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揭示历史的真相——松赞干布迫娶文成公主,文成原来只是小老婆, 文成原来只是小老婆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4-2 17: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李敬玄 于 2013-4-2 17:28 发表
太宗遣李道宗护女入藏,实为勘探藏中形势
楼主连斩首数与实际损失数差距甚大都不知道,大量的“笔者之见”又充满臆测、原创
当是精神上有偏执症或者受雇于某组织,又或者本身是高丽杂种,不足为言

扑哧。

虽然楼主说的这些都是前人说烂的段子,不过这与文中道理正不正无关。

真要是所谓“勘探藏中形势”,那文成公主这“间谍”做的可真是够烂的,不然没法儿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是?

=============================================(懒得打字了,直接转)


吐蕃的松赞干布娶小老婆,但是并没有闲着不干事,而是在MGAR STON RTSAN YUL ZUNG(禄东赞)、DAR RGYAL MANG PO RJE(达延芒保杰)以及MCHIMS MANG BZHER NGAN PA (深芒热安巴)等人的协助下,进行了内部资源的整合,尤其重要的是颁布了BKE’YI KHRIM YIG CHEN PO RNAM ARUG(钦定六大/法),分别是:

顶上王座与十万部众法

十万黄金法

赋税及度量衡之法

王国判例为裁定的法律

裁决安多地区官员法

裁决诸侯一般法

王国一般事务法

关于法律的具体条文和内容,咱家以后会在吐蕃崛起里仔细谈,这里不多说了。你只需要知道就是颁布了这一系列法律,整合了吐蕃内部的势力,所以在公元656年吐蕃再次出兵!

松州之战也好,文成公主也好,都没有让吐蕃人放弃既定的计划,顶多就是拖了他们两年的事情而已。

公元656年,吐蕃大相MGAR STON RTSAN YUL ZUNG(禄东赞)率军攻打白兰。

初战不利,为白兰所败,后吐蕃增加援军而白兰不敌,吐蕃遂胜。

“又有白兰羌,吐蕃谓之丁零,左属党项,右与多弥接。胜兵万人,勇战斗,善作兵,俗与党项同。”  --新唐书 党项传

因为松赞干布迎娶了Ru yong baz'rgyal mo btsun,因此在短时期内,他没有对党项人动手,而是对曾支持诺喝钵的白兰下了手,最终吞并了他们。

然后才是公元660年,吐蕃在消化了白兰地区以后,又转头过来重新对土谷浑下手,以土谷浑的诺喝钵附唐为藩属破坏了两国中立为理由攻击土谷浑,从公元660年开始进行骚扰,到公元663年,吐蕃在亲吐蕃的土谷浑贵族素和贵的带领下,在黄河边发动最终会战,殴得诺喝钵带着唐朝的弘化公主抛弃部众跑路到凉州去了。

而唐朝呢?对此则不闻不问,全都没看见。

人家都把自己小弟给打成这样了,什么意思都已经写在脸上,结果唐朝还自欺欺人说没事没事。

到了公元667年,吐蕃整合消化了土谷浑白兰等羌,又发兵破了生羌12州,结果唐朝还没动静。

等到公元670年,吐蕃整合了诸羌的势力,一口吞了西域十八州,四镇沦陷了,唐朝才发现情况不对,要派人来讨伐。

结果呢?在一触即溃,在大非川最终决战全军覆没。

这个说明什么问题?

你把这种战略、战役、战术层全出了错的失败拿来和后面斩首吐蕃500级的胜利来抵消?

说句实话,人不是这么丢的吧?

===================================================================


派个公主给人做小三,被你老兄美化成是去做间谍,然后这间谍失职到搞得整个唐代前期西北边政一片糜烂,吐蕃成了有唐一朝最大的边患?你老兄是粉文成还是黑文成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4-2 17: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李敬玄 于 2013-4-2 17:28 发表
太宗遣李道宗护女入藏,实为勘探藏中形势
楼主连斩首数与实际损失数差距甚大都不知道,大量的“笔者之见”又充满臆测、原创
当是精神上有偏执症或者受雇于某组织,又或者本身是高丽杂种,不足为言

另外说一句。

真别扣帽子开骂。有什么干货抖出来就是,何必气急败坏到质疑人家的血统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4-2 17: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灭了高句丽,让新罗崛起把唐军逐出。

坐观土谷浑灭亡,让吐蕃崛起把唐朝压着殴打。

灭了突骑施,让阿拉伯人(波斯军)胡化中亚。

同样的错误连犯三次也不思悔改,还不提胡化河北河西。

这就是有唐一朝”辉煌“的边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4-3 11: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晕菜 于 2013-4-2 19:52 发表

-------
这种诸葛亮式的意见看起来倒是蛮有意思的

传统中原王朝的边略从来都是“群狼搏虎”,扶持联合弱小部落削弱强大部落,以达成边境上的非统一均势。这种思路一直延续到隋文帝八路击胡之后长孙晟定下来的“远交而近攻,合弱以离强”。

唐代是恰恰反过来,专挑弱的拍,拍死了就养肥了大的,最后威胁到唐廷安全。这是事后诸葛,还是老人言,自己去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4-3 15: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不容青史俱成灰 于 2013-4-3 13:34 发表
无能且不自信的王朝,自然只会欺软怕硬,靠虚浮的胜利强自妆点门面。

唐朝不是不想打强的,实在也是打不过,不敢打,可以理解。

如果单论战斗力,看高宗灭高句丽一役的战果你就可以看得出来唐朝真要好好打,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战果的。检点高句丽一役的战果,几乎可比北宋王韶拓边河湟。你说唐军不能打?

所以战斗力不是主要原因,根子是在唐廷中枢战略决策的错误上。

像扶植个南诏牵制吐蕃,最后居然搞得南诏反水跟唐廷对着干。更不用说之前五诏里头本来也有亲唐势力,结果生生被唐廷地方官逼得倒向吐蕃,这些事你说跟打得过打不过有很大关系?

只能归咎于唐廷外交的低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 13: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0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