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问题:中国古代不知道亲属的基因结合会导致基因病,但是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1-6 20: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动物都有避免近亲繁殖的趋势,人类不过是第三种猩猩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1-9 20: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仅仅大猿类有这种现象,群居的(有一定社会结构的)哺乳动物都有这种趋势,比如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和象……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的动物属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1-10 00: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已经在无数已灭绝和濒危动物身上发生过了……
最严重的影响在于对生殖机能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比如朱鹮,日本朱鹮长期近亲繁殖,结果出生的卵大多未受精。再比如华南虎长期近亲繁殖不仅造成体形变小、体质下降,更多的是性行为失常、繁殖机能退化、幼仔死亡率高。动物园饲养的加利福尼亚兀鹰,现在只能依靠严格的DNA检测来择偶配对,就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近亲繁殖。
至于近亲繁殖的影响,人类也概莫能外~

[ 本帖最后由 伶州鸠 于 2006-11-10 00: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1-16 16: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人类的老祖宗数目也很少,但幸运地他们并无因gene pool小而灭绝。

可能就是因为避免近亲繁殖的生殖习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1-20 15: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06-11-20 01:35 发表
如果这么快就可以否定近亲结婚,那么我看 human genome project 干脆别搞了。其实古汉魂的观点和我得差不多,“输不起时我们倾向选择平均”,而非近亲结婚可以制造更多的平均,所以我们就这么做了。但这并不 ...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自然选择中形成了避免近亲繁殖的趋势,证明这种习性对于整个物种的繁衍来说是有利的,这就足够了。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输不起”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到了基因库有限到影响物种生存的时候才作调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1-20 15: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古漢魂 于 2006-11-19 12:29 发表
到目前为止考古发现了十多种古人类(Hominids),它们的出现时间上有重叠。我们属于"智人",是最后出现的一种,也是仅存的一种,其它都因各种原因而灭绝了。人类学家相信,智人是最后出现的原因非因这是终点站,而是智人"成功"了,防止了新品种继续出现。若智人活不下去的话,将会继续有新的Hominids出现。智人能活下来有竞争胜利的因数,但也有幸运的因数。

智人繁殖习性与其它灵长类无异,有朋友指出,甚至与部份哺乳类动物无异。所有品种的生物在出现早期时数量都会偏低,繁殖习性与智人能存活的有关可能性很低。

应该说繁殖习性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之一,绝大多数群居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的习性,不会是巧合,而显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作为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像大多数鱼类一样,依靠后代繁殖的绝对数量保证物种的生存,在种群数量始终有限的情况下,平均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显然更重要一些。如今人类已经通过其他手段代替掠食和采集维持食物链顶端的种群数量,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人类是否会永远拥有这么庞大的基因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2-4 17: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到有性无性繁殖,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既然是讨论人类本身,须知人类这样体形大小的动物,自然环境下还没有无性生殖的情况,甚至推而广之,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也都没有无性生殖的现象,拿来与微米级别的生物对比,那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从现存的群居哺乳动物看,繁殖习性上大都有一定的避免近亲交配的趋势。比如象群一般由雌性及未成年雄性组成,而成年雄性平时独居游荡,只在交配季节才加入。信天翁之类的大型鸟类奉行严格的配偶制度。也就是说,至少这样的习性已经在自然选择中积淀下来,那么很显然对该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人类的祖先的习性可以从我们的近亲——各种群居的大猿类(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身上找到近似的答案。
关于繁殖数量,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单纯依赖后代出生的绝对数量来保证生存,就像许多鱼类那样。比如鲤鱼每次产卵1万多枚,但是只有极少数活到成年。因为大型的陆生动物要面对的环境过于复杂,成长时间也过长,象人类这样需要成年个体长期照顾幼体的物种,在自然选择上不会出现这种生存策略。
基因库会缩减的可能并不是来自基因变化,而是种群数量。人类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不要忘记在地质年代有更多的繁盛一时的生物一样会面临种群数量锐减的时候。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所有的生物都趋向于最大化数量的繁殖策略。人类的文明不过上万年而已,仍然是很脆弱的,遇有环境巨变,比如下一个冰河期来临、核冬天,谁知道还剩下多少种子……后面好像科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2-26 0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还是没有明白我所说的繁殖数量的意思……
举个例子:
翻车鱼和双髻鲨,两种体形相当的大型鱼类,前者依靠大量的后代(3亿枚卵),后者依靠较高的后代成活率,这是繁殖策略的不同。
当然同等条件下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这不必强调地球人都知道……

有性繁殖到底有何作用在演化生物学上理论很多,不仅仅是基因组合多样而已。不过基本上为假说,只有去年有一个酵母菌的繁殖实验可能有助于进展之外,确实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说明有性生殖更优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9-19 13: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9-17 10:14 发表
中国古代不是也很流行亲上加亲的近亲结婚的做法的吗?

同姓不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9-24 11: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防止近亲繁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防止近亲繁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会本能地避开在同一个家族中一起成长的亲生兄弟姐妹,但是同时动物也会本能地选择和自己外形最为接近的(同时也就可能是基因最接近的),所以旁系亲属的结合并不罕见,从动物学的角度并不难理解人类的行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7 23: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73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