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海恋 于 2012-11-20 23:31 发表
其实,我记得有人考证过,就是没有四大文明古国这一说,因为埃及和印度已经巴比伦文明相当发达的时候,我们还是什么都没有的。
当时好像就是康有为还是梁启超编出来,来增强中国人自信心的。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为两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明——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这种说法也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因为这个说法并不规范,缺乏科学论证和史料的根据。
西方历史学也有类似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比如“文明的摇篮”。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代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印度的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
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2-11-21 20:53 编辑 ]