探索的人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摸索出来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经验数据,你要拿乔治凯利说事可能还靠点谱~
顺便说一句,貌似爱因斯坦自己说过,没有他,别人也会搞出狭义相对论的(言下之意是广义相对论就不见得了,不过泡利很不服气)~

QUOTE:
我这样说,意思是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的确已经很发达了。你们这几位可以坐着沾沾自喜,但我不希望我们整个社会都这样。因为我们谁也不敢保证我们的科学发展过程中,是否遗留了什么东西。当年统计物理学家从古希腊人那里借来了原子的概念,汤川秀树从庄子那里找到了介子。我们现在只关心科普的人可能会说,原子本来就是原子核加电子的啊,查查元素周期表就OK了,为什么要说是古希腊那种原始的原子模型呢?那你可知道,科学即使发展到今天,我们能准确描述的原子还很有限呢?很多原子在目前人类的认识中,和数千年前的希腊人其实没有质的不同,那就是我们都只对它有一个十分模糊的认识。所以我一向不反对那些所谓的迷信(虽然我也一向对星占、占卜这些东西没兴趣,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我是坚持这一原则的人),因为我坚定的认为,总有一天,这些东西都是对人类有用的。你可以尽情的BS我,我只能感叹,人天真一点真是好啊,可惜我已经老了,没办法天真了。

如果你认为古希腊人描述的“原子”和“元素”之类的概念和今天的科学名词是一回事,那真是只能说“太天真”了。
您的信心来自何处?据和认为“对人类有用”?这个“有用”如何理解?
科学,不过是人类理解世界的方法中的一种,却是目前所有方法中最好的一种,因为这一体系可以自我否定、自我完善,承认人类认识的不足,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着的人类追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知识的认识活动。人类只要还存在,还进行认识活动,并且要获得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确切的知识,科学是唯一的道路。无论其他任何类型的认知体系,宗教,或者形形色色的迷信,在认知世界方面都不能代替科学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伶州鸠 于 2007-5-10 23:3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1 10: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11 08:18 发表
我想还是算了,我们这样辩论其实本身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一个悖论了,因为我的基本立场就是,仅从科普得来的知识,一个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科学的真正内涵的。就像给那些成天闹着嚷着说要推翻相对论的小朋友讲科学道理一样,很无聊也很累。因为他们都是在用从科普那里学来的粗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科学知识在考虑问题,不错,这正是我对科普深恶痛绝的原因。试想,如果市场少一些航空史方面的书(很遗憾,这样的书必然会很多),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去试图去认识到底空气浮力和白努力定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谁会放着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这东西学了也不过是白努力,因为科普书上说了,这件事情已经由成千上万早期探索者做过了,哪里还需要我做。

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哪有什么悖论可言~
先自己把“科普”理解为“灌输科学知识”,然后自说自话地大加批判,这种先歪曲后批判手法文革的时候就过时了~
如果你为了了解空气浮力和伯努力原理的区别去读航空史,而不是去读空气动力学的入门读物,和小新同学到鱼店买酱油有什么区别?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11 08:18 发表
最后我依然要指出,如果你真的希望知道真的一点科学的东西,建议你以后不要再动不动就照抄书上的话。科学是唯一正确的路,谁告诉你的,至少我见到的科学家中,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没人敢说这样的话。如果真正要懂科学,记住一定要有独立于书本以外的思考。算了,我想这句话你也没兴趣听的,因为科普的眼光已经根深蒂固,你已经很难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了。

请问未卜先知的您看出来我前面抄了哪本书上的话?
如果您认识哪位“科学家”认为现在还有什么比科学更好的理解世界的方法,我倒很有兴趣知道他的大名,在什么领域有何建树?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1 11: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11 08:51 发表
怎么说呢,这又是什么东西惹的祸呢?这应该跟科普没关系了,而是过去这几十年,我们的教育体质决定了很多人就从潜意识里把过去认为黑暗无比,过去的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什么英雄出现来拯救。太可悲了!宋人凡事喜欢讲三代之治,我也很喜欢,能回到上古君王的麾下,那是多么伟大的荣光。那时候的人不用和人聊天是靠手不是靠嘴,那时候的人享受着最清新的空气,那时候的人不用每天不到七点就睡眼惺忪的爬起来去和人挤地铁,那时候的人可以成天成天的在野外自由的奔跑……

看到这一段,忍不住问一下,这位大师,您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么?
您这么仰慕上古的生活,自可以去非洲和南美的原始丛林体验一下平均寿命30岁的生活,或者看看博物馆里那些由于营养不良和外伤造成的矮小扭曲的先民遗骨,不然还是回火星去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1 14: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11 12:08 发表
我已经对你说了两次了,人天真一点的确是好的,从你身上我们就能看出来。
现代社会中并非没有人去过丛林生活,但那并不是真正的上古社会。因为即便我们身体已经到了丛林中,我们的心却永远是留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所以要回到上古社会,最重要的是心灵的释放,当然,这是天真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宋人讲三代之治,也没必要真的回到那样的物质世界中,而是要心灵上的回归。
看到你,我也忽然很羡慕,一个人要是什么都不懂,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网上网,该嘲人嘲人,啥也不用想,啥也不用担心,多好啊!可有什么办法呢,世界上的人不可能都像你这样,他必须要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为整个世界担心,当人们同样厌恶每天辛苦的为生活奔波的时候,会有一个人告诉他如何释放心灵。尤其是我们这个社会,被物质世界的冲击已经如此大的情况下,就像你这样只关注物质生活,而不重视心灵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想这样的担心就更加的必要了。

您又在说梦话了,敢情您去过上古社会?还知道上古社会人们都想啥?
而且还知道我“什么都不懂,啥也不用想,啥也不用担心”,“只关注物质生活,而不重视心灵”,呵呵,我记得上个月查过体了,肚子里没蛔虫啊~
正是这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担心人类的未来毁在那些打算拿自己的臆想指导人类的无知者手里,看到您更加重了我的担心。

PS:真诚的劝一句: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苦闷在所难免,如果您信教,可以到宗教中寻求精神慰籍,如果您是无神论者,也可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拿自己的逻辑混乱的臆想描述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只会掉进牛角尖里面出不来。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3 11: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onheart 于 2007-5-13 11:01 发表

既然此主题早已跑题,那我也接着跑吧!
个人认为政府的干预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几年前的法X功,如果不是政府干预,现在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有时候确实得动用国家机器逼迫一些科学意识薄弱的民众接受科学 ...

这个观点有待商榷,使用国家力量强迫人们接受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苏联时代的封闭状态下的灌输,在政权解体之后的反作用是形形色色伪科学和迷信的大泛滥,中国在开放之后“封建迷信在我国农村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的发生,也是类似的简单灌输的结果,用强制的手段必然得到这样的反作用。
国家应该做的是提供科学教育的资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止接触其他东西和强行灌输,要人们接受科学的方法和观念需要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开放的教育体系,政府所作的应该是“提供什么”,而不是“禁止什么”上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5-13 11: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o326yao 于 2007-5-13 09:02 发表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本来也没必要说的。其实我只是觉得,科普只要国家不利用政策手段干预,让它成为民间行为,是否能普及,那就看科学自身的魅力了。我们现在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于马克思这位老先生很多东西需要一定 ...

请问您对在非马克思主义主导的国家,科普的情况如何解释?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8 12: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78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