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话说只有宋朝经常说“无骑兵”如何如何……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15: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3-2-27 19:24 发表
玩过突袭咩?
坦克来了怎么办?火炮平射,反坦克地雷,燃烧弹。
特别是德国的高射炮平射打坦克,很好看啊。一堆火花一堆烟,特不环保。
战术反坦,要把步坦协同隔裂开来。
其实又和当年一样了,没有步兵的骑 ...

两宋面对的西北两头的骑兵,真正的攻坚主力反而都是重骑。注意去看一下《辽史 兵卫志》还有《黑鞑事略》,你就会发现两宋面对的骑兵战法已经完全不是匈奴和突厥那个时代能相比较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四个字:更近迭退——通过骑兵的反复冲击,动摇步兵大阵。而游骑之类的轻骑兵也同样不过是动摇步兵大阵的辅助,真正的破阵攻坚都是重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15:5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13-2-28 17:35 发表

只是不产良马而已。个人认为还是宋朝军事总体能力自己不行。

你先把“行”的标准定好了,再来进行宋代军事不行的讨论可好?

认识过程总不能永远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之后,才能定性。定性之后才能进行定量分析。

就辽国那种扶植北汉一口气给二十万斛粮草的半游牧半农耕帝国,在宋代之前,哪个王朝遇到过?

随便举个例子。

国中所管幽州汉兵,谓之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约万八千骑,其伪署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骑,内五千六百常卫戎主,余九万三千九百五十,即时入寇之兵也。

什么叫做“即时入寇之兵”?意思就是辽国从阴山到燕山北麓一字排开的常备侵宋兵力。按照辽国的动员体制,常备侵宋兵力十万,重臣统兵侵宋最少十五万,如果皇帝亲征,那是有多少拉多少。比如景德之役(也就是澶渊之战),前前后后加起来,辽军三十万,而且一水儿的骑兵。

这种政权,宋军能在河北大平原上弄死了他们十万人,签下澶渊之盟,这叫做不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16: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3-2-27 19:52 发表

谁总结的阿?
历史上有几次著名的骑兵战例是靠重骑兵冲击步兵方阵最终解决问题呢?

这还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骑兵战例来说明。

翻过《黑鞑事略》,《辽史 兵卫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人都会知道,这是辽金元三朝的基本骑兵战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22: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13-3-24 19:33 发表

神化游牧民族的作战能力,这就比较搞了。农耕游牧民族并不比纯游牧民族更善战,很多时候攻城掠地的是女真族辖下的汉人所为,

一,某家说的这些从来没有涉及到“作战能力”,而是“国力”和组织能力。就突厥那种一场大雪整个部落死一半的游牧势力,能和宋初的契丹比?你倒是给某家找找宋代之前历朝历代碰到过能不抢粮食过冬,反而给人粮食的游牧势力?自己立个靶子在一旁玩命的打,不是好习惯。

二,某家再说一遍,要讨论“行”还是“不行”,先把“行”的标准定出来。没有一个起码的讨论基础,还有什么好说的?是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23: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3-3-24 22:31 发表

空话我也会说,翻过《蒙古秘史》、《世界征服者史》、《史集》的人都会知道,这不是蒙古骑兵的基本骑兵战法。

PS:《黑鞑事略》哪一部分记载了元朝的基本骑兵战法?可否说来听听?

嘁。

脸伸过来,耳光来了。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

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

脸肿了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23: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3-3-24 22:31 发表

空话我也会说,翻过《蒙古秘史》、《世界征服者史》、《史集》的人都会知道,这不是蒙古骑兵的基本骑兵战法。

PS:《黑鞑事略》哪一部分记载了元朝的基本骑兵战法?可否说来听听?

然后接着是女真。

女真骑兵惯于披挂好几十斤的重甲作战,兜鍪很坚固,只露双目。他们擅长连续作战,如果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交锋失败②,则败不至乱;他们可暂时退出战斗,重整队形,再次发起冲锋,叫做“更进迭退”。骑兵的负荷很重,却能连续进行几十个以至上百个回合的交锋,足见其坚韧的战斗力。这是残酷的军法,加上女真人原来落后困苦的生活条件造成的。




②人们常受古代演义小说的影响,认为“回合”是古代战争中斗将的计量单位,其实,回合乃是指两军的一次交锋。
③据《宋史》卷366《吴璘传》,《琬琰集删存》卷1吴璘神道碑,《要录》卷174绍兴二十六年九月庚子朔,吴璘分析“金人有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关于金军上述特点,可参见《会编》卷30《沈琯与李纲书》,卷195《吴玠墓铭》,卷244《金虏图经》,《宋史》366《《吴玠传》,黄淮和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90吕颐浩奏,赵彦卫《云麓漫钞》卷6等记载。

                                                  -----------王曾瑜《岳飞新传》


顺便问一句,你真看过你自己声明的那些蒙古相关史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极青帝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80110
注册 2013-3-16


发表于 2013-3-24 23: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13-3-24 23:32 发表

顶这个。

这两天看斯巴达克斯有感触,觉得形成一定规模之后,组织确实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健全的系统,太容易分崩离析了。

这一点就是契丹强于以前游牧民族甚至在某些具体方面强于中原的地方,南北面官 ...

恩恩,摸摸。

其实像契丹的体制,实际上是中国有史以来见过的最长时间保证战斗力的体制了。

推荐同学看一看杨若薇先生的《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开篇讲的就是斡鲁朶制度,那种定期”析部族“以壮大皇族直属武力的制度,是辽国接近三百年牢牢控制蒙古草原的关键所在。

对比接下来刚开国就被俺巴孩汗抽得满地找牙的女真,是要好太多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09: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6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