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唐僧称为“师父”教了仨徒弟啥?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3-6-8 17: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火狐天下 于 2013-6-8 12:13 发表
佛法

小说中是孙悟空教唐僧佛法,教材就是心经

QUOTE:
《西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师徒四人的西行,一步步接近灵山。暗线则是唐僧逐渐理解《心经》的过程。西天取经是身,理解《心经》是心,一身一心,相得益彰。而在唐僧理解《心经》的过程中,孙悟空充当了老师的角色,下面我们听听孙老师的《心经》进阶教程。

孙老师《心经》第一讲
时间:贞观十七年春
地点:平顶山
起因:唐僧担心虎狼挡路。
孙老师: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什么虎狼。
点评:唐长老担心狼虫虎豹。孙老师用《心经》中“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作解。唐长老想取经,但又害怕虎狼,贪婪(颠倒梦想)和恐惧(恐怖)两种情绪,产生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孙老师用《心经》提醒他不要想恐怖,也不要想梦想,一步步走即可,唐长老乐以忘忧。

孙老师《心经》第二讲
时间:贞观十八年春
地点:黑水河
起因:唐僧听见黑水河水声。
孙老师: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点评:唐长老没有了贪婪和恐惧,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贼还没散去,故而能听见黑水河水声。孙老师引用《心经》中“无眼耳鼻舌身意”提醒唐僧,让唐僧学会放下六贼。

孙老师《心经》第三讲
时间:贞观二十六年夏
地点:隐雾山
起因:唐僧看到山势险峻,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孙老师: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点评:孙老师这次直接吟诗了,《心经》只有二百七十字,但却说明了佛理的精髓。如果我们把《心经》再压缩,只保留一个字,就是心字。修行未必需要远行,修心即可。唐僧听后也说“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孙老师《心经》第四讲
时间:贞观二十七年春
地点:天竺国
起因:虽然已经到天竺国,唐僧还是不见灵山,有些迷茫。
孙老师:沉默。
点评:孙老师深知沉默的力量和无的境界,有时候,不解才是最好的解。正如我们开始学习开车,开始都是一点点想如何操作,直到有一天,当你心中不在有这些操作规程,一切都是下意识的动作的时候,才是真正学会了开车。正如在庖丁眼中,是没有全牛的,也如在如来心中,无字的经书才是真经。

一个问题:为什么安排孙悟空来讲解《心经》
心猿意马,心即是猿,也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在心洞(斜月三星洞)学艺,深知修行即修心。特别是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孙悟空更明白人心可怕。他挂碍过,他恐怖过,他有过颠倒梦想,他有眼耳鼻舌身意,他即是那颗心,他自己就是一部《心经》,所以他什么都不用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17: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